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化学预防治疗现状及展望
乳腺癌是女性常发生的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第二位肿瘤杀手,近年来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因此,应高度重视对乳腺癌高危患者具有潜在预妨作用的药物和天然化合物的研究,以求通过应用这些化学药物阻止或逆转致癌因素来预防癌肿的发生.
-
阿司匹林对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
根据研究发现,所谓的子痫前期的特征则是将血栓素A2与血管前列环素发生功能性失衡。立足于子痫前期肯定会存在部分属于升高的血栓素A2使得产生的假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尝试借助于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来对这样的病理状况实施纠正。如今从所拥有的文献结果来看,处于孕期的孕妇通过对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并不会导致先天畸形出现,往往对于母体、新生儿、胎儿的心血管生理状态和止血都是处于安全状态,阿司匹林能够将子痫前期临床发展前血管紧张素Ⅱ敏感性的增加进行部分纠正。还有试用结果就体现出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够保持有效性选择性高危妇女在对子痫前期的发病率进行降低。
-
糖尿病诊疗标准(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5年公布
3 妊娠糖尿病(GDM)的鉴别与诊断应该在怀孕后第一次检查时进行GDM危险评估.具有GDM高危临床表现(如显著肥胖,有GDM病史、尿糖或糖尿病家族史)者应尽可能早的检测血糖水平.如果空腹血糖(FPG)≥7 mmol/L或任意血糖≥11.1 mmol/L且有明确的高血糖症状,即满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否则需要再测一次血糖以确诊.对于初次筛查时未诊为GDM的高危妇女及中等危险的妇女应在妊娠24~28周时进行以下推荐检查之一.
-
卵巢癌能进行早期临床诊断吗?/跟踪随访和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对无症状卵巢癌高危妇女的干预结局/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行亚理想减瘤术的预测
-
高危妇女宫颈癌变认知程度与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探讨高危妇女宫颈癌病变认知程度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800例宫颈癌病变高危妇女为研究对象,调查对比研究对象的宫颈癌病变认知情况.结果 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及年收入是影响女性认知程度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经过对高危妇女宫颈癌病变认知情况的调查及护理措施的分析之后,发现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及居住于农村的患者对该病的认知度均较低.
-
高危人群妊娠期性病病原体检测
目的:了解高危人群妊娠期性病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选择A组157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B组203例性病高危人群妊娠者,取血样本及宫颈分泌物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甲苯胺红试验(TEUST)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人乳头瘤病毒(HPVs)、单纯疱疹病毒(HSV)、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UU)和淋病奈瑟菌(NG)检测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试验.结果:高危人群妊娠期梅毒血清学、HPVs、HSV、CT、UU及NG阳性率分别为3.94%、17.24%、20.20%、9.36%、19.21%和6.90%,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0.00%、5.73%、7.64%、1.91%、3.82%和1.2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33,P<0.025;χ2=10.93,P<0.001;χ2=11.11,P<0.001;χ2=8.56,P<0.001;χ2=19.17,P<0.001;χ2=6.59,P<0.025).各种病原体检出阳性病例构成比中HSV高,其次为UU和HPVs.结论:高危人群妊娠期性病病原体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应进一步加强高危人群妊娠期性病防治,保护母婴身心健康.
-
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筛查的研究进展
孕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发病率较高,产后甲状腺功能异常( Postpartum Thyroid Dysfunction,PPTD)在高危妇女中也维持较高的发病水平.母体的甲状腺激素对胎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孕期甲低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会造成一定危害,而且孕期甲低和产后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引起孕产妇多种并发症.近年来,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筛查逐渐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笔者综述了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筛查方面的新进展及其重要意义.
-
妊娠糖尿病:改善糖代谢的机会
长期以来已认识到妊娠期间机体处于一种相对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大,而那些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的妇女则被冠以妊娠糖尿病(GDM).GDM的诊断标准,对其进行治疗的益处及佳方法 仍然是目前研究和争议的课题.然而,对于GDM和以后发生糖尿病的关系应无争议.1960年O'Sullivan和Mahan的开拓性工作,着重于把妊娠作为针对胰腺的一种应激试验,可用以识别将来可能发生糖尿病的高危妇女.本期JCEM发表的"糖尿病预防计划"(DPP)研究结果 则提出,GDM的确认不只是对将来易患糖尿病的警示,而且也是干预和预防的重要机会.
-
乳腺癌化学预防临床研究进展
介绍乳腺癌高危妇女药物预防性治疗前瞻性临床试验的现状和新进展,并综述高危妇女的危险估计、乳腺癌化学预防的风险和效益.
-
高危妇女接受乳房全切术可大幅降低患癌几率
-
高危妇女宫颈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
目的:探讨高危妇女宫颈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法及连接酶链反应法,检测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到广州市妇婴医院生殖健康门诊就医的966例高危妇女宫颈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结果:966例妇女中,淋球菌阳性率为8.80%(85/966),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32.19%(311/966);宫颈炎发生率为39.96%(386/966).于宫颈炎病例中,宫颈淋球菌阳性率为15.28%(59/386),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46.63%(180/386),合并淋球菌与沙眼衣原体感染为10.88%(42/386),均显著高于非宫颈炎组(x2值分别为33.78、61.29、28.72,P值均<0.001).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的高发年龄均为≤20岁,阳性率分别为11.98%(20/167)、41.92%(131/167).用屏障法避孕组淋球菌感染率明显低于非屏障法避孕组(OR=3.69,x2=24.90,P<0.001);而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本组高危女性人群有很高的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宫颈炎发生率也高,其发生与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妇科门诊有宫颈炎的病人,应常规查淋球菌与衣原体及治疗.淋病及衣原体感染常见于性活跃的妇女,尤其是性伴多、年龄小于20岁的女性,故应在社会上对青少年加强性卫生知识、生殖健康、性道德观及法制教育,大力宣传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积极提倡使用安全套,以减少性传播疾病的播散.
-
门诊性病高危妇女500名的筛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性病高危妇女的性病感染情况.方法 对门诊500名性病高危妇女进行临床及实验室筛检.结果 500名高危性病妇女中检出淋病63例,尖锐湿疣53例,衣原体感染46例,滴虫性阴道炎26例,霉菌性阴道炎22例,双重性病感染者34例.结论 对门诊性病高危妇女进行筛检,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浅谈宫颈癌筛查及其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的一类肿瘤.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13.5 万人,其中约5 万人因此丧身,使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危胁[1].近年来,宫颈癌病因学研究的突破确立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70~80%的妇女一生中都会感染到某种高危型HPV 病毒,但大部分妇女感染后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将病毒清除,只有少数不能排除病毒而持续感染,成为宫颈癌高危风险人群.对于这些妇女只要密切追踪,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完全可以避免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的肿瘤-- 持续高危型HPV 感染,因而防治HPV 感染可以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或延缓其病情进展,筛查仍然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对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的高危妇女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治疗和追踪随访,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
社区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中使用乳腺超声联合X线摄影的效果
目的:研究社区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联合使用乳腺超声和X线摄影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5月—2017年5月对本社区年龄在31~68岁之间的2000名女性进行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采取钼靶X线(简称M A M)、乳腺超声(简称US)以及联合检查后,对比分析上述3种检查方式的疾病检出情况.结果:所有女性经病理检查以后,乳腺癌共100例,其中MAM检出30例,其检出率为30.00%;US检出36例,检出率为36.00%;MAM与US联合检出91例,检出率为91.00%,经对比发现,MAM与US检出率对比,P>0.05,MAM联合US检出率明显高于MAM检出率和US检出率, P<0.05.结论:社区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联合使用乳腺超声和X线摄影可提升疾病的检出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