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CBERS-02B卫星CCD影像的东洞庭湖区洲滩钉螺孳生地探测

    作者:李源培;李林瀚;何明祯;赵飞;何忠;万卫;李君祥;姜杰;周艺彪;姜庆五

    目的 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CBERS-02B)卫星CCD影像,结合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关技术,快速确定东洞庭湖区洲滩的可能钉螺孳生地.方法 结合湖区洲滩钉螺适宜孳生地的两个典型特征:"冬陆夏水"的季节性淹水和"无草不见螺",利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分别计算出"冬陆夏水"区域和有植被覆盖区域,再将两区域叠加确定钉螺孳生地.后与钉螺洲滩资料进行空间叠加对比验证.结果 在东洞庭湖区,以水体差异指数(NDWI)>0.01确定"冬陆夏水"区域,以植被指数(NDVI)>0.36确定有植被覆盖区域,两区域叠加即为可能的钉螺孳生地区域.该区域与钉螺点空问资料的叠加对比验证显示符合率高达93.55%,提示预测结果良好.结论 CBERS-02B卫星影像可以发现钉螺区域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钉螺指数法(判别式1和2)适合用于湖沼地区洲滩钉螺孳生地的探测.

  • 湖沼地区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

    作者:曲国立;汪伟;李洪军;戴建荣;梁幼生

    目的 测定并比较湖沼型流行区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差异.方法 在我国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省疫区现场采集感染性钉螺,于实验室内收集新鲜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并分别暴露于10;、5×10-6、10-6、5×10-7和10 7 mol/L吡喹酮溶液中,20、40、60、80和100 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各地理株的断尾情况,计算断尾率及40 min时的吡喹酮半数致死浓度(50%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结果 经相同浓度吡喹酮溶液作用一定时间后,各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断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喹酮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湖沼区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40 min的LC50分别为6.32×10-7、1.78×10 7、1.61×10.、1.66×107和1.62×107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大陆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测定并比较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可为建立吡喹酮抗药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 血吸虫病不同流行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策略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朱红;黄希宝;蔡顺祥;涂祖武;陈艳艳;利国;夏菁;张娟;王伟;向代金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在湖沼地区不同流行类型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为完善血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湖北仙桃市沙湖片区37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为研究对象,其中垸内组34个,垸外组3个.开展了“建三格式厕所”、“建沼气池”、“水旱轮作”、“安全饮水”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及常规卫生血防措施.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合现场调查,收集疫情、经费投入与产出效益等资料,进行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分析. 结果 垸内组与垸外组的总效益费用比均>1;垸内组总投入、每100只活螺平均密度下降1%费用、每100人与每100头牛感染率下降1%费用、总效益费用比、净效益与净效益费用比均高于垸外组;其中垸内组净效益费用比为1.17. 结论 垸内组投入较高,但收益也较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在垸内组与垸外组均产生了血防、社会和直接经济效益,具有推广价值.

  • 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病家庭聚集性的研究

    作者:朱蓉;林丹丹;曹淳力;祝红庆;胡飞;张慧娟;郭家钢

    目的通过对实验区感染病例家庭分布情况以及感染者亲属的感染情况的分析,探讨日本血吸虫病家庭聚集性以及家庭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塘美行政村作为实验点,2002年对全村的1 064人进行了病原学检查,并对其中的1 01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家庭人员调查.2003年对其中的两个高感染村418人进行追踪随访,12月份进行回顾性疫水接触调查.调查资料用ACCESS2002建立数据库,用SPSS做统计分析. 结果江西塘美村血吸虫感染病例呈现家庭聚集性现象,感染者的亲属更易感染血吸虫病,血缘关系越近,发病机会越大.结论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病存在家庭聚集性,日本血吸虫感染不能排除受遗传因素影响.

  • 湖沼地区、山丘地区血吸虫病传染源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刘效萍;汪天平;汪奇志;尹晓梅;周莉;汪峰峰;王玥;方国仁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两种不同流行区(湖区、山区)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及其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以安徽省安庆市山口镇村(湖区)、石台县杜村(山区)为调查点,对调查点开展人畜及野生动物病原学查病.计算感染率、感染度及潜在传播指数.结果 安庆市山口镇村日本血吸虫病感染终宿主主要为人和牛,人的感染率为2.81%,病人EPG算术均数为31.16,人群平均EPG为0.54,EPD为3 867;牛的感染率为27.27%,病牛EPG算术均数为11.67,牛平均EPG为2.97,EPD为178 182.牛排出的虫卵数占当地日排虫卵数的97.88%,人仅为2.12%.石台县杜村感染血吸虫的终宿主有人、犬及野鼠,其中人的感染率为1.25%,病人EPG算术均数为25.78,人群EPG均值为0.26,EPD为1 007;犬感染率为7.69%,病犬EPG算术均数为1.53,犬平均EPG值为0.09,EPD为45;野鼠的感染率为12.24%,病鼠EPG算术均数为1 697.00,鼠平均EPG值为65.14,EPD为315 154.野鼠排出的虫卵数占当地日排虫卵数的99.67%,人占0.32%,犬仅占0.01%.结论 湖沼地区牛仍然是主要传染源,而山丘地区随着牛的淘汰及猪的圈养,野鼠和犬将成为当地主要动物传染源.

  • 湖沼型地区钉螺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刘宗传;贺宏斌

    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疫区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唯一中间宿主,对血吸虫病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有效控制或消灭环境钉螺,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了解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控制技术进展,现就常见的环境改造灭螺、药物灭螺、植物灭螺、生物防制和物理灭螺等研究应用情况以及当前灭螺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简要概括和综述.

  • 油菜籽成分2-羟基-3-丁烯基硫苷的分离、鉴定及杀钉螺试验

    作者:冯新港;易健民;施天益

    我国日本血吸虫病疫区现有钉螺面积约为30亿平方米1.目前,易感地带灭螺仍然是我国(特别是在湖沼地区)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1,2].但是,目前使用的化学灭螺药如氯硝柳胺除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外,尚存在价格较高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低毒、价廉的植物源灭螺药的研究受到重视.油菜籽是芥菜(辣油菜)、白菜(甜油菜)和甘蓝类油莱的种子,是我国食用植物油一菜油的主要原料,油菜籽中除含植物油外,尚含有蛋白质和硫苷等物质,这些物质榨油后留在菜籽饼中.菜籽饼可用作饲料,但必须通过脱毒后才能作家畜饲料,被脱的毒物主要为硫苷,它也是一种乏中药[3].在预实验中,我们发现菜籽饼粗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杀螺效果.本研究进一步对其中的杀螺有效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评估其室内杀钉螺的效果,为开发这种植物灭螺药提供基础.

  • 不同方案防治血吸虫病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作者:王文梁;朱晓红

    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的湖沼地区、围绕农业综合开发防治血吸虫病传播,探索加速湖沼地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新途径具有现实意义.作者等在潜江市试验区,针对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与规律,曾分别采取4种不同的防治方案,进行3年(1992~1994年)试点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技术经济效果.

  • 寄生虫病防治的重要策略--健康促进

    作者:黄敬亨

    当前,我国寄生虫病是一个严重的影响健康的社会问题,其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感染高、危害大.如血吸虫病仍继续流行于7个省的大山区和湖沼地区.

  • 湖南省洞庭湖区钉螺分布状态的动态分析

    作者:王海银;张志杰;周艺彪;姜庆五

    目的 探索洞庭湖区钉螺分布的动态变化,为钉螺生态学及螺口动力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的一块草滩为研究现场,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洞庭湖未涨水期间进行随机抽样查螺,实验室内压螺鉴定死活后分框计数.首先计算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及聚集度指标等进行统计描述,然后采用大似然法拟合负二项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不同的分布类型以探索不同时间点的钉螺分布状态.结果 观察期间各月份钉螺的分布均为正偏态分布,钉螺密度的中位数分别为7、9、1、0、3、4和1(只/0.01 m2),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3、8、3、2、4、6和4;方差均大于均数,聚集性指数随密度同方向变化.水退初期10月份的钉螺数据对几种分布均不能较好拟合,11月份的钉螺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2008年4月份的钉螺分布同时符合负二项分布和指数分布,其它各月份的钉螺分布均呈负二项分布.结论 钉螺分布不是单一的负二项分布,可能存在着与密度有关的一种动态变化,有待于提出新的、更广义的分布模型来更好地反映这种动态变化.

  • 应用高分辨率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图像探测湖沼地区钉螺孳生地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增亮;高杰;陶波;姜秋林;翟敏玲;张志杰;姜庆五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中巴资源卫星02B星(CBERS-02B)遥感图像在探测湖沼地区钉螺孳生地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将CBERS-02B星HR图像与CCD图像融合形成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并分别应用高分辨率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图像和CCD图像提取江西省星子县地区的潜在钉螺孳生地.在研究区域内随机抽取2 000个验证点,应用McNemar x2检验比较验证点在钉螺孳生地内外分布的差异.结果 高分辨率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图像与CCD图像提取的星子县潜在钉螺孳生地面积分别为98.23 km2和94.89 km2,位于两者内的验证点数分别为255个和24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 779.52,P=0.23).结论 在大尺度范围内,应用高分辨率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图像提取的钉螺孳生地与CCD图像提取钉螺孳生地范围和面积基本一致.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ⅪⅣ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评价

    作者:汪伟;李洪军;梁幼生;曲国立;李幼子;邢云天;钱科;贾悦;杨振坤;王飞;戴建荣

    目的 比较中国大陆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不同分离株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为建立吡喹酮敏感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5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采集感染性钉螺,分离尾蚴,以40条各虫株尾蚴感染小鼠,感染35 d后分为6组,5个用药组分别一次灌服37.5、75、150、300 mg/kg和600 mg/kg吡喹酮,对照组小鼠灌服2.5% Cremophor EL溶液.所有小鼠于感染后50 d解剖,收集小鼠体内成虫,统计虫负荷和减虫率,计算并比较不同分离株血吸虫的吡喹酮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结果 37.5、75、150、300 mg/kg和600 mg/kg吡喹酮一次灌胃给药后,各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10.37% ~ 19.81%、23.22%~ 33.09%、39.25% ~ 49.61%、62.87%~ 74.44%和91.26% ~ 98.09%.经不同剂量吡喹酮给药后,各组小鼠减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株日本血吸虫不同分离株的吡喹酮ED50值为134.1~186.7 mg/kg,但各分离株的吡喹酮ED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国大陆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不同分离株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血吸虫吡喹酮ED50值作为定量指标,能够客观反映血吸虫种群对吡喹酮的敏感性.

  • 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成因及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

    作者: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贺正文;廖昌军;黄文军;万东方;袁梅枝;彭孝武;赵耀升

    目的 探讨荆州市湖沼地区无牛村和有牛村血吸虫病传染源与感染性钉螺形成的原因,为制定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无牛村和有牛村有螺环境,对螺情、人畜病情、野生动物保虫宿主(鼠)感染情况、野粪污染情况等开展调查;对无牛村采用哨鼠法测定水体血吸虫感染性.采用秩相关分析对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密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无牛村4处环境未发现阳性野粪,哨鼠疫水测定未发现感染性;有牛村12处感染性螺点累计收集野粪374份,野粪平均密度为0.02~0.29份/100 m2,阳性野粪平均密度为0~0.01份/100 m2,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01~0.040只/0.1m2,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的分布地点一致,其密度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r,=0.1235,P>0.05).公安县和监利县垸内有牛村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7%和1.37%,公安县垸外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23%,未发现病牛.野鼠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 耕牛和病人是当地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野鼠成为主要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小;有牛村耕牛仍为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效果评价

    作者:汪天平;陈更新;操治国;何宗贵;张世清;韩世民;崔道永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沼型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6~2008年,分年度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浦河流域,长江、九华河流域,以及升金湖流域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以上流域的40个流行村中随机抽取13个流行村,观察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后病情和螺情变化,评价综合防治策略效果.结果 2008年秋浦河流域人群平均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的2005年分别下降了68.60%、96.00%和96.00%;长江、九华河流域人群平均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的2006年分别下降了51.55%、71.15%和68.97%;升金湖流域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的2007年分别下降了49.58%、73.58%和51.78%.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后,以上流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明显减少.结论 在湖沼型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 综合治理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效果

    作者:王加松;曾巍;何亮才;荣先兵;付正银;彭孝武;赵耀升;何坚;董娟;袁梅枝

    目的 探索湖沼地区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 2003~2007年选择湖北省公安县花基台剂江分洪区5个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村为试点,第1阶段(2003~2005年)在实施人畜化疗、易感地带灭螺、免费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同时,结合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开展血防综合治理.第2阶段(2006~2007年)在此基础上开展以机代牛,控制传染源,发展多种经营,种植经济作物或棉稻、油稻轮作.结果 通过连续5年2个阶段综合治理,第1阶段居民和耕牛感染率分别降至1.05%和2.69%,分别下降了97.29%和80.06%(χ2=276.649 3、27.364 6,P均<0.01),无12岁以下儿童新感染和急性血吸虫病发生,钉螺感染牢降至0(χ2=7.145 1,P<0.01);第2阶段居民感染率降至0.21%,下降了99.46%,病牛数减少到0,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钉螺面积下降98.02%,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

  • 湖沼地区湖北钉螺小尺度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作者:张志杰;彭文祥;周艺彪;庄建林;姜庆五;陈更新;崔道永

    目的 研究湖沼地区湖北钉螺小尺度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方法 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秋浦河沿岸随机选择一个滩地的中间层和河边层作为研究现场,采用交叉复核随机抽检的查螺方法于滩地水淹前后各普查钉螺100框,判别死活,并分辨成螺和幼螺.在两层内各随机取10份土壤样本,测量土壤湿度.先计算并比较水淹前后两层的土壤湿度和钉螺密度,然后计算Moran's I和Geary's C两个空间自相关指标,探讨钉螺的小尺度分布情况及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结果 钉螺的小尺度分布始终存在正空间自相关,其变化与钉螺密度的高低一致.Moran's I均>0.22,Geary's C均<0.76,P<0.01.水淹前,河边层钉螺的空间自相关大于中间层;水淹后,中间层幼螺和成螺的空间自相关均大于河边层,并且同一层内幼螺的空间自相关均大于成螺.结论 湖沼地区湖北钉螺的小尺度分布存在正空间自相关.

  • 湖沼地区钉螺指数的初步研究

    作者:彭文祥;张志杰;周艺彪;庄建林;姜庆五

    目的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自动确定钉螺孳生地.方法 利用丰水期与枯水期遥感图像,分别自动计算与提取水体指数(NDWI),两图像水体指数相减,获得"冬陆夏水"区域;在"冬陆夏水" 区域计算植被指数(NDVI),并提取有植被覆盖的区域;将提取的区域与已有螺情资料进行空间叠加对比分析.结果 在鄱阳湖区,两时相中NDWI》0.05的区域之差与NDVI》0.20的区域的交集,为适宜钉螺孳生的区域.结论 根据适宜钉螺孳生的生态条件,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可以快速获得钉螺的孳生地及其面积.

  • 湖沼地区钉螺调查时确定适宜样本量的研究

    作者:倪映;崔道永;张志杰;彭文祥

    目的 探索湖沼地区钉螺调查时确定适宜样本量的方法,为获取准确的钉螺信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安徽省贵池区秋浦河沿岸随机选择4块滩地,按照等间隔的抽样方法调查钉螺,所有钉螺带回实验室用水测法判别死活,并记录活螺数.用EpiData双遍录入校对建立数据库,用SAS软件对4块滩地的钉螺数据按不同的样本量进行抽样并计算相应的钉螺密度,绘制样本量-钉螺密度绝对变化曲线和样本量-钉螺密度相对变化曲线,判断各滩地的适宜样本量.结果 谷潭湖滩的适宜样本量为40框,菜籽湖滩为200框,秋浦河外滩为100框,欧阳湖滩为200框.结论 样本量-钉螺密度绝对变化曲线和相对变化曲线相结合可以为确定湖沼地区钉螺调查时的适宜样本量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 湖沼地区植被改变对钉螺分布的影响

    作者:崔道永;倪映;张志杰;彭文祥

    目的 研究湖沼地区植被自然状态的改变对钉螺分布的影响.方法 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浦河沿岸的14块滩地中随机选择一块滩地,选取植被均一50 m×50 m作为研究现场,分别设计矮草组、边界组、枯草组和对照组4组不同植被状态的研究区域,半个月后调查4组的钉螺密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析比较4组数据间的差异,推断植被自然状态的改变引起钉螺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 枯草组土壤湿度大,温度低,钉螺密度为0.1只/0.1 m2;矮草组土壤温度高,湿度低,钉螺密度为32.1只/0.1 m2;边界组钉螺密度增高(53.6只/0.1 m2),但与对照组钉螺密度(48.2只/0.1 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为割倒滩地植被后,钉螺将由矮草组向边界组移动,导致钉螺分布发生变化;枯草组不适宜钉螺生存.割草覆盖法可以作为提高药物灭螺效果的辅助措施.

  • 湖沼地区钉螺分布动态性的初步证据

    作者:张志杰;彭文祥;陈更新;周艺彪;庄建林;姜庆五;崔道永;倪映

    目的 研究湖沼地区钉螺分布的规律,为正确认识钉螺的生态学提供依据.方法从安徽省贵池区秋浦河沿岸随机抽取4块滩地作为研究现场,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推荐的查螺方法调查钉螺,并记录线框号.所有钉螺带回实验室用水测法判别死活,并记录活螺数.计算4块滩地的中位数、95%可信区间(95%CI)等描述性统计指标,并分别用负二项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Weibull分布拟合钉螺数据以分析钉螺的分布规律.结果 4块滩地钉螺的分布均为正偏态分布,钉螺密度(只/0.1 m2)的中位数分别为9.0、15.0、41.5和22.0,95%CI分别为(0,41)、(0,68)、(0,170)和(4,73),聚集性指数分别为1.12、1.25、1.37和2.31.谷潭湖滩既符合负二项分布,又近似指数分布,秋浦河外滩近似指数分布,菜籽湖滩可能近似指数分布,欧阳湖滩近似Weibull分布.结论湖沼地区钉螺的分布不是简单的负二项分布,可能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