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汶川与玉树地震伤员伤情分析及医疗救治的比较

    作者:姚一民;张聪;檀臻炜;娄延举;陈一平;李兴鑫

    目的 分析比较汶川与玉树地震中收治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治疗策略,总结救治经验,为改进应急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在两次地震中收治伤员的临床资料,分析伤情及救治特点并比较.结果 两次地震后伤员在伤情特点上存在明显差异,医疗策略基本相同,但在具体实施上存在差异.结论 在两次地震后送伤员医疗救治中能根据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和实施方法,疗效满意.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建立完善的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 地震伤截肢23例临床分析

    作者:蒋凯;权毅;潘显明;马泽辉;周劲松;邓少林;屈波

    目的 分析地震伤截肢患者的伤情,探讨其救治特点.方法 在"5.12"地震救治过程中,对23例患者行截肢术,其中12例行急诊截肢,10例经观察后行二期截肢,1例二次截肢.结果 5例术后出现残端感染或皮肤坏死,16例出现明显幻肢感及幻肢痛,4例有肾功能不全表现.结论 地震伤为低能量致伤,其截肢患者的伤情以挤压伤及毁损伤为主,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汶川、玉树、芦山地震伤员伤情分析与救治比较

    作者:王斌;姚一民;汪丙昂;檀臻炜;李兴鑫;谭钢

    目的 分析比较汶川、玉树、芦山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经验,为应急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对后送的406例伤员进行损伤分类,成立以骨科为主的医疗小组,请专家会诊手术,优先处理急、危重伤员,制定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所有救治的伤员均未死亡,汶川地震中10例(11肢)行截肢术,3例截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汶川、玉树、芦山地震因地震强度、地域差异及发生时间的不同导致伤情不同,但治疗策略相同,根据伤员自身特点制定其具体治疗方案,疗效满意.

  • 地震伤截肢患者残端痛性神经瘤防治研究

    作者:姚一民;唐佩福;张聪;郑华伟;陈一平;娄延举;于学军

    目的 探讨地震伤截肢患者残端痛性神经瘤的防治方法 和疗效.方法 自2008年5~6月对地震伤截肢患者10例11个肢体采用神经残端端端缝合治疗.结果 术后11个肢体均无残肢触电样疼痛发生,其中1例术后20 d安置假肢,能顺利行走.结论 神经残端端端缝合是防治残端痛性神经瘤的可靠实用方法 ,减轻了地震伤患者痛苦,使其能早日安置假肢.

  • 地震伤骨盆骨折后环不稳的微创治疗

    作者:曾参军;樊仕才;金大地;赵畅;李涛

    目的 探讨地震伤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微创治疗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对9例地震伤骨盆骨折后环不稳,采用前环钢板内固定后环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置入骶髂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 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置入骶髂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结论 掌握经皮骶髂关节置钉技术要点,采用骶髂拉力螺钉微创固定后环是地震伤骨盆骨折后环不稳的佳治疗方法之一.

  • 带蒂皮瓣移植治疗地震伤后上睑及眉部皮肤缺损伴感染一例

    作者:李曼红;杜军辉;林茂昌;胡丹;王雨生;张自峰

    1 病例患者女,73岁.因地震后头面部多处皮肤裂伤后9 d,于2008年5月21日由四川灾区转入我院.患者9 d前在屋里因(5月12日)突发地震房屋倒塌,被高处坠落的建筑材料伤及头部,当即昏迷,后被救出,在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面部皮肤裂伤清创缝合术".术后3 d发现伤口感染,经抗炎、局部引流治疗,疗效欠佳,后转来我院.门诊检查后以"右上睑、眉部皮肤裂伤伴感染"收住院.

  • 院内救治成批后送地震伤36例体会

    作者:包倪荣;赵建宁;施鑫;毛广平;吴苏稼;诸葛海鸿;余红梅;王与荣

    2008年5月23日,我院成批接收从四川地震灾区空运来的地震伤员36例.现将救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关键词: 地震伤 成批救治
  • 地震伤并发气性坏疽7例手术配合

    作者:李昂;曹颖俐;韩旭;杨晓红

    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伤员救治中,我院赴灾区医疗队共收治地震伤并发气性坏疽7例,经综合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我院急救中心收治2376例"512"地震伤员的用药分析

    作者:陈璐;胡远;肖洪涛;童荣生

    目的:分析我院急救中心收治2 376例"512"地震伤员的用药状况.方法:统计本院急救中心2008年5月12日-6月24日各类药物临床应用数量、用药金额、构成比、用药频庹(DDDs)及排序.结果:抗感染药物、生物制品和糖、盐、酸碱平衡调节药物销售金额多,分别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47.18%,9.38%和8.32%;单品种使用金额排序列前3位的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DDDs排序列前3位的是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生长因子、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结论:本文可为地震灾害伤员救治的药品准备和供应提供依据.

  • 地震伤Tile C型骨盆骨折15例救治分析

    作者:陈华;姚一民;贾金鹏;陆宁;许磊;娄延举;陈一平;于学军;唐佩福

    目的:探讨阶段救治地震中严重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伤员的经验.方法:回顾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救治的15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第一阶段行抗休克治疗及骨折临时固定,第二阶段采用经皮骶髂关节拉力钉和外固定架技术稳定骨盆.结果:经过分阶段的治疗,伤员的生命体征得到稳定,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地震伤员分阶段救治提高了伤员救治水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地震伤患者的心肌损伤

    作者:冯韵霖;杨鸿玲

    目的 尽管骨骼肌损伤是地震伤患者的主要关注点,这些患者也存在心肌损伤.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中,我们特别关注地震伤患者的心肌损伤表现.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入选2017年5月16日石渠县地震之后被送至本院的地震伤患者.收集病史和心电图(ECG)检查结果,测定不同时间心率、血清电解质和心肌细胞损伤标记物.比较按心肌损伤标记物分层后患者的心率与电解质水平.分析随时间推移心机损失标记物的变化趋势.结果 共入选32例患者(男/女=9/23,平均年龄53.1岁).7例患者ECG异常.入院时所有患者血肌酐(Cr)和血钠(Na)正常.血钾(K)升高伴随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升高.CK-MB身高伴随血钙(Ca)降低.CK、CK-MB和肌钙蛋白(CTnI)于受伤后24小时达峰,随后逐渐降低,96小时后恢复正常.结论 有骨骼肌损伤的地震伤患者中,心肌损伤确实存在,伴有血钙下降.损伤可能来源于骨骼肌挤压伤的间接效应,经内源性细胞因子介导.针对这些内源性因子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挤压伤患者的心肌损伤.

  • 腹腔镜技术在救治地震伤员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罗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重大灾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5.12"地震伤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和治疗.其中腹腔镜脾切除1例,肝破裂修补2例,肠穿孔修补1例,横结肠系膜血管结扎止血1例,单纯探查引流3例,中转开腹手术3例.结果 11例全部治愈,并发症2例(穿刺孔感染1例,腹腔积液1例).手术时间为30~150min.结论 应用腹腔镜技术救治地震伤员具有明显优越性,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根据病情及操作者的能力及时决定是否中转开腹.

  • 地震伤致挤压综合证并成功保肢治疗体会(附1例报道)

    作者:贾超;邹晋梅;朱伦刚

    挤压综合证是地震后多个脏器受累常见的死亡原因,本文报道1例"5.12"地震导致严重挤压伤并成功保肢治疗的病例.1病例介绍患者,男,18岁,因"地震致全身多处外伤2d",于5月14日入院.

  • 尼泊尔抗震救灾过程中高原地震伤医学影像分析

    作者:田涛;杨金钢;柯振武;杜飞舟;盛金平;毛安彬;何次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及山区条件下尼泊尔地震伤员的受伤部位特点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25尼泊尔”地震发生3~17 d内送往中国国家应急救治中心90例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伤者损伤部位及影像特点.结果:90例地震伤员中,60例为单部位损伤,30例为多部位损伤,受伤部位共计143处.损伤部位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四肢伤71例,占78.89%;脊柱伤9例,占10%;胸部伤8例,占8.89%;盆腔伤2例,占2.22%.结论:高原、高寒及山区条件下地震伤以四肢伤、脊柱伤较多,腹部损伤少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地震伤员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筛查及分类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一例地震伤患儿的心理护理体会

    作者:刘静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笔者参加天津抗震救灾医疗队被分配到海西州第二人民医院救治伤员.其中一名藏族小伤员,为了帮助他尽快地驱散幼小心灵的阴影,早日快乐起来,在护理过程中,将有价值的、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以及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与患者需求相结合,通过间接知识和直接经验的综合应用,对个体实施的科学心理护理[1].

  • 地震伤住院病人的护理

    作者:黄春玉;王红英

    总结地震伤住院病人的护理.回顾性分析四川汶川5.12地震后收治的92例地震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地震伤病人住院期间的观察和护理重点如:入院护理,骨折的护理,软组织损伤的护理,内脏器官损伤的护理,外转病人的护理等,并提出了今后护理地震伤病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地震伤 住院 护理
  • 地震伤226例救治特点与分析

    作者:杨利;罗志勇;曾可培;仙登沁

    我国是世界地震发生频繁国家,建国以来地震死亡人数高达27万余人[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重创了四川山区十几个县,波及16个省,受灾面积覆盖了4 571万人口.造成了历史罕见的重大人员伤亡,死亡及失踪人员近10万人.2008年5-7月我院收治226例地震伤员,现将救治特点分析如下.

    关键词: 地震伤 急救
  •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地震致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杨友刚;蒋电明;倪卫东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汶川地震致骨盆骨折救治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对28例地震致骨盆骨折患者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救治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所有患者一期行抗休克治疗及骨盆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二期进入ICU复苏治疗,经ICU复苏后,如骨折不稳定再三期进行骨盆的确定性骨折固定手术及合并伤确定性手术.结果 经过损伤控制的分期处理,本组28例患者全部存活,经3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骨折固定好,疗效满意.结论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应用于骨盆骨折救治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地震创伤危重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治

    作者:黄颖琼;朱丽贞

    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疗措施中侵袭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国内外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当前经济发达的国家院内感染率为3%~5%,发展中国家占10%~20%,我国医院感染率为8.4%.

  • 多科协作模式在救治九寨沟地震伤员中的应用

    作者:孙艳华;黄颖琼;许叶华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救治地震伤员中的效果.[方法]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立即设置地震专用病房,整合多学科优势,组建各专业团队,医生、护理、康复、营养、心理咨询等联动合作,各司其职,提供高效、个性化治疗措施.[结果]8例伤员全部好转,预后良好,情绪稳定,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周内全部转出急诊ICU.[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160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