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御医妙用赏画除烦渴
据历史资料记载,隋炀帝因患了消渴病(糖尿病),每天口干舌燥,要饮水数升,排尿数升,渐渐形枯骨立,于是下旨诏太医诊治.
-
消渴病的理疗
糖尿病中医病名又称为消渴病,是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多发病,有些患者因患心脑血管或其他疾病到医院治疗的同时发现患有糖尿病,而另一些患者对突然消瘦感到恐惧到医院就诊时发现糖尿病.糖尿病基本的病理表现西医认为是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与相对不足.中医认为是阴虚火旺,火灼津液.显著的临床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
知黄汤治疗阴虚热盛型消渴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知黄汤治疗阴虚热盛型消渴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2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5mg/次,1次/d,早餐前服用.治疗组56例知黄汤(地骨皮、生地各15g,知母、玉竹各20g,丹参10g),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11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0.35%.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8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6.0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黄汤治疗阴虚热盛型消渴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从"肝主疏泄"论治消渴病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运用中医药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从而也形成了从肺论治、从肝论治、从脾论治、从瘀论治等不同的观点及流派,本文试图从"肝主疏泄"的角度论述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则治法等,为中医药防治消渴病提供一种思路.
-
消渴病当以治肾为要
消渴病是中医临床医疗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其症状以多饮、多食、多尿、尿甜、身体消瘦为特征,属于西医当中的糖尿病、尿崩症的范畴.消渴病与肾的阴阳失调有根本性的联系,中医认为肾之阴阳失调是消渴病的发病基础.因此,在消渴病的整个辩证过程都要重视补肾的阴阳,各期的治疗当中要滋肾固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根据现有中医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在治疗消渴病上的一些经验,从中医的角度详细论述了消渴病的发病基础及辩证过程,主张在治疗的时候应该以滋肾固肾为主,以期能够给中医同仁提供一些启示.
-
坤草芪莲汤治疗消渴病并尿微量蛋白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坤草芪莲汤治疗消渴病并尿微量蛋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西药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联合予以坤草芪莲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6.10±0.25)mmol/L、P2hPG(9.41±0.25)mmol/L、SCr(70.52±3.68)μmol/L、CCr(92.80±1.38)ml/min、小便频繁(0.25±0.10)分、脉细(0.10±0.05)分、畏寒(0.12±0.01)分、有效率96.8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坤草芪莲汤治疗消渴病并尿微量蛋白,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指标,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轻小便频繁等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
中医护理方案在消渴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在消渴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消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消渴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与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在消渴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
老年消渴病的中医护理
目的:探究老年消渴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结果:老年消渴患者掌握消渴病防治知识,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及护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消渴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有效的中医护理措施,老年消渴患者的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能严格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改变不良的服药习惯,正确及时使用药物,做到调养与治疗相结合,对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辨证分型治疗消渴病86例
目的:观察用单纯中药治疗消渴病的疗效.方法:根据临床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分型施治.结果:显效54例,有效25例,治愈率为60.47%,总有效率91.86%.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消渴病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
-
对消渴病“重体质,轻症状”的临床探讨
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临证往往拘泥三消辩证,但因之无症状者居多,尤其是初诊病人,几乎无证可辩,难以准确遣方用药。笔者临床观察发现:消渴病体质分型中以痰湿体质为主,而痰湿体质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温运太阴法改善患者痰湿体质,以有效治疗消渴病,并从理论依据及临床疗效两方面分析“重体质,轻症状”在消渴病治疗中的临床体会。(红笔标注的部分即为文章的写作目的及主要内容呢,望审核)
-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新药——津力达颗粒
中医把糖尿病称作消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过食肥甘,形体肥胖与消渴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在于脾络中气血亏虚,痰瘀停滞瘀阻在脾络,造成脾的转输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营养物质代谢紊乱、血糖升高.中医所说的"脾"也包括胰腺在内.
-
糖尿病≠消渴病--切莫盲目益气养阴
提起糖尿病,稍有中医常识的人都会想到消渴病.根据中医辨证,消渴病主要分以下三型:(一)热盛型以热盛症侯为主,热盛伤阴时可伴有阴虚症状.大多在40岁以内、发病两年以内,很少有并发症发生,若有病情也轻.大致可再分为3型:1、胃火亢盛型:主要症状为消谷善饥.2、肝火偏旺型:主要症状为急躁易怒.3、心火亢盛型:主要症状为心烦失眠、小便短赤.
-
怀柔区217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与相关因素的研究,探索中医辨证的客观规律.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将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第一次检测的化验指标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归纳,全部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糖尿病的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糖尿病酮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白内障、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分泌相关.结论 糖尿病的初期阶段表现为阴虚热盛证,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发展为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提示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基于结构化住院病历,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679例纳入临床路径患者的证型、住院费用、发生变异情况,及159例完成临床路径的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汤药、中成药的选择与临床路径均有所偏离;中药外用及非药物疗法的使用均有一定的倾向性;住院费用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住院时间的延长有关;变异退出原因多为不可控因素;气阴两虚证患者出院前的体重、血糖、血压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1).结论 在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中,不仅要严格执行,也要发挥医师的自主选择性,以“求大同、存小异”.
-
消渴病的初始病机及其演变浅谈
对于消渴病的病机认识,古今文献有许多不同的学说,或从三消立论,或以脾、胃为主,或以肝、肾为本,虚实寒热各有阐发.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干预,消渴病的证候特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结合临床,笔者认为肝、脾、胃的功能失调是其初始的病机改变,同时消渴病做为一种经年缠绵之疾,在其缓慢的病程中,病机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所以临床论治消渴病应当充分发挥中医在糖尿病早、中期的防治优势, 谨守其初始病机,把握其病机的动态演变,才能在临证时做到灵活施治,有的放矢.下面所述为笔者的浅见,请同道指正.
-
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治疗体会
2型糖尿病是以高血糖和脂代谢异常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和消瘦,或尿中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西药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中药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二者各有优点,因此,综合中医和西医优势的病证结合诊疗思路逐渐成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中的主要诊疗模式,其既能控制血糖等理化指标,稳定病情,又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消渴病(糖尿病)湿热中阻型治疗研究
消渴病历代医家从上、中、下三焦论治,认为阴液亏损、燥热内生是其发病的基本病理,治疗主用养阴生津润燥为主法。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体会到,本病因燥热阴伤而致三多一少者固然常见,而因湿热中阻胃肠热结者亦不在少数。此类病人以病程短、青壮年发病为特点。……
-
从施今墨药对浅析消渴病病机
施今墨先生擅用药对治疗消渴病,经祝谌予先生整理、讲解流传于世.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绿豆衣配薏苡仁;葛根配丹参;玄参配麦冬;知母、黄柏配肉桂;知母配石膏7对药对既为遣方用药之兵将,亦为消渴病病机之概括,寓法于方,兹就其配伍思路浅析消渴病病机.
-
溯《内经》渊源行"消渴病"规范——吕仁和学术思想简述
吕仁和根据<内经>对消渴病的论述,认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提出消渴病发展的脾瘴期、消渴期、消瘅期三个阶段;主张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进行分期辨证;辨证以虚定型、以实定候;创制"二、五、八方案"、"六对论治"、"三自如意表"系统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综合防治方案;临证强调调畅气机,气血舒活,重视祛除痰热瘀郁;对糖尿病肾病提出了"微型瘕瘕"病机理论.
-
基于中医古籍方剂治疗消渴病养阴清热药物组配研究
目的 统计治疗消渴病方剂中具有养阴和清热功效的单味药及高频药物组.方法 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方剂数据库,检索消渴方共计933首.利用Excel 2010 SQlServer插件对方药进行数据处理、频次统计、药对数据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治疗消渴方单味药统计频次前10名中有清热药6个、养阴药5个.养阴清热药物组前10名药对:栀子-甘草-连翘、芦根-白茅根、鳖甲-柴胡-秦艽、柴胡-地骨皮-秦艽、柴胡-地骨皮-鳖甲、丹皮-五味子-磁石、胡黄连-龙胆草、柴胡-知母-鳖甲、柴胡-人参-鳖甲、天冬-麦冬-枇杷叶,涉及19味药物,其中柴胡出现5次;19味药物中,有养阴清热单味药前10名中的4味.除栀子-甘草-连翘和胡黄连-龙胆草两组药为纯清热药物组配外,其余组合均为养阴和清热功效兼备的组合.结论 目前临床治疗消渴病以清热养阴药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