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志凌;曹云;李再尚;蒋丽娟;李永红;周芳坚

    目的 总结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肾癌患者1005例,其中手术治疗的乳头状肾癌患者72例(7.2%),男60例,女12例.中位年龄50岁(21 ~ 75岁).肿瘤中位直径5.8 em(0.5 ~24.0 cm).52例无症状;20例有症状者中血尿14例,腰痛6例.行开放手术63例(87.5%),腹腔镜手术9例(12.5%).行根治性肾切除术48例(66.7%),肾部分切除术24例(33.3%).总结乳头状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乳头状肾癌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16例,远处转移2例.病理分型:Ⅰ型11例(15.3%),Ⅱ型61例(84.7%).11例Ⅰ型的Fuhrman分级均为Ⅰ级;61例Ⅱ型的Fuhrman分级为Ⅱ级36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7~146个月),10例死于肾癌,1例死于心力衰竭,余61例存活.本组72例总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8.6%(10例死亡),其中Ⅰ型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100.0%,Ⅱ型为75.5%(10例死亡).Fuhrman分级Ⅰ~Ⅳ级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0.0%(无死亡)、83.5%(4例死亡)、78.8%(2例死亡)和31.3%(4例死亡).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肿瘤直径(HR=1.141,P=0.019)和Fuhrman分级(HR=3.034,P=0.004)是本组乳头状肾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与Ⅰ型乳头状肾癌相比,Ⅱ型乳头状肾癌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本组乳头状肾癌患者的肿瘤直径和Fuhrman分级是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 乳头状肾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附24例报道)

    作者:谢文虎;孙光;刘晓强;刘雨;王一

    目的:提高乳头状肾痛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乳头状肾癌的临床资料.24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2例为腹腔镜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头状肾癌.采用2002年AJCC肾癌TNM病理分期:pT1N0M0 11例,pT2N0M0 7例,pT3T0M03例(其中pT3aN0M0 1例,pT3bN0M02例),pTN2M0 3例,病理分级:G1 14例,G2 7例,G3 3例.16例获随访,随访5~35个月,平均21个月,1例死于心脏病,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局部复发,13例无瘤生存.结论:乳头状肾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和表现的少见肾癌类型,肾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乳头状肾癌的首选方法,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相比,乳头状肾癌预后较好.

  •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作者:方权;吴俊沛;韩太林;范新华;吴国森;金利盛

    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PRCC)在肾细胞癌中居第二位,预后较透明细胞癌好,较嫌色细胞癌差,早期病灶适合手术局部切除,术前影像检查有重要临床价值;螺旋CT(MDCT)是目前用于肾脏检查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本组收集上海中山医院27例乳头状肾癌病例,分析其CT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6例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崔慧明;张效东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预后.

    关键词: 乳头状肾癌 病理
  • 乳头状肾癌的诊治(附3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小刚;袁平成;张青汉;黄恩应;毛俊彪

    目的:提高乳头状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乳头状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行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结果:术后病理均为乳头状肾癌.采用2002年AJCC肾癌TNM病理分期:pT1aN0M04例,pT1bN0M014例,pT2aN0M010例,pT2bN0M01例,pT2bN1M01例,pT3aN0M02例,病理分级:G1 21例,G2 10例,G3 1例.28例获16~30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2例死于心脏病,3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局部复发,22例无瘤生存.结论:乳头状肾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和表现的少见肾癌类型,部分肾切除及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治疗乳头状肾癌的首选方法,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相比,乳头状肾癌预后较好.

  • 乳头状肾癌亚型的CT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段崇锋;姜天娇;高耸;隋庆兰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癌(PRCC)亚型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PRCC患者(Ⅰ型9例、Ⅱ型12例)的影像资料,比较两者之间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平扫CT值及动态增强三期CT值、强化均匀程度、肿瘤的扩散情况,分析两者之间影像学的差异.结果 PRCC Ⅰ型与Ⅱ型肿瘤形态(P =0.024)、边界(P=0.005)、强化均匀程度(P=0.032)及肿瘤的扩散情况(P=0.007)有统计学差异,Ⅰ型肿瘤一般呈类圆形无分叶、边界清、强化均匀、无肿瘤扩散,而Ⅱ型肿瘤多呈不规则形有分叶、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匀、有肿瘤扩散.两者大小、平扫CT值及动态增强三期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CC Ⅰ型与Ⅱ型在肿瘤形态、边界、强化均匀程度及肿瘤扩散情况方面有明显差异,CT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 乳头状肾癌的CT表现

    作者:张明;王志岗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癌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旨在增强对其认识,提高乳头状肾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15年3月-2018年6月期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6例乳头状肾癌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总结乳头状肾癌的CT表现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26例乳头状肾癌中,单发26例,其中左肾18例,右肾8例;左右肾多发1例;发生于肾上极17例,肾下极7例,肾中极2例.CT表现为局限性肾内肿块19例,表现为肾皮质隆起肿块7例;平扫为均匀低密度影11例,有不均匀坏死9例,有斑点钙化灶6例;增强后皮质期肿块显著强化2例,轻中度强化24例;髓质期26例均表现为轻度强化.肿块侵犯肾盂3例,伴腹膜后肿大淋巴结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乳头状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增强强化程度较轻,可伴有斑点钙化灶,术前诊断较难明确,终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

  • 乳头状肾细胞癌6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肖若陶;刘茁;陆敏;马潞林

    目的 分析乳头状肾癌(PRCC)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16年7月共收治1 268例肾癌患者,其中病理诊断为PRCC患者60例,占同期肾癌4.7%.回顾性收集60例PRCC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情况.结果 PRCC在超声上以低回声为主,CT平扫病灶区密度平均为(40.8±11.1)Hu;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平均为(65.8±28.6)Hu.MRI中T1WI序列呈低信号5例、等信号3例、高信号3例、混杂信号2例;T2WI序列低信号5例、等信号2例、高信号2例、混杂信号4例.本组PRCC绝大多数为T1期(93.2%).Ⅰ型PRCC 30例,Ⅱ型PRCC 29例,Ⅱ型PRCC肿瘤直径较Ⅰ型大[(4.1±2.0)cm vs.(2.9±1.6)cm,P<0.05],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比例高(79.3% vs.3.3%,P<0.05),肉瘤样变比例高(10.3% vs.0%,P<0.05).免疫组化阳性率高的标记物有CD7、vimentin、CD10及P504S.55例患者随访4~72月,2例分别于术后4月与12月死于肿瘤转移,1例于术后36月出现肿瘤多发性骨转移,1例术后72月复查发现肿瘤局部复发,以上4例均为Ⅱ型PRCC.结论 PRCC是一种预后较好的特殊类型肾癌,影像学与病理学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Ⅱ型PRCC较Ⅰ型直径较大,细胞核分化较差,预后可能较差,但仍需进一步论证.

  • 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分型

    作者:龚帆帆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中致命的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在肾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更是高达90%.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成人肾肿瘤按照病理学特征分为以下三个亚型:透明细胞肾癌(占发病率的70%),乳头状肾癌(占发病率的10%-15%)及嫌色细胞肾癌(占发病率的10%).肾癌的病理学分型十分重要,因为它和其生物学行为,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肾癌的分型通过大体形态学、MRI的T2信号、CT和MRI动态增强的强化程度等非创伤性的检查形式就可以区分.本文中我们将从肾癌的不同影像表现来论述肾癌各种亚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