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绵阳市地震重灾区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文献英;张代友;吴晓红;黄婷婷;李晓涛;唐果

    目的 了解绵阳市地震重灾区饮用水水质卫生动态变化状况,为保障重灾区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2009年每月对绵阳市4个重灾区集中式供水和临时供水单位的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连续检验分析.结果 共检测水样1 661份,合格1180份,合格率71.04%;四个地震重灾区江油市、安县、平武县、北川县的生活饮水合格率分别为90.83%、77.26%、69.23%和15.42%.不合格指标中,大肠菌群超标率高.结论 我市地震重灾区的水质合格率较低,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地震灾区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和定期水质消毒.

  • 卫生系统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工作调查分析

    作者:孟宪鹏;严俊;孙学礼;黄颐;黄宣银;黄国平;戴尊孝;蒋霞

    目的 调查和分析卫生系统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为将来的突发公共事件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地震灾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所辖区域内的有关机构收集2008-2011年受灾地区组织开展灾区心理卫生服务网络和队伍建设、大众心理康复宣传和健康教育、重点群体心理疏导和咨询治疗、心理援助信息报告和督查评估等工作相关信息,填写统一的表格,逐级汇总上报.结果 在受灾地区的72家精神专科医院和38家综合医院及其他医院设置心理门诊,在有条件的27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71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受灾地区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心理服务医务人员39 131人,接收对口支援精神科医护人员1015人次、心理援助志愿者25 464人,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受益人群累计2 122 496人次,对重点人群进行心理辅导142 113人次、心理咨询和治疗55 959人次,诊断治疗精神疾病患者42 186例.结论 汶川地震灾区的心理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队伍建设、对口支援、大众心理康复宣传和健康教育、重点群体心理疏导和咨询治疗、心理援助信息、报告和监督评估工作成功开展.

  • 汶川地震后6个月北川社区居民一般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陈颖;刘善明;张强;邓红;李静;李跃年;赵高锋;杨盛友;张树森;杨彦春;张箐;谢磊;赵敏;蒋玲;李明芳;孙学礼;任正伽

    地震灾害对当地居民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为了研究地震对当地群众的精神卫生健康损害程度和范围,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汶川地震灾区北川社区居民开展了一般健康状况调查.

  • 1,604例汶川地震住院伤员救治分析

    作者:田伟;马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1,604例汶川地震住院伤员的救治情况,为建立自然灾害医疗救援应急体系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收集并分析5·12以来5个月(震后153天)已出院且诊断明确的地震伤员情况.统计分析采用、M进行描述,χ2检验等方法.结果 纳入研究的地震伤员中男性818例(51.00%),女性784例(48.88%).男性平均年龄(42.00±21.03)岁,女性平均年龄(44.60±22.66)岁.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2 周内(81.17%).地震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德阳市.经χ2检验,不同性别地震伤员手术(χ2=0.484,P=0.487)和转归(χ2=0.877,P=0.928) 的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疗机构在面对类似自然灾害时应尽快启动医疗应急救援预案.各医院应该尽快组织医务人员做好救援工作,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医疗救援
  • 汶川地震应急管理与灾后重建中的四川经验

    作者:赵晶;李建亮

    回顾了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应急管理与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十年来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与能力的提升,给未来防震减灾工作发展提出了建议.

  •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的四川创新实践与中国方案

    作者:顾林生;崔西孟

    本文总结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十年的变化和特点,从四川省和全国层面总结了四川之路的主要内容、存在问题、机遇与挑战、创新实践的启示.四川的创新实践提出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 振兴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具有政策可持续性的灾区灾后重建与振兴发展的中国模式.

  • 地震搜救机器人装备开发研制历程概述

    作者:尚红;颜军利;胡卫建;杜晓霞;许建华;张雪华;李静;刘亢

    对汶川地震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的总结,激发了我国灾害救援高新技术装备的开发与研制.本文介绍了地震搜救机器人装备十年来的研制发展历程、功能用途和实战应用,以期告慰汶川地震之亡灵,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高精尖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促进地震救援高新技术装备的研究与应用.

  •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我国巨灾应对模式的进步与展望

    作者:王宏伟

    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应急救援从总体上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存在着现场指挥关系不顺、社会力量参与无秩序、高层靠前指挥带来一定干扰、社会动员混乱等问题.5年后,在雅安芦山地震中,应急救援汲取了汶川地震的教训,表现出应急响应统一指挥、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应急决策权力下放、社会动员理性等特点,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形成了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巨灾应对模式.在汶川地震1 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国组建了新的应急管理部.在此背景下,我国要在总结既往应急救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巨灾的应对、乡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基层应急能力的建设、构建有序的应急社会动员体系,军民结合、区域应急协调联动.

  • 汶川地震救援中的优先原则与安全管理

    作者:牟笛;陈安

    本研究以汶川地震为案例,利用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和应急管理阶段理论,对我国地震救援中的优先原则和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救援体现了公正、公平、秩序、效率、利益、创新的伦理原则,并以地震现场救治的一般顺序和“黄金72小时”为时效原则.应急准备、响应、救援、恢复四个阶段分别对救援人员的安全管理有着不同需求,将灾区群众转移至安全区尤为重要,技术设备是安全救援的基础和保障.地震救援中应伦理原则与时效原则并重,从物资储备、培训演习、安排部署、危险辨识、人身防护等方面保护救援人员和灾区群众的安全.

  • 汶川地震3年后地震亲历者心理应激状况评估

    作者:张利萍;王培席;李彦芳;胡其秀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3年后地震亲历者心理应激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平时版(PCL-C)》为调查工具,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评估870名来自极重灾区北川县(605名)和重灾区江油县(265名)地震亲历者的心理应激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PCL-C测评结果显示,地震3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阳性率为8.5%(74/870),其中,北川县为11.2%( 68/605),高于江油县[2.3% (6/265)](P<0.05);女性为11.8%( 55/465),高于男性[4.7% (19/405)] (P<0.05);财产损失重者(≥10000元)为13.3%(62/466),高于财产损失轻者(< 10 000元)[3.0%(12/404)] (P<0.05);有亲属死亡者PTSD阳性率为13.4% (45/336),高于没有.亲属死亡者[5.4% (29/534)] (P <0.05).PTSD阳性者中反复创伤性体验症状症候群和警觉性过强所致易激惹症状症候群阳性率均为100%( 74/74),情感麻木与回避症状症候群阳性率为93% (69/74).PTSD阳性者以反复创伤性体验症状和警觉性过强所致易激惹症状阳性率高,均为100% (74/74).PTSD的17项症状中,以过分的惊吓反应、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烦恼、强烈的生理反应阳性率高,依次为96% (71/74)、94%( 70/74)和90%( 67/7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财产损失重、有亲属死亡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OR( 95% CI)值分别为2.746(1.580~4.772)、3.616(1.871 ~6.988)、1.805(1.057~3.084)].结论 汶川地震3年后地震亲历者的心理应激水平不容乐观,女性、受灾程度重、有亲属死亡的亲历者是系统性心理干预和经济社会支持的重点人群.

  •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医疗救助基线调查

    作者:陈埙吹;鲲鹏;李健;易春黎;姚岚

    目的 了解地震灾区居民灾后医疗需要及困难人群变化情况,为灾后医疗救助工作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现场入户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灾区10个县(市、区)4 380户居民的收入、患病率及精神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极重灾区,农村及城镇中分别有80.4%、52.8%的居民靠政府救济生活;困难群众的比例由灾前的5%左右增加到极重灾区的75%以上,重灾区的15%左右,一般灾区的10%左右.测算2009年四川省新增医疗救助资金将达到3.5亿,超出2009年预算的2倍.极重灾区每千人两周患病率是2003年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2倍多,并以急性呼吸道疾病、类风湿等疾病为主;极重灾区有将近70%的居民精神健康处于高危险状态.结论 应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管理;对灾后医疗救助人群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灾后卫生服务需求及灾害发生后的病伤特点,制定、调整相应的医疗救助服务包,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 汶川地震对川芎产业发展的影响

    作者:尹鸿翔;张艺;祝捷;古锐;童应鹏

    川芎主产区位于此次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地震对川芎产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本研究通过对震后受灾产区的实地考察,掌握了地震灾害对川芎苓种基地、药材生产、市场行情等方面产生的负面效应,并进一步对其可能机制和远期影响作出了初步分析.结合灾区产业重建的现实需求,提出了震后川芎产业恢复重建基本策略,可作为科学制订川产道地中药材产业重建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益参考.

  • 汶川大地震灾后伤病康复中医药相关技术专家建议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优势,为抗震救灾医疗救助提供科学实用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对汶川大地震灾后伤病康复中医药相关技术提出了如下建议:

  • 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平武县清水小学集体性癔病发作的调查

    作者:栗克清;崔利军;韩彦超;严保平

    目的 报告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平武县清水小学集体性痣病发作流行经过及干预过程,为集体性痣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综合干预方式对清水小学集体性痣病发作进行干预.结果 从接到病情报告至整个事件结束,前后历时7天,得到了迅速有效的控制.结论 集体性痣病是一种具有暗示性器质性病患的症状,是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在控制此类事件工作中,及时说明病因,加强心理卫生教育,转移环境,隔离病人,减少社会强化,及时解除躯体不适,慎用暗示治疗,分散注意力,都可能是正确的手段.

  • 汶川地震山区幸存成人急性应激障碍回顾性分析

    作者:武涧松;黄兆同;王凤香;云杰;徐晓丹;彭宇辉

    目的:探讨汶川震后山区幸存者成人急性应激障碍(ASD)流行病学特征和MMPI-PK的佳筛查阈值.方法:整群抽取禹里乡2433例幸存成人,采用ASDI进行访谈,并根据DSM-IV-TR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随机抽取70例确诊病例为研究组,91例适应良好幸存者为对照,完成PK检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山区幸存成人ASD发病率16.79%,女性高于男性(x 2=10.11,P<0.01),中青年高发,散居者高于集中居住者(x 2=10.57,P<0.01),受教育程度不同,发病存在差异(x2=6.31,P<0.05);婚姻状况、经济收入不同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受损程度越高发病率越高(x 2=34.60,P<0.01).居住状态(Wald=15.69,P<0.01)、受损程度(Wald=13.54,P<0.01)、年龄(Wald=9.82,P<0.05)和性别(Wald=11.74,P<0.01)与ASD发病显著相关.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常见,其次是再体验症状群和一般症状群,67.55%伴有自主神经反应,女性分离性症状群和回避性症状群较男性常见(x20.01(1)=6.63,P<0.01).PK28分时.ROC曲线下面积大,为佳截断点(Z=9.41,P<0.01),灵敏度92.75%,特异度96.59%,约登指数89.34%,总符合率94.90%.阳性似然比=27.20>10,阴性似然比=0.075<0.1.结论:震后山区幸存者成人ASD流行病学显示了一定的人群特异性,需要采取针对性心理救援策略,PK对这一人群ASD的佳筛查阈值为28分.

  • 汶川地震5年后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现状

    作者:杨眉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5年后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状况,为灾后长期的社会支持系统维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调查四川省汉源县地震灾区500位居民。结果汶川地震5年后灾区居民社会支持总体水平仍高于全国一般水平(P<0.001);男性的支持利用度情况显著差于女性(t=-3.634,P<0.001);未成年人的主观支持水平显著低于成年人(t=-2.317,P<0.05);少数民族的客观支持状况优于汉族(t=-2.074,P<0.05);总体上学历越高社会支持状况越好,大学本科学历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普遍好于其他低学历者(P<0.05);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职业人群,有着明显优势(P<0.05);已婚者的总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水平都要超过未婚者(t=2.559,3.075,3.070;P<0.05),而在支持利用度方面未婚者则要好于已婚者(t=2.622,P<0.05);地震中不同受损程度的人在社会支持总体及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相对于女性、成年人、高学历者、已婚者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地震灾区的男性、未成年人、低学历者、未婚者和知识分子等人群的社会支持状况较差。在地震灾害的远期救助中应特别关注这些群体的社会支持情况。

  • 汶川地震后某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常书成;景璐石;左显会;何静;李瑞;杨彪;贾雪;庞敏;曹进;黄国娇;冯文静;范方敏;张帅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一般灾区某医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及事件影响量表(IES)、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该院校的28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共发放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96.43%,23名学生IES总分≥30分,占总数的8.52%;抑郁人数占28.88%,焦虑人数占9.26%;②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与焦虑症状呈显著正相关(t=4.013,P=0.000); PTSD症状与家乡受灾情况呈显著正相关(t=5.324,P=0.000),与亲戚朋友伤亡情况呈正相关(t=2.468,P=0.012),与家中房屋受损情况呈正相关(t=2.528,P=0.016).结论 地震1个月后,此学院部分学生明显有PTSD症状、焦虑、抑郁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且有交叉发生的情况.

  • 地震极重灾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

    作者:何树德

    目的 了解地震极重灾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状况,探析个别学生幸福感水平特低的重要原因与提升策略.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12名灾区大学生进行测评,再将量表得分极低的9名地震极重灾区大学生作为重点进行研究,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极重灾区大学生的得分与重灾区和次重灾区大学生的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t=3.18,3.12;P<0.01),9名学生的量表得分与212名同学和40名极重灾区同学的平均分数相差分别为21.32、15.37分.访谈也发现9名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水平极低.结论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个别大学生至今仍然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总体幸福感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

  • 汶川地震对少年儿童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建明;杨绍清;朱小茼;高志华;王鹏宇

    目的 探讨地震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58名少年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①地震后少年儿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如46.6%的人感觉茫然,75.9%感觉不真实;46.6%的人反复出现影像和有重复出现的想法,48.3%的人做恶梦;36.2%的人出现逃避某种刺激或感觉,55.2%人逃避某些地点,37.9%的人出现睡眠困难,34.5%人出现过度警惕,72.4%的人容易受到惊吓等等;②不同性别的少年儿童在逃避某些地点(x2=5.321,P=0.021)、容易受到惊吓(x2=5.113,P=0.024)和过度警觉(x2=7.821,P=0.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震区少年儿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女生更容易逃避某些地点和受到惊吓,男生更容易出现过度警觉.

  • 汶川震区高中生创伤后心理亚健康的纵向研究

    作者:李力生;郭华星;刘洋;王泓午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汶川地震后高中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为心理援助及康复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量表、应付方式量表,先后2次对北川中学和什邡中学的19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2009-2010年汶川震区高中生创伤后心理应激与应付方式纵向比较有显著差异(t=-5.68,P<0.01;t=-2.073,P<0.05);②创伤后心理应激与应付方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44,P<0.01).结论 汶川震区高中生创伤后心理亚健康状况在2009-2010年有明显的变化.

332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