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认知行为疗法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韩悦;辛海霞;尹晓杰;王兰

    深静脉血栓(dec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1],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所形成的,其症状多隐匿,不易被早期发现,易导致肺栓塞而致患者死亡.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防大于治.但由于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性低导致其执行预防措施的依从性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认知行为疗法运用到患者对深静脉血栓预防宣教中,提高其对预防措施的依从性.

  • 认知行为技术训练对护士同理心水平的影响

    作者:廖庆兰;林丽;陈秀凤;黄善华;梁文英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技术训练对护士同理心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修订的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中的心理感受性(Py)分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75名护士进行系统化的认知行为训练,比较训练前后同理心的变化.结果 训练后75名护士同理心水平[(56.12±7.82)分]高于训练前水平[(49.35±10.28)分](P <0.01);不同年龄组间的比较,训练后年龄大的一组同理心水平[(57.95±7.34)分]明显高于年龄小的一组[(54.65±7.97)分](P <0.05).结论 认知行为技术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同理心水平,提示医院从职业素质与技能的角度对护理人员的同理心进行管理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持续注意的行为学与时间进程特征

    作者:任艳玲;蔡婧;王苏弘;马岭;高鹏;张毅力;董选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混合型(C型)和注意缺陷型(Ⅰ型)儿童的认知受损特点及时间进程变化特征.方法 混合型24例,注意缺陷为主型20例,正常对照儿童24例,3组儿童分别完成2个Block时间段的持续性操作测试任务,分别对3组及block1和block2的行为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组比较:C型和Ⅰ型击中数[(64.37±5.29)个,63.55±5.28)个]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7.04±2.03)个];Ⅰ型反应时间[(540.33±90.33)ms]长于正常对照组[(470.56±95.39)ms];C型和Ⅰ型反应时间变异性(ⅡⅤ)[(174.24±56.35)ms,(201.12±50.79)ms]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144.72±37.17)ms];C型1后其他数字虚报数高于Ⅰ型;Ⅰ型总虚报错误反应时间[(701.34±311.54) ms]显著长于C型[(512.57±279.22)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时间进程比较:击中数、遗漏错误数、ⅡⅤ的被试类型主效应显著(F(2,65)分别为3.08,3.08,6.87,P<0.05);击中数、遗漏错误数、反应时间、ⅡⅤ的时间进程主效应显著(f(1.65)分别为12.60,12.60,12.30,30.46,P<0.01);C型和Ⅰ型Block2的反应时间[(501.82±112.47)ms,559.33±90.73)ms]显著长于Block1[(473.19±106.43)ms,523.45 ±99.86) ms](P<0.05),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型ADHD存在注意缺陷和冲动及反应抑制缺陷;注意缺陷型ADHD为注意缺陷及信息加工速度慢;ADHD的反应速度更易受时间进程影响,ADHD两亚型儿童的认知损害模式不同.

  • 认知行为干预对癌症患者压力应对能力的影响

    作者:孙惠君;李杰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癌症患者的压力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在日常治疗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同期仅行日常治疗和常规护理.认知行为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较干预前压力应对能力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癌症患者压力应对能力是接受治疗、提高生命质量的前提条件,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癌症患者压力应对能力.

  • 有睡眠障碍和无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认知行为特征

    作者:郑惠;林文璇;胡华芸;何艳斯;李瑛

    目的 比较有睡眠障碍和无睡眠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认知行为特征,评估睡眠障碍与ADHD患儿认知行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7月-2007年9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心理门诊确诊为ADHD的7~10岁患儿112例.男95例,女17例.根据儿童睡眠障碍诊断标准,分为无睡眠障碍ADHD组(n=55)和有睡眠障碍ADHD组(n=57).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消测验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分别对二组患儿的智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行为问题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 1.有睡眠障碍ADHD组患儿全量表智商显著低于无睡眠障碍ADHD组,其中尤以操作智商降低为明显(P<0.01),二组间言语智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睡眠障碍ADHD组患儿的长时记忆、记忆商和数字划消得分均显著低于无睡眠障碍ADHD组(Pa<0.01),数字划消失误率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ADHD组(P<0.01);3.有睡眠障碍ADHD组患儿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ADHD组(Pa<0.01),品行问题和心身障碍因子得分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a>0.05).结论 有睡眠障碍ADHD患儿的认知行为受损更严重.

  • 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姜可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给予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给予文拉法辛+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PDQ-39)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

  •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护理措施

    作者:夏丽红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整理我科19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损伤原因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解除致伤原因、功能锻炼和对症处理后,19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症状在4~36 d消失,平均(16.4±6.7)d ,出院随访3~19个月,无足下垂或足内翻等畸形发生。结论腓总神经损伤虽然属整体神经非离断性损伤,若术中或术后重视程度不足,腓总神经损伤后极易引起失神经功能障碍,确诊患者应立即解除病因并给予对症处理措施,改善微循环和保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自知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高新华;刘娟美;胡勤玲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对照组)42例和药物加认知行为护理治疗组(研究组)42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 BPRS在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IE和ITAQ在治疗前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2周末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 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翠华

    目的 观察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产后抑郁症(P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评估2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可明显缓解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知-信-行"理论搞好实习护士手卫生的效果分析

    作者:袁艳华

    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实践证实,手卫生是有效易行的控制院内流行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1].据有关调查显示,医护人员手污染率可高达50%[2].因此,我院尝试用"知-信-行"理论,将手卫生知识教育贯穿实施于护生实习阶段中.通过实习初期的相关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中期的态度转变和后期的行为养成,进行分段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孕期护理干预对产妇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杨华红

    目的:探讨孕期护理干预对产妇认知行为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产科护理,观察组采取孕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产妇分娩知识、分娩态度得分优于对照组( P<0.05);产时应对行为能力评分、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Apgar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产妇对分娩知识的认知,提升产妇产时应对能力,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

  • 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宁夔;王新凯;金虹;刘聪;张瑞岭;王长虹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效果,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构建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治疗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网络成瘾量表(IAT)从2 784名学生中筛选出80名网络成瘾者,其中77名同意入组,将入组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38名和对照组39名.以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对观察组学生治疗8周,对照组学生不做处理,终完成研究的学生观察组36名,对照组38名.治疗前后分别以IAT、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2组网络成瘾者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网络成瘾者IAT得分、SCL-90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SQ中积极应对得分、消极应对得分及ATMD中时间价值感得分、时间监控感得分、时间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网络成瘾者显效及有效27名,无效9名,对照组38名均无改变,2组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除偏执和精神病性外,其他因子观察组网络成瘾者均较对照组得分显著降低(P <0.05);SCSQ观察组网络成瘾者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ATMD观察组网络成瘾者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方面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状况,优化其应对方式并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

  • 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分析

    作者:马银芳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荥阳市豫龙卫生院住院治疗的110例精神分裂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联合组 SQLS、PANSS 和 GSES 评分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 <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该方法安全可靠。

  •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彩霞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治疗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和遵医行为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9.46±4.13)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6.73±4.26)分]均低于对照组[(47.34±3.64)、(46.39±5.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按医嘱用药[(4.16±1.25)分]、定期复查[(4.12±1.14)分]、疾病认知程度[(4.10±1.06)分]、日常生活行为[(4.34±1.22)分]均高于对照组[(3.26±1.06)、(3.18±0.97)、(2.94±0.86)、(3.22±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灵芝;杨新云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济源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5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予以健康及心理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压变化、降压效果及认知行为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SBP、DBP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81.4%);观察组对高血压的基本常识知晓率、控制方式知晓率及相关因素知晓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且患者认知行为得到提高.

  • 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作者:宋静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患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并发症的观察指导、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测指导的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自我行为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多数患者血糖达到平稳控制标准.结论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避免或减少了急、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 深圳市妇女伤害认知情况及行为研究

    作者:任晓慧;赵光临;覃春容;王虹;陈辉

    目的 对深圳市15岁以上的妇女意外伤害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妇女伤害监测信息系统.方法 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获取社区15岁以上妇女意外伤害流行状况及认知状况的基线资料,了解妇女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4.13%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12.94%有过未做好劳动安全防护的行为;有93.71%听说过伤害,75.52%认为有必要进行伤害的健康教育,66.43%认为伤害是严重的社会问题,50%调查人群认为对防治伤害需要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66.78%从亲朋好友、16.08%从广播电视、10.49%从报纸杂志了解伤害及其急救知识.结论 伤害是严重社会问题,交通事故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认识并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从亲朋好友、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等途径来增强对伤害的认识.

  • 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50例患者应对方式的疗效的影响

    作者:陈茹

    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患者应对模式的影响.通过随机选取符合精神分裂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是认知行为治疗组,另一组是支持性心理治疗组,两组患者都经过相应的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10次CBT和ST疗法.利用应对方式问卷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状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求助水平、自责意识均有了明显提升(P<0.05);但是支持性心理治疗组患者中只有自责意识的提升较为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求助水平远远高于支持性心理治疗组患者(P<0.001).结论:利用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应对模式.

  • 维汉哈族成年女性乳腺体检认知调查分析

    作者:辛丽萍;古丽巴田;王燕;王淑霞

    目的 了解新疆维汉哈族成年女性对定期乳腺体检认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特色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行体检的158名成年女性采用自制的“乳腺疾病体检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认知行为总分为(10.5±6.1)~(22.9±5.9)分,汉族高,维族次之,哈族低(均P<0.05);影响女性乳腺体检认知行为的因素,汉族有文化水平、是否患过乳腺疾病和职业,哈族有年龄和文化程度,维族有文化水平和职业(均P<0.05).结论 汉哈族成年女性乳腺体检认知行为水平偏低,哈族、文化程度低、工人及其他职业、年龄偏大者更为明显,应进行针对性干预,提高各族妇女乳腺体检的认知及正确行为.

  • 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作者:魏春香;石金琴;杜延明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2例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情感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护理干预.6周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CL-90评分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精神病性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情感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躯体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459 条记录 15/23 页 « 12...1213141516171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