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资讯

    作者:

    行业
      专家解读:并没有所谓的“钩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就网上“猪肉钩虫”传言作出了说明。
      网上流传的所谓“猪肉长钩虫”究竟是什么?
      经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佘锐萍教授、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高级兽医师曹克昌、农业部屠宰技术中心副研究员高胜普、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淑敏等专家查看网上流传的“猪肉钩虫”的相关图片,确认大部分都是猪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肌腱以及筋膜等结构。因为这类物质有些本身看起来像虫体,所以导致没经验的消费者会把这些猪肉的成分误认为是虫子。

  • PTTG、VEGF-C、VEGFR-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分析

    作者:吉洁;马志君;曹振东;邵雪斋

    目的:分析PTTG、VEGF-C、VEGFR-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诊治的50例宫颈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在本院行子宫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宫颈慢性炎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宫颈组织标本的PTTG、VEGF-C、VEGFR-3表达,利用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计算微淋巴管密度.结果:研究组PTTG的阴性率为30.0%,阳性率为70.0%;对照组PTTG均呈阴性表达,阴性率为1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VEGF-C的阴性率为2.0%,阳性率为98.0%;对照组VEGF-C的阴性率为76.0%,阳性率为2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VEGF-C的阴性率为2.0%,阳性率为98.0%;对照组VEGF-C的阴性率为74.0%,阳性率为26.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PTTG、VEGF-C、VEGFR-3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PTTG、VEGF-C、VEGFR-3均可在宫颈鳞癌中表达,且与淋巴管生成呈正相关性.

  •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不可混为一谈

    作者:安敏

    有的人把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混为一谈.其实并非如此.前列腺肥大与前列腺炎是独立的两种疾病,但它们可以同时存在.老年人由于前列腺肥大,使前列腺部尿道扭曲充血,致使小便不畅,而且对细菌的免疫力下降,再加上饮酒、感冒、过劳、性生活不正常(包括性生活过频、性交中断、长期无性生活等),以及骑自行车、久坐等使会阴部长时间受压,均可诱发前列腺炎.而前列腺一旦发炎,就会充血水肿,使小便更加不畅,甚至发生尿潴留.同时,炎症扩散至精囊可引起精囊炎,细菌还可经淋巴管递行感染导致附睾炎.由于前列腺充血、水肿,病人出现射精痛、血精、性欲减退,甚至阳痿.如果年龄较大,抵抗力低下,尚可出现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发作、前列腺脓肿,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由此可见,患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人一旦并发前列腺炎,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

  • 效果惊人的淋巴按摩

    作者:森柾秀美;张军;唐丽娥

    人体中有一个对健康至关重要却又常常被忽略的系统--淋巴系统.淋巴系统以网眼状的形式分布在人体周身,淋巴管中流动着淋巴液,这种淋巴液是从血管中滤出的体液,回收及运输细胞产生的老化废弃物.淋巴系统管的中继点叫"淋巴结",在过滤老化废弃物的同时终回流至静脉.这些淋巴的"管"、"液"、"结"构成淋巴系统,它们净化和运送人体不需要的物质,起到类似排污设施的作用.

  • 冬天用膏药先加加温

    作者:刘涓

    膏药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是家中常备药物,它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膏药贴于体表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

  • "三通四联"疗法治疗下肢丹毒38例

    作者:熊健;闵羿;杨星宇

    丹毒是一种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脂涂丹染、迅速蔓延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黏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为外科常见病.

  • 左眼球结膜淋巴管阻塞案

    作者:尚军;孟苏华

    患者,男,43岁,于2011年1月9日就诊.主诉:左眼外侧摩擦感,伴有痒、疼痛不适2个月.病史:2个月前因休息不佳及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眼睛逐渐出现疲劳感,以左侧为主,并伴有异物摩擦、疼痛感,视力下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后到当地医院眼科就诊,仪器检查示左眼球结膜炎,左眼外侧球结膜局部淋巴管阻塞,并形成囊肿,可见4个大小不等呈浅黄色透明状淋巴滤泡,诊断:左眼球结膜淋巴管阻塞.临床应用硫酸新霉素及其他疗法治疗1月余效果不明显,特来接受三棱针放血治疗.查:左侧眼睑因揉捏轻微浮肿,球结膜充血明显,眼外侧近角膜2 mm处至眼角处可见4个米粒大小的呈浅黄色透明状泡状物.治疗取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为主穴;大椎、大敦、厉兑、至阴为配穴,除大椎外均取患侧,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主穴每穴挤出10~20滴血液,配穴每穴挤出3~5滴血液,每日1次,连续治疗7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日.

  • 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淋巴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任君旭;刘艳凯;杜舒婷;张利民;张玉平;于永强;张静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淋巴微循环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成2组(n=8),用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 500)诱导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观察当归注射液对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的影响.结果:大鼠注射Dextran 500后,肠系膜淋巴微循环出现明显障碍;当归注射液可明显扩张肠系膜淋巴管,增强淋巴管收缩幅度,延长舒张期时间,其作用明显优于NS(P<0.05).此外,当归注射液可使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指数L.D-Index明显升高.结论:当归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的淋巴微循环障碍.

  •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

    作者:王敏智

    慢性盆腔炎多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炎症迁延形成,也有慢性宫颈炎经淋巴管直接与宫颈旁结缔组织相通而致病.急性盆腔炎转为慢性炎症后,则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逐渐使结缔组织变为较坚硬的疤痕组织,与盆腔壁相连,甚至出现"冰冻骨盆"状态.因此单一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本院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66例,疗效显著.

  • S180移植瘤瘤周淋巴管和血管光镜观察

    作者:董秉洲;张雅芳;李益民;李博

    目的:观察小鼠S180移植瘤及瘤周组织淋巴管和血管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将S180小鼠腹水瘤接种于昆明小鼠左腋部皮下,20天切取肿瘤组织及瘤周组织和对侧同一部位正常皮下组织作对照,HE染色观察确认肿瘤.光镜下用Schiff染色观察淋巴管和血管.结果:动物模型显示两周以上小鼠腋部可见明显肿块.Schiff染色可见瘤中心区液化坏死,无毛细淋巴管;瘤周边区淋巴管及血管密度和淋巴管及血管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侧(P<0.001~P<0.005).瘤周边区淋巴管分布不均匀,管腔大,形态不规则,管壁薄.结论:S180小鼠移植瘤中心区无淋巴管,可见血管;瘤周边区淋巴管及血管密度高,管腔扩张,形态不规则.

  • 人胃癌淋巴管密度和面积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刘庆仪;陆云飞;丛风云;廖天;万福强

    目的 研究人胃癌淋巴管的密度和面积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D2-40淋巴管内皮标记性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0例人胃癌中心区、癌旁区、正常区内的淋巴管,分析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高于正常区,平均面积、平均周径及总面积小于正常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及平均面积、平均周径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人胃癌淋巴管新生存在于胃癌癌旁区,新生淋巴管管腔小,不足以形成良好的淋巴回流;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平均面积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及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因素.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在MNNG诱发的大鼠大肠癌细胞及淋巴管的表达

    作者:杨树才;马晶;刘宝全;赵玲辉;张雅芳

    目的 观察大鼠大肠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的大鼠大肠癌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技术检测29例大鼠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蛋白,观察VEGF-C及VEGFR-3在大肠癌组织内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肠组织内未见VEGF-C阳性表达,但可见淋巴管内皮细胞VEGFR-3阳性表达.在大肠癌组织内,VEGF-C蛋白表达于癌细胞,早期和中晚期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5%和100%,(P<0.05).VEGFR-3主要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早期和中晚期癌组织内淋巴管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8.33%和94.12%(P<0.05).结论 大鼠大肠癌VEGF-C的表达与肿瘤进展有关,推测VEGF-C通过受体VEGFR-3诱导淋巴管生成:VEGFR-3在淋巴管的阳性表达均随肿瘤进展增高,可能与大肠癌淋巴转移有关.

  •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在淋巴管和不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

    作者:谭玉珍;王海杰;张文彩;李鸿帅

    目的比较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在淋巴管、大血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特点,探讨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在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从狗的胸导管、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肺微血管分离内皮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PECAM-1、ICAM-1、ICAM-3、VCAM-1和CD44在各种内皮细胞的表达,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并用图像分析仪分析表达强度.结果动脉、静脉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ECAM-1、ICAM-1、ICAM-3、VCAM-1和CD44.其中,ICAM-1和ICAM-3的表达较弱.VCAM-1在动脉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比静脉强.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PECAM-1、ICAM-1、ICAM-3和CD44,未观察到VCAM-1的表达.ICAM-3和CD44的表达比血管内皮细胞强.结论与动脉、静脉和微血管内皮细胞比较,淋巴管内皮细胞不表达VCAM-1,而ICAM-3和CD44表达较强,这有助于解释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的黏附以及淋巴管新生的机制.

  • 结扎大鼠胸导管诱发胰组织结构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何海燕;王保芝;崔慧先;张立;史树堂;刘贵生

    目的 观察胰淋巴淤滞动物模型胰组织结构变化和胰淀肽沉积情况,探讨淋巴淤滞对胰组织细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10月龄大鼠20只,采用腹部结扎大鼠胸导管,建立胰淋巴淤滞动物模型,造模后6个月取材,部分胰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行HE和刚果红染色;部分经冷冻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光镜观察;部分标本进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 结果 HE和刚果红染色切片光镜观察显示,胰腺小叶间隙增宽,呈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脂肪堆积;胰岛淡染或着朱红色,组织间隙明显增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光镜观察显示,在胰岛及其周围,呈现胰淀肽强阳性棕褐色着色反应.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胰腺小叶间隙增宽,可见血管和扩大的淋巴管;胰岛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隙内可见大量脂滴样物质和胶原原纤维样结构.结论 胸导管结扎可导致胰淋巴引流障碍,引起胰淋巴管扩张,结缔组织间隙增宽,脂肪堆积,胰岛细胞间隙扩大,胰淀肽沉积等,这些结构变化可能影响胰岛的功能.

  • 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

    作者:马晶;赵玲辉;刘宝全;张雅芳;杨树才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和mRNA在大鼠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皮肤淋巴管内皮的表达模式,明确VEGFR-3在胚胎淋巴管发生中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对61例大鼠胚胎第15 d和第21 d皮肤组织进行VEGFR-3蛋白和mRNA检测.结果皮肤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VEGFR-3蛋白和mRNA,在大鼠胚胎发育的第15 d和第21 d,VEGFR-3蛋白在淋巴管内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8.71%(12/31)和73.33%(22/30),第21 d胚胎皮肤淋巴管内皮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第15d胚胎淋巴管内皮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x2=7.408 P<0.01).VEGFR-3 mRNA在淋巴管内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1.29%(19/31)和80.0%(24/30).结论1.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阳性表达VEGFR-3蛋白和VEGFR-3mRNA.2.随着大鼠胚胎的发育,VEGFR-3蛋白和mRNA在皮肤淋巴管的阳性表达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3.VEGFR-3在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的发育中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在大鼠结肠癌组织及淋巴管的表达

    作者:李晓冬;张雅芳;周显礼;刘慧冬;赵玲辉

    目的 观察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在大鼠结肠癌组织及淋巴管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构建大鼠结肠癌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CAM-1在结肠癌组织及淋巴管的表达.结果 PECAM-1在正常大鼠结肠组织表达于血管和淋巴管内皮,在肿瘤组织表达于腺体、血管和淋巴管的内皮,其中在肿瘤腺体的表达早期多位于细胞膜上,中晚期则转移至细胞质内,且表达随肿瘤进展而下降.在肿瘤淋巴管内皮的表达随肿瘤进展而下降,在血管内皮表达不变.结论 PECAM-1可能介导大鼠结肠癌早期肿瘤细胞与内皮之间的黏附;PECAM-1在大鼠结肠癌淋巴管的表达降低可能与肿瘤内淋巴管新生及内皮连接开放相关.

  • 细胞外基质对体外淋巴管新生的作用

    作者:谭玉珍;王海杰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对淋巴管新生的作用. 方法在Ⅰ型胶原蛋白凝胶中和Matrigel基膜基质凝胶上培养狗胸导管内皮细胞,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形成的管状结构的形态,透射电镜下观察淋巴管样结构,用图像分析仪对管状结构作定量分析. 结果淋巴管内皮细胞在Ⅰ型胶原蛋白凝胶上生长成单层,但未见管状结构形成.在细胞上面覆盖上层凝胶后,内皮细胞发生形态变化,形成管状结构.肝素组的管状结构比对照组多,而肝素加bFGF组的管状结构比肝素组和bFGF组多.在Matrigel基膜基质凝胶上培养的内皮细胞向凝胶上层迁移,形成管状结构.管状结构较细,细胞较长.管状结构呈明显的牵拉状态.透射电镜下,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成的管状结构具有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 结论狗胸导管内皮细胞在Ⅰ型胶原蛋白凝胶和Matrigel基膜基质凝胶中形成毛细淋巴管样结构.细胞外基质对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迁移和淋巴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

  • 腹膜毛细淋巴管网的形态结构特征

    作者:纪瑞成;三浦真弘;下田浩;加藤征治

    目的 探讨腹膜淋巴管的形态特征,为研究内皮和间皮细胞的物质转运机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方法 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了猴腹膜毛细淋巴管网的分布及其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结果 腹膜毛细淋巴管有丰富的网状连接、显著的瓣样结构和大量盲端,管径变化较大(约40~120*!μm)、管腔极不规则。淋巴管周围结缔组织稀疏,并常见到内皮细胞与覆盖其表面的间皮细胞直接相贴。网膜和系膜内可见由大量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构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乳斑,起于乳斑的淋巴管与间皮细胞之间缺乏基底膜。膈腹膜小孔的边缘附着有大量的细纤维成分,形成小孔的间皮细胞与其深面的淋巴管窦均有较强的5’-Nase酶活性。 结论 腹膜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及结构显示出明显的部位性差异,其内皮细胞与间皮细胞间有密切的形态学联系。

  • 淋巴管新生及其在相关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王海杰;谭玉珍

    淋巴管在维持体内微环境衡定、免疫反应和肿瘤淋巴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淋巴管新生与胚胎发育、外伤修复、炎症转归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下,淋巴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构成管腔,形成新的淋巴管.近年来发现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淋巴管内皮特异表达Prox-1、podoplanin、VEGFR-3和 LYVE-1等,这些因子和受体调控淋巴管新生.VEGF-C/VEGFR-3或VEGF-D/VEGFR-3信号途径在淋巴管新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C、VEGF-D和VEGFR-3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有望治疗淋巴管新生障碍性疾病以及抗移植后免疫排斥和抗肿瘤淋巴管转移.本文主要综述了胚胎发育、先天性淋巴水肿、炎性病变和肿瘤等状态下淋巴管新生的变化及其机制、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的过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和受体对于淋巴管新生的调控作用.

  • 整片组织免疫染色显示淋巴管构筑

    作者:王海杰;谭玉珍;Pober Jordan S

    目的 探讨整片组织内淋巴管免疫染色,并与间接注射法和组织切片免疫染色法比较.方法 用普鲁士蓝间接注射新生儿肝被膜内淋巴管,观察肝浅淋巴管的构筑.通过火棉胶切片分析肝浅淋巴管的流向.取人大腿皮肤,作石蜡切片和冷冻切片,免疫染色后观察淋巴管的分布.取大鼠耳和背部的皮肤、膈和小肠,将整片组织作免疫染色,观察组织内淋巴管构筑.结果 间接注射普鲁士蓝可显示淋巴管构筑和流向,但淋巴管染色缺乏特异性.组织切片免疫染色可显示淋巴管分布,然而不能准确地分析淋巴管密度.整片组织的免疫染色很理想,毛细淋巴管盲端、毛细淋巴管网和淋巴管丛清晰可见.结论 整片组织免疫染色能够很好地显示组织内完整的淋巴管构筑.

692 条记录 1/35 页 « 12345678...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