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下腹痛8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小伟;郭仁光

    右下腹痛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而且原因常涉及内,外,妇,儿科几十种疾病,常易误诊误治.通过对2011年2月~2011年6月右下腹痛患者80例进行临床分析,临床医生对右下腹痛患者应详细进行病史询问,体检,充分掌握阑尾,妇科等解剖、生理特点的相关知识及相应辅助检查的方法,意义,以免误诊误治.

  •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鹏;李大军;谭树平;叶国栋;韦军民

    目的 探论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03~2005年收治的8例肠系膜静脉血栓病例.结果 5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术后短肠综合征,出院后未访;1例术后死亡.结论 腹部手术史(37.5%)和肝硬化(25.0%)是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明确诱因;D二聚体(D-dimer)和磁共振成像(MRI)是有效的检查手段;坏死肠段切除术后严格抗凝、祛聚治疗效果满意.

  • 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阎友芬;李赞

    目的 探讨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和护理,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对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求护士要充分掌握抗凝治疗、AMVT导管溶栓治疗、病情观察、饮食及并发症的护理要点.结果 22例患者通过手术、抗凝溶栓治疗和护理后均全愈.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及时恰当的手术,尽快对因治疗、准确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改善AMVT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

  • 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

    作者:薛秀荣;孙云川;聂书汇;王树群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其它方法证实的2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超声检查的正确诊断率为70%,肠系膜静脉内低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内无血流信号为本病的直接征象,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与患者的腹部症状及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结论 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初步筛查手段和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41例临床分析

    作者:魏小龙;冯睿;裴轶飞;陆清声;包俊敏;曲乐丰;景在平;赵志青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抗凝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31例,治愈30例,1例死亡;手术治疗组10例(其中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2例),治愈8例,死亡2例.全组共治愈38例(92.7%),死亡3例(7.3%);术后随访1~8年,复发3例,死亡2例,远期生存率87.8%.结论 正确认识AMVT的临床特征,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可改善患者预后.

  • 肠系膜静脉血栓大鼠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建立;陈俊卯;王长友;张国志;张瑞兴;崔明新;曹文斌

    目的 观察不同范围肠系膜静脉血栓大鼠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80只SD大鼠分为A、B两组,每组40只.A组:结扎肠道内径8 cm范围肠系膜静脉一级分支及边缘静脉;B组:结扎肠道内径6 cm范围肠系膜静脉一级分支及边缘静脉.观察两组大鼠一般状态、腹腔大体情况;切取肠道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A组:术后3h肠道组织淤血水肿;术后8h出现血性腹水,并出现便血,部分区域黏膜组织坏死脱落;术后24 h部分区域平滑肌组织坏死;术后48 h上述改变加重;术后72 h肠道透壁性梗死.B组:术后3h肠道组织淤血水肿;术后8h出现便血,部分区域黏膜组织脱落坏死;术后24 h出现血性腹水,部分区域肠道平滑肌坏死;术后48 h上述改变未进行性加重;术后72 h肠道损害恢复.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栓波及的范围越大,发生肠坏死的概率越高;血性腹水不能作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剖腹探查的手术指征;血便是肠系膜静脉血栓减轻肠道淤血的方式;保持肠道平滑肌连续性的完整对肠系膜静脉血栓的预后非常关键.

  • 肠系膜静脉血栓诊治(附11例病例分析)

    作者:刘暴;李拥军;郑曰宏;刘昌伟;何小东;郑朝纪;赵玉沛;管珩

    目的总结肠系膜静脉血栓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2~2001年收治的1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病例.结果腹部手术(尤其是肝硬化和门脉高压)(27.3%)及血栓史(27.3%)是主要诱发因素,11例患者中2例行早期溶栓治疗,治愈;另9例在外院误诊而来本院后手术.无术后死亡,术后复发1例(11.1%).结论对于具有可能导致肠系膜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早开始抗凝治疗十分必要.对于可疑病例应及早行CT检查+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可有效避免肠管切除.术后维持相应时间的抗凝可减少血栓复发.

  • 阿魏酸钠治疗大鼠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作者:苏春;陈建立;张国志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SF)对大鼠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MVT)肠道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2只.A组为模型对照组,造模成功后术后开始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ml/kg,每12h注射一次,直至术后72h.B组为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术后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00IU/kg,每12h注射1次,直至术后72h.C组为阿魏酸钠+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术后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00IU/kg,每12h注射1次,同时给予阿魏酸钠30mg/kg经尾静脉注射,每24h注射一次,直至术后72h.结扎回肠肠系膜上静脉及边缘静脉弓建立MVT周围模型,分别于术后8h、24h、48h及72h采集下腔静脉血及2份回肠组织,检测每组不同时间段血清中血栓烷素B2(TXB2)、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肠道组织匀浆液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光镜下观察各时间点肠道组织HE染色做出病理学损伤评分.结果 与A组及B组相比,C组血清中TXB2、血浆D-Dimer、肠道组织匀浆中MDA水平均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肠道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在24h后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对大鼠MVT模型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SF对肠道保护作用的机制与抑制花生四烯酸过度分解代谢,上调局部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姚金锋;房澍名;王娜;姚冬梅;白文元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e venous thrombosis,MVT)临床并不少见,其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容易误诊,病死率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肠系膜静脉血栓并肠坏死的诊治

    作者:谢于;孙强;卞策;刘翔;阎涛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并肠坏死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并肠坏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理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肠系膜静脉血栓并肠坏死临床上较为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较为困难,后期病情危重,不采取外科干预死亡率较高.术后合理运用抗凝药物治疗.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并肠坏死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后期病情凶险,适时外科干预是治疗的关键.

  • 1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护理

    作者:钟成丽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较常见,伴发全腹疼痛亦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多为自发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肠穿孔、肠梗阻等引起,而由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nsentericvenousthrombosis, SMVT)引发者则较少见。因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脾切除术后如何早期识别肠系膜静脉血栓及预防肠坏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杨秀峰;白化天;吕瑞光;张业伟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收治的30例AMVT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发病住院1~~14 d,既往有腹部手术病史13例(43.3%).本组超声、CT、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对急性MVT的诊断率分别为36.7%(11/30)、100%(23/23)、100% (5/5);肠系上膜静脉血栓形成28例,肠系膜下静脉血栓形成2例;非手术治疗19例,17例有效(89.5%),2例中转手术;手术13例治疗,坏死肠管切除50~~ 350 cm,平均短保留50 cm空-回肠;均行坏死肠管切除术吻合术,4例行术中行门静脉取栓、并留置导管术后溶栓治疗,无继发短肠综合征,无手术死亡.全部病例得到随访,30例均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6~~12个月,其中1例长期服药,无1例复发.结论 对AMVT,首先临床医生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疑似AMVT时要针对肠系膜血管进行影像学检查是尽早确诊的关键.对无活动性出血和腹膜炎的病例,首选考虑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对已有腹膜炎者应进行手术.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1例报告

    作者:李怀珠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是一种临床上很少见的外科急腹症.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本病的诊治要点.

  •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牛应林;张澍田;于中麟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和慢性肠系膜静脉血栓(chronic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CMVT)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1980年10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3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M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献,总结MVT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33例MVT中,慢性肠系膜静脉血栓11例,年龄32~78岁(平均46.6岁),无急腹症的表现,均是在腹部CT检查中发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另22例为AMVT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48.9岁).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腹痛、腹胀、腹部膨隆、腹膜刺激征,呕吐68.2%(15/22),发热36.4%(8/22).误诊率59.1%(13/22),手术治疗17例,死亡7例,治愈10例;溶栓治疗5例痊愈.结论 早期腹部CT结合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对早期AMVT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溶栓或手术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19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永治

    目的 分析惠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1986年10月-2010年10月诊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疾病特点、诊断及治疗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2.5岁,手术治疗17例,死亡4例,溶栓治疗2例痊愈,2例术后危重者放弃治疗.结论 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及反复腹穿、CT等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溶栓或手术能够降低死亡率.

  •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治

    作者:席桂华;孙庆峰;邵燕华;姜维良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t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外科急腹症的少见病因,占肠系膜缺血病变的5%~30%[1,2].该病起病急,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1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16例MVT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

  • 肠系膜静脉血栓时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附3例分析)

    作者:李延林;李兴谦;邹世魁;徐臣

    目的探讨D-二聚体的测定对肠系膜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3例典型病例,测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肠系膜静脉血栓时D-二聚体呈10~20倍增高,并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检测血浆D-二聚体可做为诊断肠系膜血栓的可靠指标.

  • 脾切除术后迟发肠系膜静脉血栓肠坏死2例报告

    作者:吴世银

    脾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为脾静脉血栓形成,偶见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而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肠坏死临床更是少见.本院临床发现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肠坏死,经积极抢救痊愈,现报道如下.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诊治体会

    作者:柳峰;王兴东;陈俊英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因临床表现较为隐匿,往往被延误诊断,大多数病例是在开腹探查时才获得确诊[1,2].我们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9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脾脓肿并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栓1例

    作者:王晓光;刘建平

    患者,青年男性,26岁,因畏寒高热,左上腹疼痛10余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脾脓肿并门静脉内血栓形成,在内科B超引导下行脾脓肿穿刺抽脓,先后两次抽出200ml和450ml淡黄色粘稠脓液,后B超证实脾中下部有3.3cm×1.8cm和2.7cm×2.0cm液性暗区,位置深,穿刺困难后转入外科行脾切除及门静脉血栓取出术.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