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茵陈蒿汤不同煎煮剂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国荣;王淑梅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不同煎煮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新生儿黄疸阳黄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且缩短了蓝光治疗时间,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小于对照组.结论:为方剂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浅析影响麻黄入汤剂质量的因素

    作者:孙建丽

    麻黄是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常用中药,影响麻黄入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为了保证麻黄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麻黄入汤剂质量的因素,从采收季节、贮存时间、炮制方法、煎煮方法几个方面,分析影响因素.采收季节不当、贮存时间过长或过短、生用或者蜜炙、煎煮不足等都会对麻黄的质量造成影响.现论述这几方面对麻黄的疗效的影响.

  • 论附子的炮制与先煎

    作者:刘延庆;杨颖

    近年来中医论治扶阳一法渐兴,遂附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用量越来越大,然而附子的现代化学药理研究结论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在炮制上有些相悖,现从附子的炮制.传统观点和现代研究三个方面探讨附子的炮制与先煎.

    关键词: 附子 炮制 先煎
  •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药物的先煎与后下之我见

    作者:徐东;苏玉贞;杨丽;拱健婷;赵丽莹;米文娟;李阳;赵婷;闫永红

    目的: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临证施治时药物特殊制法的经验、认识,归纳、整理包括先煎、后下等方剂,为现代药物炮制、临床调剂等提供参考.方法:立足中药特殊用法,从“先煎与后下”入手,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进行了摘录、分类、总结与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方剂进行剖析,并与现代研究展开对比、讨论.结论:共得到含有先煎制法的方剂4首、后下的12首,包括麦秆或稻秆、菱角、牛肉等先煎药物,动物脂膏、厚朴、食醋、烧酒、蜂蜜、水银等后下药物,厘清了本书中药物先煎与后下的内容.其中“真伪”与“去存”尚需深入研究、加以验证.

  • 吴迁本《金匮要略》方剂先煎麻黄规律探讨

    作者:陈楚为

    《金匮要略》由初刊行至今所存,大多版本已告亡佚,现存版本分大、小字本两个系统.今就麻黄先煎情况对吴迁钞本(小字本系统)进行研究,发现吴迁钞本与《伤寒论》,有关麻黄先煎的时间选用概念基本一致,即先煎麻黄可增该方发散力,而先煎时间越长则其方剂的发散力越强,且各方剂先煎麻黄与否及其先煎时间长短,与其病机及治法有密切关联,而比较通行的邓珍刊本(大字本系统)中所载却无此规律.

  • 中药特殊煎法探讨

    作者:周友红

    中药方剂疗效好与否,除医生辨证论治确切,立方遣药得当外,与煎药方法有密切关系.同一剂药,煎法不同,其煎出效果会有所不同.一般中药汤剂,是先将药材饮片或粗末加适量水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加热至沸,并维持沸腾状态一定时间,滤取药汁为头汁,药渣再加水煎煮一次,滤取药汁为二汁,合并药汁即得.但是某些中药因质地及特殊成分的原因,煎法比较特殊,若不正确操作会影响药效的发挥,需加以注意.作者对中药的特殊煎法加以探讨,以期使这些特殊的中药能通过正确的煎煮达到其好的疗效.

  • 《伤寒论》麻黄先煎去上沫之煎服法

    作者:丁庆刚

    麻黄在临床应用中,其煎煮方法不同得到的疗效也不同,所以临床中非常重视麻黄的煎煮方法。在《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古今录验》中对麻黄是否先煎,是否去上沫进行论述。经查阅整理,现将麻黄在古书中的煎煮方法总结论述如下。

  • 对石膏先煎的商榷

    作者:张雷

    从石膏的煎煮特性、古籍考证方面阐述其应用,对传统石膏先煎的用法提出质疑.

    关键词: 石膏 先煎 商榷
  • 中药先煎的原因、方法探讨

    作者:谷珊珊;卢晓英;刘方;龚轩

    《伤寒论》中煎煮方法多样,先煎是其中较为特殊的煎法.药物先煎的原因包括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增强药效;降低药物的毒性;合理配伍增强药效.阐述先煎药物的分类、先煎方法以及中药煎煮的智能化,并为中药先煎的智能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中药汤剂的特殊煎法

    作者:赵幸福

    汤剂,系指将切细或打碎的药物加水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1].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早,广泛的剂型.因其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又具有制备简便,吸收显效迅速等特点,在治疗上占有重要地位.

  • 对石膏先煎的商榷

    作者:赵兰香;张爱英

    从石膏的煎煮特性、古籍考证方面阐述其应用,对传统石膏先煎的用法提出质疑。

    关键词: 石膏 先煎 商榷
  • 小议《伤寒论》中葛根先煎之理

    作者:杨吉祥

    仲景用葛根,均要先煎;但葛根为解表药,不需要先煎。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仲景先煎葛根的道理。

    关键词: 葛根 先煎 伤寒论
  • 合理使用乌头碱类的重要性

    作者:芦玉珍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品种很多,我国约70种,其中川乌、草乌、附子是中医临床上较为重要的温里药,药性大辛大热,有大毒,其用之得当,必有救危急之妙用;反之,就会导致中毒或死亡.

  • 《伤寒论》麻黄配伍功用与煮制的研究

    作者:吕建洪

    《伤寒论》中应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依据方剂的出处对方剂进行归纳总结.方剂功效的强弱与方剂主药作用的峻猛、君药及药味均量、方剂总量成正比例关系.13首麻黄方剂中有甘草的12首,甘草均为炙甘草,其主要作用有:一是缓和麻黄燥烈之性,二是增强麻黄发汗散水之功,三是增强麻黄止咳平喘之功.麻黄作为13首方剂的君药,仲景均提出“去节”“去上沫”“先煮”等炮制要求.

  • 《伤寒论》方中药物先煎的机理探讨

    作者:张宁;闫美琳;金东明

    先煎,是<伤寒论>常用的煎药方法,但为什么先煎,古今看法不尽相同.笔者对此试以麻黄为主作-探讨,希求指正.麻黄先煎,利于去沫,因为"沫令人烦".多数医家认为,先煎能够缓解麻黄峻烈之性,去沫是因为沫能够令人产生心烦.

    关键词: 伤寒论 先煎 @张仲景
  • 中药抽出机对先煎后下药影响的探讨

    作者:虞巧英

    随着中药抽出机的日苴广泛,以抽出机煎煮先煎、后下药时,妥根据先煎、后下药物所合成分的性质来科学的选择煎药方法,以避免有效成分损失,保留药效,满足患者需要.

  • 应重视汤剂中中药特殊处理方法

    作者:林爱金

    对中药汤剂中特殊煎法的中药处理方法的变革探讨,大限度地提高汤剂质量,保证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 论附子是否必须先煎

    作者:何丽清;储开博

    附子味辛、苦,性大热,有大毒.一般药学书中均要求其入汤剂时先煎30min~60min以减弱其毒性.但笔者从张仲景《伤寒论》有附子的诸方煎法中得出结论:附子不一定非要先煎.炮制过的附子或(和)附子与姜、草同煎且其用量不大于姜、草用量时可不必先煎,一般不会引起中毒.

    关键词: 附子 先煎 同煎 中毒
  • 中药汤剂中先煎药物的分类及煎煮方法

    作者:李学林;陶继阳

    汤剂应用较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汤剂的各种特殊煎煮方法中尤以先煎应用广泛,而对此则较难以掌握.在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其煎煮质量,如煎煮器具,煎煮时间,外界压力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先煎药物进行探讨.

    关键词: 先煎 分类 方法
  • 智能煎药机与传统砂锅法对附子、青蒿代表性成分煎出率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雪;吴朝旭;杨露;林瑾如;张强

    目的 比较具有先煎/后下功能的智能煎药机与传统砂锅对附子、青蒿代表性成分煎出率的差异.方法 实验分为先煎药组(附子+黄芩)、后下药组(黄芩+青蒿),每组均采用智能煎药机和传统砂锅进行煎煮,测定两种方法所得药液中3种鸟头碱及青蒿素的含量,比较煎出率.结果 苯甲酰新鸟头碱在传统砂锅、智能煎药机中煎出率依次为0.003827%和0.002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素在传统砂锅、智能煎药机中煎出率依次为0.00355%和0.00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智能煎药机与传统砂锅法对先煎/后下中药的煎煮效果相当,值得推广使用.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