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头状肾细胞癌与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孙志刚

    目的:分析在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嫌色细胞肾癌鉴别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的的效果.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16例肾癌患者,其中7例患者为乳头状肾细胞癌,9例患者为嫌色细胞肾癌,全部患者都采取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诊断效果.结果:将两种肾癌病人ACT值进行比较,比较发现数值差距比较大,在进行基本对比后发现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皮髓质期乳头状细胞癌I型ACT值是(26.41±8.13)Hu,乳头状细胞癌Ⅱ型是(35.52±8.57)Hu,数值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比较显示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嫌色细胞肾癌鉴别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清楚了解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值得应用.

  • 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

    作者:徐骁;华佳;许建荣;李磊;柴伟明;华小兰;顾海燕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CT检查15例,平扫时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其中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匀8例,增强后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MRI检查8例,病灶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等、稍低信号6例,混杂高信号2例.结论 肾脏嫌色细胞癌属少血供肿瘤,CT能清晰显示肿瘤内钙化灶和血供情况,而MRI容易检出肿瘤内小出血灶、囊变坏死灶以及中央星状瘢痕,可对肾脏嫌色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 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影像特点研究

    作者:张雷;范林音;丁国军;张凌男

    目的探讨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肾癌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的CT扫描表现、MRI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10例行CT检查,表现:椭圆形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50%病灶可见多囊状或不规则裂隙状坏死,病灶在皮髓期均有明显强化,但其密度明显低于肾脏皮质,而与肾脏髓质接近,CT值52~81 Hu,平均(64±11)Hu;实质期强化变化不大,低于肾实质,CT值53~74 Hu,平均(65±7)Hu,边界显示更加清晰。分泌期CT值43~79 Hu,平均(61±12)Hu,较前略有下降,呈“快进慢出”表现。8例行MR检查,表现:T 1等信号,信号均匀,T 2稍低信号,内可见小囊状高信号灶;对出血、坏死囊变及假包膜显示较CT清楚,强化方式与CT相仿,延迟期可见强化趋于均质化。结论肾脏嫌色细胞癌CT增强表现具有特征性,MR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对肾脏嫌色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肾脏嫌色细胞癌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张学勇;王明杰;李旭丹;满术千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8例CT检查,病灶平扫时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包括6例密度不均匀,12例密度均匀,增强后病灶强化方式为轻到中度.20例MRI检查,14例病灶T2 WI、T2 WI抑脂列呈等、稍低信号,6例呈混杂高信号;T1 WI均呈等、稍低信号.8例CT和MR检查.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属低度恶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乏血供,其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和坏死程度有关.MRI容易检出肿瘤内囊变坏死灶、小出血灶以及中央星状瘢痕,可对肾脏嫌色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而CT能清晰显示肿瘤内钙化灶和血供情况.

  • 肾脏嫌色细胞癌影像分析(附20例报告)

    作者:李清霞;何健;汪维;秦国初;朱斌

    目的 探讨肾脏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的超声与CT影像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的超声及CT表现,常规超声检查及CT平扫及增强检查20例,超声造影检查15例.结果 常规超声:肿块以低回声(15/20,75%)为主,病灶内回声以均匀多见(16/20,80%).超声造影:肿块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6例,皮质期同步强化10例,缓慢强化5例.达峰值时肿块呈低增强11例,等增强4例.CT检查:平扫显示病灶等密度16例,稍高或稍低密度各2例,80%(16/20)密度均匀,20%(4/20)密度不均匀,肿块中央点片状钙化7例.CT增强扫描CRCC多表现为皮质期、实质期呈轻到中度强化,皮质期强化达峰值11例,实质期达峰值9例,病灶中央显示瘢痕3例.结论 CRCC的超声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依据肿瘤均质、轻到中度强化的特点,大多数患者术前能得到正确诊断.

  • 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黄菁慧

    目的 探讨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检查的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15例,设为RO组,嫌色细胞肾癌16例设为CCRC组,收集患者的增强CT相关影像资料,并对这些影像资料进行处理,方法包括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及大密度投影技术(MIP),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1个肿瘤5个呈辐轮状强化,MIP重建显示血管束呈辐轮状粗细不等,其中2个轴位像显示不清,MPR冠状位显示清晰;11个星状瘢痕,3个轴位像显示不清,其中2个MPR冠状位、1个矢状位重建显示清晰.RO组星状瘢痕征象发生率为53.33%,明显高于CCRC组的18.75%;而CCRC组均匀强化率为56.25%,明显高于RO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11.386,Z2=8.124,P<0.05).RO组皮髓质期、实质期、排泄期肿瘤强化与皮质强化的比值为0.71±0.17、0.64±0.17、0.58±0.08;CCRC组分别为0.67±0.15、0.63±0.12、0.57±0.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CT与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显示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强化方式与特征性表现,其中中央星状瘢痕与强化均匀度有助于两种肿瘤的术前鉴别.

  • 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分型

    作者:龚帆帆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中致命的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在肾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更是高达90%.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成人肾肿瘤按照病理学特征分为以下三个亚型:透明细胞肾癌(占发病率的70%),乳头状肾癌(占发病率的10%-15%)及嫌色细胞肾癌(占发病率的10%).肾癌的病理学分型十分重要,因为它和其生物学行为,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肾癌的分型通过大体形态学、MRI的T2信号、CT和MRI动态增强的强化程度等非创伤性的检查形式就可以区分.本文中我们将从肾癌的不同影像表现来论述肾癌各种亚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