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调和营卫法治疗儿童定时夜惊、昏迷验案2则
目的 探索规律定时发病且久治不愈的夜惊、昏迷患者的治法.方法 以《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所述营气、卫气生成、运行、交会理论为指导,以调和营卫为治法,方以小柴胡汤为和解靶方;以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化瘀通其脑络为辅靶方;对伴随的复杂症状,寻找出靶药,针对病机分而治之;把营卫二气运行中的短路节点重新衔接,“令其条达,以致和平”;并劝患者愈后续服药巩固.结果 2则病案皆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结论 中医调合营卫法为快速治愈该类患者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值得深究.
-
从食积论治小儿疾病体会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较成人为多,脾胃负担比成年人相对较重.而小儿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运化功能不足,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寒温不能自调,易致积滞,伤及脾胃,正如《素问·痹论》讲“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乃中焦枢纽,主运化水湿,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伤,运化失司,气血生化无力,继而累及他脏,诸病丛生.清代沈金鳌强调:“小儿之病,多由乳食未化,即或六淫相干成疾,亦必兼宿食”.万全在《幼科发挥》中强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诸多儿科疾病的发病均与食积有关,从食积论治一些儿科疾病可收良效.
-
柴芩温胆汤救治夜惊实录
通过一则病案介绍徐荣谦教授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小儿夜惊经验.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夜惊由于小儿惊恐伤神、胆气不宁、小儿胆气怯弱、胆气虚寒所致者,临证中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效果佳.
-
温胆汤儿科临床运用四则
温胆汤早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组成,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内又加入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全方具有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引起的虚烦不眠,惊悸不宁,呕吐呃逆,癫痫等病症.笔者根据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在辨证基础上,以温胆汤化裁治疗小儿疑难杂证,常获良效.兹举案例如下.
-
夜惊与客忤相关初探
小儿夜惊指的是以小儿昼日受惊,于入寐之后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寐后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1].古医籍中,关于小儿夜惊的记载大多集中在"客忤"的范畴里."客"即"客邪",广义的"客邪"泛指使小儿受到惊吓的所有病因,狭义的"客邪"特指前来做客的陌生人、相貌凶恶之人、行为粗鲁之人的"形"和"为",成为使小儿受到惊吓的病因.
-
夜间惊恐发作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共病分析
研究背景 惊恐发作系指反复发生、有时为不可预料的焦虑或惊恐症状.尽管大多数惊恐发作都在白天发作,但夜间惊恐发作也相当常见,而更关注夜间发作.夜间惊恐发作患者较白天发作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失眠,大多数患者可因一次夜间惊恐发作而继发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本研究通过对夜间惊恐发作患者视频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和临床伴随症状的分析,探讨其睡眠特征,为更好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夜间惊恐发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夜间视频多导睡眠图监测20例夜间惊恐发作患者和23例健康志愿者睡眠过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20项)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睡眠障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夜间惊恐发作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降低、觉醒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和>5 min的觉醒次数增加,以及非快速眼动睡眠期Ⅰ期所占比例增加、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期所占比例减少(均P< 0.05);而两组患者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醒起时间、快速眼动睡眠次数、非快速眼动睡眠期Ⅱ期所占比例、呼吸暂停指数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13例(13/20)夜间惊恐发作患者伴焦虑症状、17例(17/20)伴抑郁症状;13例次(13/20)伴入睡困难、17例次(17/20)伴睡眠维持障碍(频繁觉醒和再度入睡困难)、7例次(7/20)伴早醒.结论 夜间惊恐发作患者深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加、睡眠质量差,且多伴有轻或中度焦虑和(或)抑郁症状及睡眠障碍.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可用于排除易与夜间惊恐发作相混淆的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梦魇)等,避免误诊.
-
维生素D治疗儿童睡眠障碍分析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睡眠障碍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5月 -2015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未经治疗过的确诊的儿童睡眠障碍病例7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口服安慰剂治疗 ,治疗组予口服维生素D3 滴剂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及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并与对照组比较 ,以明确维生素D对睡眠障碍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3个月后 ,观察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46 .5 ± 8 .6)nmol/L ,对照组为(31 .6 ± 7 .9)nmol/L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且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维生素D可以较好地改善儿童睡眠障碍症状 ,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
儿童夜惊的家庭护理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夜惊的有效护理方法,减少影响儿童睡眠的不利因素.[方法]将符合夜惊诊断的26例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实施治疗的同时制定家庭护理措施并进行综合性干预.[结果]干预组症状均有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家庭护理,对儿童的不良睡眠行为进行干预,能降低引起夜惊的不良因素,提高儿童的睡眠质量.
-
儿童额叶颞叶癫痫的夜间发作与儿童夜惊的动态脑电图鉴别
以夜间发作性事件就诊的患儿包括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类似癫痫发作的非癫痫性疾病、儿童生理性或一过性的事件.
-
从食积论治小儿疾病的体会
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具有脾常不足,肺肾常虚的特殊生理特点.若喂养不当,调护不慎,极易为饮食积滞所伤,脾胃受损,而五脏之间相互联系,一脏受损,可累及他脏,脾虚失于升清降浊可致腹泻,积滞化热犯肺可出现咳嗽,热扰于心可出现烦躁夜眠不安等.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食积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本文结合临床常见4则医案,论述了小儿食积致病的机制,以及中医药从食积辨证论治小儿常见病的理论认识及治疗方法.
-
40例夜惊患儿父母的咨询和随访
目的 探索对夜惊患儿的父母咨询和行为治疗途径.方法 对40例确诊为夜惊的患儿采用有针对性的父母咨询和计划唤醒的方法,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咨询前患儿夜惊平均发作次数为(3.85 ±0.97)次/周,咨询后半均发作次数为(O.58±0.10)次/周,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4,P<0.01).结论 有针对性的父母咨询和计划唤醒对治疗夜惊患儿有良好的效果,可作为临床对夜惊患儿干预的可行方法.
-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夜惊1例
夜惊的病因迄今不明.为了探讨其病因,我们对夜惊患儿及母亲进行巨细胞病毒(CMV)抗体检测及治疗[1].现报告如下.
-
41例儿童夜惊梦游的动态脑电图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夜惊、梦游患儿脑电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41例夜惊、梦游患儿、40例正常儿童、60例癫痫患儿进行监测。结果 夜惊、梦游儿童有较高的脑电图异常率。主要表现普遍和局部的阵发性慢波,棘-慢、尖-慢综合波。结论 夜惊、梦游儿童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但低于癫痫儿童的脑电异常率,提示可能存在大脑皮层发育延迟。
-
从食积内热论治小儿常见疾病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胃小且弱,脾胃功能薄弱,易为乳食所伤.若乳食不节,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家长任意纵儿所好,或过食辛辣炙煿之品及难以消化的食物,或平素常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为主食,极易造成脾胃功能失调,而致乳食停滞中焦,积而不消,食积乃成.又小儿为纯阳之体,其病机特点是易发病,传变迅速,食积易化热而致内热与食积并存.饮食停滞,积滞郁久化热,热蕴于中,多有郁而化热现象存在,正所谓"凡有郁处,必有热伏".食积内热临床较多见,虽无明确提出,但医家对食积及食积所致发热亦多有论述.如《幼幼集成》云:"小儿之病,伤食多……伤食一证,关利害……."《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曰:"小儿身热,时发时退,但肚热,或夜发热,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粪酸臭异常,此为食伤."《脉经》云:"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
夜惊患儿计划性唤醒干预的效果观察及对视频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探究夜惊患儿计划性唤醒干预的效果观察及对视频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夜惊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计划性唤醒干预,对照组未行计划性唤醒干预,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并分析其对视频脑电图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接受计划性唤醒干预后临床疗效90.63%较对照组68.75%明显升高,视频脑电图正常率90.63%较对照组65.62%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夜惊患儿推行计划性唤醒干预,能有效调节患儿睡眠质量,改善其预后,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小儿夜惊证治溯源
整理了古代文献关于小儿夜惊的资料记载,对于夜惊的含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分证论治等进行了论述.探究以客忤为主因,以入寐后惊啼叫扰为果的夜惊证治,旨在阐明客忤致惊的实际意义,系统了解夜惊发病的因果,探讨对夜惊的防治与调护.
-
常见的几种睡眠障碍
1 失眠症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状况.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乏力或白天困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