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马海强;陈广林;谭颖;李鹏;卢俊范;谭磊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6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通过影像学观察融合率,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日本骨科学会分数和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切口长度5.2~10.0 cm,中位数7.2 cm;手术时间120~220 min,中位数165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中位数300 mL;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数23个月,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硬膜撕裂1例,未予修补,术后5 d拔除引流;下肢疼痛1例,给予非甾体类止疼药后缓解;脂肪液化1例,清创后愈合。末次随访显示手术节段均骨性愈合,VAS评分从术前(8.23±1.71)分降至(2.56±1.28)分,JOA评分从术前(11.21±2.88)分增至(22.18±3.02)分,ODI指数从术前(85.4±12.5)%降至(8.7±3.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手术时间不会明显延长,尽量避免正中切口后深筋膜下潜行分离双侧入路。

  • 手法复位及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63例

    作者:李中连;张斌;冯冬前;张浩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及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特点,并论述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不足。方法:对63例无脊髓损伤、无神经压迫症状的胸腰椎骨折进行用手法复位及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结果:随访6~18个月,6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无1例出现感染、内植物松动、断裂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较传统手术入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术后炎症反应轻微,腰背部顽固性疼痛发生率低,无需用止痛药。是治疗无脊髓损伤、无神经压迫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理想入路;辅以术前手法复位,可以使手术更安全,更有效。

  • 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折临床对比

    作者:卢峰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76例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传统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4个月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术前、术后24 h 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个月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高龄胸腰段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引流量,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快速康复外科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作者:桂锦萍;吴明珑;田薇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48例患者随机对照,比较两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的轴性症状,颈围佩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的轴性症状,颈围佩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减少了手术应激及术后并发症,增强了治疗效果,加速了患者康复.

  •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立志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观察组)和传统后入路组(对照组),每组6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d及6个月时VAS评分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切口裂开、螺钉松动、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 差异性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苟之琪;王利民;赵亮;王玉强;张杨

    目的 对比差异性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研究组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命质量(QOL)评分,手术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和P物质(SP)以及磷酸肌酸激酶水平.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69±13.25)min、(87.27±11.37)ml、(23.89±10.26)ml、(2.72±0.55)d,低于对照组的(124.11±24.79)min、(204.52±47.28)ml、(123.59±44.62)ml、(8.14±3.63)d(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为(3.25±0.47)分,低于对照组的(4.67±0.51)分,QOL评分为(41.37±5.47)分,高于对照组的(33.49±5.02)分(P<0.05).术后研究组血清5-HT以及SP分别为(202.58±66.28)nmol/L、(34.36±17.62)pg/ml,低于对照组的(285.49±80.16)nmol/L、(42.74±20.29)pg/ml(P<0.05).术后1、3 d研究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402.38±42.37)、(174.67±31.65)U/ml,低于对照组的(624.31±76.29)、(378.59±40.93)U/ml(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有效改善患者VAS、QOL评分,且有利于改善血清5-HT、SP以及磷酸肌酸激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作者:徐晓峰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入路组及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 VAS 评分及腰背痛 JOA 评分、椎体高度矫正率及 Cobb’s 角矫正率。结果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 及 JOA 评分明显优于常规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6个月后椎体高度矫正率及Cobb’s 角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椎旁肌组织剥离较少,便于直接置钉,保留了后结构复合体,减少手术损伤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

  •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及随访结果比较研究

    作者:刘红伟;陈剑峰;崔党亚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襄城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入路手术,观察组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随访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随访半年两组椎体塌陷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远期疗效均较好,但前者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可优先选择。

  • 两种入路方式治疗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比较

    作者:梁昌凡;陈浩;徐应林;李俊;张贤锋;赵宏亮

    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对于治疗方法争论较多,有报道大多数胸腰段骨折可保守治疗[1],且保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对于压缩超过50%和或后凸达20.的胸腰椎压缩性,多数专家主张手术治疗.手术可以恢复脊柱稳定,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以前多采用后正中入路治疗,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发展,以及对椎旁肌在维持脊椎稳定作用方面的认识,椎旁肌系统解剖研究的深化以及新器械的应用,现在认为,对于不需要行减压的后路手术,行经椎旁肌入路是创伤较小的手术入路.为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的区别,我们分析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的21例患者和经后正中入路治疗的33例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现报告如下.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利民;戴冠东;刘国辉

    目的 评价经多裂肌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1例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从后路行短节段内固定手术,传统后正中入路伤椎不置钉27例(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44例(B组),分别记录两组的术后1周和术后1年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疼痛感觉程度评分(VAS).对两组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胸腰椎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两组术后1周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入路简单、术后遗留腰疼并发症少,伤椎置钉技术有助于骨折椎体复位,增加固定节段稳定性,减少后凸畸形的发生.

  • 椎旁肌间隙入路及后正中入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伟;李锦华;赵宙;李安军

    目的:分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 paraspinal approach,Wiltse 入路)及后正中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均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治疗。通过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患者术前术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腰背下肢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比较,评价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引流量[(67.50±33.21)ml]少于后正中入路组[(90.89±60.79)ml](P ﹤0.05);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126.50±17.30)分钟]与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132.80±19.57)分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215.10±87.65)ml]与与后正中入路组中出血量[(326.00±91.82)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3天腰痛评分[(4.57±0.61)分]优于后正中入路组[(6.19±0.61)分]( P ﹤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14天腰痛评分[(2.51±0.62)分]优于后正中入路组[(4.10±0.57)分](P ﹤0.05);47例患者得到6~9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椎旁肌间隙入路组 ODI(37.39±6.59)优于后正中入路组(46.63±6.17)(P ﹤0.05),术后6个月椎旁肌间隙入路组 ODI(8.55±4.80)与后正中入路组 ODI(10.59±5.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后正中入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后引流量少,术后腰痛及下肢功能恢复更快。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戴冠东;吴爱国;刘国辉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20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25例(B组),分别记录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后疼痛感觉程度评分(VAS)、Cobb 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指标,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A组与B组的手术时间[(88±17)min vs (105±14)min ]、出血量[(121±24)ml vs (230±31)ml]、术后引流量[(66±28)ml vs (250±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伤椎Cobb角矫正率[(82.3±1.58)% vs (83.5±3.71)%)],椎体坍塌矫正率[(88.22±3.18)%vs (87.19±2.16)%],术后VAS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手术具有创伤小、入路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它符合现代微创理念,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入路。

  • 椎旁肌间隙入路选择性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

    作者:江渟;郭风劲;张锟;杨卿

    目的 评价椎旁肌间隙入路选择性治疗部分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可行性,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较.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脊柱后正中入路(后正中入路组),另一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肌间隙入路组).均行腰椎管减压;对需要行内固定者置入椎弓根钉棒系统,对有腰椎滑脱或侧凸者进行复位,对腰椎不稳定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对两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腰腿痛症状均获明显改善,有腰椎滑脱或侧凸者获得良好纠正,行腰椎间融合者术后1年均出现融合.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较,肌间隙入路组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优于后正中入路组.结论 选择性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部分腰椎退行性病变是可行的;能够尽可能地保留脊柱原始解剖结构,在减少创伤的同时,同样可行复位、固定和椎间融合,值得临床应用.

  • 椎旁肌间隙人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黄勇;徐峰;蔡贤华;胡昊;康辉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人路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常规入路组及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Cobb角、术后VAS评分及腰背痛JOA评分.结果 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常规入路组,术后3天VAS评分及半年随访腰背痛JOA评分均优于常规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两组Cobb角均恢复较好,无明显差异.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长肌和多裂肌直达关节突,椎旁肌组织剥离较少,便于直接置钉,保留了后结构复合体,减少了手术损伤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耿晓林;周迎锋;贾金领;马超;徐海斌

    目的 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关节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分别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血清创伤分子含量以及远期功能恢复情况和矫正畸形效果.结果 椎旁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皮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与经皮微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创伤程度相当,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Hybri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作者:张健;王文军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融合与非融合结合技术( hybrid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3月42例腰椎退行性变的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影像学测量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ROM)、保护节段及邻近节段退变(ASDeg)发生率。结果42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19.8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平分和ODI评定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01),术后1月与末次随访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腰椎总活动度和非融合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邻近节段略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hybrid技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组合动态固定方法,可防止手术邻近节段的退变。

  • 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作者:杨洪宇;欧云生;权正学;唐可;罗小辑;蒋电明;安洪

    目的 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7月~2010年7月,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分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0例和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术后腰背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治疗胸腰椎骨折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手术入路组比较,伤椎Cobb角纠正率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术后腰背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减少椎旁肌的骨性剥离,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切口内残腔体积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轻术后慢性腰背痛.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舰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56例胸腰椎骨折后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段组两组椎体前缘高度、节段后凸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节段后凸角,且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林章波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60例胸腰椎骨折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出血量、0.9%氯化钠注射液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obb角纠正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的腰背痛评分(0.77±0.2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9±0.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可减少切口残腔体积和骨性剥离,手术创伤较传统开放入路更低,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

  • 椎板开窗减压结合肌间隙入路置钉治疗伴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陈子华;刘丹;陈鑫营;陈建威;曾红生;方磊;游军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行椎管减压,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置钉治疗伴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研究自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椎旁肌间置钉内固定治疗33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33例获得2~36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腰背部疼痛均优于传统后正中手术,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矫正率、椎管狭窄及神经功能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减压+肌间隙置钉治疗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与传统后正中手术具有相同疗效,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保留了脊柱结构和稳定性,而且可以使椎管得到有效减压。

126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