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都市区1486名女性大、中学生进食障碍的现况调查
目的 探讨女性大、中学生进食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优分配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成都市区抽取大学6所、普通高中1所、普通中专1所、成人中专2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3所,共1486名女性大、中学生,采用进食障碍问卷、体像障碍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贝克焦虑自评量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成都市女性大、中学生进食障碍估计患病率3.32%;各年龄组中17岁组估计患病率高(7.16%);各学龄阶段中高中组高(5.21%).进食障碍倾向组在认识偏差(P=0.009)、期望偏差(P=0.000)方面均比非进食障碍倾向组得分高.关注减肥相关媒体宣传、童年时父母关系紧张、童年时受虐待、进食障碍问卷的不满体型因子、内感受意识因子及焦虑是进食障碍倾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进食障碍在女性大、中学生中估计患病率较高,应积极干预.
-
神经性贪食症案
神经性贪食症是指发作性的难以控制的进食欲望,进食量较大,并采取一些极端方式消除暴食后的心理恐惧,患者经常担心自身的体重和体型.目前国内外治疗方法有限,疗效尚不确切,本文报道杨兆钢教授以“疏弹趋动,技巧术行”的芒针治疗特点为根据,取中脘、气海等穴,成功治愈一例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供临床参考.
-
神经性贪食症的药物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作为一种严重的进食障碍,与患者的5-羟色胺系统功能异常有关.药物治疗通过调节5-羟色胺系统功能来减少暴食和清除行为,有部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对BN药物治疗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以确定不同药物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当前BN药物治疗的研究进行评价和展望.
-
神经性贪食症的认知机制及认知行为治疗进展
近年来,神经性贪食症(BN)发病率逐渐上升,年轻女性发病率约3%~6%,男性约3%,女性终身患病率约2%~4%,成为青年人常见慢性心理疾病之一。国外研究认为,体像障碍和情绪认知障碍是 BN 的主要认知机制,基于此机制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近几年在实践中取得不少进展,从 CBT到CBT-E(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Enhanced,CBT-E),进一步发展到 CBT-GSH(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based guided self-help)。尽管 CBT 疗效显著,但仍需更多的理论上的突破和技术上的联合,比如治疗联盟和正念疗法的辅助,以达到更好的治愈效果。
-
51例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符合CCMD-2-R神经性厌食症(AN)和神经性贪食症(BN)诊断标准的51例住院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AN和BN患者的怕胖心理、闭经、采取相似的方式减少食物对于身体的影响等临床相相似(P>0.05).但是AN患者较BN患者发病年龄早(t=2.320,P<0.05),体像障碍比较多见(χ2=6.110,P<0.05);BN患者的抑郁主诉多(χ2=8.612,P<0.001),病程长(t=3.217, P<0.05),停工、停学时间长(t=2.216,P<0.05 ),自知力较好.结论:进食障碍两大综合征可能是一个疾病进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贪食症的危害更应引起重视.
-
神经性贪食症内分泌功能改变临床探讨
目的 了解神经性贪食症(BN)的临床情况及内分泌功能改变.方法 对2例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发病前大多以厌食起病或神经性厌食症,并伴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肾上腺皮质、甲状腺等多种内分泌功能紊乱.结论 认为BN及闭经为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改变为情绪精神应激和体重减轻后继发的结果.
-
神经性贪食症的成因和影响
神经性贪食症以暴饮暴食和补偿性行为的整套循环为主要特征.暴食发作时,患者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吃掉大量高热量食物,并伴有明显的失控感和沮丧感,贪食症患者的自尊感过度受制于对自身体型和体重的认知.有关此疾病的研究尚未全面,整个社会对贪食症的相关病症存在误解.神经性贪食症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完全归因于患者的自制力.其影响也远非患者表现出的那样美好,主要包括心理性并发症和生理性并发症.
-
颜红教授治疗神经性贪食症学术经验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是复杂的饮食失调症,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生活影响巨大,也给他们的家庭也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虽认为神经性贪食症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优于单独药物治疗,但由于心理治疗和高剂量抗抑郁剂治疗的费用高以及高剂量抗抑郁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很难坚持治疗.因此颜红教授发挥中医药价廉效佳优势,采用清热滋阴法将玉女煎方灵活化裁,医治因神经性贪食症引起的暴饮暴食难以自控症状,临床收效甚佳.
-
臧佩林教授治疗神经性贪食症1例
某女,22岁,大学生,未婚,2004年2月4日诊.自述多食4年,不可控制的强烈摄食欲望,进食无分餐,食品无选择.开始没有注意,后发展至食入即吐,呃逆,腹胀,并因此影响学业.曾于上海各大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在某心理医院确诊为神经性贪食症.服西药百忧解3盒无效(已停服).刻诊:患者食欲亢进,餐无定数,呕吐,腹胀,大便秘结,心烦,自汗,盗汗,夜寐多梦,手足不温,月经量少,目窠晦黯,舌胖,色淡,苔白腻,微黄,脉弦.自诉体重并未增加.既往有癔病性抽搐病史(已愈).臧教授以自拟方保神汤,药用:郁金、丹参、川芎、枣仁等7味药,加黄芪、石菖蒲、半夏、火麻仁、厚朴、白芍、当归各20g,青皮、陈皮各20g,柴胡、远志、石斛、生地、麦冬、益智仁、乌药各20g治疗.1个月后复诊,患者自述症状有所减轻,虽多食,但无恶心、腹胀,二便正常,夜寐安,舌淡,苔白,脉弦.
-
反刍综合征
反刍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功能性食管疾病。本文对反刍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详尽的综述。
-
进食障碍患者治疗动机的评估和干预
进食障碍患者常伴有治疗动机不强的特征,在其治疗过程中也经常表现出不配合以及高脱落率等现象.因此,评估患者的治疗动机的水平,通过干预手段提高其治疗动机在进食障碍的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回顾性分析近10年内的相关文献,对进食障碍患者治疗动机的评估手段、动机性访谈和动机增强治疗在进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104例进食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神经性厌食症(AN)和神经性贪食症(BN)诊断标准的104例住院进食障碍患者按不同临床类型分组,对两组患者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比较. 结果:AN和BN患者的怕胖心理、闭经、误工误学时间及减少食物对身体影响的方式等临床特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AN患者较BN患者发病年龄早,体象障碍比较多见(P均<0.01,或P均<0.05).BN患者比AN患者有更多抑郁症状,病程较长,就诊年龄晚(P<0.01). 结论:进食障碍两大综合征可能是一个疾病进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贪食症的危害更应引起重视.
-
亚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合并神经性贪食症1例
1 病例女,24岁.因"肾功能异常伴低钾血症1年"于2011年5月7日人本院肾内科.患者于1年前因自觉肥胖而服用减肥药后出现急性肾衰,入院行血液透析后好转出院.此后多次因服用减肥药出现肾功异常、低钾、代谢性碱中毒而住院治疗;肾活检示亚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符合亚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经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好转.近1年来经常暴饮、暴食后自行催吐,伴随乏力、情绪低落、自卑、思维迟钝、记忆减退.查体:血压100/60 mmHg,血钾2.2 mmol/L,血钠130.0mmol/L,血氯65 mmol/L,肌酐222.2 umoL/L,尿素氮16.3 mmol/L,尿酸859.7 umol/L,反应蛋白17.3 Iu/L,核医学肾检查示双肾功能轻度受损;双肾彩超示双侧慢性肾病改变;24 h尿量白蛋白定量566 mg,肾功能系列血β2-微球蛋白9498 ng/ml,尿免疫球蛋白G44.85 ug/ml,尿α1-微球蛋白134 mmg/L.
关键词: 亚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 神经性贪食症 -
神经性贪食症综合治疗1例
1病例患者女性,22岁,未婚,大专文化.烦心时以暴食排忧,反复发作,不能自控5年余,由母亲陪伴来咨询治疗.患者自诉5年前读高二时,成绩优良,由于对教物理的男老师的"动作女性化"恶心,致使学习成绩下降,但其父母对她考上大学期望很高,因而出现紧张、焦虑、忧愁.
-
认知疗法治疗神经性贪食症1例
1病例患者女性,17岁,半年前目睹其姨去世前,无法进食而饿死,心里很难过.自此,每餐多吃一点,意以替姨进食;并因恋爱而烦恼,进食量明显增加,每日达10次以上,每次2.5~5kg.吃不下则自己采取引吐-进食-引吐-再进食.由于呕吐频繁,导致严重营养不良,体质量(体重)由70 kg减轻至40kg.闭经3个月,明显消瘦,不能上学.入院检查:体质量35 kg,消瘦.精神检查:意识清,有体象障碍,认为自己的身体并不瘦,对肥胖恐惧.认为自己的胃有问题,大量进食就愉快,不进食就烦.诊断为神经性贪食症.
-
神经性贪食症的舞蹈辅助治疗
目的 探讨舞蹈辅助治疗在神经性贪食症(BN)疗效.方法 11例神经性贪食症做传统的心理合并药物治疗,其中6例加用舞蹈治疗.结果 5例传统治疗患者中,1例治愈,1例显著好转,3例好转.加用舞蹈治疗的6例中,3例治愈,3例显著好转.结论 舞蹈治疗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对BN具有明显的疗效.
-
女性进食障碍与DSM-Ⅳ轴Ⅰ疾病共病研究调查
目的 了解我国女性进食障碍患者与DSM-Ⅳ轴Ⅰ系统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的情况.方法 以DSM-IV轴Ⅰ诊断的定式临床检查(SCID-P-I)为工具,比较62例女性进食障碍患者与DSM-Ⅳ轴Ⅰ系统其他精神障碍的终身共病情况.结果 69.4%的患者与至少1种DSM-Ⅳ轴Ⅰ其他精神障碍终生共病,而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的终生共病率分别为58.1%、38.7%和9.6%,与2种以上的轴I精神障碍终生共病率为33.9%.神经性贪食组患者终生共病率高为85.2%,其中神经性贪食组共病焦虑障碍和至少2种轴Ⅰ其他精神障碍的比例高于神经性厌食组患者(P<0.05).结论 女性进食障碍与DSM-Ⅳ轴Ⅰ其他精神障碍的的共病率较高.
关键词: 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 共病 DSM-Ⅴ轴Ⅰ精神障碍 -
神经性贪食症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6例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发病前多有厌食症状或神经性厌食症,体象障碍和怕胖心理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结论 神经性贪食症是持久性神经性厌食症的延续,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应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为主.
-
神经性厌食症与贪食症心理社会机制及干预
神经性厌食症与贪食症是常见的进食障碍。为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从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治疗预防等方面对这两类进食障碍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心理社会因素以及预防干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病理性怕胖是两者发病的主要心理因素,追求苗条是其发病的主要社会文化因素,两者都可采用心理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同时运用社会预防和健康教育。
-
神经性贪食症的心理干预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的治疗中,常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本文对BN的心理干预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以确定不同干预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并结合国内研究现状对其进行评价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