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麻与局麻行椎体后凸成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和对比全麻与局麻对行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行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脊柱后凸角度(21.4±8.0)°、椎体高度(51.5±10.4)%与对照组(21.3±8.2)°、(51.6±10.3)%对比均无显著差异(t=1.247、1.542,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脊柱后凸角度(-8.4±0.5)°明显低于对照组(-5.2±0.3)°,研究组患者椎体高度(35.8±6.4)%明显高于对照组(28.7±5.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4、7.617,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40.3±3.5)min、术中出血量(3.2±0.4)mL与对照组(38.9±3.4)min、(3.9±0.6)mL对比均无显著差异(t=1.553、0.826,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2±1.6)d明显长于对照组(5.4±1.3)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4,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3,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与对照组(3.3%)对比无显著差异(x2=1.185,P>0.05).结论 采用全麻或局麻对行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均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前者的优势在于椎体复位效果良好,后者的优势在于术中神经并发症少和术后住院周期短,因此,临床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急性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急性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接受PKP治疗的急性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8个病变椎体)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评价PKP的疗效.结果 对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病变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均较术前升高,Cobb角减小(P均<0.05).术后1周CT检查发现骨水泥渗漏1例(1/15,6.67%).经PKP治疗,疼痛完全缓解11例(11/15,73.33%),部分缓解4例(4/15,26.67%),有效率达100%(15/15).15例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分别为3.21±0.32、2.67±0.42、2.64±0.51和2.36±0.67,均较术前(8.68±0.88)明显减小(P均<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6.33±6.30)较术前(29.19±5.61)升高(P<0.05).结论 PKP是治疗急性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对于脊柱外科医生来说,骨质疏松的脊柱问题有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后椎体持续不稳,以及由于多发椎体压缩造成的渐进性体态改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神经并发症.运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对骨质疏松的椎体进行强化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虽然在大部分病例中,由于椎体骨折造成的疼痛会在前几周内逐渐缓解,但仍然有相当数量患者持续疼痛并且椎体持续性塌陷.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会使80%~93%的患者产生迅速而持久的疼痛缓解.多个椎体同时注入还能使严重骨质疏松的脊柱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更加有效的阻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保持体态.在新鲜的骨折中,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可以改善脊柱前凸,若实施前凸成型术会更有效.脊椎后凸的矫正范围为8.5°~14°.椎体高度可以恢复90%.当获得稳定性后,为了在严重骨质疏松的骨质上锚住内固定物,将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强化和螺钉内固定相结合是目前惟一的方式.
-
使用不同剂量骨水泥的球囊后凸成型术治疗胸腰段 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使用不同剂量骨水泥的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胸腰段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6年8月~2016年3月本科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胸腰段压缩骨折90例,其中使用骨水泥≤4.5 ml为A组(30例),使用骨水泥>4.5 ml且≤6 ml为B组(30例),使用骨水泥>6 ml为C组(30例).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1个月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术后第2天、术后1个月测量椎体前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3.58±0.64)ml,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50±0.68)分,术后第2天平均为(2.70±0.75)分,术后1个月为(1.93±0.78)分,骨水泥渗漏率13.3%;B组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5.32±0.45)ml,术前的VAS评分平均为(7.53±0.73)分,术后第2天平均为(3.13±0.73)分,术后1个月为(2.37±0.67)分,骨水泥渗漏率30.0%;C组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7.02±0.55)ml,术前的VAS评分平均为(7.57±0.77)分,术后第2天平均为(3.23±0.73)分,术后1个月为(2.63±0.76)分,骨水泥渗漏率46.7%.A组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平均高度为(22.56±1.31)mm,术后为(24.12±0.87)mm,术后1个月为(23.97±0.90)mm;B组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平均高度为(22.13±0.74)mm,术后为(24.56±0.73)mm,术后1个月为(24.13±0.68)mm,C组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平均高度为(22.3±0.70)mm,术后为(24.23±0.72)mm,术后1个月为(23.92±0.79)mm.结论 使用不同剂量骨水泥的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胸腰段压缩骨折缓解疼痛、维持椎体高度无显著性差异,大剂量骨水泥注入增加渗漏率.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CT引导下接受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均值(10.56±3.20)mm明显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均值(15.33±3.25)mm;术后椎体中部高度丢失均值(5.22±1.90)mm明显低于术前椎体中部高度丢失均值(11.23±3.10)mm;术后Cobb角均值(10.11±3.40)°明显低于术前患者的Cobb角均值为(22.90±6.40)°.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值、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穿刺定位准确等优点,CT三维重建引导可以对患者的手术治疗起到较好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 CT引导 椎体后凸成型术 -
不同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型术(PK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手术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78例老年OVCF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分别接受单、双侧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及中远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椎体前缘、中柱和后缘的高度恢复值、Cobb角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和住院费用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PKP后椎体前缘和中间部位高度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AS方面,对照组术后和随访中疼痛缓解情况较观察组优势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bb角方面,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并未显示出明显区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单、双侧PKP均能有效恢复脊柱形态、抑制疼痛,单侧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布带上提法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布带上提法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应用布带上提法结合PKP术治疗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28例。术前作好心理护理、合并症的处理、专科器械准备等外,应用布带条兜着患者椎体骨折后凸处上提,使脊柱极度过伸纠正部分脊柱后凸畸形;术中与操作医师紧密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的发生及疗效观察。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8h疼痛迅速缓解,术后1~2d均能下床活动。椎体高度由术前(7.9±0.3)cm 增加至术后第3d(15.2±0.25)cm,COBB角由术前31°±2.80°矫正至术后18.20°±2.7°, VAS 评分由术前(7.1±1.36)分降至术后第3d(1.20±0.90)分,各项目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骨水泥漏2例,一例为椎间盘漏,一例椎体侧方漏。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布带上提法结合PKP术是一种较为简单、安全、损伤小的治疗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在止痛和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方面具有肯定的效果。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10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评估了患者疼痛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对比术前和术后1个月及6个月生活质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KP是一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伴有脊柱严重骨质破坏高效安全的新手段.
-
过伸体位下球囊多点扩张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过伸体位下球囊多点扩张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2月—2014年9月行PKP的新鲜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操作方法分为两组,过伸体位下多点球囊扩张行PKP的患者为观察组(36例),单次球囊扩张行PKP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椎相对高度、局部Cobb角.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2.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48.3±5.1)min、放射暴露时间(4.6±1.7)min、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3.9%(5例),对照组手术时间(41.9±3.7)min、放射暴露时间(4.1±1.2)min、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4.3%(6例),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为(5.8±0.5)ml,大于对照组的(3.1±0.5)ml(P<0.05).两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伤椎相对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伸体位下球囊多点扩张行PKP,与普通PKP比较,在不明显延长手术操作时间、放射暴露时间及不增加骨水泥漏发生率的前提下,能够使新鲜椎体骨折复位有所改善,可部分改善后凸畸形,低压下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
-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绝大多数椎体压缩性骨折由骨质疏松或椎体肿瘤引起,其导致骨折部位的疼痛以及椎间高度丢失.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能够迅速缓解病人的疼痛、恢复伤椎畸形.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小切口将骨水泥注入骨折部位,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将球囊注入骨折部位,通过球囊扩张和收缩形成空腔,并在腔中注入填充材料,接着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本文从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发展、两种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骨水泥的研究现状和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
-
椎体后凸成型术联合电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椎体后凸成型术联合电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型术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用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后凸畸形矫正率、患者满意度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型术联合电针可以缓解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腰背部的疼痛,改善因骨质疏松引起再次骨折的可能,值得推广.
-
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球囊扩张后凸成型术(per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4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前后应用国际通用疼痛目测分级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6~21个月).[结果]96%患者术后疼痛立即减轻,其余约4%患者疼痛部分减轻.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创伤小,可有效缓解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三种椎体增强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与比较
[目的]比较椎体成型术、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各自特点.[方法]68例(81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填充物均使用PMMA,43椎接受椎体成型术治疗,22椎接受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8椎接受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法)的变化与Cobb's角的变化,采用q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30个月,无1例死亡,1例接受椎体成型术的患者出现椎管内渗漏有一过性神经缺失症状.椎体成型术、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各组之间的止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椎体成型术组的手术前后Cobb's角变化与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组间Cobb's角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的方法向病椎内填充骨水泥的止痛效果无差异,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能一定程度纠正后突畸形.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方法具有与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相同的效果,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型术 椎体后凸成型术 膨胀式椎体成形器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perctaneous kyphoplasty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compression fracture VCF)的一种新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向椎体内放置可膨胀性气囊(inflatable bone tamp IBT),扩张后再注入骨水泥.
-
选择性椎管减压并 PKP 术治疗高龄患者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爆裂性胸腰椎骨折选择性椎管减压并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择性椎管减压并 PKP 术治疗高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1例(31个椎体)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4(中位数2.3)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术前(P <0.01),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术后(P <0.01)。结论选择性椎管减压结合 PKP 术是治疗高龄患者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
MSCT容积测量在两种椎体成型术后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SCT(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在评价椎体成型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34例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了PVP及PKP椎体成形术,术后72小时内进行MSCT检查,通过MSCT容积测量,得到注入骨水泥的量及其弥散体积,计算得出其弥散系数.两种手术方式组间骨水泥弥散系数的差异、两组间VAS评分变化(术前-术后)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及VAS评分变化的差异.骨水泥弥散系数与VAS评分变化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组间骨水泥弥散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间VAS评分变化(术前-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骨水泥弥散系数与VAS评分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r=0.465).结论 PVP骨水泥弥散系数小于PKP.骨水泥弥散系数可以作为评价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参考指标.
-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药功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配合中医辨证分型内外用药及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1例OVCF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对照1组(n=27)和对照2组(n=27)。治疗组采用PKP术与中医辨证分型内外用药及功能锻炼治疗;对照1组采用PKP术配合阿伦磷酸钠及功能锻炼治疗;对照2组采用保守治疗配合阿伦磷酸钠及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组在Mcgill疼痛问卷、胸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骨密度(BMD)、椎体前、中柱高度与Cobb角变化、局部症状及并发症评价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明显。结论采用PKP术与中医辨证分型内外用药及功能锻炼治疗OVCF,具有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增加腰背部活动功能、改善骨密度、伤椎前中柱高度和Cobb角恢复良好、术后局部症状改善以及能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型术 中医辩证分型内外用药 功能锻炼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舒适护理在椎体后凸成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椎体后凸成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椎体后凸成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舒适护理组)患者在椎体后凸成型术围手术期进行了舒适护理,对照组(普通护理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至少6个月的随访;结果实验组24例,在术后第1d,第2d,第3d无痛患者的例数分别是7例、10例、21例;对照组24例中,术后第1d、第2d、第3d无痛患者的例数分别是4例、6例、12例;两组比较,<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缓解椎体后凸成型术的围手术期的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