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学健康教育现状及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朱广荣;余小鸣;王嘉;郭贇;徐想顺;张兵

    目的了解小学生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比较整合式健康教育和单独设课健康教育两种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样,从10个省市中随机抽取小学三年级学生共1589人,填写结构式调查问卷.结果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多数喜欢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具有较好的日常卫生行为习惯,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不强,在知晓率和态度方面单独设课健康教育模式明显好于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结论小学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小学健康教育的适宜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血液透析的不同模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对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

    作者:王欣

    目的:讨论不同模式的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对肾功能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1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采取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和电解质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血液净化透析均可治疗急性肾衰竭,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但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更加明显,血生化指标更低.

  • 植入两种模式心脏起搏器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作者:杨彦

    目的 采用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F-36)评价不同模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F-36量表,评价96例两种模式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9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96例患者术后原有基础心脏病症状均明显改善.比较两组植入术治疗前后SF-36量表评分,发现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健康变化等各维度评价得分均显著优于术前,但双腔起搏器各维度评价得分明显优于单腔起搏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缓慢型严重心律失常可从生理功能、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安全性高、有效可靠的特点,通过患者病情选择相应起搏模式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湘;杜斌;蔡榕

    目的 对应用两种不同院前急救转运模式对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这段时间收治,临床确诊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共计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例.采用边治疗边转运的常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院前转运;采用先治疗后转运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转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效果、心衰疾病救治期间出现不良事件和死亡的例数、院前转运所需时间和心衰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疾病救治期间出现不良事件和死亡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转运所需时间和心衰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先治疗后转运的模式对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患者实施院前转运救治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7679例特定从业人员乙肝血清学检测分析

    作者:张博;朱克清

    目的:了解丰县地区食品单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感染情况.探讨在健康人群中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为食品单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体检及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度丰县7679例食品单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用ELISA法检测乙肝5项指标.结果:7679份血清标本检出阳性197例.HBsAg阳性率2.57%,共检出10种血清学组合模式.结论:丰县食品单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反?该特定行业从业人群的HBsAg阳性检出率还处于较高的水平,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其动态发展,加强监督管理.

  • 不同胰岛素治疗模式对妊娠糖尿病疗效比较

    作者:贾怀生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治疗模式对妊娠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6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把接受分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设为A组,接受胰岛素泵持续输注治疗的设为B组,选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漂移度和低血糖发生率4个指标来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较A组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漂移度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胰岛素泵持续输注治疗妊娠糖尿病效果更好,疗效更优越,能维持稳定理想的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分娩镇痛模式给产妇胎儿新生儿带来的影响研究

    作者:梅珍霞;瞿火红;王乐

    目的 研究不同分娩镇痛模式对产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自然分娩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7)、B组(n=37)、C组(n=38)、对照组(n=38).A组实施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采取氧化亚氮吸入,C组实施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未实施镇痛措施.观察各组不同时点疼痛程度、不良反应、产程情况、满意度、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新生儿情况等.结果 镇痛前即刻各组VAS评分、第二产程时间、Apgar评分、胎儿窘迫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镇痛5 min、10 min、30 min、60 min时VAS评分低于镇痛前即刻,镇痛10 min、30 min、60 min时A组、C组VAS评分低于B组,且5 min、10 min、30 min、60 min时A组VAS评分低于B组、C组;A组、B组、C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A组产妇满意度高于B组、C组;B组、C组头晕、全身乏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组,A组下肢麻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CSEA+PCEA分娩镇痛模式镇痛效果确切,可缓解疼痛程度,提升产妇满意度,对产妇、胎儿、新生儿影响较小.

  •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两对半”检验结果模式与肝炎相关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名红;蒋春燕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两对半”检验结果模式与肝炎相关自身抗体( ANA、AMA、LKM、LC-1、SLA及ANA谱)之间的相关性,为阐明HBV感染所致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和制订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2-12-01~2014-12-01在我院治疗的500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研究。根据血清“两对半”检验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5个模式组,即A、B、C组、D、E五组;然后将各组与肝炎相关自身抗体( ANA、AMA、LKM、LC-1、SLA及ANA谱)进行比较,后统计分析。结果:(1)各组与肝炎相关自身抗体阳性的比较:D、E两组中ANA、AMA、LKM、LC-1、SLA相互之间的差异(P>0.05)。 A、B、C三组中ANA、AMA、LC-1与同组中其它肝炎相关自身抗体之间的差异(P<0.05);A组与B、C、D、E四组中的ANA、AMA、LKM、LC-1之间的差异(P<0.05);B组与C、D、E四组中的ANA、AMA、LC-1之间的差异(P<0.05);C组与D、E四组中的ANA、AMA、LC-1之间的差异(P<0.05)。(2)各组与ANA酶谱的比较:A、D、E三组中抗U 1-n RNP抗体、抗Sm抗体、抗M 2抗体相互之间的差异(P>0.05)。 B、C两组中抗M 2抗体与本组其余两种抗体之间的差异(P<0.05);并且,B、C两组中抗M 2抗体与A、D、E组中抗M 2抗体之间的差异(P<0.05)。结论:肝炎相关自身抗体主要与大三阳、小三阳、小二阳相关;ANA、AMA、LKM、LC-1、SLA的阳性检出率可能与乙肝病毒的活动性有密切的关系;ANA酶谱中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抗体主要为抗M 2抗体,主要存在于小三阳和小二阳病人。

  • 不同模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作者:俎德玲;诸葛毅;屠晓鸣;蒋一鸣;金奇志;程科云;郑家胜;杨庆业;高珍艳

    目的 应用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F-36)评价不同模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 应用SF-36量表,对植入2种不同模式永久心脏起搏器122例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21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死亡.121例患者术后原有基础心脏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植入术治疗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躯体外疼痛项外,各维度评价得分均术后优于术前.单腔起搏器植入术前与术后各维度评分分别为:生理功能(PF):54.1±20.5,66.8±19.4(P<0.01);生理职能(RP):26.4±11.6,68.8±31.6(P<0.01);躯体疼痛(BP):94.3±17.7,96.8±19.7(P<0.01);总体健康(GH):26.5±15.4,50.3±23.5(P<0.01);精力(VT):46.2±10.9,56.7±15.5(P<0.01);社会功能(SF):35.4±11.8,52.9±17.6(P<0.01);情感职能(RE):22.5±14.4,66.1±19.8(P<0.01);精神健康(MH):46.3±9.6,58.3±13.8(P<0.01);健康变化(HT);40.1±12.5,56.7±19.2(P<0.01).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前与术后各维度评分分别为:生理功能(PE):60.3±14.2,75.4±13.1(P<0.01);生理职能(RP):25.0±11.3,71.9±27.2(P<0.01);躯体疼痛(BP):95.3±17.7,97.8±19.7(P>0.05);总体健康(GH):97.8±19.7,58.1±15.9(P<0.01);精力(VT):48.2±15.7,63.8±13.4(P<0.01);社会功能(sF):38.3±12.7,60.6±15.4(P<0.01);情感职能(RE):17.1±8.3,61.9±30.1(P<0.01);精神健康(MH):48.6±8.3,64.5±11.5(P<0.01);健康变化(HT):42.7±9.1,64.4±16.9(P<0.05),双腔起搏器治疗效果优于单腔起搏器.结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缓慢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从生理功能、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生理性起搏模式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不同模式进样血细胞分析结果的比对

    作者:杨爱华

    将80例患者与8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分别采集EDTA-K2抗凝新鲜全血和预稀释血样用迪瑞BF-67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测并记录所有结果。结果两种进样模式检测结果的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相关系数(r)均<0.975,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相关系数(r)均>0.975,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进样模式血细胞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和血小板差异较大,红细胞各参数结果无明显差异。因此血细胞分析仪不但要进行定期的维护校准,也要定期对不同检测模式的测定结果进行规范、合理的比对,尽可能采用结果稳定、影响因素较少的静脉全血模式进行检测。

  • 19301例从业人员乙肝血清学标志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毛海斌;张志方;杨幼萍;毛文祥

    目的:了解温岭地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感染情况.探讨在健康人群中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其构成比,不同模式的传染性及流行病学意义,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体检及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温岭市19301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用EILISA方法检测乙肝5项指标,在18种模式中抽取11种模式检测HBV DNA,确定其传染性和流行病学意义.结果:19301份血清标本检出HBV血清标志物8685份,总感染率45.0%.同时组成18种血清学模式,其中"145"、"135"、"15"、"1235"、"25"、"245"模式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达46.9%、93.8%、50.0%、100.0%、8.1%和5.0%.结论:温岭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反映,在同类人群中血清总感染率偏高,除"135"组具有传染性外,其它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传染性,且所占比例较大.为了有效地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建议对其它模式开展HBV DNA等先进方法检测其传染性,并在法律上明确凡是具有传染性的从业人员禁止其上岗,以减少乙肝的传染源.

  • 乙肝垂直传播危险性量化研究

    作者:代允普;郭艳霞;张彬

    乙肝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我国平均HbsAg携带率为9.75%[1],传播方式有三种:是血液传播,垂直传播,性传播.目前实验室多通过检测HBV抗原、抗体以及患者体内HBV-DNA含量来判断乙肝的传染性、预后、转归等.

  • 光子双源CT两种模式肺动脉血管成像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星;张常青

    目的:分析对比光子双源CT两种模式肺动脉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抽选本院2011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可疑肺栓塞男性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双能量肺动脉成像,B组以Flash模式成像,图像重建均采用迭代重建技术算法。比较两组患者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组患者图像CT值(364.2±63.7) Hu较B组(643.5±91.4)Hu显著较高, SD(20.4±3.9)Hu较B组(37.1±4.6)Hu显著较低(P<0.05);两组不同ROI的SNR、C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TDIvol、DLP、ED较A组显著较少[(1.67±0.32)mGy、(54.24±5.91)mGym. cm、(0.63±0.09)mSvTVS(8.43±1.06) mGy、(250.41±51.60)mGym·cm、(3.27±0.62)mSvT](P<0.05)。结论双源CT Flash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与双能量扫描模式比较不仅能满足图像诊断要求,还能降低辐射剂量。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两对半"不同模式间的关系

    作者:姜世辉;李红春;刘芳;李清明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HBV-Pre-S1)抗原与HBV不同模式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33例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Pre-S1抗原检测,并进行类统计学分析.结果 Pre-S1抗原在"大三阳"模式中阳性率为100%,在"小三阳"模式中阳性率为95.4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为阳性的标本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90.91%,因此Pre-S1/HBsAg相对比值水平的变化可作为HBV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评价指标结论 Pre-S1抗原不仅是HBV复制的标志,而且还是乙型肝炎早期感染的标志,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传染性有辅助诊断的意义.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肝功能研究

    作者:曹洋;王名燕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肝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5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肝功能检测.结果 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常见3种模式中,按照肝功能损伤分级标准,小三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所占比例较多,且小三阳肝功能受损比例高,总计达到64.0%.其次是大三阳[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HBc均为阳性],达到57.9%,后是小二阳(HBsAg、抗-HBc均为阳性),达到55.7%.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不同,实时进行肝功能监测,有利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患者的治疗,避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癌,临床意义重大.

  • 上肢手术时在B超引导下不同模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以及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刘洁琼

    目的 观察上肢手术时在B超引导下不同模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以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3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选择不同进针点,A组患者肌沟间上进针点,B组患者肌沟间中进针点,C组患者下肌沟间进针点,观察三组患者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在麻醉效果方面,A组、B组、C组患者有效率分别80.0%、100.0%、80.0%,B组患者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在并发症方面,三组患者均为有麻醉并发症出现,A组、C组患者因为止血带引起不适感.结论 上肢手术时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选择肌沟间中进针点麻醉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