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缺损创面

    作者:陈斌;郑松;吴斌;刘明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足踝部感染性缺损创面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6例足踝部感染缺损创面,通过清创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5 cm×2 cm~32 cm×12 cm.结果 2例发生皮瓣边缘渗出,换药后治愈.住院时间15~78 d.6例均获随访,时间3~5个月.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有效修复,无感染复发,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能正常负重,无皮瓣溃疡发生,皮瓣外观满意.结论 有效清创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操作简单,血运可靠,应用于修复足踝部感染缺损性创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运远;汪淼;胡承玉;沈锐;杨美中

    目的 探讨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6例患者根据创面情况行清创术,伤口换药,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无明显渗出时行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患足缺损面积4.0 cm×4.0 cm ~5.0 cm×15.0 cm,皮瓣设计面积为5.0 cm×5.0 cm~6.0 cm×16.0 cm.结果 6例均获随访,时间4~11个月.皮瓣均成活,质地、外形良好;患者行走正常.结论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 运动诱发电位对足筋膜间隔综合征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周许辉;贾连顺;袁文;严望军;张咏

    目的 探讨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足筋膜间隔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2例足部损伤患者在双侧腘窝上缘用电刺激坐骨神经.刺激强度为20 mA,时程0.2 ms.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足部各筋膜间隔内相应的肌肉中,记录各自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各电极阻抗均<5 kΩ,滤波带通20~200 Hz,分析时程50 ms.同时采用Whiteside法测压装置监测足部各筋膜间隔内压的变化.结果 21例主诉伤足无法忍受的剧痛进行性加重,伴有明显伤足肿胀患者,相应肌肉MEP潜伏期明显延长.当潜伏期为健侧的1.9±0.16倍时,筋膜间隔内压均>4 kPa(30 mmHg),确诊为足筋膜间隔综合征.结论 电刺激MEP作为诊断足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的价值.

  • 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志文;王伟;郭志民;林斌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15例深达跟骨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15例皮瓣移植后均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皮瓣外形和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任乾峰;许宇达;陈磊

    2013年5月~2017年3月,我科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分期修复13 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手术治疗足内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合并跟骨开放骨折

    作者:李文生;刘亚磊;武欣;马健;路永全

    2010年1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7例足内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合并跟骨开放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7例,男6例,女1例,年龄21~55岁.均为跟骨开放新鲜骨折,按Gustilo分型:Ⅱ型4例,ⅢA型3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5例,Ⅲ型2例.皮肤撕脱伤口在足内后6例、内前1例,伤口长8~14 cm,均为逆行不规则撕脱.合并伤:跟腱断裂2例,胫后肌腱不全断裂1例,胫后血管神经束挫伤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8 h.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缺损

    作者:袁景

    2004年11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胫前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8例,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21~59(36±23)岁.其中小腿中下段开放骨折并软组织缺损11例,踝部软组织缺损5例,足跟皮肤撕脱4例,足背撕脱伤后软组织缺损4例,合并慢性骨髓炎、骨坏死2例,Ⅱ型糖尿病胫前皮肤溃疡2例.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及肌腱外露,其中19例合并骨折行内固定手术.皮肤缺损面积为6 cm×5 cm~19 cm×12 cm.1.2 术前计划根据个体化的原则,受伤8 h以内新鲜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缺损清创后争取急诊一期修复[1];合并感染和软组织坏死严重的患者,术前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和反复扩创,待全身情况和局部创面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实施手术.术前常规行下肢多普勒血管探测检查,了解下肢血管情况,确定穿支动脉穿出点及皮瓣旋转点的位置.

  • 外踝上动脉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胡奇志;周文忠;王大勇;徐晓剑

    2000年6月~2009年1月,我院对18例足外伤致足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外踝上动脉皮瓣修复术,取得满意疗效.

  • 足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后跟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成峰;刘付强;陈立参

    1999年5月~2000年10月,我们采用足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后跟软组织缺损3例,均取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18~64岁。1例为足后跟部皮肤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1例为足后跟部挫裂伤;1例为足后跟部外伤后感染并形成溃疡。创面面积分别为5 cm×6 cm、4 cm×4 cm、4 cm×3 cm。

  • 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中足损伤处理

    作者:王兵;吴旭华;杨晋;陈铿;吴成彪;康庆林

    目的 探讨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中足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2例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中足损伤患者,急诊清创术后15~45 d二期行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同时皮瓣游离移植或局部转移行软组织缺损覆盖术.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5例二期行皮瓣削薄术.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的功能进行评定,优2例,良5例,可3例,差2例.结论 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中足损伤,必须在重视骨折和脱位的同时兼顾到软组织的处理,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 应用携带肌肉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丁超;郭延章;李耀胜;张业祥

    目的 探讨应用携带肌肉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携带肌肉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9例,缺损面积:6 cm×8 cm~8 cm×18 cm.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皮瓣切取面积:7 cm×9 cm~10 cm×20 cm.结果 9例皮瓣均一期成活.获随访7例,时间4~1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供区植皮处无明显瘢痕挛缩,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该类皮瓣成活率高,操作简单,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皮瓣.

  • Lisfranc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沈雷;蒋雷生;戴力扬

    目的探讨Lisfranc损伤的诊治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63例Lisfranc损伤患者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46例随访1~8年(平均3年).感染6例,克氏针松动6例,创伤后关节炎10例.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的功能进行评定.骨折脱位40例:好25例,较好10例,差5例.单纯韧带损伤6例:较好3例,差3例.结论Lisfranc损伤的解剖复位、稳定固定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而单纯韧带损伤远期疗效不佳.

  • 足部逆行血管蒂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作者:李隆慧;韩国华;李铎;孔祥飞;郑良国;丁明;邵长胜;扈全德

    目的探讨足逆行血管蒂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足底内侧皮瓣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逆行转移,足踝背皮瓣以足背动脉分支第一或第二跖背动脉为蒂逆行转移.转移皮瓣均行浅静脉及皮神经吻合修复.结果转移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未行浅静脉吻合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减张及药物治疗后存活.术后1年随访皮瓣感觉功能恢复.结论足部逆行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具有手术简捷、创伤小、功用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 足损伤 外科皮瓣
  • 人工真皮覆盖修复手足小面积创面的效果

    作者:王永胜;邱健钊;李军;陈梓锋;陈家昇;陈云辉;刘霞;冯星龙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真皮覆盖修复肌腱和(或)骨外露的手足小面积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人工真皮覆盖修复23例外伤致肌腱和(或)骨外露的手足软组织开放损伤患者,皮肤缺失面积为0.5 cm ×0.8 cm~3 cm ×3 cm。彻底清创、止血后,将人工真皮裁剪成与创面适当大小,将胶原海绵一侧向着创面贴附,并需在硅胶层上划孔,与创面边缘皮肤缝合,表面覆盖凡士林纱布,再轻轻压迫固定,以不压扁胶原海绵为原则。术后3~5d常规换药,术后3~4周撕开硅胶膜,在新生的真皮样组织上植入与创面同等大小薄层表皮,操作方法同常规皮片移植方法,部分小面积伤口亦可待其自行愈合。结果患者创面均良好愈合,16例伤口待新生的真皮样组织生长良好后,创面植皮修复;7例伤口自行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个月。愈合创面皮肤外观满意,瘢痕无挛缩。结论人工真皮覆盖修复肌腱和(或)骨外露的小面积手足创面,可以简化皮片移植手术的操作,减少副损伤,降低截指(趾)率。

  • 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峰;沈家泰;胡建波

    目的:探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6例小腿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受区创面面积4 cm ×5 cm~6 cm ×16 cm,供区皮瓣面积5 cm ×7 cm~8 cm ×18 cm,供区一期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14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约1 cm宽皮肤坏死,基底部有软组织覆盖,经换药后愈合。1例皮瓣臃肿行皮瓣修整术。未发生血管危象,骨折无骨不连发生。供区皮片移植均一期成活,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 足部外伤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治

    作者:韩建华;陈明;李之斌;乔利亚;阮建伟

    目的探讨足部损伤合并肌筋膜间室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8例较严重的足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应用Whiteside法行足部肌筋膜间室内压力监测,其中12例间室内平均压力为5.3(4.0~6.6) kPa,行前足背侧及足后内侧入路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术,同时行骨折复位克氏针及斯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继续监测各筋膜间室内压力,术后5~7 d行刃厚皮片覆盖创面.结果 10例患者平均随访18(12~24)个月.3例行走或站立时间过长时足弓部及足跟部疼痛,其中1例出现前足僵硬、爪形趾、软组织萎缩及运动功能异常;其余7例足部功能正常,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对于较严重的闭合性足部损伤,肌筋膜间室内压测定是诊断足部肌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可靠方法,治疗方法应根据足部各肌筋膜间室内压测定结果而行减压.

  • 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作者:季卫平;潘水章;林蔚

    目的总结应用多种轴型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或"桥式"交腿移位、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足中段邻近皮瓣等形式,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皮瓣切取范围5 cm×5 cm 16 cm×10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创面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11年2个月,14例外观功能均恢复良好,皮肤质地接近正常,负重后无溃疡和骨髓炎复发.结论足跟部为负重区,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要求较高,以质地接近的轴型皮瓣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效果较好.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

    作者:张传永;高学宏;宁金龙;李小静;张林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皮瓣切取范围4 cm×6 cm~8 cm×12 cm。结果 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经3~26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良好,3例感觉部分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丰富,不牺牲重要血管神经,手术操作简单,可以较好地修复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 足内侧皮瓣移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明立功;明立德;明新广

    目的报道足内侧皮瓣修复足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足内侧皮瓣多向转位修复足跟、前足底、足背及内踝处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皮瓣面积3 cm×2 cm~10 cm×8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22个月,皮瓣色泽基本正常,弹性好,有感觉,无溃破.结论该皮瓣符合足部修复要求,修复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作为首选.

  • 无骨折、脱位的足压伤后足趾迟发坏死13例

    作者:徐开达;陈德生

    足压伤临床多见,对于有骨折或严重开放伤的损伤,据伤情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预后较明确;但对一些无骨折及脱位或仅伴有小裂伤的足压伤若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可导致足趾迟发坏死。自1993年以来笔者遇到13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足损伤 迟发性坏死
186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