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内迷走神经阻滞(VBLOC疗法):一种新型可植入性医学装置的临床效果
背景:一种新型的医疗装置利用高频电产生间断的迷走神经阻滞(VBLOC).目的是评估迷走神经阻滞在超重者身上的作用,安全性,饮食摄入量和迷走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在肥胖受试者(BMl35-50kg/m2)身上做研究.在靠近食管胃连接处的迷走神经植入电极来提供电阻断.随访受试者6个月,观察他们的体重,安全,心电图,摄食,饱感,血浆胰多肽对假喂食的反应.为了明确评估装置的单独作用,没有设立其他饮食和锻炼的项目.结果:31个病人(平均体重指数,41.2±1.4kg/m2)接受了装置.平均体重减轻在装置植入后4周,12周,6个月后分别为7.5%,11.6%,14.2%,(所有P<0.001);25%的病人6个月后体重减轻>25%(大的36.8%).没有出现死亡或装置有关的严重副反应.卡洛里摄入量减低了>30%(P≤0.01),伴随早期饱感(P<0.001)和降低的饥饿感(P=0.005).12周之后血浆PP降低(20±7对比42±19pg/ml).PP<25pg/ml的病人平均体重减轻的百分数是PP>25mg/ml病人的2倍(P=0.02).3个病人出现严重的副反应需要短期住院,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皮下植入处血肿,难辨梭菌腹泻.结论:间断的腹内迷走神经阻滞与明显的体重减轻有关,并是一种有前景的,安全的手段.
-
纳曲酮皮下植入术后第1天开始复吸1例
病例:患者朱某,男27岁.因滥用海洛因11年而于2007年6月26日入院.1996年患者在好奇心驱使下吸海洛因,初为追龙方式,于2000年改为静脉注射.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曾有滥用其它毒品如冰毒、麻古、K粉、摇头丸及多种精神类药物病史.曾多次戒毒失败.
-
中人氟安联合亚砷酸治疗晚期肝癌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皮下植入中人氟安(氟尿嘧啶缓释剂,5-fluorouraeil sustained-release,5-FU)联合静滴亚砷酸注射液(Arsenous acid)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晚期肝癌和术后或介入术后复发的病例,对照组55例予静滴亚砷酸每日10 mg,连用14d为-疗程;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予一次皮下植入中人氟安300~500 mg.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生存质量(KPS评分)、生存期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9%、34.5%,临床获益率为85.7%、65.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41±0.32)年、(0.98±026)年(P<0.05);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轻-中度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或黄疸加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但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 皮下植入中人氟安联合静滴亚砷酸治疗晚期肝癌效果显著,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两药具有协同作用,毒副反应轻,为治疗晚期肝癌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以胶原凝胶为支架构建可植入工程化肝组织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肝细胞与液态Ⅰ型胶原复合构建可植入的工程化肝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SD大鼠肝细胞与液态Ⅰ型胶原及DMEM复合,形成肝细胞/胶原凝胶复合物.该复合物被接种在培养板中培养,采用相差显微镜和HE染色方法对培养肝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MTT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对肝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进行检测.肝细胞/胶原复合物同时被植入皮下腔中观察肝细胞的分化及工程化肝组织的形成情况,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植入的工程化肝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肝细胞与液态Ⅰ型胶原复合后形成凝胶状复合物,可见肝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复合物中,呈三维立体生长.在整个体外培养过程中,肝细胞始终保持圆形的形态;肝细胞在培养初期活性稍有下降,直至第7天时仍然保持活性的87%,之后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活性逐渐降低.经过2周培养,肝细胞仍具有白蛋白的合成功能.皮下植入后1周,肝细胞/胶原复合物形成工程化灶性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这种工程化的肝组织具有白蛋白的合成功能.结论 采用胶原凝胶作为肝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支架可在体内构建类肝样的工程化肝组织.这种可植入的工程化肝组织提供了一种基于肝细胞治疗的新途径,并有望用于损伤肝组织修复和重建.
-
房间隔缺损闭合器组织相容性研究
目的:采用GB/T16175-1997和ISO10993-6:2007标准中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的结果判定方法,评价房间隔缺损闭合器植入体内后的组织相容性,探讨两种方法在组织相容性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试验动物家兔皮下植入试验,将试验样品植入家兔背部皮下组织,分别于植入后1周、4周和12周后处死动物,取材,常规制片,HE染色,组织学观察采用炎症和纤维囊腔分级法及半定量记分法.结果:样品皮下植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周围组织的反应程度呈加重趋势.植入后12周,组织学反应未达到稳态.两种方法的组织学观察结果是一致的.结论:两种方法在组织学评价中均有其局限性,实际中可将两种方法结合来评价医疗器械的组织相容性,建议继续观察该样品植入后26周的局部反应,以减少临床使用的风险.
-
皮下植入金丝对兔耳皮肤的影响
目的研究金丝是否可以作为软组织填充术的新型材料.方法在兔耳部皮下植入不同长度直径分别为0.0972 mm和0.325 mm的9.999K金丝,于2周和6周时取材.结果皮下植入9.999K金丝后,兔皮肤仅在早期有短时间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在2周左右,炎症消退.皮下植入的金丝在6周内未发现引起皮肤炎症、出血等病理变化,只有纤维增生和局部皮肤略有隆起现象.结论金丝在组织中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出现组织坏死现象和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显微足外科的研究(二)
1.3足踝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与移植皮瓣感觉功能重建足不仅是重要的行走负重器官,也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移植修复足底的皮瓣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感觉功能重建问题.作者早提出了如何选择足部感觉皮瓣,皮瓣盲区的功能重建及无直接感觉皮神经功能支配皮瓣的功能重建问题,并创用感觉神经皮下植入重建皮瓣感觉恢复盲区功能.提出了支配背阔肌的胸背支并非绝对运动神经的概念,将感觉神经与胸背支吻合改善了侧胸皮瓣或背阔肌皮瓣移植术后皮肤营养状况,并用负重区神经植入恢复温疼觉及粗触觉,消除了既往许多患者对侧胸皮瓣等大面积皮瓣修复足底而导致经久不愈的溃疡发生之虑.
-
中人氟安联合亚砷酸治疗晚期肝癌42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1-2].目前我国PLC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3].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皮下植入顺铂的血浆及肾脏浓度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皮下植入顺铂血浆和肾脏中顺铂(DDP)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组织中的顺铂经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络合衍生化后用乙醚提取的产物Pt(DDTC)2.采用岛津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水.甲醇(25:75).流速1.0 ml/min,在254 nm处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顺铂的线性范围为0.1~10 μg/ml,r=0.9998(血浆),r=0.9993(肾脏),日内RSD和日间RSD均小于10%,低检测限为50 ng.结论本法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皮下植入顺铂的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
不同表面形貌纯钛皮下植入后急性期炎症反应的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形貌金属钛皮下植入后对周围组织急性期炎症浸润的影响.方法:将钛片表面形貌分别制备成光滑、不规则的微米坑、20~30 nm小管径纳米管形貌、80~100 nm大管径纳米管形貌,将各组钛片植入C57小鼠(n=6)的皮下,分别于植入后16、72 h时取其植入体表面的皮肤组织并制作石蜡切片,并通过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的炎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术后16、72 h时,各组均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且光滑组的炎症细胞浸润数明显多于其他3组,微米坑组的炎症细胞浸润数明显多于两种不同管径的微纳米形貌组,两不同管径的微纳米形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甲苯胺蓝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各时间点的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数均为光滑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 <0. 05),两不同管径微纳米形貌组的两种细胞浸润数均明显少于光滑组和微米坑组(P<0.05).结论:不同表面形貌的种植体皮下植入后能引发机体产生不同的急性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