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凉血明目方治疗角膜碱烧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凉血明目方对角膜碱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角膜碱烧伤急性修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45只眼)与对照组(30例,46只眼)。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凉血明目方汤剂。将两组疗效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40/45),与对照组的67.39%(31/46)相比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角膜碱烧伤患者凉血明目方治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视力,加快角膜修复,降低并发症发生。
-
碱烧伤角膜上皮修复中 MEBT/MEBO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 (MEBO)在角膜碱烧伤上皮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 70例采用 MEBO治疗的眼碱烧伤病人与同期伤情相似而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的 70例病人进行配对研究。结果:两组病人Ⅰ、Ⅱ度角膜烧伤的愈合时间、转分化时间和终结局等项指标相似,但Ⅲ、Ⅳ度角膜烧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角膜上皮再生完成时间早于对照组;视力恢复也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MEBO可促使碱烧伤角膜上皮再生,利于视力恢复。
-
角膜碱烧伤羊膜移植后VEGF、PEDF及NF-κB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角膜碱烧伤保存羊膜移植的抗炎及抗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160只,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80只)和常规治疗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组(B组,80只).两组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实验第3、7、10和14 d,每组随机抽取20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角膜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 (1)实验第3、7 d B组VEGF和NF-κB的表达较A组降低(均P<0.05);第10、14 d A组与B组比较VEGF和NF-κB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2)在第3、7、10和14 d两组间PEDF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中,NF-κB和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1)保存羊膜可能是通过抑制角膜中NF-κB和VEGF两种因子的表达起抗炎、抗新生血管作用.(2)保存羊膜并不通过增强角膜中PEDF的表达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
关键词: 角膜碱烧伤 羊膜移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核转录因子 -
聚乙二醇化内皮抑素抑制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内皮抑素(PEG-endostatin)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在碱烧伤后1d,治疗1、2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球结膜下注射50μg/mL PEG化内皮抑素、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生理盐水各0.2mL.以后隔日注射1次,共8次.动态观察CNV的生长状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 治疗1、2组CNV的长度和面积、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而治疗1组的CNV的长度和面积、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均明显少于治疗2组(P<0.05).结论 PEG化内皮抑素及重组内皮抑素都可有效抑制CNV的生长,但前者效果更好.
-
结膜下注射AMD 3100对小鼠角膜碱烧伤血管新生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结膜下注射AMD 3100对小鼠角膜碱烧伤血管新牛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小鼠角膜血管新生(CNV)形成.在碱烧伤后当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球结膜下注射AMD 3100 5 μg(10 μL)和生理盐水(10 μL),每日1次,连续用药7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角膜炎症指数.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炎症细胞数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角膜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 实验组在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的炎症指数、炎症细胞数量和微血管密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D 3100可有效抑制12 CNV,可能与减轻碱烧伤后炎症反应有关.
-
层粘连蛋白在大鼠角膜碱烧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中表达的变化,揭示其在角膜碱烧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以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LN在烧伤后12h、24h、3d、7d、14d时表达的变化.结果 LN在正常大鼠角膜仅在基底层柱状上皮细胞胞浆和胞间以及基底膜有少许表达;烧伤后12h,基底柱状上皮细胞胞浆和胞间以及基底膜的表达增多,同时角膜基质层、角膜固有细胞出现LN,并于3~7d达高峰;14d角膜修复时,在基底膜柱状细胞、基质中表达减少,在角膜基质中表达基本消失.结论 LN在角膜碱烧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介导淋巴细胞吞噬坏死组织、介导细胞-细胞间、细胞-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介导上皮细胞移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角膜的重新上皮化有积极作用.
-
碱烧伤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反义RNA的作用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反义RNA(rAAN-aVEGF165)抑制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实验组前房注射rAAV-aVEGF165,对照组前房注射rAAV-Lacz.30天后,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以形态学分析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Weste blot评价角膜VEGF的表达.结果形态学分析显示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到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碱烧伤后各个时期角膜VEGF165的表达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下调VEGF能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重组腺相关病毒是眼反义基因治疗的有效载体.
-
羊膜移植治疗急性角膜碱烧伤的实验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表达的测定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术在早期角膜碱烧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分为新鲜羊膜移植组、保存羊膜移植组和对照组.术后每日观察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并于术后7天、14天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角膜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术后新鲜羊膜移植组角膜新生血管发展缓慢,MMPs角膜表达降低而TIMP-1表达升高.结论羊膜移植可通过提高角膜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水平来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在早期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中起抑制角膜溃疡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且这一作用新鲜羊膜要明显优于保存羊膜.
关键词: 羊膜移植 角膜碱烧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
KGF-2治疗兔角膜中央碱烧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GF-2)对实验性兔角膜中央碱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4只兔角膜碱烧伤眼随机分成4组,用KGF-2滴眼液治疗,以后行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显微镜照相,照片经计算机图象系统分析,角膜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 100 μg/mL KGF-2角膜上皮愈合率高,且与剂量呈依赖性,各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KGF-2能够促进兔角膜碱烧伤上皮的愈合.
关键词: 角膜碱烧伤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治疗 -
小鼠角膜碱烧伤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角膜碱烧伤难于避免,且往往造成角膜溃疡,穿孔乃至失明,其治疗历来是眼病治疗中棘手的问题之一.碱烧伤不仅是局部的现象,烧伤区是抗原的来源,可导致全身免疫反应.烧伤后2~3周,角膜形成溃疡乃至穿孔.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碱烧伤
自1996年2月~1998年6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角膜碱烧伤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19只眼,男10例,女2例,其中双眼角膜烧伤7例,单眼烧伤5例.石灰烧伤8例,氢氧化钠烧伤2例,氨水烧伤2例.就诊时间:烧伤后0.5h以内就诊者3例,1h以内就诊者6例,2h以内就诊者3例.烧伤程度根据我国1982年眼外伤与职业眼病协作小组通过的眼部化学性烧伤分度标准.Ⅰ度烧伤3例,Ⅱ度烧伤7例,Ⅲ度烧伤2例.入院时视力:0.1以下者8只眼,0.2~0.3者7只眼,0.4~0.5者4只眼.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碱烧伤的疗效分析
角膜碱烧伤是眼科门诊急重症病之一,自1998年2月~2003年4月,我们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角膜碱烧伤,对照观察疗效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低分子肝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及其药物治疗一直是眼科领域研究关注的重点.近年的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较强的促新生血管生长因子~([1]),而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2]),但HGF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关系及LMWH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本实验通过碱烧伤制备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测量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的蛋白与mRNA表达,观察LMWH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探讨眼局部应用LMWH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
-
角膜碱烧伤后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及与新生血管的关系
许多角膜疾病均合并有角膜新生血管增殖(corneal neovasculaxization,CNV),CNV是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1],是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2-3]及创伤愈合过程中新生血管形成[4]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内皮抑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角膜新生血管增殖是许多角膜病变共有的病理过程,既严重影响视力,也是导致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首位高危因素[1,2].内皮抑素(endostatin)由O′Reilly等于1997年从鼠血管内皮细胞瘤中提取出来,是胶原蛋白ⅩⅤⅢ的C末端酶解片段,分子量为2×104[3].体内外实验研究均显示,内皮抑素是极具潜力的新生血管抑制药物[4,5].Lin等[6]报道内皮抑素在正常人角膜组织中表达,参与维持正常角膜无血管状态[6].本实验旨在通过外源性给予内皮抑素,观察不同剂量内皮抑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抑制作用.
-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角膜碱烧伤家兔模型外周血、房水中VEGF、IL-2变化
[目的]应用ELASA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后角膜碱烧伤模型角膜愈合过程中外周血、房水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变化情况.[方法]取体质量2.5 kg,月龄2个月,雌雄不分,健康无任何眼疾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60眼),制备角膜缘碱烧伤模型,所有样本均制备右眼.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各30只(60眼).一组为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1 ml PBS.一组为移植组,耳缘静脉注射1 ml PBS+BMSCs,定期观察角膜病变.于移植术后第3、21、60天,在兔耳缘静脉处抽取外周血1 ml,提取血清约300μl.前房穿刺抽取无菌房水50μl,将其迅速存放于-80℃冰箱中待用,ELISA检测外周血与房水中VEGF、IL-2的浓度变化.[结果]移植组术后第3天,外周血清中VEGF(98.23±1.45)ng/ml、房水中的VEGF(145.12±2.01) ng/m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21±1.23)、(58.23±1.2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移植组外周血清(56.12±1.56) ng/ml、房水(98.23±1.26) ng/ml中的VEG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98.56±1.12)、(136.21±1.2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0天,移植组外周血VEGF(50.36±1.25) ng/ml、房水(56.12±1.98) ng/ml中VEGF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35.01±1.24)、(169.01±1.5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第3、21、60天,移植组IL-2在外周血[(96.45±1.25)、(93.12±1.05)、(91.23±0.97)] ng/ml及房水[(39.56±4.21)、(21.89±5.32)、(21.98±4.85)]ng/ml中的浓度低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角膜碱烧伤模型移植BMSCs可以减少创伤修复晚期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浓度.
-
地塞米松联合羊膜匀浆上清液治疗早期兔角膜碱烧伤的实验研究
碱烧伤作为临床上复杂而损伤严重的眼病,其防治问题越来越引起眼科界的关注.近年来,有学者发现羊膜匀浆上清液可用于治疗角膜碱烧伤,但其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对角膜碱烧伤的疗效尚未见报道.
-
活性炭联合刮除上皮治疗兔角膜碱烧伤的疗效观察
在各种眼部化学性烧伤中,角膜碱烧伤因其病理机制复杂、并发症多、预后不佳,长期以来为一项棘手的眼科疾病.本实验采用活性炭吸附,刮除角膜上皮及二者联合使用,观察单一治疗方法间以及与联合法比较的角膜上皮修复率,光镜及透射电镜下的病理学差异.
-
LDH与MDH在大鼠角膜碱烧伤中的表达及在能量代谢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表达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对碱烧伤后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用醋酸薄膜电泳法测定LDH、MDH同工酶的含量,以探讨碱烧伤后能量代谢的变化特点.结果:对LDH、MDH同工酶的百分含量进行扫描,结果发现同工酶百分含量明显改变.碱烧伤初期LDH1、LDH2、LDH3和LDH4下降,LDH5上升;当第7~10d时LDH5逐渐恢复正常水平.MDH1、MDH2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DH3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碱烧伤后,由于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使参与角膜能量代谢反应的酶含量发生改变,从而使能量代谢的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MDH1、MDH2和LDH5活性增强,导致无氧糖酵解增强,代偿能量的不足,弥补角膜碱烧伤后整个病理过程对能量的需求.
-
LYVE-1蛋白在小鼠碱烧伤角膜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LYVE-1)在小鼠碱烧伤角膜内的表达情况,探讨角膜新生淋巴管形成的时间过程及角膜疾病后新生淋巴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应用NaOH溶液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角膜碱烧伤后第1d、3d、5d、7d和12d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角膜和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角膜内LYVE-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角膜组织中,LYVE-1表达于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内.在角膜碱烧伤后1d、3d和5d,LYVE-1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内及入侵角膜基质的炎性细胞内;碱烧伤后7d,可见大量LYVE-1呈条索样表达于角膜基质中,并可见少量LYVE-1阳性表达于开放状态的淋巴管;碱烧伤后12d,角膜基质内新生淋巴管数量增多.结论 正常角膜组织储备LYVE-1生物因子,在炎性角膜中,LYVE-1可能在角膜新生淋巴管运输透明质酸(HA)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 淋巴管 角膜碱烧伤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