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三维彩超在胆囊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雪梅

    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胆囊增生性疾病,由于超声对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的检出灵敏而准确,不但可以提高对胆囊增生性病变、炎性病变的认识,并且对胆囊癌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应用实时彩色三维超声检查胆囊隆起性病变,对52例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在胆囊充盈状态下进行二维超声及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检查观察其特征,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时三维彩色超声能快速、直观、立体的显示胆囊隆起性病变的部位、数目、表面、基底、累及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能敏感的显示病灶内部血流分布.

  • 超声造影在肠道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苗立英;葛辉玉;赵博;王金锐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肠道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例腹痛、二维超声怀疑为肠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行超声造影,应用QLAB软件进行曲线定量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肠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比较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 5例二维超声均显示为肠壁结节状突起.其中腺瘤3例,CEUS呈快速均匀的高增强,强化顺序与肠壁一致,强化强度及持续时间与黏膜层相近;纤维瘤样变1例,呈不均匀弱增强;脂肪瘤1例,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超声造影具有顺序显示肠壁微循环血流灌注状态、确定病变来源层次、增加病变检出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微探头超声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应涛;胡兵;冯亮;许惠敏;金彗民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内镜引导下应用10 MHz微型超声探头对82例食管隆起性病变行微探头超声检查.结果 82例食管隆起性病变中微探头超声检出息肉6例,食管炎4例,平滑肌瘤19例,平滑肌肉瘤2例,静脉瘤15例,脂肪瘤3例,囊肿6例,食管癌10例,外压性病变17例 (其中15例主动脉压迹,1例肺肿瘤压迹,1例脊椎压迹),27例经病理证实.结论 微探头超声能够显示食管层次结构,对食管隆起性病变能够进行组织层次定位,较好地提示病变的性质,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而且能够通过狭窄的食管,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 内镜超声诊断胃肠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432例

    作者:于衍会;高善玲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胃肠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分析胃肠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与术后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资料.3100例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其中432例进行内镜下活检、息肉摘除术、EMR或ESD等治疗,术后将切除标本送病理.再将病理结果与术前内镜超声结果相比较,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符合率.结果:432例胃肠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黏膜层活检、摘除术后病理诊断与EUS诊断符合率为88.18%(306/347);黏膜下层病变EMR或ESD术后病理诊断与EUS诊断符合率为55.29%(47/85);EUS与内镜下活检、摘除、ESD或EMR术后病理结果总符合率81.71%(353/432).不符合病例中以少见病例以及EUS图谱未列出的病变为主.结论:EUS对胃肠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可以判断其病变起源、回声特征以及肿物的大小及边缘情况,但能否准确辨别全部病变的性质还有待提高.对EUS检查到的可疑胃肠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在内镜下进行活检、摘除、ESD或EMR术,进行病理检查是必要的.

  •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芬;殷云勤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6年8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超声内镜且经内镜治疗或活检明确病理性质的9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切除术后或活检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计算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病变性质和起源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判别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9.80%、96.58%、96.16%;对病变起源判别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7.96%、99.05%、98.44%.结论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病变起源的判断均较为准确,有助于指导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

  • 胆囊隆起性病变术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赟和;倪其泓;王坚

    胆囊隆起性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s)的术前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然而迄今为止,仍缺乏有效的术前确诊手段.目前认为直径> 10 mm的病灶恶性倾向较大.综合多种影像学结果及相关恶性危险因素也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本文总结了目前有关胆囊隆起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该病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帮助.

  • 微型探头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斯轶凡;曹燕

    目的 本课题研究微型探头超声内镜(mEUS)检查术诊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总结探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在mEUS的超声图像特点,评价微探头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5年12月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术检查消化道隆起性病例302例,所有病例诊断结果均经内镜病理,手术病理或随访确诊,比较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及传统内镜检查结果的诊断准确率,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及构成比描述,组间率比较采用x2计学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有302例患者行微型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术,其中mEUS检查阳性286例,胃镜检查阳性176例,mEUS阳性率与胃镜检查阳性率比较(x2=6.3176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探头超声内镜能清晰的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结构,反映病变的起源层次及浸润深度.因此,其能对大多数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做出准确诊断.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治疗消化道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石丽红;王金臣;王艳斌;唐成祥;仲恒高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治疗消化道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消化科对收治的56例消化道病变患者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6例消化道病变患者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治疗,全部患者随访3~6个月,完全治愈40例(71.43%),有效14例(25%),无效2例(3.57%),总有效率96.43%。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病变,其临床效果较好,具有简便易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 胃隆起性病变中小探头超声内镜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内镜及超声小探头检查。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边界情况、来源层次、回声特征及治疗情况,总结其内镜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60例胃隆起性病变中,病变性质多见的是间质瘤,共21例,其次为平滑肌瘤17例,息肉10例,脂肪瘤6例,异位胰腺6例。其中57例的EUS结果与病理一致(95豫)。结论:超声小探头检查胃隆起性病变具有简便易操作、分辨率高、准确、安全、无创伤等优点,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胃隆起性病变的途径,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小探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医安;李继昌;刘海霞;吴育美;王鸿轲;杨诚;徐彩霞;陈西洲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常规内镜检查提示消化道病变的302例患者行MPS检查,包括内镜发现的隆起性病变、溃疡以及糜烂怀疑癌变、内镜诊断肿瘤而病检不支持的患者,了解病变的性质及来源.结果 超声微探头检查的302例患者中,食管病变76例,胃部病变178例,十二指肠病变48例.对于病变位于黏膜层至黏膜下层的患者均行病理活检或由外科术后确定病变性质及范围.结论 MPS可清晰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及结构,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起源定位准确,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多层CT仿真内镜诊断小肠隆起性的模拟实验和临床应用

    作者:刘振翠;陈伟彬;杨冬生;赵玲

    目的 应用CT仿真内镜(CTVE)技术比较不同的对比剂(充气或充水)充盈方法对猪空肠同等直径、不同高度的隆起性病变的显示能力.方法 取离体猪小肠标本20段,于内壁模拟同等直径、高度分别为5、10、15 mm形态各异的两组肿瘤性病变,将20段小肠随机分为充气组和充水组,每组各10段,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CTVE成像,比较应用不同充盈方法对猪空肠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情况.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VE技术诊断两组间病变:在模拟占位的显示上,高度5 mm的病灶,两组间对病灶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充气组优于充水组;高度10 mm的病灶,两组间对病灶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充气组优于充水组;高度15 mm的病灶,两组间对病灶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同等直径的高度5 mm和10 mm的模拟占位,气体充盈优于水充盈者,更适合于黏膜面的显示,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

  •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林英;彭德银;邸雅南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内镜检查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102例患者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10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分为食管19例(18.6%),胃67例(65.8%),十二指肠16例(15.6%);根据病变类型分为间质瘤34例,平滑肌瘤16例,囊肿16例,脂肪瘤8例,异位胰腺5例,外压病变5例,息肉4例,疣状胃炎4例,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1例等。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能够显示上消化道壁的解剖层次,准确定位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并能够提示隆起性病变的性质。

  • 超声内镜微创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熊晓炎

    目的: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治中对超声内镜(EUS)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自2011年3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556例,对所有患者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EUS 检查及电子胃镜检查,另外对其中344例患者进行 CT 检查,后根据患者病情施以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治疗。记录所有患者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EUS、胃镜和 CT 对所有患者的检查符合率,不同病种的 EUS 诊断超声声像学特点以及采取治疗方式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经 EUS 和胃镜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9%和69.8%,EUS 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胃镜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US 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皮圈套扎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孔祥响;王朝晖;陈慧

    目的:探讨皮圈套扎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 例经胃镜发现的有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胃镜检查,观察病变大小、形态、位置(在管壁的层次)、边缘及回声强度,对起源于粘膜层的肿物治疗前均行病理检查,对固有肌层的肿物尽量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行针吸活检,然后行皮圈套扎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套扎成功,3-5 天内病人有轻度疼痛,2 周后复查胃镜见肿物脱落,套扎处浅溃疡形成,4 周后复查胃镜仅见局部凹陷,愈合良好.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皮圈套扎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

  •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赵素芳;谭永港;熊鹰;刘新民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EUS)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和内镜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120 例经胃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作比较,分析EUS 诊断的符合率;并对其中78 例黏膜下肿瘤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病变切除术.结果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以间质瘤常见,其次是平滑肌瘤,不同病变的声像图有一定的特点;EU S 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是92%.结论 E U S 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可初步定性,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 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有指导作用.

  • 微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树贤;徐静;朱振红;李祎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 mEUS)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对71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层次,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外科治疗或随访。结果:息肉8例,囊肿5例,异位胰腺3例,脂肪瘤4例,腔外压迫3例,黏膜下肿瘤48例,均明确了解了病变的起源层次。对部分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外科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4%。结论:mEUS检查能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大小、起源层次,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 CT仿真内镜与双对比造影诊断小肠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杨冬生;李新;宫凤玲;刘振翠;陈伟斌

    背景:由于小肠曲折冗长,一直缺乏有效检查手段.小肠病变以隆起性病变为主,目前影像学检查以小肠双对比造影为主,近年随着多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仿真内镜在空腔脏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两者的价值比较需要进一步明确.目的:评价CT仿真内镜与双对比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取离体猪小肠标本,于内壁模拟大小分别< 5 mm及5~10 mm,10~15 mm类圆形隆起性病变,先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CT仿真内镜成像,然后进行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由资深医生采用单盲法评价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自信度及正确率.结果与结论:对标本< 5 mm组的病变,小肠双对比造影技术的自信度级别优于CT仿真内镜技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较大病变的小肠息肉,两种诊断方法的自信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CT仿真内镜与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对小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各有优势,综合运用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 高频电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护理

    作者:邓柳;汪普丹

    探讨经内镜高频电切除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护理方法.对5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应用高频电切除病灶,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病情观察.54例患者56处病灶均成功切除,1例术后出血,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穿孔.治疗过程中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熟悉相关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时处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 钛夹预防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后出血72例分析

    作者:周华;周明东;朱忠耀;仝巧云;郑东萍;张桂芳

    目的:探讨应用钛夹预防高频电切除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方法:对72例77枚胃肠道隆起性病变行高频电切除后应用钛夹钳夹残蒂或创面,观察术后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0天,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应用钛夹能有效预防高频电切除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后迟发性出血.

  • 超声内镜对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萍;周小江;刘志坚;祝荫;陈幼祥;朱萱;吕农华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内镜及超声小探头对278例胃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息肉21例,平滑肌瘤143例,平滑肌肉瘤10例,脂肪瘤16例,异位胰腺12例,静脉曲张7例,壁外压迫69例.对起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部分病变进行内镜治疗,对起源于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部分病变进行腹腔镜联合内镜或手术治疗,对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3.0%,明显高于胃镜(61.5%).结论:超声内镜可对胃隆起性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