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支架外固定致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防治及护理

    作者:李吴洁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支架外固定致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防治及护理。方法:我院收治的行支架外固定的4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护理措施对 RSD 防治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术后23例患者未发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SD),19例患者发生 RSD,经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护理干预措施后,手腕部感觉异常消失,并且关节活动度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采用支架外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早发现、早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 补血行气法治疗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作者:李江华;国宏莉;姚忠军

    目的:从中医辨证的角度对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SD)进行分型和治疗.方法:将临床表现为患肢皮肤苍白、温度降低、排汗较少而皮肤干燥、肿痛、关节僵硬的RSD归为气血两虚型.运用中药方内服加浸泡进行治疗和功能锻炼.观察肿痛、关节僵硬、骨密度变化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肢肿痛、关节僵硬、骨密度有所改善,其中显效66.7%,有效26.7%,无效6.6%.结论:在辨证分型基础上,补血行气法治疗RSD具有良好疗效.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西医治疗进展

    作者:廖燕锬;林滨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国内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评价.

  • 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王晓艳;张通

    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临床称为肩-手综合征,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认为,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周围性损伤、交感神经作用、神经源性炎症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改变等.

  • 偏瘫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研究进展

    作者:芦海涛

    偏瘫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又称偏瘫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于1994年被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归纳为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CRPS)Ⅰ型,即与交感神经介导性密切相关的疼痛[1].

  • 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叶青;李长清;王蕾;张仲;高励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卒中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和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登记2011年4月~2013年1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康复理疗科住院治疗的卒中患者。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病例127例,随访12周后分成两组:非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组,即卒中后12周内未出现RSD的患者;RSD组,即12周随访期内出现RSD的患者。对影响卒中后RSD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卒中后RSD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RSD组与非RSD组比较,年龄、性别、卒中类型、既往史评分、感觉障碍及焦虑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合并症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抑郁、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变化及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存在显著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合并症评分[危险比(harzard ratio,HR)1.01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6~1.163]、NIHSS评分(HR 1.157,95%CI 1.062~1.261)、抑郁评分(HR 4.975,95%CI 1.839~13.460)、肩关节半脱位(HR 4.627,95%CI 2.383~8.984)及运动功能障碍(HR 0.577,95%CI 0.358~0.930)是R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症评分、NIHSS评分、抑郁、肩关节半脱位及运动功能障碍是卒中后R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作者:

    关键词:
  • 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陆绍勇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本文对近3年发表的中西医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期对今后临床治疗肩-手综合征有所借鉴。

  • 肩手综合征治验举隅

    作者:张景艳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后突然出现的手中疼痛,较典型的表现为肩部疼痛,手肿胀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为明显),皮温上升.若不及时治疗,消肿后,手部肌肉明显萎缩,手及手指萎缩畸形.据Davis等统计,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常在脑卒中后1~3月内发生.笔者从事康复作业疗法10余年,每年接触肩手综合征病患30余例,兹举例介绍如下.

  • 改良钩针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疗效观察

    作者:陆彦青;刘悦;白艳甫

    目的 观察改良钩针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予基础治疗后取穴均以痛为腧,每次取穴6~8个,观察组进行改良钩针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毫针疗法.采用VAS量表、FMA量表、ADL量表和中医证候积分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疼痛、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 改良钩针疗法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有显著疗效,且疗效优于常规毫针疗法.

  • 多针浮刺配合中药外洗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蒋同伯;马彤艳;王兵

    目的:观察多针浮刺配合中药外洗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多针浮刺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上肢功能,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针浮刺配合中药外洗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扶阳埋线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林妙君;关浩峰;何桥景;唐润东

    目的:观察扶阳埋线法(穴位埋入参附注射液浸泡羊肠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扶阳埋线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患侧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扶阳埋线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疼痛,增加活动度,能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但扶阳埋线法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

  • 循经远端选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张倩;孙兴华;武文鹏;祝鹏宇

    目的:观察循经远端选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传统“中风-中经络”针刺治疗、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循经远端选穴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及上肢FM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及上肢FMA评分3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疼痛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及上肢FMA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循经远端选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在改善患者疼痛、患侧手肿胀及上肢功能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循经远取动法针刺治疗早期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佟欣;刘丹丹;卫彦;王玉珏

    目的 观察循经远取动法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循经远取动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 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经远取动法针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

  • 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刘悦;王小寅;崔韶阳;李万瑶;庄礼兴

    目的 观察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蜂针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AD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FMA、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ADL评分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治疗后FMA、ADL评分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1组为64.3%,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中医治疗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28例临床观察

    作者:宗序华;徐瑞生;李小钢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治疗组运用中药方内服加浸泡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对照组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经统计学处理,2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疼痛、肿胀程度、关节僵硬、压痛、肤色改变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疼痛减轻的程度与肿胀消退的程度正相关.结论:中医治疗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具有较好疗效.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秦祖杰

    目的:探究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伴有不同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损伤的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调查随访,采用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SHS的诊断标准[1]筛选并发肩手综合征者,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31例(34.1%),肌力Ⅰ~Ⅱ级14例,Ⅲ~Ⅳ级13例,Ⅴ~Ⅵ级43例;肌张力减退13例,正常3例,Ⅰ~Ⅱ级4例,Ⅲ~Ⅳ级11例;肩关节脱位20例.非SHS组肌力Ⅰ~Ⅱ级15例,Ⅲ~Ⅳ级21例,Ⅴ~Ⅵ级24例;肌力减退11例,正常16例,Ⅰ~Ⅱ级24例,Ⅲ~Ⅳ级9例;肩关节脱位12例.结论:脑卒中后合并肩关节半脱位、肌力明显减退、有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减退或肌张力异常增高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高.

  •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1例报告

    作者:张勇;谭广毅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车祸致左髋部肿痛、活动受限伴有左下肢麻痛4h,急诊于2012年1月17日15:00时来我院就诊,拍摄X线片示(图1):左侧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门诊以“①左侧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②左侧坐骨神经损伤”收入院.入院后急诊行髋关节脱位复位术+左股骨髁上骨牵引,并完善常规检查,拍摄X线片及CT(图2、3),排除手术禁忌证,于2012年1月2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骨盆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同时探查见坐骨神经外膜水肿明显,形态完整.术后给予拍摄X线片(图4)、预防感染、营养神经、消肿、补液、止痛等处理.患者于2012年1月21日出现左小腿外侧、足底的外侧及后侧以及足背处出现烧灼样疼痛,给予杜冷丁、吗啡及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疼痛略缓解,仍严重影响患者睡眠,且患者情绪烦躁,易发怒.

  • 经颅磁刺激预测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作者:何勤

    验证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在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完全发展前的预测程度.对20例脑卒中后30 d的患者行TMS,并根据有无运动诱发电位分成两组,于脑卒中后70 d运用Enjalbert积分和运动功能指数进行临床评定.发现运动功能指数与TMS结果有明显相关性(P<0.01),两组间Enjalbert平均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3).TMS对预测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75%,提示TMS可预测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发生.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泽云;林金生;唐颖;卢攀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 -trophy,R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治疗;综合康复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推拿、理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采用Fugl-Meyer(FMA )评定法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综合康复组、Fugl-Meyer积分和MBI积分的增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