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Orem自护理论在孕妇学校应用对降低剖腹产率的探讨

    作者:李锡蓉;刘志蓉;冉雪梅;李凤萍;黄丽英;李黎梅

    目的 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孕妇学校教学模式中应用,提高孕产妇的自护能力,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该院2010年1-11月住院足月无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初产妇600例中在门诊接受常规产检并坚持在孕妇学校接受Orem自护理论指导并完成必修课的182例孕妇作为试验组,将在门诊接受常规产检,未到孕妇学校接受健康教育的418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对照两组孕妇住院的焦虑程度,分娩方式的选择,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等.结果 试验组程焦虑发生率为28.02%,对照组为71.29%;试验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23.07%,对照组为52.39%;试验组满意率为98.35%,对照组为92.5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妇学校用Orem自护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明显提高孕产妇应对妊娠、分娩等的能力,提高了对分娩方式正确选择率,降低了社会因素剖宫率.

  • 综合干预对社会因素高龄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李亚文;刘红莲;江春丽;郑莉娟

    目的:针对综合干预对社会因素高龄剖宫产妇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分娩的高龄产妇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针对两组产妇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3.33%,对照组产妇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4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为63.33%,对照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为31.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33%,81.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龄产妇分娩中,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后性问题及抑郁的效果观察

    作者:许勤英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降低初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产后性问题,产后抑郁的影响,为加强产妇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92例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分析两组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产后抑郁发生率及产后性问题.结果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49.32%,社会因素剖宫产率26.71%,产后抑郁发生率15.8%,产后出现性问题17.8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69.18%,社会因素剖宫产率13.01%,产后抑郁发生率4.1%,产后出现性问题4.791%,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给产妇分娩方式的正确选择,术后性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预防产后抑郁有重要意义,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妇女对产后性健康的需求,保证了妇女的隐私和安全感,极大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社会因素分娩率、产后性问题及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对孕产妇进行综合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作者:韩朝利

    目的:分析对孕产妇进行综合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晨光医院进行孕检的19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在这两组孕产妇接受孕检期间,对常规组孕产妇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对研究组孕产妇进行综合健康教育,并对比两组孕产妇分娩的方式和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与常规组孕产妇相比,研究组孕产妇的抑郁症状评分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常规组孕产妇相比,研究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孕产妇的产科因素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常规组孕产妇相比,研究组孕产妇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综合健康教育可有效地缓解其抑郁的情绪,降低其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和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 社会因素剖宫产及二次剖宫产对母婴预后及并发症的临床影响探讨

    作者:马晓燕;冯伟

    目的: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及二次剖宫产对母婴预后及并发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施行剖宫产的产妇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手术时间、子宫不全破裂,胎盘残留,尿潴留,出生体重、窒息率及生理性黄疸的出现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切口不愈合、晚期产后出血、产褥病率、湿肺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社会因素剖宫产与进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相比,在切口不愈合、晚期产后出血、产褥病率、新生儿湿肺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二次剖宫产术.

  • 社会因素剖宫产临床评价及控制对策分析

    作者:杨小兰

    目的:探究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寻求避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有效对策。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4年收治的1306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14年比例达到了31.34%,其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孕产妇及家属原因、医源性因素这两方面。结论:社会因素剖宫产属于当今社会尤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医生和孕妇主观意愿的影响,因此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医务人员、孕妇、家庭、社会的齐心协力。

  • 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刘爱英;韩秋峪

    目的 探究影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提出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术的278例病例,对其社会文化背景和剖宫产原因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中,产妇恐惧阴道分娩疼痛(占52.52%)和对阴道分娩认识不足(占33.81%)为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高收入、高学历的知识女性是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主要人群.结论 应结合孕妇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社会参与为先导,以健康教育为基础,以医疗质量为根本,以改善服务为途径,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 社会因素剖宫产临床评价及控制策略

    作者:伍平;马建虹

    目的对社会因素剖宫产进行临床评价,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策略.方法总结分析1994~2003年剖宫产的病历资料;在2003年病历中随机筛选出116例社会因素剖宫产病例,并选取同期自然分娩病例进行1:1配对,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临床指标.结果 2003年剖宫产率为57.9%,约为10年前的2.6倍,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6.5%,上升为10年前的33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产后体温、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新生儿体重高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可采取以下策略:加强宣传教育,更新产科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提高医院产科整体质量,积极开展无痛分娩术及社会保险机构进行质控考核等.

  • 社会因素剖宫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龚景进;刘世良;汤雯婷;陈敦金

    目的 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对产妇及其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为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提供参考.方法 以巢式病例对照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社会因素剖宫产与正常阴道分娩产妇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剖宫产率为45.6%(8 465/18 560),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2.97%(1 098/8 465),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社会因素剖宫产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后感染率、规律产检比例、教育程度、孕早期BMI指数均高于正常阴道分娩组(P<0.01).社会因素剖宫产新生儿感染发病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不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需严格控制剖宫产术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 社会因素剖宫产对围产结局的影响分析

    作者:谢云;郭孝云

    目的 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及对产妇和其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为临床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16864例孕产妇病例资料及其新生儿临床信息,分析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因素分析;同时选取以"社会因素"为唯一手术指征行剖宫产分娩的1876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应用巢式病例对照方法,在总病历资料中选取1876例行阴道分娩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总体剖宫产率为42.38%,"社会因素"为唯一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为26.25%,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3.038,P<0.05);社会因素剖宫产中疼痛因素占比49.31%,对剖宫产的认知不够占比31.29%,医源性因素占比8.05%,选择出生时间占比7.20%,其他因素占比4.16%;观察组孕产妇受教育程度 、孕早期体质指数(BMI)大于25kg/m2的比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01、5.782、16.932,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孕产妇产后感染率分别为11.89% 和2.83% 、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2±3.61)d和(4.41±2.22)d、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89.61±78.32)mL和(255.82±4.62)mL,大于500mL出血量比例分别为2.4% 和1.01%,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65.893、27.112、14.010、6.191,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41±0.35kg)高于对照组(2.83±0.33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82,P<0.05),两组新生儿男婴多于女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4,P<0.05),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2.45%)较对照组(1.1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22,P<0.05).结论 加大孕妇产前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的医学指征,实现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目标.

  • 1785例新生儿听力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李红娟;姜亚平;刘黎明

    目的 研究新生儿听力检查结果,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和新生儿听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资料,以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和耳鼻喉科就诊的新生儿及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队列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病历界定社会因素剖宫产婴儿队列(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婴儿队列(顺产组).剖宫产组889例(1 778耳)和顺产组896例(1 792耳),共1 785例(3 570耳),均先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对未通过OAE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在出生42天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检查.所有研究家长知情同意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1 785例(3 570耳)婴儿耳声发射测试,结果显示剖宫产组婴儿听力通过率明显低于顺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6.64,P<0.05).其中需复筛145例,实际复筛136例(272耳),第2次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结果:剖宫产组婴儿听力通过率明显低于顺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χ2=10.80,P<0.05).结论 两组婴儿听力通过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要对社会因素剖宫产提高警惕,重视这个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