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五苓散加减联合眼周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五苓散加减联合眼周电控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患者(共33只眼)辨证予以五苓散加减联合眼周电控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15d为1疗程,治疗3个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患眼平均视力提高.结论 五苓散加减联合眼周电控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CSC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五苓散 离子导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新进展
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软件与硬件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可以清晰显示视网膜各个显微层次,脉络膜亚层结构,甚至可显示巩膜结构。通过对眼底结构连续多图成像再经过软件处理可实现3D成像,帮助眼科医生更直观更准确地诊断眼底疾病。本文将对近年OCT新技术设备的发展及其在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新进展 -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评价及治疗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指的是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30%~69%,在临床上临界病变的发生率远高于显著病变,大约为其20倍;另外,部分临界病变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罪犯血管,故判断和评估其功能对决策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冠状动脉造影仍为诊断冠心痛的金标准,然而冠状动脉造影只是对狭窄血管进行解剖性评价,不能对病变处进行病理生理及功能性评价.目前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有:负荷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CT血管造影确定血流储备分数、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脏核磁共振等,这些都为无创性检测手段,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血流储备分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血管内超声等有创性检测手段也受到广泛关注.现就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无创及有创性评价以及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 无创性检查 血流储备 血流储备分数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
利用OCT观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治疗前后结膜厚度及形态变化。
方法:使用 OCT 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眼科2013-05/12收治的初发1~2 d的29例36眼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进行球结膜厚度测量及形态学观察,并在治疗7,14 d后复诊时再次测量患者的球结膜厚度并观察球结膜形态变化。
结果:患者29例36眼中,治疗7 d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治愈(27眼)患者中治疗前球结膜全层厚度(344.00±59-91μm)较治疗后球结膜全层厚度(230.19±22.16μm)更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5,P<0.01);治疗前球结膜上皮层厚度(56.52±6.19μm)较治疗后球结膜上皮层厚度(51.37±5.53μm)更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1, P<0.01);治疗前球结膜固有层厚度(287.11±60.56μm)较治疗后球结膜固有层厚度(178.81±20.20μm)更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P<0.01)。治疗14d,36眼全部治愈,治疗前球结膜全层厚度(361.39±65.56μm)较治疗后(233.44±22.57μm)更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45,P<0.01);治疗前球结膜上皮层厚度(55.50±6-72μm)较治疗后(46.67±5.24μm)更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06, P<0.01);治疗前球结膜固有层厚度(305.61±66.02μm)较治疗后(186.78±21.82μm)更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P<0.01)。
结论:利用OCT能测量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球结膜厚度,并发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球结膜上皮层、固有层和全层厚度都明显增厚,并且随着疾病的转归球结膜下积液和球结膜层间积液、固有层水肿首先消失,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评价±据。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球结膜 厚度 -
传统检查方法与OCT在狼疮性肾炎所致干眼症诊断的应用
目的:应用传统干眼症检查方法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干眼症检查,分析狼疮性肾炎与干眼症患病关系,并探讨传统检查方法与OCT在干眼症诊断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01/2015-01在我院肾脏病科住院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组和患者家属(无免疫系统疾病史)作为正常对照组各27例54眼,分别进行干眼症症状询问、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及面积(tear meniscus area,TMA)检查.结果:狼疮性肾炎组干眼症主观症状发生率(59%)高于对照组(35%),SⅠ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63%)高于对照组(3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TM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TMA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OCT测量TMH与S Ⅰ t(P=O.012)、BUT(P=0.002)检查呈正相关;OCT测量TMA与S Ⅰ t(P=0.023)、BUT(P=0.004)检查呈正相关.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干眼症患病率高,OCT作为一种操作简便、高效、准确的干眼症检查方法,在干眼症的诊断中具有价值.
-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有关RVO的诊断及治疗措施等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进步,特别是在治疗上有了一些新的研究,即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 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地塞米松植入物( Ozurdex )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RVO的应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RVO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玻璃体腔注射 地塞米松植入物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性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能在活体上动态的观察一些眼底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干涉 容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
应用 OCT 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切除术治疗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CT)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切除术( LPI )治疗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PACG临床前期患者31例58眼进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切除术,应用OCT和眼科A超采集激光治疗前、治疗后1wk,2mo 患眼的前房角形态、房角开放度(OA)以及眼前节生物参数: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 LT)、前房拥挤率( CCR)、晶状体位置( LP)。
结果:激光治疗前、治疗后1wk,2mo不同时间,眼压、OA、ACD、CCR、LP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6.845、30.498、38.705、86.671、46.195,P<0.05);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6,P=0.471)。激光治疗后1wk,2mo两两比较:仅 CCR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OA、ACD、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0.359、0.406)。
结论:OCT可以观测和量化PACG前房角,CCR可以更加敏感的反应出前房的结构改变,LPI治疗早期PACG是有效的。 -
常规眼科技术在干眼症检查方面的拓展应用
干眼症为眼科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眼部不适或病变,严重者会导致视力障碍.但传统的干眼症检查方法变异性较大,且与眼部不适症状相关性较差,加大了该病的诊断难度.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裂隙灯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等常规眼科检查方法被拓展应用于干眼症检查方面,在加深对疾病病理生理学认知的同时为干眼症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对其进行综述,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 干眼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裂隙灯检查 拓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