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层医院救治腹部枪弹伤16例体会

    作者:李小平

    枪弹伤常并发全身多发性伤或腹内多脏器损伤,故伤情常复杂而严重,现将我院近10年16例枪击所致的腹部开放性损伤的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 枪击环境对大鼠胃电节律及胃粘膜损伤的影响

    作者:王锐安;杨群;程旭东;彭国庆

    目的:探讨战争环境应激状态下对大鼠胃电节律及胃粘膜的损伤,为预防战争应激环境对胃功能的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枪击音应激组;Ⅱ组为空白对照组.并且随机将两组又各分为五个亚组,即1 d、3 d、5 d、7 d和14 d组.各亚组终随机分为两部分,在应激条件下不同的时间内检测大鼠胃电变化,并对胃粘膜的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处理,观察胃粘膜的病理变化.结果:随着应激时间的不断延长,胃功能变化呈现抑制状态,胃粘膜的损伤和病理变化愈加明显.结论:战争环境应激对胃电节律及胃粘膜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伤,随着应激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

  • 猪后肢枪弹伤创伤弹道超声显像实验研究

    作者:邓旦;李树森;廖明松;梁燕;赵金英;陈玉琼

    目的:探讨枪弹伤创伤弹道显像规律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应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以及病理检查观测猪单后肢软组织枪弹伤创伤弹道局部成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结果:①高分辨率二维超声下,原发伤道有显著的特征,表现为走行迂曲、内径不一、回声随时间延长而变化的管状回声.②伤道周围组织回声,伤后逐渐增厚、紊乱.③多普勒血流模式下:距伤道较近的区域组织(震荡区,以变性为主)血流信号增多、血管内径扩张,信号以静脉为主.随时间延长,两区组织血流信号有减少趋势,但距伤道较近区域减少趋势愈明显.结论:①通过超声显像,可以清楚地观察原发伤道的形态、分布,了解伤道与毗邻组织器官的关系,这对于复杂伤道的治疗有重要意义.②原发伤道周围组织(包括挫伤区、震荡区)的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符合其病理基础和病理演变过程,应用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基本判定原发伤道周围组织病变程度,有利于枪弹伤的治疗.

  • 火器伤远达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邓旦;李树森;廖明松

    火器伤远达效应发生率高,但伤情隐蔽,临床医生较为陌生,容易误诊误治[1].远达效应病变虽不会立即威胁伤员生命,在某些条件下却可成为伤后早期并发证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从而使全身伤情加重,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2].

    关键词: 创伤 枪击 间接伤
  • 外伤性动脉瘤1例

    作者:费维嵩;殷世武;余成凡

    患者男性,53岁,发现左大腿内侧包块一年余,近三个月来渐增大,并有明显的搏动,疼痛,左下肢自觉活动后无力,无头昏、心慌、气急病史.体检:BP16/10kp,头颈部(-),两肺(-),心脏浊音界不大,HR 68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左大腿内侧腹股沟下方约4cm处见一5cm×5cm大小的包块,有显著的搏动感,搏动与心搏一致,听诊可闻及明显的血管杂音,双侧下肢肌力均等.既往在十二年前狩猎时左大腿处曾有被同伴枪击误伤史.

  • 肢体枪弹伤致心脏间接损伤后心功能改变的超声研究

    作者:邓旦;李树森;廖明松;赵金英;李娅;梁燕;马琳英;陶杰;易飞云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阐明肢体枪弹伤致心脏间接损伤后的心功能改变.方法: 23只猪随机分为致伤组18只,对照组5只,采用高速弹射击致伤组后肢.致伤组致伤前后均接受传统超声心动图的整体心功能检测及多普勒组织成像的局部心功能检测,并且伤后均作心脏病理检查,以心肌出现组织学改变为心脏间接损伤发生标准,致伤组有10只发生损伤(列为效应组),另外8只无损伤发生(列为非效应组).结果: 非效应组致伤前后左室整体或局部舒张及收缩功能均无差异(P>0.05).效应组致伤前后左室整体或局部收缩功能无变化(P>0.05),而伤后局部舒张功能降低(P<0.01或P<0.05).效应组致伤前后整体舒张功能也无变化(P>0.05),但逐例分析伤后效应组有4例整体舒张功能降低,平均每例舒张功能受累的心肌节段数目为6个,而效应组中另外6例整体舒张功能正常者每例仅累及2.1个心肌节段.结论: ①应用传统超声心动图并结合多普勒组织成像可以全面、客观评价枪弹伤后心功能改变.②肢体枪弹伤致心脏损伤后,首先出现舒张功能(整体或局部)下降,而收缩功能可仍属正常.③整体舒张功能的降低可能与舒张功能低下的心肌节段数目有关.而当整体舒张功能正常时,也可能已存在有局部舒张功能的降低.

  • 巾钳穿耳孔法临床应用

    作者:陶小风;赵达安

    耳垂饰物在美容中起到明显地点缀作用,此类美容多须穿耳.目前穿耳常用方法有:针穿刺法,其缺点为穿耳时方向掌握不好可使耳洞歪斜饰物佩戴出现不对称;枪击穿耳法,以个体摊位多见,因消毒不严容易引起感染;激光穿耳法,耳孔经烧灼后相对增加疤痕疙瘩形成机会.现介绍利用改制的巾钳穿耳的简便安全方法如下.

  • 犬颅脑枪弹伤后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和c-Myc的表达

    作者:侯明山;章翔;费舟;刘卫平;杨江河;宋少军;程光;王西玲

    目的: 研究犬枪弹伤后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 HSP70)和快反应蛋白c-myc的变化规律. 方法: 24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 采用德国小口径步枪子弹致犬颅脑额叶切线伤(tangent brain injury, TBI).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伤后30 min, 2, 6, 12和24 h各不同时期弹道挫伤区、震荡区、海马及脑干神经元中HSP70和c-myc蛋白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脑神经元中HSP70和c-myc蛋白表达弱,枪弹伤组挫伤区、震荡区、海马及脑干神经元中HSP70蛋白2 h开始增加(P<0.05),6 h时明显增加,12 h达高峰(P<0.01),24 h开始下降. c-myc伤后30 min开始增加(P<0.05),2 h达高峰(P<0.01),6 h开始下降,24 h同对照组. 且2种蛋白距伤道越近,表达越明显. 结论: HSP70和c-Myc蛋白在弹道挫伤区、震荡区、海马及脑干神经元均有表达,两者在脑组织中表达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但c-Myc先于HSP70表达.

  • 犬穿透性胸部枪弹伤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安书杰;刘维永;郭建军;李同勋;陶登顺

    目的观察犬穿透性胸部枪弹伤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损伤机制. 方法 35只犬随机分为3组,A:胸部穿透伤组(对照组n=12)、B:预扎肋间血管后致伤组n=16、C:预扎肋间血管加人工气胸后致伤组n=7. 以上3组分别用小口径步枪定点致伤右下胸,连续监测呼吸、气道压、动静脉压等,观察动物死亡情况. 结果 A组死亡率为83%,B组死亡率为38%,C组无死亡. A、B组致伤后呼吸频率、气道压峰值立即明显增高,动、静脉压亦短暂性地显著升高,但仅一个波峰,随即恢复到正常水平,C组无明显变化. 结论胸部枪弹穿透伤由于心肺功能改变较重,迅即导致了循环、呼吸障碍,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失血性休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犬脑枪弹伤模型建立及相关生理、病理指标观察

    作者:封亚平;章翔;费舟;吴景文;武弋;宋少军;顾建文

    目的建立犬脑枪弹伤致伤模型,检验该模型用于颅脑枪弹伤进一步研究的可行性.方法杂种犬14只,随机分成脑贯通伤(PCI)组(n=7)和脑切线伤(TBI)组(n=7),采用德国小口径步枪子弹按上述分组要求致伤.测定弹丸致伤参数,观察实验犬伤后相关生理与病理指标改变.结果 TBI组和PCI组的弹丸撞击速度与撞击能量基本一致;TBI组的组织对弹丸吸收能量较大(P<0.05),且实验犬伤后存活时间也较长(P=0.0013).两组犬均在伤后数分钟至1 h内出现明显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颈动脉血流量减少、呼吸暂停或减慢、颅内压(ICP)逐渐升高.两组挫伤区病理表现为脑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环形出血、神经细胞轻度缺血、坏死及脑水肿.结论上述模型均具有弹道伤恒定、重复性好、伤后动物存活时间较长等特点,尤以TBI模型更为理想.

  • 家兔胸部火器伤后肺组织中IL-1β表达变化

    作者:郭建军;刘维永;卢春蓉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兔胸部火器伤后肺组织不同部位IL-1β的表达,探讨其伤后表达变化规律及在局部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64只家兔随机均分8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用5.56 mm小口径步枪距离6 m射击兔右下胸第八肋间锁骨中线外1 cm处造成前后胸贯通伤,经指袢排气及消毒缝闭胸壁伤口等简单救治. 7组致伤家兔存活者分别于伤后0.5, 1, 6, 24 h, 3, 7 d, 1 mo活杀,分别于伤肺距伤道2 mm处、1 cm处、临叶、与伤道对应的对侧肺处取肺组织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病理损伤及IL-1β的表达. 结果伤后0.5 h肺组织中IL-1β表达即升高(P<0.01),6 h已达高峰,持续数日,1 w后降低,1 mo后与伤前无明显差别. 不同部位肺组织中IL-1β表达部位、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表达强度有所不同,原发伤道>挫伤区>临叶>对侧叶. 结论胸部火器伤后家兔肺组织中IL-1β表达迅速升高,离原发伤道距离越近,IL-1β表达升高越显著. 肺组织IL-1β表达升高水平与该处肺组织出血、水肿程度成正相关(r=0.9993, P<0.05),IL-1β在肺组织伤后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 兔胸部枪伤后血浆一氧化氮及β-内啡肽含量与早期心血管功能变化

    作者:陶登顺;刘维永;蔡建辉;李宏;李同勋;郭建军;安书杰

    目的探讨胸部枪伤后血浆一氧化氮(NO)、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功能变化关系. 方法用家兔12只预扎肋间血管致胸部火器伤实验模型,连续监测动脉压、左室内压、左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观察胸部枪伤后血浆NO、β-EP含量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结果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呈单波峰升高,达伤前的(1.47±0.09)倍,随后迅速下降至伤前的(0.45±0.07)倍,1 min后回升至伤前的(0.84±0.10)倍,而后又逐渐下降并趋稳定. 左室内压及左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在致伤瞬间1~2个心搏后开始迅速下降,5 min降到低点,分别为伤前的(0.65±0.09)倍,(0.71±0.10)倍和(0.73±0.14)倍,恢复缓慢,30~60 min达伤前70%~80%. 胸部枪伤后血浆NO即刻升高达到峰值,为伤前的(6.5±1.6)倍,而后逐渐恢复到伤前水平,与枪伤瞬时的血液动力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1). β-EP含量伤后15 min开始升高,30 min达到峰值,2 h仍高于伤前水平. 结论 NO参与了胸部枪伤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病理过程,β-EP含量升高可能在继NO下降后仍部分影响着血压的回升.

  • 切断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对胸部火器伤心血管功能效应

    作者:陶登顺;刘维永;蔡建辉;李宏;李同勋;郭建军;安书杰

    目的: 探讨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 方法: 18只家兔随机平分为3组, A组: 模型组; B组: 迷走神经切断组; C组: 减压神经切断组. 分别用小口径步枪致伤,连续监测枪伤瞬间及早期心血管反应. 结果: A组家兔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均呈单波峰升高,达伤前的1.47±0.09倍,而后迅速降低至伤前的0.48±0.06倍,1 min后回升至伤前的0.80±0.07倍,并逐渐稳定. 心率、左室内压和±dp/dtmax出现瞬时下降且恢复缓慢. B组枪伤瞬间血压变化幅度较小,恢复较快. 心率无瞬时下降. C组枪击瞬间出现血压降低,幅度较A组小,心率变化与B组相似. 结论: 胸部枪伤后数秒内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心肌受抑制和左室内压下降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 切断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可以阻断或减轻上述变化.

  • 颌面部爆炸伤模型的建立及颞颌关节盘的损伤

    作者:李建虎;何黎升;雷德林;张明;田磊;王翔;刘瑞峰;周树夏

    目的建立标准的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并研究颞颌关节盘的损伤特点. 方法选用微球形炸药作爆炸源距兔面部不同距离引爆致伤,建立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并于伤后即刻,6 h,1 d观察伤情,切取伤侧颞颌关节盘行光镜、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实验建立的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重复性、稳定性好,更接近战时爆炸损伤;伤侧颞颌关节盘水肿、纤维排列紊乱、局灶性溶解. 结论该模型是有典型代表性的创伤模型,有广泛的适用性;颞颌关节能够起到很大的力学缓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颅脑损伤.

  •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瓣病变二例

    作者:谢建民;高秉仁;刘胜利;赵宏林

    病例1患者女性,36岁,胸闷气短,反复发热咳嗽一年.查体:BP 104/46 mmHg,背部及上肢散在鲜红及暗红色出血点,胸骨左缘2肋间Ⅳ/6级连续杂音,主动脉瓣区Ⅲ/6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股动脉枪击音阳性.

  • 手枪弹击中防弹头盔致颅脑损伤特点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艺峰;许民辉;赖西南;王丽丽;张波;苏正林;陈魁君;李冠桦

    目的 观察手枪弹击中防弹头盔致颅脑损伤的特点.方法 将l4只健康长白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致伤组(9只)和对照组(5只).致伤组使用9mm手枪弹、360 m/s射速垂直射击防弹头盔板防护下的猪头部;对照组除使用相同弹药量无弹头手枪弹射击外,余同致伤组.观察伤后早期生命体征变化及伤后2h视网膜损伤情况.留取伤前、伤后3h脑脊液,用以检测脑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αⅡ-spectrin蛋白的含量.随后处死动物并解剖,观察颅脑大体形态改变,取部分脑皮质固定、HE染色,观察其显微病理改变.结果 致伤组 伤后早期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大体观察示视网膜出血(3/9).颅骨骨折(3/9),脑表面损伤,包括局部脑撞击伤(9/9)及对冲伤(9/9),撞击伤重于对冲伤.显微镜下见撞击部位及对冲部位大脑皮质神经元急性损伤,伤后3h脑脊液NSE、αⅡ-spectrin蛋白含量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手枪弹击中防弹头盔板防护下的猪头部早期可致钝性颅脑损伤,且撞击伤重于对冲伤.因此,作战人员防弹头盔后颅脑损伤应引起重视,并早期诊断和治疗.

  • 高速三角破片致猪坐骨神经损伤的特点

    作者:高志明;张岫竹;王旭辉;何跃;刘大维;张良;王伍超;代维;蔡双霜;张良潮;林井副;周继红

    目的 探讨高速三角破片致猪坐骨神经损伤的伤情特点. 方法 长白猪14只,体重(34.3±5.2)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7只,用初速为(773.1±12.4)m/s的0.37 g三角破片致伤,分别瞄准猪右后肢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和旁开2 cm射击.观察伤道入口和出口大小、长度,神经与伤道位置关系,伤后48 h观察神经大体及光电镜改变. 结果 破片在伤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原射入方向.A、B组分别有5只和1只坐骨神经位于原发伤道内,其中4例出现不间程度断裂;光镜下见神经严重出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大量神经纤维、轴索断裂,髓鞘着色浅;电镜下见髓鞘严重溃变、轴索变形.A、B组分别有1只和5只位于震荡区内,距原发伤道(2.07±0.45)cm,光镜见神经轻度出血、充血,部分神经纤维、轴索断裂;电镜下可见髓鞘部分分层.A、B组各有1只位于挫伤区内,神经受损程度介于二者之间. 结论 高速三角破片在组织内走行不稳定;其原发伤道内的猪坐骨神经断裂发牛率高,损伤严重,范围广,华勒变性早;位于原发伤道旁的神经亦发生形态学改变,其损害程度与神经和原发伤道距离有关.

    关键词: 坐骨神经 创伤 枪击
  • 猪下颌骨枪弹伤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

    作者:雷涛;陈渝斌;缪莹赟;张纲;谭颖徽

    目的 建立猪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子弹侵彻下颌骨过程,探讨颌面部枪弹伤有限元分析方法.方法 将CT所获得的本地猪下颌骨医学数字图像通讯(digital imagins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数据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ANSA软件划分网格建立猪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LS-DYNA软件中仿真7.62 mm制式弹致伤过程,仿真结果与实体动物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三维有限元模型和仿真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建立了几何外形高度相似的猪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模型,成功仿真了7.62 mm制式子弹枪弹伤动态损伤过程,部分仿真数据与动物实验数据有较高一致性.结论 有限元法在颌面部火器伤基础研究中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不同损伤条件下CIDE-B的变化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作者:孙红振;王正国;朱佩芳

    目的通过对周围神经火器伤和切割伤CIDE-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检测,并与神经细胞的凋亡进行对比,探讨CIDE-B的变化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113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火器伤组、切割伤组、正常对照组.在伤后不同时相点取材,以RT-PCR法检测CIDE-BmRNA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检测CIDE-B mRNA的形态学分布,Western blot检测CIDE-B的蛋白水平.结果神经损伤后脊髓内CIDE-B mRNA表达增强.火器伤组增加的幅度较大,第1天开始增加,7 d达到峰值,持续到2周,4周回落;切割伤组表达增加延迟,幅度也小.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此相一致.正常对照组脊髓组织有少量的CIDE-B mRNA表达,分布于脊髓神经元细胞胞浆内.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CIDE-B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增强,组织学分布在脊髓灰质内,火器性损伤改变更加明显.

  • 不同湿热环境下颅脑火器伤死亡因素分析

    作者:马德选;郭燕舞;徐如祥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后生命体征变化特点及死亡因素. 方法杂种猫32只随机分为4组,火器伤后分别放入A(25℃、相对湿度50%)、 B(35℃、相对湿度85%)、 C(38℃、相对湿度90%)、D(40℃、相对湿度95%)四种环境中.每隔10 min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及体温,到6 h时结束实验. 结果常温枪伤组实验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随着温度及湿度的增加,各组动物相同时相点的体温、呼吸及心率均明显不同(P<0.05).A组、 B组动物在伤后6 h内均无死亡. C组1.5 h开始死亡,至5 h动物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3.4 h. D组0.5 h开始死亡,至2.5 h动物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2.0 h. 结论高温高湿环境对颅脑火器伤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死亡率影响显著.

151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