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湖区钉螺孳生地的微生态环境对钉螺分布的影响
目的 探索微生态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选择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区的草滩为现场,系统抽样查螺并测量部分框的植被盖度、土壤温度,同时采集约30 g土壤样本.实验室压螺鉴定死活并分框记数,测量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首先描述钉螺及各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再用广义相加模型拟合分析多种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微生态环境因素共查104框,pH值为4.70~7.92,植被盖度为1%~96%,土壤温度为14.5~32.7℃,土壤含水量为0.07~2.00.环境相关因素的广义相加模型拟合发现湖区植被盖度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微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结论 各微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间为平滑函数关系,应考虑用广义相加模型对钉螺分布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采取适宜策略来改变钉螺生态,进而遏制钉螺的繁殖和扩散.
-
应用遥感技术快速确定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的研究
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GIS,RS)快速确定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带及血吸虫病高危区域.方法在鄱阳湖区内选择三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周围的洲滩,用传统方法进行螺情调查,卫星定位仪(GPS)记录有钉螺点的经纬度.运用ERDAS IMAGINE软件对鄱阳湖区枯水期的卫星专题制图仪(TM)遥感片进行计算机非监督分类,校正植被指数(NDVI)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C)模型计算,并对有螺点相对应TM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鄱阳湖区钉螺分布和孳生与洲滩湖草的生长状况及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现场调查的钉螺分布图,有螺点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的6、7和8类中,进一步模型分析表明:有螺点主要分布在NDVI>110和TC在-10~3之间,其准确率达95%以上.结论本项研究提示:运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法可大致确定6、7和8类为有螺植被环境,然后通过NDVI>110确定植被优质区为钉螺的孳生环境,后通过TC=-10~3可确定钉螺佳孳生地.
-
地理信息系统在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方法和技术的成熟,其在血吸虫病防治和研究中的应用也逐步深入.本文就GIS在血吸虫病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
铜陵县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与防治对策
铜陵县位于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南岸,江岸线长55.5 km,沿江有8个乡镇49个村流行血吸虫病,疫区人口12.7万人,耕牛4 107头,江滩历史累计有螺面积3 499.7万m2,累计血吸虫病人1.6万人,经过近50年的防治,现有螺江滩52块,面积2 389.21万m2,占全县总面积的76.65%(2389.21/3117.08),江滩每年都有急性血吸虫病人成批发生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人散在发生,成为全县人畜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疫源地,也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度易感地带之一.因此,感染性钉螺的分布与防治对控制疫区人畜感染血吸虫至关重要.
-
三峡建坝后水位变化对皖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影响的预测研究
目的:研究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水位变化对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提供的三峡建坝前后大通水文站丰、平、枯各典型水文年的水位数据,用内插法推算安徽省铜陵县胥坝铁锚洲水位变化规律;结合现场调查不同高程滩地钉螺分布及人群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月建坝后较建坝前水位上升,5~9月建坝前后水位变化较小,10~12月建坝后较建坝前水位下降;秋季退水时间提前;有螺带分布于整个高程的滩地;居民上滩活动主要分布于滩地的较低和较高两个部分高程带.结论: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水位变化将会造成低高程滩地钉螺扩散和人群接触疫水的机会和时间增加.
-
2016年特大洪灾对孝感市孝南区钉螺分布影响的分析
目的 分析2016年特大洪涝灾害对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钉螺分布的影响.方法 对比2016年孝南区洪涝灾害前后4年钉螺分布变化,分析钉螺扩散情况.结果 钉螺生长并扩散,有螺面积增加,平均活螺密度先降后升,钉螺感染率洪涝灾害前后年均为0.结论 除了积极进行钉螺调查外,还要同时进行药物灭螺、翻耕种植灭螺、工程灭螺等,使有螺面积降至历史低水平.
-
丽江市古城区水系特征与钉螺分布
古城区地质构造复杂,高差大切割深,水系结构特殊.血吸虫病流行区中的钉螺,主要孳生于流行区中的山涧溪流区、山脚渗水地带、糌粑地和混合水流.钉螺孳生具有严格的水域性和水系特征.
-
广义负二项分布对钉螺分布的拟合
目的 介绍并应用广义负二项分布研究湖北钉螺的分布规律,为定量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浦河沿岸的4块滩地作为研究现场,2005年调查4块滩地的钉螺数据,2006年从中再随机抽取2块滩地进行调查.通过全局大似然法分别拟合广义负二项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比较同一季节不同滩地和不同季节同一滩地的分布拟合结果.结果 不同季节、不同滩地的钉螺密度是不同的,但其分布形状均是相似的正偏态分布,广义负二项分布能成功地拟合所有的钉螺数据.不同季节同一滩地间的广义负二项分布参数的变化不一致,同一季节不同滩地广义负二项分布的参数估计结果即使在钉螺密度相近的情况下也不相近,钉螺生存环境的微小差异可以通过广义负二项分布的参数灵敏反映.结论 广义负二项分布比负二项分布能更好地反映钉螺分布的复杂性,其将在钉螺的定量化研究领域以及家庭聚集性疾病、寄生虫病和定量生态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
沉螺池阻截山丘地区沟渠钉螺扩散的效果
湖北省荆门市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许多大型河流两岸有钉螺分布,群众为了农业灌溉,在有螺河边提灌引水,导致钉螺向沟、农田、村庄周围蔓延.为控制钉螺扩散,近年来,本市投资修建沉螺池.为了解沉螺池阻螺效果和经济效益,我们选择一处沉螺池进行了观察.
-
米易县血吸虫病20年监测
四川省米易县有2个乡(镇),8个村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查出有螺面积84.93 hm2,血吸虫病人1 927人,病牛243头.米易县钉螺分布地势为海拔1 100~1 300 m,有沿河分布的特点,分布于烂泡田、沟渠、沼泽地及荒坡等复杂环境.本县198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1987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从1988年至今防治监测工作已达20年.
-
霞浦县查灭螺效果分析
福建省霞浦县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86年全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87年进入血吸虫病巩固监测阶段,残存钉螺分布于4个螺点,面积290 m2.1997年上升至4 400 m2.近10年来,虽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灭螺措施,并取得一定效果,但钉螺增长蔓延速度仍较快,至2005年11个螺点面积达178 300 m2.现将2004~2007年螺情监测情况以及灭螺效果分析如下.
-
丽江市古城区钉螺分布现状
为了掌握丽江市古城区钉螺分布状况,2004~2005年对全区进行了螺情调查,结果如下.
-
上海市南汇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结果
南汇区地处上海东南郊,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中钉螺分布东的一个区,历史上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流行范围遍及28个乡(镇)311个村,历史有螺面积2 569.69 hm2,累计血吸虫病人88 837人,历史累计晚期血吸虫病(晚血)1 207人.
-
2005年华容河钉螺分布现状及防治对策
为了解华容河流域钉螺分布现状及特点,掌握其螺情动态及变化规律,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于2005年春季在全流域开展了钉螺调查,报告如下.
-
便民河砼护坡后螺情观察
便民河水系血防治理工程砼护坡长32.2 km,流经南京、镇江2市6个乡(镇).入口为七乡河、三江河,出口为大道河口.治理前(1998年)该水系活螺平均密度8.87只/0.1 m2,钉螺阳性率1.4%[1].该工程于2001年5月竣工.为观察该工程对钉螺分布的影响,2001~2005年我们连续进行了跟踪调查.
-
湖沼地区沟渠水体中钉螺分布的进一步观察
1985年我们首次报告了四湖地区沟渠水体钉螺分布规律[1],为了进一步证实有螺水体钉螺分布的情况,再次对有螺沟渠水体钉螺分布进行了系统观察,经过对原始资料进一步完善、整理和分析,从中再次得出一些沟渠水体钉螺分布规律,为目前开展的"沉螺池"、"中层取水"阻螺法等防止钉螺扩散措施提供基线资料,报告如下.
-
传播阻断地区输入型急性血吸虫病10例误诊分析
常山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山丘地区,与江西省玉山县接壤,于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境内仍有残存钉螺分布.2000~2003年发生输入型急性血吸虫病误诊10例,报告如下.
-
葛洲坝库区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15年监测结果
葛洲坝库区血吸虫病流行区有2处,即长江南岸点军区点军乡的紫阳村(葛洲坝库区右岸)和长江北岸伍家区伍家乡的共联村.钉螺分布以长江小支流为主.
-
潜江市钉螺分布历史演变及影响因素
潜江市原是与江相通的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围湖垦种,开挖渠道等.随着区内水利设施的配套和完善,目前已形成完整的排灌水系,同时钉螺分布亦随之发生了变化.近年来由于灌溉、洪涝等影响,钉螺分布呈扩散、增长之势.为了掌握其变化规律,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观察对潜江市钉螺分布历史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
新联村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
1 调查方法按钉螺分布示意图,对该村钉螺孳生环境全面查螺,沟渠采用5 m设1框(0.1 m2)的系统抽样方法;田查四角及出入水口,查获的钉螺分装带回,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有螺面积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规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