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婴儿肺炎肺实变6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作者:翟荣娜;宋素玲;张晓艳

    目的:总结1~2个月小婴儿肺炎肺实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对小年龄组患儿肺炎肺实变的认识。方法:2013年11月-2014年2月收治该类患儿6例,对其进行相关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平均治疗时间10天,均病情稳定出院。出院20天后复诊,5例患儿均精神反应可,呼吸平稳,无咳嗽、发热等不适,肺部检查无异常。1例患儿再次肺部感染住院治疗。复查胸部CT示3例完全恢复正常,2例肺部仍可见少量实变影。结论:明确病情后,通过改变体位,抗感染、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的治疗。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异常及其对食管酸暴露的影响

    作者:侯渊涛;孙晓红;李晓青;王智凤;朱丽明;舒慧君;费贵军;柯美云;方秀才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和食管体部动力异常的特点及其对食管酸暴露的影响.方法 应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有典型反流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受试者接受食管压力测定和食管26 h pH监测.根据食管测压结果将GERD患者的动力异常进一步分为:单纯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降低组、单纯食管体部无效收缩(IEM)组、IEM+ LESP降低组.比较各组患者的食管酸暴露情况.结果 共纳入GERD患者27例(RE 15例,NERD 12例)和健康对照10例.GERD患者食管动力异常主要表现为LESP降低、食管体部远端压力降低.在RE和NERD患者中,3种食管动力异常情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IEM+ LESP降低组中7例患者均为RE,其26 h总的食管酸暴露次数和时间百分比、空腹时酸暴露时间百分比均高于单纯LESP降低组[98.0(63.3,282.8)次比41.0(25.0,82.0)次,P=0.029;11.7% (4.1%,30.0%)比2.2%(1.4%,9.6%),P=0.045;2.6%(0.9%,4.9%)比0.0(0.0,1.2%),P=0.015].结论 GERD患者食管动力异常以LESP降低和/或食管体部远端IEM为主.同时存在LESP降低和IEM将导致食管酸暴露加重,是食管黏膜损伤的主要机制.

  • 就诊于消化内科的咽易感症患者食管动力特点分析

    作者:王振疆;陈渝萍;郭婷婷

    目的 探讨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食管下括约肌(latt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及食管体部动力变化对咽易感症患者咽喉部局部感觉异常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有咽部易感症并排除器质性疾病的6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食管胃肠测压系统监测两组受检者10次吞咽状态下UES和LES的肌张力、食管蠕动完整性、顺应性及蠕动收缩波幅、速度、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UES、LES静息压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吞咽时食管蠕动波持续时间、蠕动波幅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吞咽时食管蠕动波完整性百分比、大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同步收缩百分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UES松弛至压力低点时间、恢复时间及压力峰值平均值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咽异感症患者的食管上括约肌周围咽部肌群张力无明显变化,而食管运动功能、廓清能力及胃食管结合部抗反流能力降低所导致的异常反流对咽肌表面黏膜的损害可能是导致咽异感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典型与非典型症状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特征研究

    作者:林玲;冉亚梅;郎秀琼;何雨芩;陈强;纪雷;杨敏

    目的 探讨典型与非典型症状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科就诊的NERD患者86例,分别行上消化道内镜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纳入内镜检查未见食管黏膜破损和Barret食管等的患者.按照有无典型反酸烧心症状分为典型症状组(n=47)和非典型症状组(n=39),采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仪检查评估不同症状NERD患者食管动力的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 典型症状组食管下段括约肌(LES)静息压及残余压分别为15.79±1.21和5.80±1.16mmHg,明显低于非典型症状组(分别为20.68±1.64和10.42±1.20mmHg,P<0.01).典型症状组和非典型症状组在食管体部蠕动功能、LES总长度、LES腹内段长度及食管上段括约肌(UES)静息压及残余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典型与非典型症状的NERD患者食管动力特征存在差异,区别主要在于前者LES静息压和残余压降低.

  • 喘息儿童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和酸反流的关系

    作者:罗燕军;胡赤军;鲁明

    目的 探讨喘息儿童酸反流发病机制中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及其与胃食管返流的关系.方法 选取有典型喘息症状的儿童74例行24h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根据pH<4总时间百分比<4%.EBoix-Ochoa计分<11.99的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胃食管反流组(pH+组)和非胃食管返流组(pH-组).结果 喘息儿童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66.2%(49/74),pH+组儿童食管pH 监测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pH-组儿童.pH+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明显低于pH-组[(12.1±6.8)Vs(33.5±5.6)mmHg,1mmHg=0.133kPa,P<0.05].pH+组一过性LES松弛(TLESR)发生频率TLESR持续时间明显高于pH-组[分别为(5.0±2.2)次/hVs(2.6±1.3)次/h,(58.1±17.6)sVs(22.7±15.4)s,均P<0.05].与吞咽相关的LES松弛后收缩波幅(post-LESRA)在两组间亦存在显著差别[(37.0±18.9)mmHg Vs(71.8±17.2)mmHg,P<0.05].结论 喘息儿童酸反流发生率高,酸反流伴随TLESR 发生频率增加,持续时间长.

  • 肥胖与食管动力障碍及酸反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丽;张其德

    探讨肥胖与下食管括约肌压(LESP)、食管体部远端收缩压及酸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反酸、烧心或非心源性胸痛,行标准食管测压及24h食管动态pH检测的患者146例,其中119例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组,其他27例为对照组.再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2组各分为非肥胖组(BMI≤27.9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测定其LESP、食管体部远端收缩压及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同时进行24h食管动态pH监测.结果:GERD组中,肥胖者的LESP高于非肥胖者;2组中的肥胖者的食管体部远端收缩压均高于非肥胖者;对照组中,肥胖者胡桃夹食管(NE)发生率高于非肥胖者;GERD组中,肥胖者中无效食管运动(IEM)的发生率低于非肥胖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肥胖者的立位pH<4时间百分比均高于非肥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与pH<4时间百分比、食管体部远端收缩压和LESP呈正相关.结论:肥胖者比非肥胖者的食管动力更强,食管pH<4时间百分比更高.

  • 狗食管下括约肌处射频控温热凝术后病理学及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

    作者:周晓丹;王洪涛;刘义宾;汪忠镐

    目的:探讨射频控温热凝术(RFT)对家狗食管下括约肌(LES)处病理组织及神经递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5只家狗随机分为3组:进行胃镜检查并饲养3个月(Sham)组、RFT后饲养24 h(RFT+24 h)组、RFT后饲养3个月(RFT+3 m)组。取LES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3组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Sham组和RFT+3 m组ChAT、VIP和NOS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接近正常组织,RFT+24 h组黏膜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和结构破坏,RFT+3 m组黏膜出现慢性炎性反应和结构重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FT+3 m组与Sham组相比,ChAT明显升高,VIP、NOS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 RFT可使狗的LES厚度和压力增加,并造成局部组织内神经递质发生表达变化。

  • 应用自制声学观察装置监测食管运动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春山;赵威

    目的:探讨应用声波振荡器、接收器及数字处理系统组建的声学观察装置对食管下括约肌(LES)运动的实时监测作用。方法通过将一种可发出16 kHz声波的微型振荡器固定在LES下方胃腔内,LES上方食管腔放置微型麦克风以接收振荡器发出的声音,可以实现对LES开放和关闭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本研究应用专门设计的LES模拟器对此装置进行体外测试,分别收集安静及嘈杂环境中11种不同LES闭合程度下的声波强度。在犬模型上进行在体测试,分别收集犬LES静息闭合(A)、内镜压迫开放(B~C)及再次闭合(D)状态下的声波强度。结果在体外测试中,LES开放和闭合的程度由模拟器控制,安静和嘈杂环境中,16 kHz频率时LES闭合程度与麦克风捕捉到的信号强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在犬体内测试中,LES的开放或关闭由胃镜机械控制,而另一个内镜经十二指肠开口插入,经幽门进入胃内对LES运动进行实时观测。A~D 4个时段麦克风探测到的平均声信号强度分别是(-89.63±0.79)dB、(-84.74±0.97)dB、(-82.37±1.93)dB、(-89.86±0.75)dB。结论声讯技术能够对LES进行动态监测,有潜力成为研究LES功能障碍疾病的有价值的微创检查技术。

  • 食管测压对贲门失弛缓症手术疗效评估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惠妍;杨杰;周力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由于肠肌神经丛失去支配,仅剩下部分胆碱能神经支配,而以不完全性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和食管体部蠕动障碍为表现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与同样存在食管运动障碍的胃食管反流病相比,发病可谓罕见.

  • 坦洛新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临床观察

    作者:张邦林

    目的 观察坦洛新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结石直径<0.8c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坦洛新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观察2组结石排出率及结石排出时间.结果 治疗组结石排出率为76.7%高于对照组的36.7%,结石排出时间为(5±2)d短于对照组的(1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洛新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能显著提高结石排出率,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应用芝加哥分类标准评价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和食管动力学特征

    作者:孟凡冬;李文燕;周巧直;吴咏冬;冀明;张澍田

    背景:新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HRM)芝加哥分类将贲门失弛缓症分为3种亚型,国内外研究发现不同亚型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食管动力学特征。目的:应用芝加哥分类标准评价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和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未经治疗的初诊贲门失弛缓症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内镜和食管X线钡餐造影表现以及HRM数据。结果:25例患者中,5例(20.0%)为Ⅰ型,15例(60.0%)为Ⅱ型,5例(20.0%)为Ⅲ型。所有患者均有吞咽困难,4例(26.7%)Ⅱ型患者表现为胸痛。反流的发生率在Ⅰ型、Ⅱ型、Ⅲ型患者中分别为60.0%(3/5)、53.3%(8/15)、20.0%(1/5),3种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食管扩张的发生率在Ⅰ型、Ⅱ型、Ⅲ型患者中分别为60.0%(3/5)、73.3%(11/15)、20.0%(1/5),3种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1)。下食管括约肌( LES)长度、LES腹内段长度、LES静息压、上食管括约肌( UES)静息压、完整松弛压( IRP)在3种亚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次吞咽和吞咽间歇“食管嗳气”的发生率分别为32.0%(8/25)和24.0%(6/25),3种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Ⅱ型为常见。大样本的多中心资料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多潘立酮对健康志愿者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和酸反流的影响

    作者:李海霞;谢小平;侯晓华

    背景:多潘立酮作为胃肠道促动力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关于其对食管动力影响的研究甚少且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对健康志愿者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LESP)、食管体部运动功能、一过性LES松弛(TLESR)和酸反流的影响,明确多潘立酮对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于口服60 mg多潘立酮前(基线期)和服药后分别行食管测压,每次连续测定空腹1 h和餐后3 h食管压力;同时行食管pH监测.结果:服用多潘立酮后30、45、60 min,LESP较基线期显著升高(P=0.0001、0.0001和0.001),作用持续至餐后30 min和60 min(P=0.0001和0.003).服药后1 h,酸反流次数显著减少(P=0.046).多潘立酮对餐前、餐后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和TLESR发生频率无明显影响,但服药后TLESR伴酸反流率显著降低(P=0.007).结论:一次性口服较大剂量多潘立酮可显著增加健康志愿者的LESP,减少酸反流次数,降低TLESR伴酸反流率.对于严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一次性口服较大剂量多潘立酮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善胃食管反流的方法.

  • Barrett食管的上消化道动力异常

    作者:吴菁;张军

    Barrett食管(BE)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BE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中上消化道动力异常起有重要作用,包括食管胃连接处(EGJ)高压带功能障碍、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增加、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胃排空延迟、食管裂孔疝等.本文就BE的上消化道动力异常作一综述.

  • 高分辨率测压诊断食管动力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国建;赵威;王邦茂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可引起吞咽困难和胸痛。食管测压法是评估食管运动功能的金标准。20世纪末21世纪初高分辨率测压(HRM)问世,其诞生是食管测压历史上的里程碑。与传统测压相比,HRM更为直观、准确。本文就HRM诊断食管动力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贲门失弛缓症诊断技术的进展

    作者:姚学敏;王美峰;林琳

    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内镜检查、食管钡餐、食管测压等.定时食管吞钡检查是一种简便、非侵入性的食管排空评估技术,有助于AC的诊断、疗效评估以及治疗后检测复发;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的敏感性较高,并可将AC食管异常收缩分为3种亚型.本文就AC诊断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 贲门失弛缓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马丽娜;黄玉莲

    病例:患者男,31岁,因"间断呕吐20余年,加重半月"入院.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呕吐胃内容物,带酸臭味,不含胆汁、血液和咖啡样物.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前后食管动力的变化

    作者:杨天;张晓琦;凌亭生;吕瑛;邹晓平

    背景: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为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减轻梗阻,改善临床症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近年来开始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通过分析手术前后食管动力的变化,评估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治疗的39例患者,对其手术前后食管液态测压和近期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完成POEM和术后3 d 食管测压。术后3 d LESP 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1),LES 松弛率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前和术后3 d 食管体部均表现为蠕动性收缩消失,同步收缩比例增加。术后1个月随访,LESP 仍显著低于术前(P <0.05),37例患者吞咽困难明显好转,有效率为94.9%。结论: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内降低 LESP 和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但对恢复食管蠕动功能作用有限。食管测压对贲门失弛缓症术后疗效评估有一定价值。

  • 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特征分析

    作者:何素玉;陈拥军;徐建玉;唐毅;姚勇;孙怡;丁晓梅

    背景:食管动力障碍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食管动力特征.方法:选取161例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4h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纳入内镜检查未见Barrett食管和食管黏膜破损、症状指数≥50%的NERD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病理性酸反流分为异常酸反流组和食管酸高敏组,比较反流组(28例)、高敏组(13例)和对照组(15例)的食管测压结果.结果:反流组下食管括约肌(LES)长度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LES压力显著降低(P<0.05),高敏组与对照组间则无明显差异.反流组和高敏组食管体部动力障碍均以食管远段为主,表现为收缩波幅降低、蠕动波传导速度减慢和非传导性收缩波比例增加,反流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不同类型NERD的食管动力特征存在差异.异常酸反流亚型NERD患者存在LES长度和压力异常,食管远段动力障碍更为明显.

  • 电刺激抗胃食管反流的作用及其相关神经通路的初步探讨

    作者:杜植鹏;王斌;张伟;刘晟;宋鑫;仇明

    背景:局部电刺激下食管括约肌(LES)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新理念正处于起步阶段。目的:探索局部电刺激的理想参数,并初步探讨抑制 LES 收缩的局部神经反射通路。方法:构建抗胃食管反流的电刺激活体动物模型。观察胃食管反流量变化,探索电刺激抗胃食管反流的理想参数。在理想参数刺激下,分别加入不同药物干预,观察对胃食管反流量的影响。结果:频率10 Hz 和脉冲0.4 ms 时,电压10 V 或15 V 的胃食管反流量明显减少(P <0.001);电压10 V 和脉冲0.4 ms 时,频率10 Hz 的胃食管反流量明显减少(P <0.001);电压10 V 和频率10 Hz 时,脉冲0.4 ms 的胃食管反流量显著降低(P <0.001)。食管壁局部浸润筒箭毒碱或辣椒素可显著提高胃食管反流量(P <0.05);给予 NK1受体阻断剂 L-732,138或 NO 合酶抑制剂 L-NAME 后,胃食管反流量显著减少(P <0.05)。结论:考虑到电能对组织的损伤,理想电刺激参数为电压10 V、频率10 Hz 和脉冲0.4 ms。食管壁内TRPV-1阳性的初级传入速激肽类神经元与肌间氮能神经元组成的局部反射通路可削弱电刺激诱发的 LES 收缩。

  •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

    作者:周震宇;莫剑忠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累及食管平滑肌和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LES松弛障碍为特征.本病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气囊扩张术和肌切开术,旨在降低LES压力,促进食管排空,多数患者可获得较理想的结局.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