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诊脑出血患者急救中护理风险流程管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汤敏

    目的 探讨急诊脑出血患者急救中护理风险流程管理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24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62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实施护理风险流程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病死率、急救时间,评价两组患者出院30 d后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GCS、Barthel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接诊到手术实施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P<0.05);成功出院后的患者,经过NIHSS神经功能缺损、GCS、Barthel生活质量评价,发现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病死率方面,常规组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之上,实施护理风险流程管理,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神经功能.

  • 卒中有先兆

    作者:莹岚

    脑卒中的治疗可以说是与时间赛跑,卒中发生后的4.5小时内是治疗的黄金时间,卒中的治疗及时与否,直接关系着患者的预后,所以发现的越早对于该病的治疗越有利。大量临床经验表明,脑卒中虽然发病迅速、来势凶猛,但是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如果患者及其家人能抓住脑卒中发作前的蛛丝马迹,就可以为患者抢回宝贵的急救时间。

  • 急诊外科开展多发伤救治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白祥军;李占飞;裘法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长,科技的发达,各类创伤事故却有增无减,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伤已被认为是"社会发达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不仅仅是局部损伤的问题,它涉及到人体生理、病理和心理的各个方面,而治疗效果远远优于肿瘤和器官器质性病变.如何缩短创伤院前急救时间,加强创伤院内急救,避免院内多学科会诊的耽搁,争取抢救时间,使创伤患者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也是该类患者在救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我院自1986年成立急诊外科,1991年成立创伤病房,并开展以多发伤为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稳定了学科队伍,明显提高了创伤救治质量.

  • 北京市急诊胸痛患者就诊时间及急救车使用情况的调查

    作者:薛军;皮林;谭荣;余金明;杨进刚;邹阳春;王明晓;胡大一

    目的 探讨北京市急诊科胸痛患者就诊时间及急救车使用情况的调查.方法 本研究属多中心前瞻性描述性研究,参研单位包括17所医院.使用统一表格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既往病史、发病时间、到达医院急诊时间、胸痛特点、心电图描述及诊断、初步诊断、急诊的诊治情况、辅助检查、确定诊断和去向及就诊30 d后的临床转归情况.所有数据经SAS 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09年7-8月,在17个医疗中心连续有效入选至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计划纳入6000例,终5666例患者确认获得有效记录而入选.年龄(58.1±18.4)岁,男性2663例,占47%,女性3003例,占52%;胸痛患者占急诊总量的4.7%.其中工作日为4.8%,非工作日为4.3%,占急诊内科量10.53% (1.58%~11.66%),其中工作日为10.7%,非工作日为10.3%.胸痛患者就诊时间在0:00到8:00为8.7%,8:00到16:00为47.5%,16:00到24:00为43.8%.胸痛患者就诊患者13.8%使用救护车,其中AMI患者39%;自行就诊的患者86.2%.其中AMI患者61%.30 d随访结果,院外死亡37例(0.7%),再次入院275例(4.9%).结论 我国患者的急救知识的宣传目前还很缺乏.积极完善急救系统也是目前势在必行,重视无胸痛患者和以伴随症状就诊的患者,正确地做出诊断,及时给予患者进行规范诊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

    作者:刘梦华

    目的 观察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急诊快捷流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致残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用药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和急救总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6.0%)(P<0.05).结论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可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声音

    作者:

    “县级医院救护车不足是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重要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秘书长李晓林如是说。李晓林认为,完善基层卫生院(室)建设和解决县级医院救护车不足问题是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的第一道保障线,也是避免“小病拖成大病”的重要条件。我国农村四类地区中,距近医疗点的距离平均在5千米及以上的比例为11%,有些西部边远地区农村距近医疗点的距离更达到30~40千米,甚至更远。这对看病群众来说无疑是“难比登天”,甚至只能听天由命。如果在大大缩短就医半径的同时,争取宝贵的院前急救时间,必将有效地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累族群”等循环致贫现象的发生。

  • 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开展常规护理与三维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雷菊蕊;黎艳媚;游嘉琪;陈丽婵;杜翠色;卢雪玲;练小娟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开展常规护理与三维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80例,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护理模式,三维护理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与用药时间更短(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成功抢救率更高(P<0.05).结论 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能够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时间,将其治疗效果提高,值得广泛推广.

  • 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崔海丽;顾宇丹

    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时间、抢救时间、护送患者转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影响

    作者:曲丽江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急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急救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使患者满意度大大增加。

  •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

    作者:阮晓芳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7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优化护理流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以及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后的急救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优化护理流程能够明显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使患者满意度大大提升。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高爱英

    目的 讨论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中具有的意义.措施 以80例于我科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总结讨论.将80例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病人以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作对照组,另一组病人以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作观察组,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急救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病人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治疗效果及急救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优秀于对照组.通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时,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可以显著的增加抢救成功率,可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急诊救治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作者:罗淑萍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急诊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进行院前急救的82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比较2组患者急救时出车反应时间、转运途中时间以及救治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119.24±14.88)s,转运途中时间(126.37±19.94)s,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急诊患者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护理临床路径在批量颅脑损伤病人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冼少眉;刘超群;陈佰棠;黄琼芳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批量颅脑损伤病人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150例批量交通颅脑损伤病人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6月的142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从接到报警至急救团队抵达事故现场的时间、现场停留时间、从现场返回医院的时间及病人入院24 h 内呕吐、躁动、二次损伤、昏迷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从接到报警至到达事故现场的时间及事故现场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入院24 h 内呕吐、躁动、二次损伤、昏迷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临床路径能缩短批量交通颅脑损伤病人获得救助的时间,并能降低病人入院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心梗为何在清明时节频频袭扰?

    作者:

    清明将至,千百年来,人们在这个伤感的日子里,进行"祭之以礼"的追思.这天,宋阿姨独自来到苏州给老伴祭扫,老人悲痛万分,俯身祭拜.站起来时,突感头晕眼花,心慌乏力,瘫坐在地.顿时,心梗发作.几位热心市民,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赶到前,一位热心市民拿出一瓶麝香保心丸,倒出6粒黑色微粒丸,放进老人的嘴里含服,很快老人的症状得到了缓解.的确,宋阿姨含服的麝香保心丸,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危急时刻,抢到了宝贵的急救时间,舒缓了她的症状.

  • "3P" 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效果研究

    作者:魏向红

    目的 探讨"3P"模式(即抢救设备佳状态、护理技能佳发挥、抢救预案佳应用)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 实验组患者实施"3 P"模式进行急救,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临床急救措施.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的差别;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FMA、BI以及ABMS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为(55. 60±6. 50)min,住院时间(7. 25±1. 25)d,住院费用(16 245. 40±1 235. 50)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均P<0. 05);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FMA、BI以及ABM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 05 );实验组患者经过急救,治愈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 05). 结论 运用"3P"模式急救脑卒中患者,能够显著缩短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急救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

  • GSM/GPS在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张笠;万立东

    伴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涌现,北京急救中心的新"120"急救调度指挥系统将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在急救工作中,提高了急救调度工作的效率,从而大大缩短了急救时间,使急救调度工作更加严谨、准确、智能化.本文着重介绍在"120"急救调度指挥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卫星定位系统,及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完整结合.

  •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皮飞飞;祝志邦

    目的 探究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时间及急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手术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37/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以显著提高AMI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严重创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模式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梅青;周艳;徐炳超

    意外事故引起的严重创伤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其病情发展快、病情危重,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临床上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降低伤残率的关键[1]。近年来新提出的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提供快速便捷的急救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逐渐被临床所重视[2]。2013年6月本院对急诊科布局和急诊流程进行了改造,并对50例急性严重创伤患者实行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赵玉华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急诊收治的126例患者为观察组,2013年1~12月急诊收治的134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疗效及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确诊诊断时间与转送专科治疗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致残率、致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急诊接治过程中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能够有效缩短诊断所需时间以及诊断后送入专科治疗时间,提高诊治效率,提高急诊治疗效果,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 建立失血性休克病人套管针静脉通路的技巧

    作者:孙芹;刘伟;魏欣;辛颖;邵长敏

    失血性休克病人由于失血过多,血管充盈度极差,皮肤湿冷无弹性,用套管针穿刺有一定难度,现介绍一种二次穿刺法.采用常规方法用5.5号头皮针穿刺表浅静脉成功后不解止血带,打开调节器让液体输入10ml左右,从穿刺点到止血带间的浅静脉充盈,在此段静脉上用套管针穿刺.因为失血性休克的病人肘正中静脉压降低,二次穿刺选择的浅静脉压也降低,在不解止血带的情况下输入少量的液体,给二次穿刺创造了条件,在此项二次穿刺过程中,止血带结扎的距离距穿刺点20cm以上,否则套管针穿刺时消毒面积不够.在行二次穿刺时首选贵要静脉,因为贵要静脉起始于手背静脉网经桡侧入肱静脉,易选择体位和穿刺部位,如果受外伤限制,可选择大隐静脉或头静脉.虽然经过二次穿刺才能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但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