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个Usher综合征2型家系USH2A基因的突变分析
目的 鉴定1个Usher综合征2型家系USH2A基因的致病性突变,为其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 对1个Usher综合征家系2例患者与4名表型正常家系成员的USH2A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及侧翼剪切位点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进行突变分析,同时选择10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进行检测.结果 家系中2例患者(先证者及其妹妹)均携带了USH2A基因第42外显子c.8272G>T(p.E2758X)和第63外显子c.12376-12378 ACT>TAA(p.T4126X)复合杂合性突变.而患者的父亲为c.12376-12378 ACT>TAA杂合突变携带者,其母亲为c.8272G>T杂合突变携带者,两名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未检测到突变.经检索HGMD数据库两个突变均为新突变,且与家系疾病表型共分离.10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中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USH2A基因的c.8272G>T(p.E2758X)和c.1237612378ACT>TAA(p.T4126X)复合杂合性突变可能为该家系的致病原因,为该Usher综合征家系的病因诊断提供了分子遗传学依据.
-
一例火棉胶婴儿TGM1基因新的复合杂合性突变鉴定
目的 鉴定1例火棉胶婴儿转谷氨酰胺酶1基因(transglutaminase 1,TGM1)的致病性突变.方法 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PCR扩增TGM1基因的编码及剪切位点序列,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同时检测10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用TGM1邻近的微卫星标记在家系中构建单倍型以确定突变的来源.应用CLUSTAL X(1.81)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跨种属保守性.结果 患儿携带了TGM1的两个复合杂合性突变:c.420A>G (I140M)及c.832G>A (G278R),均为国际上未报道过的新突变.两个错义突变均造成了TGM1蛋白内高度保守区的氨基酸置换.突变c.420A>G (I140M)遗传自父亲,位于蛋白的转谷氨酰胺酶N功能域;突变c.832G>A (G278R)遗传自母亲,位于野生蛋白的转谷氨酰胺酶N功能域和转谷氨酰胺酶样功能域之间.两个突变在10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中均未发现.结论 c.420A>G (I140M)和c.832G>A (G278R)复合杂合性突变为该患儿的致病性突变,本研究结果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分子学依据.
-
一例幼年性透明性纤维瘤病ANTXR2基因新的复合杂合突变的鉴定
目的 鉴定1例幼年性透明性纤维瘤病患者ANTXR2基因的致病性突变.方法 提取患者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其ANTXR2基因的编码区及剪切位点序列,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同时检测10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作为对照.利用CLUSTAL X(1.81)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跨种属保守性.利用SIFT、PolyPhen-2及MutationTaster对新发突变进行功能预测.结果 患者携带ANTXR2基因c.1074delT(Ala359HisfsTer50)及c.1153G>C(Gly385Arg)复合杂合性突变,其中c.1153G>C(Gly385Arg)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功能预测为可能有害的突变.两个突变在10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者中均未发现.结论 c.1074delT(Ala359HisfsTer50)及c.1153G>C(Gly385Arg)复合杂合性突变为该患者的致病性突变.上述结果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分子遗传学依据.
关键词: ANTXR2基因 幼年性透明性纤维瘤病 复合杂合性突变 -
一例丑角样鱼鳞病胎儿的ABCA12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 鉴定1例丑角样鱼鳞病胎儿ATP结合盒转运子A12(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2,ABCA12)基因的致病性突变.方法 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存在颜面畸形(包括鼻梁塌陷、眼睑外翻、唇外翻和持续性张嘴)而引产,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病理检查和异常家族史确诊为丑角样鱼鳞病.提取患儿脐血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采用目标区域序列捕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测序,确定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 患儿携带了ABCA12的两个复合杂合性突变:无义突变c.3673C>T(p.R1225X)和移码突变c.6167_6168insT (p.F2056FfsX9).结论 ABCA 12基因c.3673C>T和c.6167-6168insT复合杂合性突变可能为该丑角样鱼鳞病患儿的致病性突变,本研究结果为该病的遗传咨询和分子诊断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