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臭汗症患者如何自我护理?
臭汗症是汗液中具有特殊臭味的现象.有全身性及局部性两型.常合并多汗症.而对于患上臭汗症的人来说,除了要进行积极正规的治疗外,还要注意日常的护理,这样才能缓解症状,帮助治疗.
-
腋臭根治手术方法探讨
腋臭,属局限性臭汗症,就诊患者以青年女性居多.其病因目前公认与腋下大汗腺排泄的汗液有关[1].治疗方法很多,手术去除腋窝大汗腺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2].近5年来我们对356例腋臭患者分别使用了4种不同手术方法,并对临床疗效进行了随访比较.
-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技术治疗腋部臭汗症和多汗症
腋部臭汗症又称腋臭,腋下多汗症属多汗症分型之局限型多汗症.患者多由于刺鼻的异味或腋下潮湿引人注目,影响日常社会交往,而要求治疗.我们自2003年以来,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技术治疗腋部臭汗症和多汗症5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联合射频电波刀治疗的改良大汗腺清除术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射频电波刀治疗的改良大汗腺清除术和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05例210侧腋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76侧)采用大汗腺清除术治疗,B组(67例,134侧)采用联合射频电波刀的改良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至1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皮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腋臭治愈率A、B两组分别为82.89% (63/76)和92.54%(124/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毛明显减少的有效率A、B两组分别为42.1%和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肿发生率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A组为9.21%,B组为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联合射频电波刀的改良大汗腺清除术,可以大限度暴露顶泌汗腺组织,清除顶泌汗腺和毛囊更彻底,术后腋毛明显减少,可降低腋臭的复发率.
-
小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治疗腋臭
目的 探讨小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术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 58例腋臭患者通过小切口皮下修剪术剪除汗腺和毛囊后,缝合伤口.在皮瓣上以1 cm为间距,沿皮肤纹理方向,用11号尖刀片戳数个3~5 mm的微引流孔,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48 h换药观察伤口,弹力绷带包扎5~7 d,7~10d拆线.术后3个月复查,12、24个月时电话随访.结果 50例患者痊愈,8例显效.所有患者均腋部汗臭消失,出汗明显减少,恢复正常社交.无瘢痕增生.结论 小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治疗腋臭的疗效确切,多孔引流可作为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的有效引流方法.
-
原位密集式缝合固定法应用于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治疗腋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密集式缝合固定法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治疗腋臭,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伤口包扎舒适度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治疗96例双侧腋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密集缝合组(A组)和“8”字绷带加压组(B组),每组48例,均采用清除汗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治疗腋臭.A组按原位密集式缝合法固定分离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B组按常规加压包扎固定分离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术后观察皮下血肿、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了解包扎的舒适度.术后6个月观察术区瘢痕、异味及腋毛生长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A组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发生率1.04%(1/96)比19.79% (1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包扎舒适度满意率93.75%(45/48),B组舒适度差,满意率仅10.42% (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腋臭异味疗效显著,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0% (9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区瘢痕发生率较B组明显少[3.12%(3/96)比21.88%(2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区腋毛及出汗均显著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密集式缝合固定法应用于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治疗腋臭,对腋窝游离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固定可靠,皮瓣愈合率高,瘢痕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包扎简单、舒适,生活自如,总体优于“8”字绷带加压包扎.
-
小切口皮下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
腋臭是臭汗症的一种表现,它与腋窝部各种细菌与顶泌汗腺(大汗腺)分泌物中所含的有机物质发生作用后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有关[1].其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类.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冷冻、激光、局部注射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皮肤菱形切除术、皮肤菱形切除加Z成形术、皮下汗腺层搔刮术、皮下汗腺层吸引搔刮术、皮下汗腺清除术等[2].手术治疗被认为是彻底的治疗方法.我们从2003年4月开始,对93例腋臭患者给予小切口(微创)皮下汗腺清除术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
-
改良皮瓣法腋臭切除术在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改良皮瓣法腋臭切除术在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腋臭76例采用改良皮瓣法腋臭切除术.手术去除大汗腺及毛囊后在皮瓣上用尖刀片沿皮纹戳数个长约3 mm的微孔进行引流,缝合切口后用弹力绷带包扎压迫手术区敷料.术后3d及7d换药,10 d拆线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76例术后均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腋部辛辣汗臭均消失、出汗减少,社交活动正常;其中5例腋窝瘢痕宽1~3 mm,余患者瘢痕不明显,皮肤颜色及皮肤质地均正常,腋毛基本消失.结论 带微孔引流改良皮瓣在保证腋臭手术效果的同时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腋臭治疗的研究进展
腋臭又称"狐臭",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疾病.常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多见;症状轻重不一,老年时可以减轻或消失;夏季排汗增加时加重,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6.41%[1].严格意义上讲腋臭不是疾病,也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但在人际交往频繁的今天容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近年来关于腋臭的治疗研究逐渐增多,无论是发病机制还是治疗方法都有了新的改观,现作如下综述.
-
腋臭的治疗方法及新进展
腋臭在我国为常见病、多发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更高,有的民族甚至达到100%,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是由腋窝大汗腺分泌物和皮肤细菌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异味,常伴有多汗症.
-
腋下搔刮联合负压抽吸治疗腋臭及临床组织学依据
目的 探讨腋下搔刮联合负压抽吸治疗腋臭及临床组织学依据.方法 腋下搔刮联合负压抽吸清除破坏顶泌腺,术中局部取材做病理切片寻求组织学证据.结果 30例患者治愈20例(66.6%)、有效7例(23.3%)、显效3例(1.0%)、无效0例,所有患者术后术区皮肤存活良好.结论 腋下搔刮联合负压抽吸治疗腋臭疗效确切,组织学观察证据明确.
-
小切口皮下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护理
腋臭是指在腋部产生臭味的一种病症,其病因是由于腋部大汗腺分泌出有机物,而由于腋窝部位特殊常常处于潮湿状态,有机物受到潮湿部位细菌的分解,就会产生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1].我院在门诊行小切口皮下大汗腺清除术治疗液臭患者32例,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小切口皮下大汗腺清除术 臭汗症 护理 -
微创术治疗腋臭30例体会
目的 探讨微创皮下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 术前洗澡,常规备皮.双侧腋下局部浸润麻醉后,在腋外侧中点切一7 mm左右的切口,以血管钳在皮肤及皮下组织之间分离,使皮肤与皮下组织之间形成一空的腔隙,用特制刮匙刮皮下的大汗腺,并将搔刮下的组织挤出体外,再以甲硝唑及庆大霉素的混合液冲洗腔隙,不置引流,常规包扎.术后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药,1周痊愈.结果 30例患者跟踪随访约1年,异味消失.结论 皮下大汗腺清除治疗腋臭能有效地清除腋部皮下大汗腺、毛囊组织及皮脂腺,组织创伤小,伤口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
-
肿胀麻醉下小切口治疗腋臭的围手术期护理
腋臭即腋部臭汗症,俗称狐臭,为腋窝部皮肤所附属的大汗腺分泌过盛并感染细菌而形成.由于大汗腺受青春期内分泌的影响,故汗臭症多在青春期开始,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见,常有遗传性~([1]).
-
微小切口皮下剪切加刮除法腋臭治疗术的临床应用
腋臭俗称狐臭,臭汗症的一种,是由于腋部顶泌汗腺分泌的汗液与杂菌混合而发生的一种恶臭.腋臭为美容外科常见疾病[1],虽然患者健康不受影响,但因其特殊的臭味,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信及社交活动.
-
腋臭并非百害无益
腋臭,又称狐臭,是一种局限性的臭汗症,有特殊的刺鼻气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腋臭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人们大可不必和腋臭过不去.
-
肿胀麻醉小切口皮下修剪搔刮术治疗腋臭32例
作者应用肿胀麻醉下小切口皮下修剪结合搔刮术行大汗腺去除根治术治疗腋臭3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与美容效果,现报告如下.
-
腋臭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腋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在研究中.ApoD蛋白可能是腋臭发生分子机制中的核心蛋白,研究表明,顶泌汗腺的分泌物E-3M2H可能借助ApoD蛋白为载体,从体表散发出典型的辛辣气味.ApoD基因自身及其调控因素的差异可能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上述过程中,微生物的调控、雄激素及其受体可能在腋臭发病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腋臭相关基因(ABCC 11)中的单核甘酸多态性(SNP)很可能是患者发病的决定性因素.
-
Nd:YAG激光治疗臭汗症临床观察
为比较应用Nd:YAG激光治疗臭汗症的疗效,应用3种激光参数治疗臭汗症比较.53例患者分为A、B、C3组,A组:输出功率50W~60W之间,每行距离1.5cm,光纤插入皮下组织深度0.5cm;B组输出功率60W~70W之间,每行距离1cm,光纤插入皮下组织0.6cm;C组输出功率>70W,每行距离0.6cm,光纤插入皮下组织0.7cm~0.8cm.结果:C组疗效>B组>A组.
-
高频微针电灼仪治疗24例中重度腋臭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使用高频微针电灼仪治疗腋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中重度腋臭患者24例,使用高频微针电灼仪(BodyTiteTM)进行单次治疗,治疗前后使用视觉-气味计分量表(VAS)评价腋下气味,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取患者腋下皮肤组织行病理学活检.结果 VAS量表评估显示,24例中22例达到并维持≥12周的症状缓解,平均气味评分下降率(VAS%)50% ~ 100%,1例治疗后12周腋臭复发,1例未获得临床缓解.SF-36量表评估显示,治疗前患者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领域得分[M(P0~P100)]分别为77.50(62.50~100.00)、66.67(33.30 ~ 100.00)、55.00(48.88 ~ 72.00),治疗后分别升至100.00(62.00 ~ 112.50)、100.00(33.30 ~ 110.00)、68.00 (48.00~ 80.00),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织病理显示,治疗后22例汗腺导管细胞出现明显变性、坏死,2例出现表皮损伤.安全性方面,1例治疗后出现单侧上肢疼痛,2例出现小面积皮肤烫伤样改变.术后平均恢复时间为7~ 14d.结论 高频微针电灼仪治疗腋臭临床有效率高,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