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习护生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培养实习护生优质护理技能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生存质量的基础和保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实习护生护理水平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将“行动导向”理念引入培训工作,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演示等方法将其充分灵活的运用于实习护生护理培训过程是提高实习护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方法。文章主要结合具体实例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习护生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提升护理技能培训效果略尽绵力。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60人为研究样本,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实习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试验组到外科实习,对照组到内科实习,6个月后对调科室.实习后第1周,用护理专业护生护患沟通能力量表对所有实习生进行测评,试验组采取“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培养,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法进行培养,实习6个月后,用该量表再次测量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结果 两组实习护生实习后第1周护患沟通能力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6个月后护患沟通能力总分试验组(160.00±13.58)分,对照组(140.56±13.6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5).结论 “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康复治疗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目前广泛地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在康复治疗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能激励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发展性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药店零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药店零售技术专业课的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优化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免疫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临床实践与免疫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提高医学生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自然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n=44)和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验班(n=48),两班学生在教学结束后比较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并通过《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表》调查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班学生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班学生诊断学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并且对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班(P<0.05)。结论:行为导向教学法可明显提高医学生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预防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应用
目的: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预防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实习的大专护生79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采用行为导向教学,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比较两组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针刺伤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的针刺伤发生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有效降低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提高护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0、2011学年我校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指导护生完成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实验组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实践教学.结果 实验组实践技能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且能提高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法医物证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目的:探索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法医物证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10名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分成两组:对照组115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95名,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基地问卷调查中对实验组各项评价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法医物证学专业课教学质量及学生能力培养.
-
行为导向教学法用于临床实习前护理技能培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用于临床实习前加强护理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选择2012级护理专业本科生8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试验组在技能培训课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对两组护生进行实践操作考核、并采用量表进行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实践操作得分高于对照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关怀能力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加强了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行为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七十年代起源于德国,又被称为实践引导教学法。常用的行为导向型教学法主要有大脑风暴法、张贴板法、案例分析法、知识竞赛、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和自学指导等。该院基于行为导向教学法(包括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实践教学法等)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完成教学目标。实践表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项目完成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团队协助意识、沟通和协调能力等均得到提升。
-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提升初产妇育儿技能和母乳喂养率的作用
目的:研究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提升初产妇育儿技能和母乳喂养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5年1—12月8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育儿、母乳喂养指导,研究组43例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指导育儿和母乳喂养,比较2组初产妇育儿技能和育儿自我效能,以及2组出院时、产后1个月母乳喂养率.结果:研究组初产妇育儿知识、育儿技能、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技能和育儿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出院时和产后1个月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6.74%和62.79%,对照组分别为34.88%和27.91%,2组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为导向教学法形成互动,可提高初产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育儿相关技能和母乳喂养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产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探析
目的 探究并评价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产科临床带教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实习的临床专业学生8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4人)和观察组(4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行为导向带教模式,通过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行为能力以及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采用不同带教模式后,观察组应用相关学科知识、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明确孕产妇权利和义务、证实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孕产妇沟通交流、对职业角色的认知、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及应用实践程序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实习生采用不同带教模式后,对照组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χ2=19.745,P<0.05).结论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产科临床带教中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好的带教效果.
-
浅谈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指导,通过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我们在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和角色扮演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营销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问的一种互动行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与合作性,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文化与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简介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涵义,详细阐述如何将行为导向教学法与护理和文化的教学相结合,运用一系列教与学的互动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团队意识.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现探讨在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引入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行为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增强其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