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活质量评价在中医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肿瘤疾病是一类复杂难治的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肿瘤的临床治疗体现在“量”和“质”两方面。传统的肿瘤疗效主要依靠技术检测肿瘤变小、指标变好等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目标并不理想。而中医肿瘤临床治疗中结合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正确的评价和评估,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治疗,使得治疗过程更加有效。
-
中医临床治疗痹症120例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治疗痹症疗效分析.方法:将120例确诊病例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结果:治愈96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5.8%.结论:采用中药口服外敷,针灸通络止痛,推拿调和气血,三者联合使用,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中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中医临床治疗要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遣药组方,确定药味多少,定其用量大小.临床上药味相同,剂量不同,疗效迥异.张仲景在药量运用上颇为讲究.如炮附子治疗虚寒性慢性疾患时,用1.5~3g;取其镇痛作用,则须6~9g;至于治疗严重的风湿病,则又需加重.张仲景在用大枣时也十分巧妙,在炙甘草汤中用配生地黄、麦门冬以生血,即用30枚;在甘麦大枣汤配甘草、小麦以舒缓强急,即用10枚;在十枣汤、葶苈大枣汤用以佐制药性,则用量多;在桂枝汤、柴胡汤用以调和营卫,则用量少.
-
简析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中药临床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治疗效果和不良问题发生率两个评价标准探讨中药临床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中药临床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所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5.92%,所有心血管疾病不良问题发生率为10.20%.结论 中药临床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高,非常难值得在本院和其他医院进行临床推广.
-
关于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治疗
原发性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以致影响工作生活者,又称功能性痛经.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妇女[1],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本病在症状改善、痊愈和防止复发等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现介绍如下.1 辨证论治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痛经的传统方法.辨证要点多结合痛经发生的时间及兼证,辨虚实、性质及部位,经辨证分型后予对证治疗,常用方剂如下:(1)肝肾亏损型.临床常用调肝汤、一贯煎;朱南孙[2]用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枸杞子、杜仲、山茱萸、生白芍、全当归、丹参、柴胡、郁金、乳香、没药、血竭等药物;胥受天[3]自拟乙癸滋血汤(龟板、熟地、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等);陈林兴[4]自拟补肾Ⅰ号方加减(熟地20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等).(2)气血虚弱型.
-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内、穴位、皮内、皮下、静脉滴注及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灭菌制剂及供临床使用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1].中药注射剂的出现,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中医临床治疗危急重症的一种较好的速效剂型.但其不良反应多,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公布全年中成药不良反应69万余份,前20位均为中药注射剂.因此,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应引起医药护人员的极大关注.
-
化石汤治疗胆石病100例临床观察
胆石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近年来胆石病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1999年7月至2000年6月期间,笔者采用我院研制的化石汤治疗胆石病100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小儿咳嗽的中医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小儿咳嗽的中医临床治疗方式。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慢性咳嗽患儿纳入到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患儿分为中医治疗组(n=42)与西医治疗组(n=42),对于中医治疗组,采用中药疗法,药物选择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于西医治疗组,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盐酸溴已新片、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硫酸沙丁胺醇喷雾剂(万托林)、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伪麻美芬滴剂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咳嗽、咳痰、喘息变化情况。结果:中医治疗组在咳嗽、咳痰、喘息改善情况上,优于西医治疗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咳嗽患儿,对症治疗更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在这一方面,中医治疗法优于西医治疗法,该种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1例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被定为癌前病变之一,治疗颇为棘手.西医主要用柳氮磺胺嘧啶和糖皮质激素来治疗,带来了大量副作用.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发挥了显著优势,兹对跟随导师曹志群临床期间的31例溃结病例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
黄体功能不健的不孕症中医临床研究
黄体功能不健(LPD)是指因卵巢黄体发育不良或过早退化使孕酮分泌不足,或子宫内膜时孕酮反应性降低,导致的分泌期子宫内膜发育迟缓或停滞,或基质和腺体发育不同步,不利于受精卵种植和早期发育,而引起排卵性功血、不孕症、早期流产或反复早期流产、月经紊乱、经前期综合征等疾病.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与总结,结合西医对黄体功能不健认识,从中医临床中医分型、专方专药、调周疗法,配合心理疏导、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概况对黄体功能不健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肯定其疗效,并通过中医理论和中药之理的深入研究可以更进一步揭示中药治疗本病的机理.
-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24例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是一种发生于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的非化脓性炎症.1921年由Tietze一次报道,故又称泰齐(Tietze)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年女性,以第二~四肋多发,其中第二肋常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治疗不得当,易反复发作[1].现采用<医宗金鉴>记载的桃红四物汤加味应用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食用药膳不可随意
药膳,顾名思义即饮食中添加一定量的中药材,经过一定的烹调而成的膳食.药膳是中医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辅助疗法,也是民间传统的强身健体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方法,对病体的康复和促进身体健康,增强机体抵抗力都很有好处.
-
胸痹的中医临床治疗中对于益气活血理念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胸痹的中医临床治疗中对于益气活血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胸痹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的理念与方法进行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4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治疗中应用益气活血理念能够显著提高胸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
慢性咳嗽正被多数患者所苦恼,西医西药研究甚多,但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中医药在该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有关慢性咳嗽治疗研究,从名家探究、名方验方研究、辨病辨证结合、中医外治法研究等方面予以简要综述,以期能对临床治疗该病有些许帮助.
-
中医临床关于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体会,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办法,帮助病人尽快的恢复健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采取中医治疗的1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中医临床治疗后,治愈91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有效率97.00%,无效率3.00%。结论对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中医临床治疗应该是以疏通肝胆为主。
-
试议方从法出的核心思想
众所周知,祖国医学诊治疾病的过程,被概括称之为理、法、方、药四个环节,这其中"方"与"法"的关系,在方剂学配伍理论中被先贤形象的称之为"方从法出".然今之医者临证组方之时却普遍存在着"药从法出"的时弊,从而大大降低了中医临床组方疗疾的疗效.对此笔者试图通过发微的方式,对方剂与治法关系的真正含义做一"抛砖"之议,以探讨这一中医理论的深刻内涵,意在维护中医临床治疗的高效.
-
产妇产后乳汁不通治疗体会
中医临床治疗妇科病的辩证施治.前人有:"虚则当补,盛则当疏"之说,<傅青母主女科>又说:"无气则乳无以化,无血则乳无以生"的理论,临床收效甚捷,举例叙述如下:
-
活血祛瘀对心脑血管病的一些认识
心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属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患病率均属各类疾病之首.而且发病快,恢复慢,死忙多,致残重,痛苦大.活血化瘀作为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可疏筋通脉,调畅气血,促进肢体康复.随着中西医的不断结合,广泛应用于各科临床,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与发展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更是首屈一指.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
目的::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基于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理、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对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方法进行综述。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方法,不管是在症状改善还是血糖、血压降低方面,疗效都比较明显。结论:在现代综合治疗方法中,糖尿病教育作为一个关键环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的优势比较突出。
-
中医临床治疗中的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和一定的社会思潮与社会发展现状相关联的,在此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在各个发展时期医学家发展完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二十世纪尤其是建国后通过与西医融会贯通,对藏象学说的也更加深入,同时也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形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