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多项睡眠图研究

    作者:刘文龙;梁战华;姜长斌;胡雅娉;邹爽;汪影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快速眼动睡眠(REM)期行为障碍(RBD)的不同诊断方法阳性率差异及对其病情进展、睡眠结构造成的影响.方法:共收集PD患者30例进行REM期行为障碍筛查量表(RBDSQ)评分和H-Y分期,并使用多项睡眠监测图(PSG)对所有入选的原发性PD患者睡眠过程进行监测,并分析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睡眠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无RBD组的PD患者相比,RBD组PD患者睡眠潜伏期缩短,REM比例增加.PSG诊断RBD的阳性率高于RBDSQ.结论:PSG监测对RBD诊断的阳性率较RBDSQ更高;本次研究中未发现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本研究中PD伴RBD患者较不伴RBD的PD患者入睡潜伏期缩短、REM期所占比例增加.

  • 帕金森病抑郁对生活品质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瑾;包华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抑郁患者的生活品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原发性PD患者133例,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采用统一的病例报告表收集PD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并对抑郁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抑郁组起病年龄低于非抑郁组(P<0.05);PD抑郁组病程长于PD非抑郁组(P<0.05);PD抑郁组与PD非抑郁组UPDRS Ⅰ、UPDRSⅡ、UPDRSⅢ、HY分级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患者睡眠评分及生活品质评分高于非抑郁组,认知评分对比,抑郁组低于非抑郁组,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睡眠、认知、生活品质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为P<0.05;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抑郁与病程、性别、起病年龄、HY分级、睡眠、认知、PD UPDRSⅢ、UPDRSⅡ、UPDRS Ⅰ和生活品质具有相关性,均为P<0.05,抑郁与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抑郁是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对PD患者生活品质有严重影响.

  • 事件相关电位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立侠;董俊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变化和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PD患者50例作为PD组,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进行ERP检测,将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2组受试者认知功能.并与E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组ERP的P300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1),波幅低于对照组(P<0.01).PD组潜伏期和波幅与MMSE评分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采用听觉ERP评价PD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是测定PD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一项客观临床指标.

  • 48例帕金森病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张晓菁;王平;李芳莉;何敏;赵怡;程记伟;张利军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PD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VEP及Webster改良评分进行检测,并比较差异.结果:PD患者VEP的P100潜伏期(120.3±12.8) ms较对照组(107.2±10.5) ms明显延长(P<0.05); P100潜伏期与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1=0.48,r2=0.42,P<0.05).结论:VEP对PD的早期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 帕金森病患者VEP、BAEP及SEP的测定

    作者:庞爱兰;刘磊;孟步亮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并推测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80例PD患者作为PD组,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仪分别对PD患者和健康者进行VEP、BAEP和SEP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PD组VEP的P100潜伏期(115.1±10.6)ms较健康对照组(103.2±9.0)ms明显延长(P<0.01),P100波幅(6.25± 3.02)μV较健康对照组(7.70±2.62)μV增高(P<0.05);PD组BAEP的Ⅰ、Ⅱ、Ⅲ波的潜伏期和Ⅲ-Ⅴ及Ⅰ-Ⅴ峰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D患者的VEP和BAE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PD患者可能伴有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

  •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的血浆orexin A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严金柱;季晓林;高通;叶华;林细康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患者的血浆orexin A浓度变化,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UPDRS-Ⅲ评分、用药调查表、多项睡眠图(PSG)监测及次日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分别对25例P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多巴胺能药物应用、睡眠结构、平均睡眠潜伏期等情况进行评定和计算;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5例临床确诊的PD患者和20例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对照组进行血浆orexin A浓度测定;分析PD患者血浆orexin A浓度与其睡眠结构、平均睡眠潜伏期、服用多巴胺能药物剂量间的相关性.结果:PD组中25例患者的血浆orexin A浓度[(7.72±3.44) pg/ml]和20例对照组的血浆orexin A浓度[(6.04±3.22) 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9,P>0.05);PD伴眼快动睡眠期精神行为障碍(RBD)组12例的血浆orexin A浓度[(6.93±2.67)pg/ml]和PD不伴RBD组的13例血浆orexin A浓度[(8.45±3.99)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8,P>0.05);PD伴SAHS组12例的血浆orexin A浓度[(7.40±3.56)pg/ml]和PD不伴SAHS组13例的血浆orexin A浓度[(8.01±3.44)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3,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D患者的血浆orexin A浓度与平均睡眠潜伏期(β=-0.382,95% CI:-0.708~-0.056)、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β=-0.011,95% CI:-0.018~-0.004)呈负相关(t=-2.433、-3.132,P<0.05).结论:PD患者血浆orexin A浓度变化受多巴胺能药物剂量及日间平均睡眠潜伏期的影响.

  • 脑电近似熵、失匹配负波在检测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评估作用

    作者:季婧敏

    目的:对比帕金森病(PD)患者与对照组的脑电近似熵(ApEn)、失匹配负波(MMN)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方法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评估作用.方法:病例组15例、对照组36例受试对象均接受常规16信道脑电图检查,选用脑电非线性指数近似熵对安静闭眼、闭眼心算、安静睁眼三种状态下的原始脑电数据进行分析;并收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得分、MMN的潜伏期和波幅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病例组与对照组MMN在Cz、Fz点的潜伏期差异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从数值上可见病例组的潜伏期有延长趋势;两组在Cz、Fz点的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病例组与对照组脑电ApEn对比,只在闭眼心算时,两组于中央感觉运动区(C3)、顶叶(P3)、枕叶(O2)点的脑电ApE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较对照组测值降低.结论:脑电ApEn和MMN潜伏期都可作为认知功能的评价措施.并且闭眼心算状态的脑电ApEn评价效果的敏感性较MMN潜伏期强.三种状态下,闭眼心算的脑电ApEn评价效果好.

  • 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多项睡眠图分析

    作者:严金柱;季晓林;叶华;林细康;吴美娜;黄鸿旗

    目的:客观地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多项睡眠图(PSG)表现.方法:采用UPDRS -Ⅲ评分、Hoehn -Yahr评分及用药调查表分别对28例P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病程、多巴胺能药物应用等情况进行评定和计算,并结合全夜可移动的同步视频多项睡眠图(V-PSG)监测进行分析比较各项睡眠结构、睡眠进程以及睡眠相关事件.结果:利用同步V-PSG并结合临床病史,发现28例PD患者中有14例(占50%)伴有RBD.PD伴RBD组的病程[(6.76±3.44)年]较PD不伴RBD组病程[(2.96±1.99)年]长,其Hoehn -Yahr评分为(3.21±0.89)、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1期(N1)百分比[(23.56%±13.64)%]、醒觉指数[(54.41±36.45)次/h]、睡眠期周期性腿动指数(5.9次/h)较PD不伴RBD组的相应值[(2.21±0.80)、(11.47%±7.34)%、(26.55±17.25)次/h、1.5次/h]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间的UPDRS -Ⅲ评分、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睡眠效率、N2、N3、REM睡眠期百分比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例PD伴RBD患者中有3例(占21%)出现相关睡眠致伤.结论:同步V-PSG结合临床病史可以提高RBD诊断的准确性.PD伴RBD患者可影响部分睡眠结构,还可能存在相关睡眠致伤的风险.

  •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检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方萍;顾正天;蔡增林;周玲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PD患者45例,根据年龄分组,≥60岁为PD老年组,<60岁为PD非老年组.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ERP检测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AIS-RC)检查,测定患者的ERP的N2、P3波潜伏期、波幅和患者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全智商(FIQ)等.结果:老年组PD患者ERP的N2、P3波潜伏期的异常率为73%,非老年组PD患者相应为33%,二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老年组PD患者WAIS-RC测试异常率为60%,非老年组PD患者为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病程、受教育年限、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与ERP异常无相关性(P>0.05);病程与患者的VIQ、PIQ、FIQ无相关性(P>0.05);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与VIQ、PIQ、FIQ呈负相关(P<0.05);受教育年限与VIQ、PIQ、FIQ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组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D患者.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VIQ、PIQ、FIQ)不仅与年龄有关,而且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受教育年限相关.ERP的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测试比WAIS-RC更敏感,且不受患者的病程、受教育年限、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能客观反映出PD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 帕金森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作者:王铭维;顾平;李艳敏;郭记宏;孙海民;孟莉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及其对PD的诊断意义.方法: PD组患者67例,并选择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观察两组BAEP的差异.比较PD患者不同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的不同评分、Hoehn - Yahr(H-Y)的不同分期的BAEP的异同.结果: PD患者BAEP总异常率为23.9%,以Ⅰ-Ⅲ波间期(IPL)异常为主.PD组患者Ⅲ波、Ⅴ波潜伏期(PL)、Ⅰ-Ⅲ IPL、Ⅲ-ⅤIPL、Ⅰ-ⅤIPL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PD组中,病程≥5年的患者Ⅰ-ⅤIPL较病程<5年的患者明显延长,UPDRS得分≥36分的患者波ⅢPL较UPDRS得分<36分的患者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H-Y分期患者BA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患者听觉传导通路存在异常,随着病程延长,UPDRS评分增高,BAEP更容易出现异常.

  • 帕金森病运动诱发电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王铭维;顾平;郭记宏;马晓伟;孙海民;李艳敏;王惠君

    目的:从运动功能、电生理检测方面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的皮质兴奋性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共68 例PD患者,另选择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 作为评定指标.结果: PD患者MEP的静息阈值(RMT)、中枢传导时间(CMC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或缩短,而波幅(Amp)则无明显差异.>5年患者的RMT(40.70±4.74),比≤5年患者的RMT(42.60±4.61)缩短;强直型患者的RMT(40.92±5.28),比震颤型患者的RMT(42.93±3.97)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 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性升高;强直型和病程长的患者病情较重,大脑皮质兴奋性升高更明显.

  • 帕金森病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作者:张宁;穆俊林;王夏红;宋景贵;顾仁骏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情况.方法:对40例PD患者和38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PD组SSR测定异常率为75%(30/40),SSR波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PD患者存在一定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SSR可作为判断P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的参考指标.

  • 血尿酸和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兆雷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 )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 ,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 ,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Lew y body )形成为病理特征 ,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1 ] .PD发病绝非单一因素 ,可能是遗传易感性、环境毒素和衰老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4 ] ;而导致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有关 ,导致死亡则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陷、蛋白酶功能异常的关系更为密切 ,其中氧化应激占重要作用[5 ] .血尿酸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 ,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近年来,血尿酸水平与PD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多项研究证明 ,血尿酸在 P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帕金森病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建红

    帕金森病(PD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及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NMS)[1] .以及认知障碍、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及抑郁等方面的非运动症状(NMS) [2] .目前非运动症状已成为影响PD患者生活品质的主要原因.其中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是PD常见的NMS 之一 ,研究认为 RBD可早于PD运动症状之前数年发生 ,有可能是PD早期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因此 ,早期筛查有可能患PD的高危险人群并对其早期开展神经保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对PD与 RBD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旭红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及步态异常4大主征为主要表现.目前PD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的是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对左旋多巴制剂的敏感程度,然而,其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并不高,和病理诊断结果相差20%,尤其是PD的早期诊断更加缺乏有力的依据支撑.近年来,PD非运动症状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研究热点,包括便秘、心血管调节障碍、睡眠障碍、抑郁、嗅觉障碍等,其中嗅觉障碍备受关注.嗅觉障碍也许是PD的首发症状,有研究表明,嗅觉障碍是PD的临床前期症状之一,且比典型的运动症状提前发生数年[1].因此早期发现嗅觉障碍并进行嗅觉检测,可能会提高PD早期诊断正确率,并且对当前PD一旦确诊就已经为中晚期的尴尬境地有所突破.

  • 帕金森病与视幻觉

    作者:陈艇;季晓林

    视幻觉(Visual hallucinations)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0%[1],是帕金森病相关精神障碍(Psychosis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PDPsy)中常见的幻觉症状.其它感觉形式的幻觉则较少见,如听幻觉发生率为8%~13%,多不单独出现,常与视幻觉相伴;触幻觉及嗅幻觉更少见,若出现通常也与视幻觉共存.

  • 帕金森病的睡眠障碍及其评估工具

    作者:严金柱;季晓林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化性疾病,运动方面临床主要表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其非运动症状也逐渐引起重视.

  •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皮层阈值的研究

    作者:贺娟;孙丽君;王威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运动诱发电位(MEP)皮层阈值(cortical threshold,Ct)的研究,以明确PD的Ct测值以及随病情发展的变化情况,以期为PD临床提供电生理学实验研究依据.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的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①实验组(PD模型组)28只;②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2只.选取其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与腹侧被盖(ventra tegmental area,VTA)作为靶点,实验组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以制备PD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于比较,于制模前、制模后1周、3周分别行双下肢记录的Ct检查.结果统计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在右侧中脑靶点TMS时于左下肢记录到的Ct较对照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身左右侧TMS-MEP比较,左下肢Ct较右下肢降低(P<0.05);制模前、术后1周、术后3周实验组大鼠左下肢Ct进行性降低(P<0.01);实验组大鼠右下肢及对照组大鼠左侧及右侧下肢C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D模型大鼠损毁侧Ct增加,PD模型大鼠病情越重、病程越长,Ct增加越明显.

  • 左旋多巴加速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曹非;骆芳;段国安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L-dopa)对黑质细胞的神经毒性作用,探讨合理应用L-dopa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方法.方法: 通过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采用行为学、细胞凋亡(TUNEL观测法)、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L-dopa小、中、大三种不同剂量[10 mg/(kg·d)、50 mg/(kg·d)、100 mg/(kg·d)]在1、3、5、7天不同的作用时间对PD大鼠黑质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治疗7天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PD大鼠旋转行为、细胞凋亡数、Bcl-2 mRNA随着L-dopa治疗的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53 mRNA在1天迅速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除小剂量组外,中、大剂量L-dopa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停止治疗7天后,L-dopa治疗各组指标均得到改善.结论: L-dopa能加速PD大鼠黑质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受到Bcl-2 mRNA、P53 mRNA调控,小剂量、间隔使用L-dopa能有效减少其神经毒性作用.

  • 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的研究

    作者:贺娟;赵世刚;孙明;李春阳;朝鲁门其其格;马文娟;仝秀清;王智光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经颅磁刺激(TMS)运动诱发电位(MEP)皮层潜伏期(Lat)的测值以了解其随病情发展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①PD模型组26只,②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4只.选取右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与中脑腹侧背盖(ventra tegmental area,VTA)为手术靶点,PD模型组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注射前、注射后第1周、第3周末分别行双下肢TMS-MEP检查.结果:术后1周,PD组鼠左下肢Lat较对照组缩短(P<0.05),PD组自身左右侧TMS- MEP比较,左下肢Lat较右下肢缩短(P<0.05);术前、术后第1周末、术后第3周末PD组大鼠左下肢Lat进行性缩短(P<0.01),PD组大鼠右下肢及对照组大鼠左侧及右侧下肢Lat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PD模型大鼠损毁侧皮层兴奋性增加,且与症状严重程度有关.PD模型大鼠病情越重、病程越长,Lat缩短越明显.

63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