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卒中后抑郁对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吕文国;宋永高;王刚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对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9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测定,分为抑郁组88例,非抑郁组107例,分别于1个疗程康复治疗前后评定其步行能力,观察两组病例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步行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抑郁组未恢复独立步行能力的下降比例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1).抑郁组中,重度抑郁17例,与轻、中度抑郁71例相比,治疗后恢复独立步行能力的上升比例及未恢复独立步行能力的下降比例均显著低于后者(P<0.01).治疗后脱离抑郁状态的43例卒中患者,恢复独立步行能力的上升比例明显高于未完全脱离抑郁的45例卒中患者(P<0.01).结论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明显影响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抑郁程度越重对于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也越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后抑郁状态能否完全解除与患者是否已恢复独立步行能力关系十分密切.

  • 强化坐-站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志刚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康复的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坐-站训练,两组干预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的平衡及步行能力明显升高(P<0.05),同时干预后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坐-站训练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平衡及步行能力,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 减重步行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黄振波;常燕群;张金桥;周达龙;李水帝

    目的:分析减重步行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将5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痉挛型双瘫患儿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实验组痉挛型双瘫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进行康复治疗,观察两组痉挛型双瘫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步行能力的变化及粗大运动D区评分.结果:两组痉挛型双瘫患儿治疗前步行能力的变化及粗大运动D区评分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痉挛型双瘫患儿治疗后步行能力的变化及粗大运动D区评分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较大,能明显提高痉挛型双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 膝关节离心收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志勇;陈建新;程秀燕

    目的:观察膝关节离心收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内蒙古包钢康复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均进行8周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膝关节离心收缩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和步行能力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Holen功能步行分级(FAC)量表及步速、步幅、两侧步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BBS,FAC评分及步速、步幅、两侧步长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离心收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有显著提高.

  • PC708A型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社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姜慧强;范振林;李琳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社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平衡训练,治疗组采用平衡功能训练仪行平衡功能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Barthel指数(BI)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BS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功能训练仪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和社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步长脑心通胶囊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凝血指标的影响

    作者:闫双勇

    目的:探究步长脑心通胶囊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11例,随机分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相关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大,且研究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10 m步行时间均显著缩短,且研究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APTT及TT显著延长,PT显著缩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Fbg含量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恢复患者步行能力,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 经颅超声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效果

    作者:陈敏;崔燕飞

    目的:分析经颅超声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34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经颅超声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BS评分为(39.4±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3±4.9)分,P<0.05,组间差异明显.研究组治疗后的步长为(27.8±4.2)cm、步宽为(12.1±2.6)cm、步速为(0.63±0.21)m/s,与对照组的(23.5±3.7)cm、(14.8±3.4)cm和(0.45±0.17)m/s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超声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步行能力和平衡功能,有助于患儿康复,可加强应用.

  • BIODEX动静态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刘莉菲

    目的:分析BIODEX动静态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5月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60例,分别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BIODEX动静态平衡训练仪训练,持续3个月.结果:观察组获得随访、完成研究59例,对照组56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步长、步速、转身角速度、Berg总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ODEX动静态平衡训练仪有助于改善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 中西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手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桂花

    目的 探析中西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手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67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手功能(DASH评分评价)与步行能力(Holden步行功能量表评价).结果 观察组经康复护理后DASH评分为(75.6±11.9)分,低于对照组(93.4±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行能力优良率79.4% (27/34),高于对照组54.5%(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康复护理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利于其肢体功能恢复,对手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积极作用明显,应用价值高.

  • 不同方案温和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谢秀俊;焦琳;付勇;张波;熊俊;陈日新;何铝;钱海良;罗小军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方案温和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差异.方法:59例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试验组29例.对照组予以内、外膝眼穴温和灸治疗,试验组第1疗程予以内、外膝眼穴实施温和灸治疗,第2疗程予以命门、腰阳关穴实施温和灸治疗,两组均配合常规针刺,均每日治疗1次,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步行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步行能力方面均比治疗前好转(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9.66%(26/29),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1/30),试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同方案温和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 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达;楚海波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技术针刺治疗,3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比较,用x2检验,P<0.01,具有极显著差异.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规范化康复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袁晓丽;翁媛英

    目的:探讨规范化康复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规范化康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恢复情况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恢复情况和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规范化康复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和生活能力.

  • 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华;李小萍;王玉龙;陈文生

    目的 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42例ISCI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组(n=22)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截瘫康复治疗.BWSTT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每日行减重步行训练1次,共计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步长、步速、功能性步行分级时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BWSTT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BWSTT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更大程度提高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 椭圆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毛利;牟翔;袁华;胡旭;林小东

    目的 探索椭圆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12月,4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抛接球训练,观察组接受椭圆运动结合抛接球训练,每次20 min,每周6次,连续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定(FMA-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S评分、FMA-LE评分和BBS评分均显著提高(t>10.012,P<0.05),TUGT时间显著缩短(t>10.001,P<0.001);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129,P<0.05),TUGT时间短于对照组(t>4.669,P<0.05).结论 椭圆运动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永峰;李晓捷;吕洋;孙奇峰

    目的 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60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n=30)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每次运动疗法训练中抽出10~15 min 接受专门提高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两组均治疗3 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E 区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后GMFM的D区和E 区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 早期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健

    目的 探讨早期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平衡功能训练,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在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和M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平衡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

  • 脑卒中偏瘫患者水中平板步行训练疗效的初步观察

    作者:吴琼;丛芳;金龙;司凤山;姚斌;贾威;肖登武

    目的 观察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利用水中步行运动系统对1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训练,20 mir/d,5/周,共训练4周.治疗前后利用平衡测试仪评定健侧下肢负重时间、患侧下肢负重时间、睁眼及闭眼时重心移动总轨迹长、重心移动面积、重心X轴及Y轴偏移、稳定极限范围及到达目标总时间.并比较水中步行距离及大步速的变化.结果 经过4周的训练,患者水中行走距离、大步速、健肢及患肢负重时间显著提高(P<0.001);睁、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和重心移动面积显著减小(P<0.001);稳定极限范围显著扩大(P<0.001);到达目标总时间明显缩短(P<0.01);重心X轴及Y轴偏移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 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邢晓红;常淑娟

    目的 探讨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4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平衡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评定中的平衡功能评定法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不能独立步行,平衡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衡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独立步行达到71%,而对照组独立步行为5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积极意义.

  •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骨骼肌萎缩与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范晓华;纪树荣;周红俊;张缨;刘根林;徐建民;王明礼;刘建宇

    目的 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骨骼肌萎缩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例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减重组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早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大腿周经测量、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步行能力评定、10 m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减重组患者还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前后进行下肢大腿中部肌肉MRI检查.结果 减重组患者训练后,MRI示下肢肌肉均较训练前相对肥大.减重组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减重组与对照组大腿周经、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不仅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下肢骨骼肌萎缩,而且能够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卢利萍;桑德春;季淑凤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2016年7月,本院40例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χ2>8.980, t>3.902, 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7.632, t>2.075, 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336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