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感冒的中医分型和治法

    作者:何富乐

    感冒,俗称伤风,在中医上是常见的一种外感病,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临床表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 试论重脾胃思想在外感病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施义贞

    诊治疾病,从整体观念上说外感与内伤并不能截然分开,治外感病不能光解表,治内伤病也须注意可能有伏邪.在外感病治疗过程中,能否正确的调治脾胃往往是直接影响病程的长短和转归的关键.中医重脾胃思想,源于《内经》,迨至金元李东垣已臻完善,而将重脾胃思想贯穿于外感病证治中,当首推仲景的《伤寒论》.笔者谨以感冒为例,试阐如下.1 脾胃不健,为感冒频发之主因

  • 经方治疗妊娠期外感体会

    作者:庞玉霞

    外感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正因为其常见多发,也易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妊娠期外感为妊娠期间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妊娠期罹患外感,因其特殊的生理特点,辨证治疗或与常人有别,特别是在一些药物的运用上,不但要慎用,而且又要敢用.因此,在妊娠期外感的治疗上正确的辨证论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妊娠期 外感病 经方
  • 《时病论》创新点探析

    作者:夏晨

    <时病论>是一部论述时令之病的的专书,为清末著名江南温病学家雷少逸所著.此书以<素问>八句经旨"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纲,分四时立论为目,一改中医古籍繁冗复杂的特点,体例简洁独特,逻辑严密;对外感病的辨证提出多层次、多方法的知时论证,按时分病,共列四时之病七十二种,自拟治法六十种;提出以法统方,拟用诸方皆以法名之,杜绝用某方治某病;按四时五运六气治时病,不拘寒温之分,寒温合论,寒温并用,克服了历来寒温对立之局限,构建了全新的中医外感病分类治疗体系.

  • 关于《时病论》的文献研究

    作者:郑秋霞

    "一岁之中杂病少而时病多,若不于治时病之法研究于平日,临证未免茫然无据",因此时病是我们生活中的多发病、常见病.对雷少逸的<时病论>从病因,病机,治法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 中医治疗雾霾性肺损伤管见

    作者:高秀清;王利

    [目的]从中医角度分析雾霾性肺损伤的病因病机,以为其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中医外感病理论为指导,在对雾霾的病邪性质、感邪途径及致病特点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雾霾性肺损伤的病因与发病、基本病机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雾霾病邪性质为雾露兼夹污浊。感邪多由口鼻而入,首犯于肺,阻遏气机,易夹湿而犯脾胃。病机为病邪黏滞,阻遏气机,化热化火而导致正虚邪盛。因此,对于雾霾致病,应采取“预防为主,防大于治”的基本原则,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变通使用“分消走泄法”。[结论]雾霾治理刻不容缓,研究中医药防治雾霾性肺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伤寒与温病

    作者:黄辉

    伤寒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素问·热论》所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狭义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所以《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广义伤寒包括狭义伤寒、"中风"(感受风邪所致的外感病,不同于杂病之脑中风)、温病、热病、湿温等疾病,以即伤寒名称兼赅风、湿、热等病邪所致的多种外感疾病.

  • 再论"诸病兼从郁治"

    作者:黄琰

    从<内经>、<伤寒论>及温病学说角度论述郁与外感病的密切关系,并以脏躁、梅核气、眩晕、噎膈、心腹痛、腰痛为例论述郁与内伤杂病的密切关系,从而论证了"诸病兼从郁治"的观点.

  • 清开灵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作者:虞建华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在给予西药抗生素静脉滴注、对重度发热者均配合物理降温的基础上,治疗组予清开灵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予清热解毒口服液,一次20 ml,一天3次.两组疗效标准均按用药后记时观察,以体温恢复正常和症状消失时间的长短而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8%,对照组总有效率68.14%,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外感发热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 《内经》寒热治疗学理论的探讨

    作者:许良银;程宜福

    目的探讨<内经>寒热治疗学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和今后研究的启示.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内经>寒热理论的哲学基础、寒热致病的病因病机学说、寒热病证的临床特点、寒热病证的施治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整理,并与后世医家的相关理论作比较研究.结果 <内经>寒热治疗学理论奠定了中医学外感病的基础,后世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并有所发展.结论 <内经>寒热治疗学理论构筑了中医学外感病的基本框架,今后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其实质和机理进行研究.

  • 外感病初起浮数脉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牛爽;李海波

    浮脉可见于多种外感病,如温病风温初起、伤寒表证之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在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分别见浮紧脉和浮缓脉,风温初起,脉常浮数。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亦均可见到浮数的脉象。如在麻黄汤证中,外感寒邪较重,卫阳郁而化热,因而可出现浮数脉。另外,仲景《伤寒论》原文明确指出,桂枝汤证同样可以有浮数脉的出现。在某些情况下,浮数脉既主伤寒初起也主温病初起,在麻黄汤证、桂枝汤证、银翘散证的不同阶段均有可能出现。因而,浮数脉是外感病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脉象,不能单纯以浮数脉鉴别温病风温与外感伤寒表证。

  • 《伤寒论》脾胃病辨证探析

    作者:蒋小敏

    <伤寒论>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书中如阳明病篇、太阴病篇所包含的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阐述的中医临证思维,尤其是对外感疾病与脾胃基础疾病的辨证关系,及其中所包含的外感兼夹脾胃病时的辨证论治方法,更为后世医家重视,调理脾胃已成为临床治疗外感病的一个重要法则.现试就书中脾胃与外感病的一些问题浅述如下.

  • 督脉腧穴热敏灸配合督脉走罐干预阳虚体质60例

    作者:黄晓飞;杨仁英;高义崧;刘梅花;邓陈英;刘建武

    目的:观察督脉腧穴热敏灸配合走罐疗法干预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阳虚体质作为研究对象,每周施督脉腧穴热敏灸、走罐治疗1次,共治疗24次.以阳虚质量表评分、外感病发病次数为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研究对象体质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阳虚体质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外感病发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督脉腧穴热敏灸配合走罐疗法能有效改善阳虚体质人群的机能状态,预防外感病的发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高热症76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滨硅;陈锦辉;郑镜浩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高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外感高热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西医治法;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气透邪饮;观察两组退热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高热症,具有疗效佳、疗程短、不易反弹、安全可靠等优点,适合基层医生临床应用.

  • 寒温合用在外感热病中应用探讨

    作者:周岁锋;缪英年;李亮

    通过分析外感热病的发病机制,阐述伤寒和温病在外感热病中的理论差异及治疗争议,总结寒温并用的理论基础及其临床意义,为丰富外感热病治法,提供理论指导.

  • 清代舌诊医案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舌象特征研究

    作者:梁嵘;王盛花;李燕;侯杨方;李方玲

    目的:通过分析清代医案中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舌象构成比,获知两类疾病的舌象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从51部清代医案著作中获得舌诊医案3059例,其中明确诊断为外感病医案者计1397个,内伤病医案者计1110个.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类疾病的舌象构成.结果:外感病与内伤病在舌色、苔色、苔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感病的舌象特征为绛舌、黄苔、黑苔、燥苔的出现率高;内伤病的舌象特征为淡白舌、薄苔、腻苔、剥苔的出现率高.

  • 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贺月玲;彭彩峰

    慢性盆腔炎多因经期、产期、不洁性交和宫腔手术而导致的子宫、输卵管及宫旁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等处的炎症.祖国医学认为多因湿热淤结,热蕴腹中,气血凝滞及外感病邪之侵所致.临床上出现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下腹部坠胀痛和腰骶部酸痛,常伴有精神不振,低热和不孕,常常急性发作,缠绵难愈,严重折磨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因此我院自2001年2月以来,对此病患者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煎汁灌肠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外感病汗出小议

    作者:杨太生

    汗出异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外感邪气致使腠理开合失司:二是各种原因导致机体阴阳失衡.内伤杂病的汗出与外感热病的汗出病因病机有所不同,外感热病的汗出更显著体现了与正邪斗争的密切关系,现结合古文献的相关论述,试分析如下.

  • 从《伤寒论》发病观看六经辨证的特色

    作者:曲夷

    内外结合、整体联系是<伤寒论>发病观的主要特点,六经辨证本源于阴阳辨证,接近于中医的"本".

  • 第九讲 《时病论》及其主要学术特点

    作者:宋咏梅;张思超

    《时病论》是一部全面总结中医外感病理论证治的重要古籍,在外感病诊治的理、法、方、药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研读该书理应了解以下基本信息.

153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