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市朝阳区2004~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统计分析
为了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及分布的规律,探讨我区近4年传染性疾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做好疾病的一级预防工作,我们对2004~2007年朝阳区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
从ICU病房MRSA和CRAB的连续5年监测数据看不同多重耐药菌应有不同的防控策略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防控措施对不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效果,探讨和确定适合不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每月新发的感染/定植菌检出密度的计算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病房重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两种多重耐药菌进行实时的动态追踪监测,对在监测过程中采用的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和严格接触隔离等防控措施进行了时间上的追踪比对.结果 实施手卫生防控措施辅以环境清洁消毒后MRSA的感染/定植密度迅速减少并保持低水平检出密度;而在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措施基础上,增加了严格的接触隔离结合加强感染/定植上呼吸机患者气道管理后CRAB检出密度才逐步降低.结论 针对不同的多重耐药菌应有不同的防控策略.手卫生对MRSA的防控效果好于对CRAB,防控CRAB需要多个措施综合防控.
-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狂犬病疫情有回升的趋势.本文主要从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基因分布特点、宿主与传染源、易感人群、临床特点、疾病的防控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同道提供参考.
-
流动人口聚集地区重点性传播疾病发病预测与防控策略
以深圳市流动人口聚集密度较大的某区为例,调查了解当地三种重点性传播疾病流行情况,并预测了其未来发病趋势.调查显示,2005年~2015年艾滋病感染、梅毒与淋病是对当地影响较大的性传播疾病,运用时间序列中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预测三种疾病未来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建议政府统筹实施针对三种疾病的综合防控策略,通过制定专项防控规划、推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创新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完善综合支持体系等具体措施,为相应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
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探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在较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中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教学质量在取得提升的同时,又一事件影响到整个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整个教学工作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较大的影响。文中从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征分析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相关策略。
-
普洱市艾滋病流行现状调查及其防控策略分析
目的:普洱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分析总结艾滋病的发病率,发病人群的分布情况以及社会地位等对艾滋病发生的影响,并且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结果:2015年1-12月本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616例,其中病人241例;2015年1-12月报告死亡人数214例,其中有77例死于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及其比例:性传播93.67%(577/616),静脉注射吸毒6.17%(38/616),母婴传播0.16%(1/616)。结论:研究表明,艾滋病在普洱市发病率目前还较高,因此必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模式和防控措施进行艾滋病防控工作。
-
2009年-2012年红河县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控制策略
目的:分析2009年-2012年红河县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关预防控制策略的构思和实施。方法:开展2009年-2012年红河县狂犬病流行病调查,分析狂犬病多发年龄及人群结构等特征,制定相关防控策略。结果:19例狂犬病病例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4例,男性显著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1。病例以1~9岁、30~39岁组病例为主,分别为5例(26.3%)和4例(21.1%)。结论:合理的健康宣教,严格的犬类管理,及时伤口处理,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可预防狂犬病和降低发病率。
-
中国现行艾滋病防控策略不足与缺陷及其完善分析与探讨
艾滋病在上世纪之末困扰着世界人民性生活的健康,及至今天仍然没有彻底根治的临床医疗方案。因此对于艾滋病的抵制工作,目前应当将主要精力侧重在预防机制与防控策略的革新层面。伴随着近年来中国艾滋病例数量的激增,引发医疗界的高度重视和警醒,而这也体现出现行病菌防控策略的不足与缺陷,需要实现改革创新的处理过程。针对艾滋病防控策略的制定问题,理论研究层面的成果颇为丰富,值得对其加以归纳与总结。
-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与预防控制
目的:分析探讨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以期为检验科临床控制感染发生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2010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检验科发生医源性感染的5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途径以及相关疾病种类.结果:本次研究过程中共分析患者人数为2000例,其中53例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2.65%.53例医源性感染患者中24例(45.28%)为粪便及体液感染,19例(35.85%)为血液感染,5例(9.43%)为化学制品感染,5例(9.43%)为其他.患者感染类型主要以甲型肝炎感染为主,其次为丙型肝炎感染和戊型肝炎感染.结论:检验科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机率较高,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医患预防感染的意识,并积极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某地区2007-2013年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研究
目的 探讨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方法 搜集2007-2013年某地区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报告及相关文献,同时将此间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的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研究范围,整合归纳相关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记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40件,分类整合该时段内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集中月份及学校类型分布情况.结果 ①在纳入研究的140起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小学所占比例大,达到63.6%(89起);初中16起(11.4%),高中7起(5.0%),中专10起(7.1%),幼教机构8起(5.7%),普通高校5起(3.6%),说明该地区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农村学校集中在乡村小学中.②在纳入研究的140起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所占比例高,达到89.3%.其中水痘报告数量为44起,占总事件的31.4%;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占24.3%;所有事件中食物中毒11起,占总数的7.8%.③在140起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3-6月份为高发时段,分别发生16起、30起、26起、1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总数的63.6%(89起);9-10月份为另一个发生高峰期,共33件,占总数的23.6%.结论 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小学内发生几率较大,且存在健康知识接纳度及普及度不足、安全防御意识淡漠等问题,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及校方联合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加强日常检查与监督力度,切实落实各项防控要求,以此改善当地农村学校教学环境,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风险,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持与稳定.
-
2014-2017年太原市迎泽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研究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太原市迎泽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并探讨防控策略.方法 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4-2017年太原市迎泽区乙肝的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乙肝的防控策略.结果 2014至2017年太原市迎泽区累计报告乙肝4 000例,发病率为16.77/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0~4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50~≥90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其中30~39岁、40~49岁、50~5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分别为23.64/万、32.34/万、20.41/万.男性的乙肝发病率为11.24/万,女性的发病率为5.53/万,男女性别比为2.03∶1.乙肝报告病例中,发病率占比高的行业为农民(38.08%),发病率低的是幼儿及学生(2.50%).结论 2014-2017年太原市迎泽区的乙肝病例报告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乙肝防治宣传工作,强化疫苗接种管理,规范乙肝病例上报.
-
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疫情,掌握本省出血热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绘图、分析.结果 1999 -2010年本省出血热发病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病死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2004 -2010年发病率位次位居全国前列.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83%.2000 -2010年,男女性别比例为4:1;年龄分布以16 ~60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30%.1998 -2010年,季节分布以秋冬季为主,11月份达到高峰.1955 -2010年,地区分布以东部山区和中部半山区、丘陵地带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8.7%.2005 - 2010年,本省出血热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平均百分比为14.27%.本省疫源地由单纯的姬鼠型疫区发展到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病例分布由东部山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呈现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向城市发展的态势.结论 有关部门应根据本省出血热疫情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防控策略.
-
PM2.5折射流调缺失
2011年底,一场持续多时的大雾在中国多个城市蔓延开来,"PM2.5(可入肺颗粒物)"这个略带专业背景的词汇开始闯人公众视野,焦虑和担忧随之而来:大气中的可人肺颗粒物到底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从长期来看,会否引发呼吸等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变化?针对这一趋势,又有哪些防控策略?
-
武汉地区体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调查分析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引起的一种以损害肝细胞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多数病例症状较轻。通过了解武汉地区体检人群中的 HEV 携带情况,为制定戊型肝炎经血传播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对2011年武汉地区体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近期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
多位专家阐述——如何预防脑卒中
近日,由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卫生部医政司、卫生部疾控局等协办的2012年中国预防脑卒中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本次会议上,多位脑卒中防控领域的专家共同提出了脑卒中的全线防控策略.
-
佛山市南海区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对佛山市南海区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流脑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查阅病例病案,访视病例家属及其他相关知情人,并进行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 患儿邱某某,男性,1岁2个月,于2011年7月11日开始发病,因发热、皮疹就诊并住院治疗,经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发病前无与同类患者接触史;家庭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一般;实验室检测证实,该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药敏试验显示,病原菌株对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不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经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 该病例确诊为佛山市南海区首例B群流脑病例,预防控制B群流脑的关键是采取以加强病原学检测、敏感药物使用为重点的综合防控措施.
-
三水区2012-2016年麻疹疫情分析和防控策略研究
目的 分析三水区2012-2016年麻疹疫情的人群发病特征,有针对性地研究加强麻疹预防控制的切入点,为更好地防控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6年三水区麻疹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三水区2012-2016年报告麻疹病例96例,年均发病率3.61/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西南街道和乐平镇,占总病例数的75%;以6-8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76.04%;年龄15岁以上病例多,占总病例数的50%;8月龄至14岁病例组中,无接种史及接种史不详的占65.22%;户籍人口病例占比有逐年增加趋势;麻疹病例出疹到报告的间隔时间,年平均为3.2-3.8天;发病前7-21天明确去过医院的比例为29.17%.结论 三水区麻疹疫情受周边地区麻疹高发和院感因素的影响,成人和小于8月龄儿童患者所占比例大,免疫对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不及时,应加强儿童免疫预防管理,开展麻疹风险评估,提高含麻类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强化疑似病例的调查、疫点处置及实验室检测,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查验证工作、免疫规划和麻疹预防的宣传教育.
-
第26~28届奥运会的传染病防控经验在北京奥运会中的应用探讨
本文介绍了北京奥运会之前的三届夏季奥运会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包括多部门合作、周详的计划、开展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危险评估、广泛及时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强化应急处置的能力等.这些成功经验在北京奥运会中都有非常成功的实践,有力保证了北京奥运的公共卫生安全.
-
南京青奥会期间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措施与对策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开幕时,西非4国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正在向世界蔓延.为了防止埃博拉出血热的传人,保障青奥会的顺利召开,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赛前进行风险评估,制订相应的防控预案和方案,开展演练,实施与多部门及周边地区的联动机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赛中开展症状和传染病监测,完善场馆内的疑似病例及密接人员分离隔离和其他人员医疗救援分流流程,加强对场馆的巡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解疑释惑、提出解决办法,督促落实;对监测的数据每日形成简报呈送组委会.通过构建防控体系,保证了赛会的进行.
-
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生了一些社会影响重大、危害后果严重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显示,在这系列事件中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很大比例.不断发生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安全危机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