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汶川抗震救灾对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建设的启示

    作者:董树虹;姬军生;郭继卫;李景波

    作者总结了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行动中的主要经验,分析了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在此次救援行动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机动卫勤分队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为机动卫勤分队建设有所帮助.

  • 地震批量伤员救治护理风险管理

    作者:杨晓媛;权毅;李世英

    本文介绍了汶川地震突发大批伤员救治中的护理风险管理的作法.即在大批量伤员救治中,全面实施现场组织环节管理;检伤分类有效管理;分类、分区程序管理;调配护士合理管理;安全督导得力管理等.大限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确保大批量伤员救治中的护理安全.

  • 地震批量伤员救治工作组织与实施

    作者:周劲松;权毅;潘显明;马泽辉;黄钢

    汶川地震发生后,骨科成为地震伤救治的主战场.本科室针对伤员流的特点,全面统筹、精心组织、合理分工、科学管理,较好地完成了批量伤员救治工作.

  • 卫生防疫队抗震救灾做法与体会

    作者:汪勇;王九生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医院派出了1支19人的卫生防疫队赴灾区抗震救灾,出色完成了卫生防疫支援保障任务.主要做法:听命而动,迅速完成人员、物资机动准备;因应灾情,科学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重安全管理.确保高标准完成任务.主要体会:抓好思想发动和物资准备是做好抗震救灾的先决条件;科学、合理分配抢险救灾任务是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关键;积极改善工作及生活条件是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根本保证;抓好工作的总结、汇总及协同是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必然要求.

  • 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效果定性评价

    作者:葛海燕;王春芳;钱轶峰;闫明霞;靳文正;郑杨;卢伟

    [目的]评价“5.12”汶川大地震后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的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灾后卫生援建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焦点小组访谈、个人深入访谈、居民拦截式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针对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的灾后重建效果进行定性分析与评价. [结果]经过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对口支援重建,都江堰市医疗卫生系统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各项设备设施功能齐全、配备科学,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得到迅速提升,重建效果得到当地居民的普遍肯定等. [结论]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开展的对口支援工作为都江堰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快速恢复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都江堰市震后医疗卫生系统重建——经验与效果分析

    作者:卢伟;陈光建;王春芳;葛海燕;闫明霞;靳文正;郑杨;钱轶峰

    为了研究汶川地震后灾区医疗卫生系统恢复重建模式,总结恢复重建经验,从而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本研究以位于汶川地震震中的四川省都江堰市为切入点,了解其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并收集当地医疗卫生系统各部门震前业务开展情况、地震受损情况以及震后逐年恢复重建情况等相关资料,对当地医疗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进行了分析.经过3年灾后重建,都江堰市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医疗卫生系统服务能力得到迅速恢复和提升.其中,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基础设施、软硬件设施等获得大规模重建及升级的基础上,门急诊数量、手术台次、出院人次等主要医疗卫生指标亦比灾前大幅提高;同时,当地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以及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比灾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2008年相比,截至2011年都江堰市期望寿命提高了9.23岁,婴儿死亡率下降了3.22‰,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12.80/104.从都江堰市医疗卫生系统的高效恢复重建中可以看出,灾后恢复重建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行,在灾区恢复重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灾区医疗卫生系统迅速得以恢复及提升的根本保证.

  • 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物流系统简介

    作者:张雷;钱建国;李维嘉

    该文报告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和在救灾方面富有经验的德国红十字会决定在都江堰外围联合组建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的情况.

  • 汶川特大地震伤员紧急救护的启示

    作者:丁小萍;乔安花;李舒玲;卢根娣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发生的史无前例的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笔者和其他医疗队员一起奋战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第一线40多天.在灾区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医疗队员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先后救治伤员907人,开展各类手术257例,救治的伤员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差错,创造了许多生命奇迹.为此,笔者通过亲身经历,思考与探讨今后遭遇类似特大地震后开展早期紧急救护方面的有关问题,旨在为挽救伤员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参考.

  • 汶川地震中舟桥部队战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丁小萍;刘轶永;王晓航;黄流清;刘晓虹;朱大乔;刘伟志

    目的 对抗震救灾的舟桥部队战士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救灾士兵的心理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成都军区14集团军舟桥团220名战士调查测试.结果 216名舟桥战士中,测出焦虑的36人,占16.7%;抑郁64人,占29.63%.舟桥部队战士的SAS、SDS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兵龄、年龄、学历战士的SAS、SDS得分有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须加强对参加救援的战士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 灾后重建过程中部队官兵健康状况的调查

    作者:李建萍;孙颖浩;钟海忠;李松华;高青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人员伤亡惨重、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救灾难度大的一次地震灾害.部队官兵在灾区抗震救灾过程中,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且仍受余震和强降雨等灾害的侵袭,对健康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调查了驻四川茂县任务区部队官兵的健康状况,现汇报如下.

  • 地震伤员的早期紧急救护

    作者:丁小萍;于冬梅;李舒玲;赵晔;刘轶永

    总结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成批伤员早期紧急救护情况与救护体会.主要介绍了第二军医大学赴四川抗震救灾第六医疗队救治伤员的基本情况、开展早期紧急救护的过程(包括迅速反应、分组救护;快速分类、有效救治;梳理现场、规划区域;军地联合、优化流程;制作名片、方便伤员;统计数据、提供依据)及紧急救护体会,认为领导重视、科学筹划是救治成功的前提;伤情分类、有效处置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资料收集、科学统计是救治研究的依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伤员 救护
  • 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护理组织管理体会

    作者:杨亚娟;卢根娣;徐丽萍;王进华;李晓静;谌丽娟

    2008年5月14日,我们作为医院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首批队员前往灾区救护一线工作.在到达指定地点后,迅速搭设帐篷,展开了救治工作.在2周的医疗救护工作中,我们严密组织,严格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救治护理成效.

  • 震后144h获救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伤员一例的护理

    作者:王进华;杨亚娟;李晓静

    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伤员在平时情况下的处理及护理并不困难,但在野战条件下的护理却显著不同,存在较大的难度.这方面在国内外均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总结了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医疗队对1例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伤员的成功救治及护理经验,

  • 地震灾区野战医疗队感染控制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滕倩倩;黄咏梅;李丰琴;冯聪琴;史迎春

    野战医疗队感染的控制是特定条件下医疗救护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伤员救治的成功率、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一环.其终目的是救治伤员,确保医疗安全.

  • "5·12"地震中一例多发伤患者成功救治的护理体会

    作者:盛月红;曹梅利;陈丽萍;叶志霞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后,我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通过空运讯速抵达指定地点,积极协助并指导灾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主要收治重灾区北川县、清川县、平武且下送的大批伤员.

  •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点寄生虫病传播风险初步分析与评估

    作者:李石柱;WANG Qiang;钱颖骏;WU Xiao-hua;郭家钢;ZHOU Shui-sen;汪俊云;WU Wei-ping;周晓农;汤林华

    目的 评估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后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等重点寄生虫病传播风险和流行潜势. 方法 收集四川省2005-2007年和2008年1-6月血吸虫病、疟疾和黑热病传染病监测网络疫情直报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四川省近3年来重点寄生虫病疫情和震后流行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07年和2008年1-6月网络疫情直报系统显示,四川省血吸虫病报告病例数年均下降34.78%,受灾较重的安县、绵竹、什邡和彭州有血吸虫病病例和大范围的钉螺分布;疟疾报告病例数年均下降24.58%,地震发生后的6月,全省疟疾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增加26.9%,受灾较重的成都、绵阳、德阳、阿坝、广元及雅安等地均有疟疾病例报告;黑热病2006年以后报告病例数有增多趋势,震后各地报告黑热病8例,地震前后茂县报告病例较为集中. 结论 四川省受灾地区由于自然、社会、生物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传染源依然存在,血吸虫病、疟疾和黑热病流行区存在较大的传播风险.

  • 口腔颌面部地震伤的诊治特点及其救治——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经验与感想

    作者:梁新华;朱桂全;周昊;郑谦;胡静;王晓毅;唐休发;邱蔚六

    以华西口腔医院参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具体实践为依据,分析口腔颌面部地震伤的诊治特点和救治措施,希望为未来国家应对大规模灾难性事件中口腔颌面部伤的救治提供参考.

  • 口腔医学专业在地震灾害中的救灾方式和目标——四川省汶川地震口腔医学专业救灾案例和重建需求

    作者:李刚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陕西、北京、上海、天津、山西、河南、湖北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截至2008年6月16日,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70人遇难,374159人受伤.本文结合四川省汶川地震口腔医学专业救灾案例和经验,讨论口腔医学专业在国家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中急救阶段、安置阶段、重建阶段的救灾方式和目标,认为口腔医学专业在地震灾害中应为灾区急救和恢复重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 汶川地震医学救援反思与区域性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建设

    作者:胡卫建;李元峰;曾俊;陈康;黄雷;黄晓林;苏林

    目的 通过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反思汶川地震医学救援中四川省应急救援的经验和启示,分析并探讨区域性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方法 收集、整理、分析各类统计数据、信息、专报资料和相关评估报告,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①汶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机构受到重创;②迅速紧急响应,各级、各类医疗救援队伍集结灾区;③震后72 h内为救治高峰;④各级医院救治91177例伤病员,跨省大规模伤员转移救治,强化危重伤病员集中收治策略.结论 建立区域性灾难医学紧急救援基地和应急医学救援常态化运行管理机制;完善信息指挥调度平台;科学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应急医疗队伍和响应机制;参与其他区域灾难医学专业紧急医学救援.

  • 汶川地震伤员伤口感染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卫萍;黄梅;史利宁;邵海枫;范明;李晓军

    目的 分析汶川大地震伤员伤口感染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8年5月~7月地震伤患者送检伤口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病原菌共34株.所有菌株以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其他细菌药敏试验采用Vitek-32配套药敏卡(GP119,GN48),按2008年CLSI规定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80.0%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达70%以上,但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菌;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及碳青酶烯类药物都敏感,而非发酵菌耐药程度严重,除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6.7%,其他均在30%以上,而且4株为多耐药菌(其中2株为泛耐药菌).结论 地震伤员伤口感染病原菌耐药较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332 条记录 6/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