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梁启超对误割右肾的谅解
梁启超在晚清年间以参与戊戌变法而享誉史册.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他在近代史上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但作为学识渊博的学者,他晚年对医学科学的信赖、对医生的理解,至今令人敬佩.
-
独触梁园
走过紫气东来门,古朴、幽静、安然、典雅、书香气,是我步入梁园的第一感觉.据记载梁园原是由寒香馆、汾江草堂、群星草堂和十二石斋等多个群体组成的庞大的园林体系,成为晚清闻名岭南的第一园林.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岭南、并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
-
康有为对小说之态度
晚清之际小说地位提高,这肇端于梁启超,但梁启超对于小说的观念部分曾受康有为的影响.1896年康有为门人张伯桢记<康南海先生讲学记>,其中有一节曰"小说家".康有为言:"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其可观者九家而已.九家之学,皆出于孔子六经."又曰:"九家之学,亦可以治天下,其言虽殊.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1]前一句出自<汉书·艺文志>,原话为"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出蹴鞠一家,二十五篇.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康有为干脆去掉"诸子十家",直接言"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十家",盖指小说家,不言"十家"可见康有为对小说之不重视.然后句"九家之学,皆出于孔子六经"云云,则是公羊家语.
-
别让“轻信”毁人生
人们常说,要相信自己,更要听取别人对的意见,可听取意见更要讲究策略和谨慎。
晚清的吕贤基为人真诚正直,敢针砭时弊,皇帝对其印象很好,从进士一步步升编修、御史、给事中和工部侍郎。 -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作为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处世哲学至今仍受世人推崇。作为博览群书、治学严谨的大学问家,曾国藩的读书之道也值得今人研究。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二字激励自己。在军务繁忙之际,每天犹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偿外债(指诗文债、字债),写笔记。曾国藩曾说:“君子有三乐。其一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
-
悠游大明湖,享韵味悠扬
被鲁迅先生誉为“叙景状物,时有可观”的我国晚清游记体文学名著《老残游记》,对济南的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等名胜,描写得淋漓尽致。尤其对大明湖的描写,情景交融,生动而明快,使人百读不厌。掩卷出户,追寻着当年刘鹗所记老残的足迹,我又游览了大明湖的风物,颇觉有一些意思。
-
俞樾:曲园花落春仍在
早知道俞樾还是因为他的字.小时候去苏州寒山寺看到《枫桥夜泊》诗碑,落款我实在认不出,问人后才知道是“樾”字.后来在许多景点看到他的题字,包括上海豫园卷雨楼上的对联.再后来渐渐知道,他是晚清的一位大学问家,也是一位长寿老人.日前我寻访开放不久的俞樾苏州故居,徜徉在地如曲尺形、取老子“曲则全”之意而由他设计构筑的“曲园”,重温了曲园老人的诗文人生.
-
传奇老兵演绎多彩人生(上)
尤广才,中国远征军老兵,今年98岁高龄.老先生一生传奇,曾在军校听过周恩来的课;在缅甸密林中与侵缅日军浴血奋战,九死一生;近十年劳动改造,尝尽人间的冷暖辛酸;自学英语担任英语老师,桃李满天下;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受到习近平主席的接见;94岁时,因电梯故障,徒步爬17层楼梯回家……儒生走上抗日之路尤广才1919年出生在山东台儿庄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是晚清童生,曾设馆教书.可惜幼年家道中落,4岁时祖父与父亲因病相继去世,从此母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但母亲还是坚持让尤广才10岁开始读书,并努力读完了小学.
-
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现代化医院——访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曹书杰院长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坐落在祖国北部边陲、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市的中心地带,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规模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始建于清朝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历经了晚清、中华民国、伪满洲国等多个历史时期,迄今已走过了95年的漫漫长路.
-
晚清至民囯时期吉林省中药店老字号调查与研究
晚晴至民国时期是吉林省历史上社会为动荡的时期,中医药事业乃至中药店老字号的发展都面临着严峻地挑战。调查吉林省图书馆、长春市图书馆、吉林市图书馆、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4家大型图书馆的馆藏清末民国时期的史志、卫生志等近50部资料,来窥见这段历史时期中药店发展的状况以及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晚清至民国时期吉林省地方志中记载的中药店老字号有78家,其特点表现在多在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市镇,规模大、历史更悠久;采取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自制质量上乘的中成药;聘请名医坐诊;独特的经营管理方式。
-
晚清至民国吉林省中医外科、骨科、针灸科妙手美誉之典型调查
晚清至民国百余年的风云岁月中,诸多历史事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变动,随着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的传播,西方医学也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组成部分,它自然地触及传统的中医药学,给中医界造成强大的压力,祖国中医药学遭遇到从未有过的质疑。社会的全面转型,西学的渗入,使得传统中医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中医事业进程缓慢。尽管如此,中医因其悠久的历史及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惠泽苍生,执着地于夹缝中谋前途。通过史志资料,仍然可以看到那一时期吉林中医的存在概貌,医界妙手之美誉即是其一。
-
雷丰辨治"四伤"探析
晚清名医雷丰,字少逸,自幼随父学医,擅长诊治时病.在雷丰所著的<时病论>一书中,对伤风、伤暑、伤湿、伤寒(以下简称"四伤")的辨证论治颇具特色,向为近世医家所推崇,现探析如下.
-
雷少逸辨治四时咳嗽特色浅析
晚清名医雷少逸所著<时病论>记述了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症状及治法,因其颇切临床实用,而被近世医家所推崇.<时病论>中涉及咳嗽的内容散见于风温、风热、风寒、冒风、暑咳、秋燥、痰嗽、干咳、冬温等篇章,笔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出雷氏辨治时病咳嗽的若干特色,以供参考.
-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选登(13)——韩百灵医案
韩百灵,1909年生,辽宁省台安县人。中医教授。世医出身,自幼习诵四书五经。弱冠之年,拜晚清秀才臧鸿儒为师,攻读诸子百家文选。13岁时,不堪民间缺医少药之苦,立下弃儒学医之志,遂潜心岐黄,私淑长沙,博览唐宋金元明清诸家之言,总以老庄之道、阴阳之理统御其学。闲暇之时,广交益友,遍访良师,承仰吉林名医韩秀实、王化三,悉得真传,历时九载,医学甚丰。
-
诚信如舟行天下--讲述百年老字号胡庆余堂的故事
当你慕名走进杭州历史街区的大井巷,一座围城式的晚清徽式建筑群就会展现在你面前,这里就是曾经享誉天下的江南大药府--胡庆余堂。这座恢宏的建筑是由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于1874年创建的。那辉煌的大厅,精湛的雕刻,以及别具一格的“戒欺”、“真不二价”牌匾,处处流露出厚重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古韵,真实记载着这家百年老店的信念与兴衰。
-
叶熙春膏方应用规范
叶熙春(1881—1968),祖籍慈溪,迁居钱塘,从名中医莫尚古习医,研考医学典籍,深得其旨。随师临诊,虚心好学,不数年即能独立行医。晚清名医姚梦兰见其年少有志,延其侍诊二年,得传心要。
-
晚清的医学统计
晚清中国医学统计活动基本经历了3个阶段.初是传教士医生的个人行为.早在16世纪,西方国家即开始注意收集有关中国的相关资料,包含医疗和公共健康信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来华传教士增多,从事医学信息收集与统计的医生也渐次增多,但比较零散.自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窃取了满清政府的海关控制权,在其主导下,中国的医学统计开始了制度化的过程,内容、方法、时间等都有了明显的改进;进入20世纪之后,卫生的现代性成为衡量国家是否具备自主管理资格的标尺,医学统计成为清政府的需求,从而建立了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在这一过程中,依据参与主体的不同,进行的目的也会有所差异,但从影响上来看,医学统计活动促进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并有利于医学科学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卫生建制的完善.
-
从《点石斋画报》看晚清中医医务人员的状况
从《点石斋画报》中17幅与中医医务人员概况密切相关的新闻图来看,19世纪末期的中医医务人员有职业型医务人员和非职业型医务人员2类。涉及职业型医务人员的10幅新闻画中有8幅以“庸医”为主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医医务人员的医术不佳,素质低下;涉及非职业型医务人员的7幅新闻画的题材比较复杂,涉及到产妇、稳婆、巫医及江湖术士,反映当时非职业型医务人员来源的复杂,也表明了职业型医务人员难以满足民众需求。
-
八十自述
我出身于一个世医家庭,原籍是江苏阜宁县.先祖父余奉仙(1860-1939)学医于先曾祖赞襄公,通过勤奋攻习经典名著,精于临证,壮年时期又逢故乡和周围邻县疫病的多次流行,故除善治内、妇、儿科诸多病证外,对于多种疫病的诊治尤为精擅,堪称近代卓有影响的疫病学家.奉仙公撰有《医方经验汇编》等著作,故在晚清有“苏北三大名医”(另两位是兴化赵海仙、淮安张子平)之赞誉.
-
部分方志晚清药市记载简析
我国药材资源丰富,中国产药省区为广东、广西、河南、河北、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及东北各省,在<清稗类钞>农商类中记载"药材产南北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