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服用二级预防药物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入院的2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抗血栓药物(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调节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神经内分泌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药)药物服用情况.结果 共收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外禁忌证后,药物服用率分为别阿司匹林100.0%、ADP受体拮抗药100.0%、 他汀类调脂药100.0%、ACEI 69.5%、β受体阻滞药81.5%.服用药物的剂量达标率分别是阿司匹林100.0%、ADP受体拮抗药92.5%、他汀类调脂药96.0%、ACEI 84.0%、β受体阻滞药67.5%.结论 研究结果分析表明该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服用抗血栓药、调节血脂药较为合理,能到达与指南相符的指标,但是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与指南规定要求相比较有一定距离.
-
抗栓药物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影响的 Meta 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抗栓药物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4年8月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发表的有关抗栓药物对ESD术后出血影响的所有文献,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估ESD围手术期抗栓药物不同应用方法对术后出血的影响,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5篇研究。Meta分析显示,持续应用抗栓药物与从未服用抗栓药物(OR=0.36,95%CI:0.22~0.59,P<0.0001)和术前停用抗栓药物(OR=0.43,95% CI:0.20~0.94,P=0.03)相比,大大增加了ESD术后出血的风险,但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OR=0.67,95% CI:0.40~1.11,P=0.12)。术后2 d即恢复使用抗栓药物(9.97%,73/732)、停药期间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过渡治疗(9.90%,82/828)以及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栓药物(13.31%,39/293)都会明显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结论 ESD术前停用抗栓药物可以降低术后出血的风险,但过早恢复服用抗栓药物、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过渡或联用多种抗栓药物都会使出血风险相对增加,将来还需要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
新型抗栓药的临床应用
抗栓治疗是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和静脉性血栓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血栓形成的过程包括止血和凝血两大系统的激活和启动,因此抗栓治疗必须针对这两个系统,应包括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由于止血过程和凝血过程是同时启动的,且二者相互影响,故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抗栓药的利用
目的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抗栓药的处方习惯.方法 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1至2012年137名患者.临床药师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和用药情况,评估医生遵循指南程度、患者对抗栓药的了解和依从性.结果 常用的抗栓药物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出院带药率分别为96.3%,77.6%.94.9%患者的氯吡格雷负荷量为300 mg,71.5%的维持量为75 mg·d-1;134例用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临床药师对118例患者进行了用药教育,仅2.5%患者了解药物的主要信息.结论 临床医生抗栓药物的处方基本遵循指南.药学监护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 抗栓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 药物利用研究 药学监护 -
2007~2008年我院老年病区抗栓药应用分析
日的:对2007~2008年我院老年病区抗栓药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抗栓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及分析,并利用PASS系统对阿司匹林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结果:我院老年病区抗栓药中抗血小板药普遍比抗凝药使用频度大且销售金额高,75 mg的氯吡格雷年用药额度高且在抗栓药的片剂中销售金额大,100 mg的阿司匹林的年用药频度比25 mg的高,25 mg的阿司匹林日均费用低,但阿司匹林仍存在一些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结论:我院老年病区抗栓药的临床应用较合理,并正朝着作用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的新药方向发展,但还需进一步规范使用.
-
我院2005~2007年抗栓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栓药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频度分析和金额排序的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抗栓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栓药消耗金额占用药总金额的11.93%~18.21%、年增长率大于50%.氯吡格雷片和低分子肝素消耗金额之和分别占总金额的79.03%、81.15%、85.06%,消耗金额排序靠前还有华法林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肝素钠针;阿司匹林肠溶片DDDs 2006年和2007年均排序第1位,华法林钠、氟吡格雷片DDDs排序靠前;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是抗栓药中的绝对主体.结论:抗栓药在心脏病专科有非常重要地位,市场前景广阔,防治血栓抗栓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更需要合理规范使用.
-
起搏器囊袋感染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起搏器囊袋感染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从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进行起搏器安置的500例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抽查他们的临床医护资料,并对这些资料汇总、整理、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之后,发生囊袋感染患者有7例,发生率为1.4%;手术结束之后的6个月内,发生囊袋感染患者有300例,发生率为60%.同时相同部位的手术次数、起搏器更换次数、囊袋皮肤破溃、手术时间、切口脂肪液化、囊袋血肿及导管室有没有细菌的环境都是与起搏器囊袋的感染展现明显地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临床分析,起搏器囊袋感染的高峰期为起搏器植入术后的6个月内,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即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第3次的更换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囊袋皮肤破溃、导管室内的环境差及囊袋血肿.对此,在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需要合理适量应用抗栓药,起搏器植入的深度应当深一些等为有效防治起搏器囊袋感染的长有效的方式.
-
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应用抗栓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应用抗栓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根据其变化特点为病人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病人32例、脊柱退行性变病人19例按是否应用抗栓药分为抗栓药组和非抗栓药组,于术前、术后3 d、术后2周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抗栓药组术后3d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术前下降,术后2周较术后3d略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栓药组与非抗栓药组相比,术后3 d、2周时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和脊柱退行性变病人手术后应用抗栓药,可明显改善脊柱外科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抗栓药治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抗栓药物在治疗冠心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关联性.方法:选择280 例应用抗栓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结果:65 岁以上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较高;用药时间较长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结论:年龄增长、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方式等都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以避免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争论神经保护药和抗栓药的应用
脑血管痉挛相关的脑缺血可通过积极治疗而得到预防甚至避免,出于这一设想,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努力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保护的药物和方法,但结论始终难以统一,而且存在不少争论.文章就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保护药 抗栓药 -
颅内出血患者抗栓药逆转指南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和美国重症医学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声明
背景抗栓药的使用,包括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在过去10年中日益增多并且预计将继续上升。虽然抗栓药相关性颅内出血可能是灾难性的,但快速逆转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有助于限制血肿增大和改善转归。方法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联合美国重症医学会组建了一个国际性多机构委员会,涉及的专业领域包括神经重症监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卒中、血液学、血液病理学、急诊医学、药学、护理和指南制定,目的是进行文献评价并制定一份循证实践指南。该委员会进行了正式的文献检索,并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G RAD E方法学,委员会提出了在颅内出血情况下逆转维生素K拮抗药、直接Ⅹa因子拮抗药、直接凝血酶抑制药、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类肝素、戊多糖、溶栓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推荐意见。结论该指南提供了及时和循证的抗栓药逆转策略以协助临床医生治疗抗栓药相关性颅内出血。
-
抗栓药Apixaban
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和辉瑞公司联合研制的抗栓药apixaban(曾用代号BMS-562247,BMS-562247-01)属于氨基苯并噁唑类化合物,是一种高选择性、可逆的凝血因子Xa抑制剂,口服有效,临床前研究和Ⅰ期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目前,将apixaban用于防治静脉血栓的Ⅱ期临床试验已完成,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
不同抗栓药物二级预防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抗栓药物二级预防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并血栓栓塞患者165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华法林组57例,氯吡格雷组54例和阿司匹林组54例,分别给予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随访比较观察3组脑梗死复发、短暂性脑缺血、出血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3组均随访1 a,华法林组脑梗死复发率(3.5%)、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12.3%)、总危险事件发生率(42.1%)低于氯吡格雷组(22.2%、24.1%、74.1%)和阿司匹林组(38.9%、35.2%、92.6%)(P<0.05),氯吡格雷组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阿司匹林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13.0%)低于华法林组(19.3%)和氯吡格雷组(22.2%)(P<0.05);3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可降低脑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