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EBV立即早期基因-BRLF1和BZLF1的研究进展
BRLF1和BZLF1是EBV基因组中位置相邻的两个立即早期基因.它们的蛋白表达产物Rta和Zta作为反式激活因子,可以调节EBV早期/晚期基因的表达,还可能参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它们与EBV感染由潜伏周期向裂解周期的转换密切相关.不同的细胞环境可能对它们的转录产生影响.Rta和Zta都包含CTL识别的表位,可能在病毒裂解周期的早期成为免疫系统识别的位点.对它们的研究还为某些EBV相关肿瘤的筛查和治疗提供了线索.这两个基因对EBV再激活的作用倍受关注.本文主要对BRLF1和BZLF1的基因结构和功能做一综述.Epstein-Barr病毒(EBV)是疱疹病毒科γ亚科成员,世界人口的90%感染此病毒.EBV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Burkitt's淋巴瘤、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EBV有潜伏周期和裂解周期两种状态.EBV进入细胞后,通常很快进入潜伏期,病毒基因组环化成游离体(episome)并以此形式持续存在于细胞内.但病毒在少数感染细胞中可以进入增殖期,并产生病毒颗粒.研究表明,BZLF1和BRLF1两个基因在病毒由潜伏周期向裂解周期转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感染丝状蓝藻的噬藻体的裂解周期和释放量的测定
近年来,随着浮游病毒的认识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浮游病毒对水体中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1],其主要证据就是发现噬藻体在海洋蓝藻的种群控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 噬藻体的释放量和裂解周期是衡量噬藻体感染力的重要指标,很多重要的生态指标如病毒在生态系统中对宿主的致死率、病毒种群得以维持的阈浓度等都需要使用病毒的释放量和裂解周期来加以推算[3,4], 因此准确地测定这两个基本参数是十分重要的.在自然界,很多丝状蓝藻,如颤藻、鱼腥藻、螺旋藻、席藻等是能够形成水华的,其中有些还具有产毒的功能[5].丝状蓝藻的形态特征有别于单细胞蓝藻, 在被噬藻体感染时,丝状蓝藻的感染周期和光合生理也与单细胞蓝藻有较大的差异[6],因此研究裂解丝状蓝藻的噬藻体的方法可能不同于感染单细胞的噬藻体.本次试验以一种感染丝状宿主的噬藻体为材料,探讨了确定其裂解周期和释放量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