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神经性厌食症合并再喂养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聂利华

    目的 分析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表现、躯体并发症、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提高临床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认识.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一例神经性厌食症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性厌食症临床表现多样,可涉及多个系统.结论 临床诊疗需提高对神经性厌食症及其并发症的认识,更好诊治患者.

  • 成都市区1486名女性大、中学生进食障碍的现况调查

    作者:梁雪梅;郭兰婷;刘可智

    目的 探讨女性大、中学生进食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优分配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成都市区抽取大学6所、普通高中1所、普通中专1所、成人中专2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3所,共1486名女性大、中学生,采用进食障碍问卷、体像障碍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贝克焦虑自评量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成都市女性大、中学生进食障碍估计患病率3.32%;各年龄组中17岁组估计患病率高(7.16%);各学龄阶段中高中组高(5.21%).进食障碍倾向组在认识偏差(P=0.009)、期望偏差(P=0.000)方面均比非进食障碍倾向组得分高.关注减肥相关媒体宣传、童年时父母关系紧张、童年时受虐待、进食障碍问卷的不满体型因子、内感受意识因子及焦虑是进食障碍倾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进食障碍在女性大、中学生中估计患病率较高,应积极干预.

  • 住院神经性厌食患者的3-9年后临床结局

    作者:李雪霓;徐玉玉;钱英;张大荣

    目的:通过追踪随访住院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临床结局,初步分析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0-2006年因进食障碍首次住院治疗,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神经性厌食症诊断标准、无共患重性精神病的病例.先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从病历中提取数据,然后通过电话联系,使用自编随访调查表进行电话访谈.结局指标包括患者和家属对目前病情的主观评定,患者目前的体质量指数(BMI)、进食情况、月经情况等.结局评定分为主观病情评定和客观病情评定.结果:符合人组标准的患者共114例,成功随访57例,随访时患者平均年龄(21.6±4.3)岁,随访时间距出院时间(6.6±1.3)年.随访到的患者客观评定临床痊愈率为36.8%,主观评定痊愈率56.1%.随访时月经恢复组的患者住院期间BMI增长更多(P=0.026);随访时存在暴食/清除行为的患者组既往住院时即有更高的暴食/清除行为比率和自杀自伤史(均P<0.05);随访时主观痊愈患者组在出院时的BMI更高(P=0.049);客观未痊愈患者组住院期间伴随躯体合并症的比例更高(P=0.008).结论:住院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在出院时体质量指数更接近正常,通过治疗获得较好体质量指数增长可能是利于临床结局的因素,而自伤自杀史、暴食/清除行为史、躯体合并症史可能是不利于临床结局的因素.

  • 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李亚玲;陈珏;虞一萍;王莲娥;贾秀珍;蒋文晖;肖泽萍;张明岛

    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焦虑抑郁症状,为临床治疗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94例同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DSM-Ⅳ)诊断标准的神经性厌食患者,其中限食型41例,暴食/清除型53例;选取72例某精神专科医院实习护士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MMP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查.结果:病例组抑郁症状(85.1%vs.8.3%)和焦虑症状(75.5%vs.2.8%)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MMPI测试结果除男子-女子气、说谎量表、诈病量表、校正量表的T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外(均P>0.05),精神病态、抑郁、癔病、疑病、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症、轻躁狂及社会内向的T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分高的量表分为精神病态(Pd)(63.8 ±11.2),其次是抑郁(D)(61.0±12.8),两点编码呈现24/42编码.暴食/清除型患者的疑病(Hs)的T分高于限食型[ (53.3±9.9) vs.(58.7±9.3),P<0.05].结论:神经性厌食患者有其特定的人格特征,尤其是精神病态和抑郁更为突出.

  • 神经性厌食症的药物治疗

    作者:黄悦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患病率、死亡率较高,后果严重的精神疾患.AN患者极度关注体重与体形,使用不健康的方法减低体重并将其维持在低于正常的水平,常同时伴有内分泌紊乱,病程迁延反复,甚至在康复后留下不可逆后遗症.

  • EDI-1量表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初步测试

    作者:张大荣;孔庆梅

    目的:探讨进食障碍调查量表(EDI-1)用于调查北京市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信度、效度.方法:采用EDI-1对30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进行调查,用分半信度、同质信度、结构效度和判别效度等指标对EDI-1量表进行评定.结果:EDI-1量表中国版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除了成熟恐惧分量表的Cronbach's系数为0.50外,其余七个分量表的Cronbach's系数均在0.80以上.除成熟恐惧量表以外的其他分量表分半信度也较好,Pearson相关系数≥0.6.量表的重测信度好,两次测查各分量表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0.97.八个分量表的累积贡献率为70.65%,结构效度较好.判别效度好,除成熟恐惧量表外,厌食症患者其他七个分量表的分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除成熟恐惧分量表外,EDI-1量表基本适用于北京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评估.

  • 神经性厌食症的心理干预

    作者:黄悦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社会负担沉重的精神疾患.由于AN与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治疗相当困难,且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因此成功的治疗往往需要在不同阶段介入心理干预.

  • 米氮平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疗效对照研究

    作者:陈玉龙;王霞

    目的:观察米氮平对神经性厌食症的疗效.方法:42例符合CCMD-3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12周,而后随访12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38例患者完成治疗全过程,其中米氮平组20例,SSRIs组18例.在治疗6周时,米氮平组的体重增加大于SSRI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12周时,两组体重增加值差异没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减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SSRIs组为胃肠道不适,米氮平有嗜睡、体重增加等.结论:米氮平能明显提高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食欲和体重,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依从性好,起效时间早于SSRIs,值得在临床上选用.

  •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指数的对照分析

    作者:孔庆梅;张大荣

    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指数(BMI)的特点及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进食障碍调查问卷(EDI-1)对30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评定,计算EDI-1量表分、BMI.结果:根据期望BMI和目前BMI的差值,厌食症患者可分为追求更瘦组和不追求更瘦组.不追求更瘦组的目前BMI低,追求更瘦组的目前BMI次之,正常对照组目前BMI高,差异具有显著性(F=54.15,P<0.01);两病例组间期望BMI没有差异(P>0.05),但都低于正常对照组.追求更瘦组EDI-1量表总分高、不追求更瘦组次之、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体重过低的厌食症患者可能希望体重增加.但无论患者是否希望体重增加,期望体重指数都低于正常,实际上都是怕胖的.追求更瘦的患者可能预后较差,这可能与患者较严重的认知偏差以及某些心理特征有关.

  • 51例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大荣;杜贵平;贾庆梅;万憬

    目的:了解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符合CCMD-2-R神经性厌食症(AN)和神经性贪食症(BN)诊断标准的51例住院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AN和BN患者的怕胖心理、闭经、采取相似的方式减少食物对于身体的影响等临床相相似(P>0.05).但是AN患者较BN患者发病年龄早(t=2.320,P<0.05),体像障碍比较多见(χ2=6.110,P<0.05);BN患者的抑郁主诉多(χ2=8.612,P<0.001),病程长(t=3.217, P<0.05),停工、停学时间长(t=2.216,P<0.05 ),自知力较好.结论:进食障碍两大综合征可能是一个疾病进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贪食症的危害更应引起重视.

  • 神经性厌食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

    作者:陆萍

    神经性厌食症(AN)是一种体重明显减轻(患者的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Quete-let体重指数为17.5或更低)、闭经、体像障碍和极端追求瘦为特征的精神疾病.AN多见于13~20岁的青年女性.

  • 神经性厌食症营养干预治疗效果的观察

    作者:李明伟;高剑峰;吴迎春

    目的:通过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进行营养评价和干预治疗,探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营养干预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定点抽样调查,对57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测量身高、体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2002),体重指数(BMI)≤17.5Kg/ m2,白蛋白(ALB),并跟踪调查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状况,分析营养干预治疗的效果。结果:共57例神经性厌食患者,55例完成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96.5%。经营养干预治疗结合心理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了全面改善。结论: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

    作者:孙伯民;李殿友;占世坤;林国珍;庞琦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方法 4例经过心理及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接受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DBS植入,术后给予持续慢性高频电刺激.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其他精神科量表如Yale - 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DBS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的长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9-50个月(平均39个月).经过3-12个月的慢性电刺激,患者BMI由术前的平均11.4增加到17.9,同时进食行为及强迫、焦虑症状也明显缓解.4例患者的月经均完全恢复正常.其中2例在术后30个月后刺激器因电池耗尽而取出,患者治疗效果稳定,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结论 伏隔核DBS是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有效及安全的方法,不仅可改善进食障碍,同时对伴随的强迫焦虑症状也有明显改善.

  • 神经性厌食症社会心理影响因素

    作者:曹宁宁

    神经性厌食症( Anorexia Nervosa,AN)是以患者自己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严重的营养不良,伴有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1-2].美国《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4版( DSM-Ⅳ)提出神经性厌食症的主要诊断标准:自我形象过度受体重或体形的影响;明显的体重减轻,体重比正常人减轻15%以上;女性在未口服避孕药的情况下表现为继发性闭经,闭经至少达3个周期;常过分担心发胖,甚至已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

  • 饥饿调控系统在神经性厌食症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彭道庆;徐莹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类高致死率的神经性紊乱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促进食欲和削减食欲的饥饿调控系统在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瘦素、饥饿素、内源性大麻素等在神经性厌食症治疗、疾病监控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神经性贪食症内分泌功能改变临床探讨

    作者:刘颖;王富华;陈兵

    目的 了解神经性贪食症(BN)的临床情况及内分泌功能改变.方法 对2例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发病前大多以厌食起病或神经性厌食症,并伴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肾上腺皮质、甲状腺等多种内分泌功能紊乱.结论 认为BN及闭经为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改变为情绪精神应激和体重减轻后继发的结果.

  • 神经性厌食引起功能性下丘脑闭经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晨曦

    神经性厌食症(AN)是一类发病早、病程长、病死率高的疾病,至今病因尚不完全清楚.AN发病的生物学基础是下丘脑的功能异常,伴随着能量消耗增加和(或)能量摄入的减少,以及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症状.此种病征患者90% ~95%为女性,营养缺乏和内分辨代谢障碍导致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其特征为循环中低促性腺激素水平及低雌激素水平,对功能性下丘脑闭经(FHA)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 神经性厌食症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斐斐;彭文玲

    总结1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联合文娱、音乐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消极因素影响,利于患者身心恢复.治疗4个月后患者体重增加,康复出院.

  • 多频生物电阻抗技术评估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态: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作者:李强;李雪霓;冷玉鑫;朱曦;么改琦

    目的 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技术评估神经性厌食症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为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综合科三病房收治的神经性厌食症合并重度营养不良〔体重指数(BMI)≤16 kg/m2〕患者26例,使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测量仪检测人体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细胞外水量(ECW)、细胞内水量(ICW)、细胞外水量/细胞内水量(ECW/ICW)、脂肪组织质量(ATM)、瘦体组织质量(LTM)、人体总水量/体重(TBW/WT)、脂肪组织质量/体重(ATM/WT)、瘦体组织质量/体重(LTM/WT).以性别、身高相匹配的营养状况正常(23.0 kg/m2>BMI>18.5 kg/m2)的3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人体主要组成成分对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价值.结果 受试者均为女性.两组受试者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营养不良组体重和BMI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体重(kg):38.1±4.9比54.2±3.3,BMI(kg/m2):13.6±2.5比21.2±1.1,均1<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重度营养不良组ECW、ICW、ATM、LTM、ATM/WT、LTM/WT均明显降低〔ECW(L):9.02±0.42比10.19±0.77,ICW(L):12.6±0.9比19.1±1.3,ATM(kg):9.3±1.1比16.6±1.9,LTM(kg):16.5±1.5比26.1±1.7,ATM/WT:0.26±0.02比0.30±0.02,LTM/WT:0.22±0.02比0.26±0.01,均1<0.01〕,ECW/ICW、TBW/WT均明显增高(ECW/ICW:0.72±0.06比0.54±0.06,TBW/WT:0.58±0.02比0.52±0.02,均1<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BW/WT、ATM/WT、LTM/WT预测患者发生重度营养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9、0.919、0.954,当截断值分别为0.58、0.28、0.24时,敏感度分别为100%、85%、80%,特异度分别为95%、80%、91%.结论 神经性厌食症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人体主要组成成分明显改变,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技术可对其营养状态进行有效评估.

  • 8例神经性厌食症患儿的护理体会

    作者:黄淳淳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障碍.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特征是故意限制饮食,使体质量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但此时仍恐惧发胖,拒绝正常进食.

103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