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行为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肛门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医的住院或门诊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先进行便秘症状评分,评分结束后统一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测压后,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便秘症状各项评分和肛门直肠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便秘症状各项评分和肛门直肠压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干预可以降低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值和便秘症状评分,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肛门直肠压检测和便秘症状评分可作为功能性便秘患者诊治的有效观察指标.
-
肛门直肠测压在功能性便秘和排便障碍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测压在功能性便秘和排便障碍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间,在我院选择36例功能性便秘和排便障碍患者设为便秘组,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组,对便秘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组人员均进行肛门直肠测压,统计两组患者的检测效果.结果:便秘组患者治疗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与便秘组患者治疗前相比明显较低(P<0.05).便秘组患者治疗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与正常组人员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肛门直肠测压在功能性便秘和排便障碍的诊治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煎剂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复方普鲁卡因灌肠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总疗效.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肠黏膜愈合情况以及肛门直肠测压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治疗有效患者中肠黏膜愈合情况和肠道顺应性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能有效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缓解临床症状,并能促进黏膜愈合.
-
益气开秘方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脾气虚弱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开秘方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脾气虚弱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口服益气开秘方治疗,配合提肛锻炼;治疗组30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肛门直肠压力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肛门直肠压力变化及临床治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6.66%,对照组分别为5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开秘方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脾气虚弱型便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适宜功能性便秘脾气虚弱型患者.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中医药疗法 脾虚气弱 肛门直肠测压 -
应用罗马Ⅲ标准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肛门直肠动力异常类型
目的:评价罗马Ⅲ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的分型诊断标准,并比较其与Rao提出的OOC分型标准的异同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313名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进行球囊逼出实验、肛门直肠压力及感觉功能检测,测定其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力、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排便指数和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等,按照罗马Ⅲ标准选出符合功能性排便障碍(即OOC)患者,并进行分型,与Rao提出的OOC分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13例临床诊断为FC患者中,213例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占68.1%.功能性排便障碍中151例为排便协同困难(F3a),占70.9%,62例为排便推进力不足(F3b),29.1%:按照Rao提出的分型方法,OOCⅠ型86例,占40.4%,OOCⅡ型62例,占29.1%,OOCⅢ型65例,占30.5%.结论:罗马Ⅲ标准按照OOC患者的动力学特点将其分为两种独立类型,分型明确,具有概括性,对于此类患者的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更具有指导意义.
-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检测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disorder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DGIM)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指因胃肠动力紊乱引起的以各种消化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可以是消化系统本身的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病、慢传输型便秘等;也可以是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累及消化系统所致,如糖尿病胃轻瘫、结缔组织病导致的胃肠动力障碍等。
-
肛门直肠测压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随着盆底疾病研究的逐步深入,肛门直肠测压成为一种常用且重要的检测手段,本文通过对成功检测的1123例患者的检测方法及护理配合进行总结,提出检查前及检查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良好的沟通、专业的护理可以争取患者更好地配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确诊为中低位直肠癌、拟行新辅助放化疗的22例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59±10)岁;在放化疗前和放疗结束后6周进行排便症状的评估和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 新辅助放化疗后,22例患者中21例的排便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增加、粪便性状异常、便血和排便急迫感等)显著改善;其中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放化疗后肛门括约肌高压带长度显著增加[(3.84±0.61)比(2.96±0.80)cm,P=0.003],肛门直肠测压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在发挥对肿瘤降期作用的同时,可显著改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排便症状,增加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括约肌高压带长度.
-
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动力与直肠感觉功能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直肠容量刺激.研究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8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功能性便秘患者53例.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全结肠和结肠节段通过时间,通过直肠球囊内注入空气,观察直肠容量刺激对初始感觉阈值、大耐受性的影响.结果: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通过时间延长,且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区、乙状结肠直肠区,同时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异常.结论:结肠直肠肛门动力紊乱与直肠感觉异常均参与功能性便秘的发生.
-
肛门直肠测压在功能性便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 采用肛门直肠测压方法检测189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静息压、缩榨压、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大耐受容量指标及反常运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直肠肛门运动功能的异常,有32.2%的患者出现了排便时的反常运动.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异常,肛门直肠测压为便秘的分型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的感知阈值和动力学的改变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采用PC Po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CIC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CIC患者的初始感觉、疼痛、排便等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低充气量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拟排便时,CIC组33.33%(8/24)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矛盾收缩.结论 CIC患者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
温阳行气中药灌肠联合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及对肛门直肠测压、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温阳行气中药灌肠联合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及对结肠传输试验积分、肛门直肠测压、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给予普芦卡必利口服,观察组6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阳行气中药灌肠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SF-36评分、结肠传输试验积分、肛门直肠测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面色淡白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健忘、舌淡白苔薄及脉沉细积分、结肠传输试验积分、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持续挤压时间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2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及精神健康评分和SOD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阳行气中药灌肠联合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可有效减轻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改善结肠传输功能和肛门直肠压力,调节氧化应激指标水平.
关键词: 温阳行气 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结肠传输试验积分 肛门直肠测压 氧化应激 -
枳术汤配合穴位埋线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肛门直肠测压值的影响
目的:观察枳术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对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枳术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肛门直肠测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整体优于对照组,其中肛管大收缩压为(172.43±21.38)mmHg,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59.37±16.37) mmHg;肛门括约肌剩余压降低为(12.43±2.57) 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57±4.36) mmHg;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P<0.05.结论:枳术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对肛门直肠测压值改善明显.
-
排便障碍综合征及其评估手段
排便障碍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包括肛门直肠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大多数患者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查手段有助于明确病因,也为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儿科诊治新技术肛门直肠测压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无创、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
多模式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模式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CI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多模式生物反馈疗法,对90例CIC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包括盆底肌放松训练、肛门直肠协调性训练,直肠敏感性反馈训练.观察治疗前后CIC病人临床症状、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敏感性、心理测试的变化.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大缩榨压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模拟排便动作时肛门括约肌的剩余压明显降低(P<0.05;P<0.001;P<0.001);直肠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阈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抑郁、焦虑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变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及心理异常,恢复排便的生理功能,是治疗特发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前位肛瘘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手术)治疗前位单纯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68例前位单纯肛瘘患者,男136例,女32例,分为LIFT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84例.LIFT手术组采用LIFT术式,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肛门失禁情况Wexner评分和肛管直肠测压的变化.结果 LIFT手术组治愈率95.24%(80/84);传统手术组治愈率96.43%(81/84).LIFT手术组在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3天内VAS评分、术后1个月Wexne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肛管直肠测压结果显示,术前与术后肛管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术后3个月肛管大收缩压明显低于LIFT手术组术后3个月肛管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T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疼痛,无肛门失禁发生,是一种治疗肛瘘更加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肛瘘切除术 肛瘘 肛门直肠测压 -
慢性便秘的肛门直肠测压方法及表现
目的: 研究慢性便秘患者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变化. 方法:用肛门直肠测压的方法检测慢性便秘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收缩压、小松弛容积、初始便意和直肠大耐受容积.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慢性便秘患者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均降低(P<0.05),小松弛容积、初始便意和大耐受容积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异常.
-
肛门直肠测压联合胃肠电图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在人群中患病率约5% ~ 25%,我国约在5%左右[1],特别是便秘型IBS(IBS-C)发病率逐年上升.针对IBS-C,在国内肛门直肠测压指标参数尚无统一的规范[2].本文通过对IBS-C患者进行肛门直肠测压、胃肠电图检测,探讨其在IBSC中的诊断价值.
-
老年人肛门压力变化的观察
目的研究老年人肛门直肠动力的变化.方法20例老年人作为老年组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并与22例中青年作对照.结果老年组肛管静息压为39.01士15.21 mmHg,显著低于中青年组的肛管静息压51.68士17.76 mmHg(P<0.05),大收缩压、大松弛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直肠静息压老年组分别为108.45士44.86 mmHg、69.70士26.42 mmHg,21.67士6.51ml和6.84士1.12 mmHg,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增龄老年人肛门静息压较中青年降低,可能为老年人大便失禁多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