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维斑点追踪联合TEI指数评价EBSTEIN畸形患者右室功能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TEI指数评价EBSTEIN患者的右室功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12例EBSTEIN患者为研究对象(EB组),并以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OR组),所有研究对象接受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两组间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应变,右室TEI指数、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及组织多普勒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速度(S')的差异.结果 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应变EB组(-17.25±1.71)%低于对照组(-24.95±0.55)%,中间段应变EB组(-14.00±1.42)%低于对照组(-24.85±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I指数EB组(0.5783±0.03)%高于正常对照组(0.319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PSE值EB组(27.42±1.94)mm高于正常对照组(21.75±0.50)mm,S'值EB组(20.83±0.97)cm/s高于正常对照组(14.90±0.4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联合TEI指数能较好的评价EBSTEIN患者右心室功能.
-
心肌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和造影剂的研制,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已经成为一种评估心肌血流灌注的重要方法.本文拟就MCE原理、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情况等作一综述.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不同步性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关系.方法 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三组,组Ⅰ QRS波群时限<120 ms,组Ⅱ QRS波群时限≥120 ms,<150 ms,组Ⅲ QRS波群时限≥150 ms.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QRS波群起点至主动脉、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开始的时间间期,二者的差值为左右心室间电机械延迟(IVMD),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左房室环各部位左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时间的离散度.结果 三组受试者不论QRS波群宽度均存在心室间(分别为13.9%、53.8%、68.1%,P<0.05)或心室内(分别为30.6%、61.5%、72.3%,P<0.05)不同步现象.一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增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表现出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13.9%、30.6%).QRS时限越长,存在不同步的比例越高.QRS波群时限与IVMD呈正相关(r=0.66,P<0.01).结论 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联合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用来评价心肌运动的不同步性.
-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局部收缩功能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来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25例,获取其心尖位两腔、左心长轴及四腔切面二维图像,测定左室心尖位心内膜下二维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心内膜下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显著降低,各个节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心脏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出现降低前,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已降低.
-
超声心动图在单心室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和体会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单心室(SV)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间41例SV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诊断资料.结果 41例SV患者中:左室型(A型)25例,右室型(B型)11例,心室不定型(C型)5例.其中,7例经手术证实,3例经CTA证实,2例经心导管造影证实.肺动脉狭窄21例,是A、B型SV患者常合并的心内畸形;大动脉转位17例;房间隔缺损15例,是C型SV患者常合并的心内畸形;右位心10例,永存动脉干10例及其他心血管畸形等.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单心室的分型及其合并畸形做出准确的判定,为心外科医师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大小与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左心房的大小与功能.方法 纳入79例研究对象,阵发性房颤44例,正常对照组35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A),并计算左心房膨胀指数(LAEI)、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应用2D-STE测量左心房整体长轴应变(GLS).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AF组LAD1、LAD2、LAD2明显增大(P<0.05);LAVImax、LAVImin、LAVIpreA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PAF组LAPEF、LAAEF及LAEI均减低,GLS较正常对照组亦显著减低(P<0.05).PAF组LVEDVI、LVESVI、肺静脉Ar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方法及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相结合可以较好地评估左心房时相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二维超声心动图采用内缘-内缘方法测量健康成人主动脉根部直径
目的 探究健康成人主动脉根部(AoR)直径参考值及其随着年龄、性别及体表面积(BSA)改变的变化规律.方法 测量301例健康成人主动脉瓣环(AoA)、窦部(AoS)、窦管连接部(AoST)及升主动脉(AAo)近端(距AoST上方2 cm处)直径.分析年龄、性别、BSA、身高及体质量对AoR直径的影响.结果 AoA、AoS、AoST及AAo近端的95%上界值,男性为:20.93、33.02、28.50、30.67 mm;女性为:19.12、30.72、27.72、30.50 mm.多元回归分析AoR与年龄、性别及BSA有相关性,年龄与AoA无显著相关.结论 初步建立健康成人内缘-内缘方法(Ⅰ-Ⅰ)测量AoR直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主动脉AoS、AoST及AAo近端直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大趋势.
-
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左房结构和功能的超声评价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5例因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于术前、术后3d、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RT-3DE计算左房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房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房扩张指数(LAEI);应用2D-STI计算收缩期、舒张早期左房平均峰值应变(mSs、mSe)、应变率(mSRs、mSRe)及左房僵硬度(LASt).结果 (1)与术前相比,消融术后3d左房内径和LAVImax增大,mSs、mSe、mSRs、mSRe减低,LASt增高(均P<0.01);(2)与术后3d比较,术后1个月左房内径、LAVImax、LAVImin减小,mSs、mSe、mSRs、mSRe增高,LASt减低(均P<0.01);(3)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前后径、左右径、LAVImax、LAVImin减小(均P<0.01).结论 房颤患者消融术后3d处于心房顿抑期,左房储存、管道功能恶化,LAVImax增大,LASt增高.术后1个月左房容积减小,左房储存、管道功能有所改善,LASt减低.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指导、监测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Hybrid术
目的 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传统的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因腔静脉处无房间隔残缘,为该术的禁忌证,既往均需在体外循环下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本研究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在微创、无需作体外循环的条件下行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杂交术(Hybrid),避免了体外循环和创伤较大的修补术.方法 11例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将探头插入食管内,测量缺损大小、部位和周边的解剖关系,提供术者选择封堵器大小、置放和缝合部位,整个Hybrid手术过程在TEE指导、监测下完成.结果 11例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TEE检查均未测及残余分流.结论 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行Hybrid术,在TEE指导和监测下,能准确测量缺损大小,了解部位及与周边解剖关系,供术者选择封堵器大小、置放和缝合部位参考.
-
警惕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症——三尖瓣瓣器损伤
目的 分析、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治疗术后三尖瓣瓣器损伤的原因,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方法 选择VSD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出现三尖瓣瓣叶或腱索损伤前来检查的患者15例,使用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术后定期进行随访,长随访时间为4年.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右室或右房不同程度扩大,超声心动图于封堵术后早即刻,晚3个月发现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6例,其中2例外科手术行三尖瓣成形,1例三尖瓣换瓣;受封堵器压迫影响,导致部分区域三尖瓣前叶及隔叶开放受限、闭合不全和三尖瓣反流(TR)者5例;三尖瓣前叶瓣体或瓣尖连续不完整者2例;三尖瓣前叶部分与瓣环无连续性者2例,手术证实为三尖瓣前叶损伤,瓣叶部分撕脱.结论 封堵术前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术中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两者结合才能保证VSD封堵术后的远期效果.超声心动图可作为VSD封堵术后疗效评价的首选检查方法,对及早发现并发症、选择手术时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超声心动图对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前后的检测
目的:为了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法乐氏四联症(TOF)根治术的诊断价值.方法:TOF患者用超声心动图的方法测量主肺动脉的狭窄程度,跨瓣压差,右室壁厚度,室间隔缺损大小,左室径和主动脉骑跨程度.结果:88例TOF患者进行了根治术,其中29例女性,59例男性.平均年龄10岁(1~29岁).84例患者有紫绀、杵状指趾和蹲踞.超声心动图显示了TOF的四种畸形.TOF根治术后,主肺动脉径增宽(11.68±2.87)cm VS(18.38±3.48cm,P<0.001),右室与肺动脉间的压差降低(63.8±24.89)mmHg VS(23.0±15.38mmHg,P<0.001),左室径增大(29.31±7.21)cm VS(34.75±7.42cm,P<0.001).手术后仅1例室水平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检测TOF的解剖异常,评价手术疗效是一个无创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运用左心房排空率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左心房(左房)排空率(dV/dt)评价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左房追踪技术(LA-tracking),分别获取3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和21例高血压患者(病例组)的左房排空率曲线、左房容积曲线和长径曲线,测量左房排空率、左房容积和长径在左房充盈期、左室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的峰值,分析左房充盈期的排空率峰值与左房大容积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左室舒张早期的左房排空率峰值(dV/dt_E)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晚期的左房排空率峰值(dV/dt_A)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充盈期的左房排空率峰值(dV/dt_S),左房容积(LAV)和长径(LAL)峰值在高血压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V/dtS与左房大容积(LAV_S)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_1=0.86,r_2=0.80).结论 左房排空率是从整体上定量评价左房功能的一种新参数.
-
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右位心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右位心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合并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超声心动图按Van Praagh节段分析法对右位心心脏结构进行观察,结合X-线进行诊断.结果 93例右位心患者中镜像心43例,右旋心42例,右房异构3例,左房异构5例.镜像心大多各节段连接一致,心血管畸形中肺血多的主要为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肺血少的主要为法洛四联症(TOF)、右室双出口(DORV)+肺动脉狭窄(PS)、单心室(SV)+PS.右旋心中大多各节段连接的不一致,且多合并肺血减少的复杂畸形,主要畸形为DORV+PS、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PS、SV+PS、TOF、肺动脉闭锁(PAA)、大动脉转位(TGA)+PS.异构右位心大多各节段连接一致,大多合并肺血减少的复杂畸形.结论先天性右位心各节段均可出现异常,多合并复杂心血管畸形,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进行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的诊断及评价,可作为首选或筛选方法.
-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左室心肌收缩功能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探讨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有无差异.方法 65例心绞痛患者和32例正常人,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单支病变,35例)和B组(多支病变,30例),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3个月和正常人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PCI术前大部分心肌节段和术后3个月部分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减低(P<0.05);A组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大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B组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与B组PCI术后3个月心肌缺血节段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支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左室纵向收缩功能改善更显著,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心绞痛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
-
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肌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ntegcatedlackscatter,IBS)参数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肌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背向散射积分联机分析技术检测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42例正常人前间隔标化平均背向散射积分值(AII%)以及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幅度(CVIB).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没有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肌AII%明显增高[(1.9±0.5)vs(1.6±0.3),P<0.05],尽管该组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并未明显受损;伴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肌AII%进一步明显增高[(2.2±0.4)vs(1.6±0.3),P<0.01],而CVIB则明显降低[(5.9±1.0)vs(7.2±1.3),P<0.05].结论: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能定量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变,尤其是AII%可以早期检测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存在.
-
二维应变显像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收缩应变的跨壁阶差
目的 应用组织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内外膜层组织应变特征,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为早期诊断及治疗高血压心肌病变提供依据.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82例(LVN组:左室质量正常,无左室肥厚45例;LVH组:左室肥厚组37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取左心室乳头肌水平将室壁平均分为两层,即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获取各节段心肌的纵向应变(SSL)和圆周应变(SSC)的峰值.结果 各组各室壁节段心内膜层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内膜层SSL峰值减低,LVH组较LVN组低(P<0.05).高血压LVN组内膜层SSC较对照组高,LVH组较LVN组和对照组低(P<0.05).高血压病组患者的心内外膜层应变峰值的比值(跨壁阶差)减低(P<0.05).结论 二维应变显像技术可早期检测出高血压患者内外膜层心肌应变跨壁阶差的变化,评价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
肺动脉高压对左心室功能影响的超声研究
目的探讨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左心室功能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不明原因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47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分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组(secondary pulmonary hypertention,SPH)17例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组(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tion,PPH)30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房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偏心指数(EI),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二尖瓣、肺静脉、左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交界处血流频谱.结果与正常组比较,PPH组和SPH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房上下径(RAL)、右心房横径(RAT)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小,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偏心指数(EIs、EId)显著增大;E波、E/A比值降低,舒张早期E波减速时间(DT)延长;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容收缩时间(ICT)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ET)缩短,左心室Tei指数增大.EIs、EId分别与E、E/A呈负相关,与左心室Tei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Tei指数为反映左心室功能障碍的较好指标.
-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及左心扭转.方法 获取31例DCM患者与29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位左心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短轴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图像,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各个室壁运动的收缩期大应变,并测量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心室的旋转角度.比较DCM组及正常组的收缩期大应变和旋转角度.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DCM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心尖位室壁的大纵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 (P<0.01) .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的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旋转角度也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且总体的旋转角度与患者的心功能成正相关(r=0.59,P=0.004).结论 DCM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显著受损,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科学、准确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对DCM患者心功能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大小测量值的可靠性的meta分析
目的 与球囊导管测量的房间隔缺损(ASD)伸展直径(BSD)对比,评价超声心动图测量ASD大径的可靠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发表于1990年1月至201 3年4月间,以行封堵术的AS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经胸(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与球囊法测量ASD大径,并进行比较的临床研究论文.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质量.采用Stata 9.2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并计算加权均数差(WMD)、95%可信区间(95%CI),及评价发表性偏倚.合并超声测量值与BSD的相关系数.结果 纳入21篇文献,共1 128例研究对象.数据合并结果显示,TEE与TTE的测量值均小于BSD(WMD=-3.48,95%CI:-4.51~-2.46,P<0.001)、(WMD=-3.85,95%CI:5.63~-2.07,P<0.001);超声测量值与BSD相关性好(R=0.842,95%CI:0.814~0.870).纳入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 应用超声测量值估测ASD伸展直径可作为封堵治疗病例选择和封堵器型号选择的临床依据.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研究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的左房功能.方法对20例正常人和40例高血压患者测量二尖瓣频谱A峰流速(VA)、A峰速度时间积分(A-VTI)、左房射血力(AEF),并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晚期的运动速度(Va),并与前三项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VA、A-VTI、AEF和V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Va与前三项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84、0.88.结论 QTVI测量二尖瓣环心房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可用于评价左房收缩功能;高血压病患者心房收缩功能明显强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