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瑶玉;杨清喜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接收脑卒中康复治疗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大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小于60岁,研究组患者年龄大于60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观察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研究组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现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超过60岁、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P<0.05);而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及年龄大于60岁人群是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高发人群.结论:颈动脉狭窄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超声是探查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脑卒中的护理

    作者:林宝君

    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09年7月收治脑出血、脑梗死患者95例,男55例,女40例;年龄38~86岁;入院时昏迷40例,神志清楚23例,言语不利22例,10例有尿失禁;9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关键词: 脑卒 护理
  • 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海英

    高血压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增高,良好的血压控制可降低40%的脑卒中和15%的心肌梗死危险度[1].有报道高血压患者血压计持有率低,仅占高血压患者的15%,而血压计持有者中自我监测血压方法符合要求占持有者的13%[2].这显著影响了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并服用降压药的治疗效果.我院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并与未自行血压检测组比较发现,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现报告如下:

  • 瘫痪患者压疮的治疗

    作者:匡乃峰;郑遵成;刘超

    压疮,又名褥疮,是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及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是脑卒中和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积极治疗压疮对患者的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老年人便秘的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

    作者:曹伊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约有1/3的老人出现便秘,并且多见于慢性功能性便秘[1].常表现为大便量少、硬、排出困难,患者不仅有腹胀不适、食欲不振、心烦失眠和头昏等症状,而且还可诱发或加重痔疮、肛裂、脱肛、结肠癌等器质性疾病,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猝死的发生[2].

  • TCD检查对糖尿病并发症引起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赫翠微

    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脑卒又称脑中风,是脑血管意外所引起的,如果突然发作会引起四肢无力,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头晕等现象的发生。脑卒中的TCD观察,进行统计可以提前发现病情,合理的对病情加以治疗,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如果在发病的初期就能检查出病因,了解病情,会降低该疾病的并发症的高并发的几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来减少由于糖尿病并发所导致的缩短病程和死亡。糖尿病并发症是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所以一定要重视前期的预防和检查。

  • 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

    作者:刘梅林;黄樱硕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已超过了脑卒中和肿瘤,成为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疾病诊断、药物代谢和防治策略有别于男性.

  • 脑血管病人偏瘫的康复护理

    作者:陈桂英;薄晓微;杨春芳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病人临床护理和早期偏瘫肢体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大程度地恢复功能,重返社会.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选择48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进行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康复护理对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降低致残率.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痉挛模式明显减轻,可以达到康复或减轻残疾,预防继发残疾,有效地提高了偏瘫病人的生存质量.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预后的影响

    作者:夏强;姚如真;刘群才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并辅以药物对脑卒中后抑郁(PSD)预后的影响.方法82例PS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47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每周2次对病人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每次45分钟,共2个月.盐酸氟西泞20mg/d晨服.共2个月.B组35例,各种治疗、护理、康复同A组,但不施行认知行为疗法.另设30例脑卒中无并发抑郁者为C组,C组对院内治疗不足2个月者进行随访.以A、B2组2周、1、2个月HAMD、NDS、ADL为观察指标,C组2周、1、2个月NDS、ADL为观察及随访指标.结果HAMD 2个月时,A、B两组均较2周时显著降低(P<0.01,P<0.05);A组与B组比较,2周、1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但2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NDS、ADL A、B两组2个月均较2周时明显降低(P<0.05,P<0.01).2周时,A、B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A、B两组与C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1个月NDS无明显差异(P>0.05),ADL差异显著(P<0.05);2个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与C组比较,1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个月B组较A、C两组降低不明显(P<0.05,P<0.051),A、C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并辅以药物治疗PSD较单纯药物治疗者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李育梅

    目的 研究分析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7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按照患者的住院号 尾号的奇偶将其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脑卒 中急性期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卒 中急性期 康复
  • 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廖杏球

    目的 结合临床研究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于再我院住院治疗的患有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 进行治疗,在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分别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接受治疗前、后的患者痉挛状态的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进行肢体功能测量、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平时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采用针灸治疗30d后,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得到有效缓解、运动情况及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 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对患者后期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关键作用.

  • 减重步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

    作者:唐玉清;谢荣;杨文华

    0引言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严重疾病之一,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技术主要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疗效确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一些患者仍然需要长时间的进行恢复治疗,其步行能力与平衡能力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水平。近年来减重步行训练(PBWSTT)是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方法,这种方法运用于神经康复的领域,改善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我科采用部分减重平板对小于等于3个月的卒中患者进行锻炼,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

    关键词: 脑卒 步行能力 疗效
  •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家庭康复

    0引言
      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病人700多万,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每年有(1.50~2.00)×106例新发病例。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是116.63/10万,生存者中病残率高达70%~8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所以,除康复医疗机构外家中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现就其康复处理原则做一阐述。

  • 宁波市姜山社区2007-2008年原发性高血压428例社区项目管理效果评价

    作者:吕惠芬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尚无根治方法,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1-2],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控制血压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因此,降压治疗应达到长期控制血压的目标值,这要求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 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孔丽敏

    1.引言: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为连累、持续并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心肌梗死、心衰、脑卒中和肾脏疾病危险性越大[1].

  • 社区高血压防治任重而道远

    作者:张晓林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94万15岁以上人群抽样调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数据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1-3].2002年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则为17.7%,10年间增加31%,平均每10个成人有2人是高血压病患者[4].由于高血压控制不良,导致脑卒中和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的探讨

    作者:王亚春

    目的 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基础病因,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的健康.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82009年8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结果 82例患者,男性48人、女性34人,心房纤颤16例,平均年龄38-81岁.其中患高血压56例、病灶局限在前后循环者12例、病灶局限在后循环者5例、病灶累及前循环双侧24例、病灶在前后循环均累及21例.结论 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TAI、肥胖、血脂、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遗传、及酒精中毒、吸烟等在脑卒中起着重要作用.

  • 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脑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米克热木?吐尔逊;阿斯木古力?玉麦尔

    目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脑卒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例,分析脑卒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或者隐性高血压、心源性栓塞、低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几种;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仅有1例患者出现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6%。结论:结合脑卒的危险因素的分析,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脑卒预防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脑卒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论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丽梅;吴红恩

    目的:分析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癫痫疾病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总满意例数31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后,总满意例数38例,两组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继法癫痫疾病护理实施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脑卒 癫痫 护理分析
  • 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影响

    作者:王玉心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4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功能外科,收治的脑卒中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支持与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肢恢复有效率为53.8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恢复有效率为57.6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有助于脑卒中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7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