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供方视角下防控新农合医方违规行为对策研究

    作者:车永茂;缪丽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而建立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但医方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本文对医方在为参合患者服务过程中违规行为发生的主要环节进行梳理总结.违规行为发生主要诱因是参合患者诊疗、收治、收费过程中,多重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支付方式不完善、医疗机构内控动力不足、监管不到位等.针对医方违规行为建议从新农合立法与监管体系建设、支付方式改革、医方内部监管、信息公开公示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 一起淡玫红鹅膏茵中毒事件处置报告

    作者:曹若明;刘仲;张济;刘守钦;孙延斌;张军;刘素华;刘岚铮;曹小丽;贾堂宏

    目的 对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定性,总结处置经验,提出防控对策.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蘑菇形态学鉴定及毒性成分分析,并将患者所食蘑菇DNA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确定引起中毒的蘑菇种属及致死成分.结果 引起中毒毒蘑菇为淡玫红鹅膏菌,是山东省内首次发现菌种,其干样α-鹅膏毒肽含量达3 827 μg/g.结论 此次中毒事件是一起由淡玫红鹅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致死成分为鹅膏毒环肽;今后应从摸底菌种分布、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宣教力度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四个方面做好防控工作.

  • 某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调查

    作者:王洪道;马玉娟;郭楠

    为了解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率,促进患者康复,笔者对所在医院2005-11-2007-10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与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

  • 2016年长垣县主要病媒生物基本状况与控制对策分析

    作者:王华强

    目的 针对长垣县2016年的病媒生物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病媒生物的防控措施,为日后的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对2016年长垣县各区域实施蚊、鼠、蝇、蟑等病媒生物的动态监测结果、基本情况、病媒生物侵害情况、工作人员收集病媒生物种类、数量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在实际防控工作中通过夹夜法计算鼠密度、通过粘捕法计算蟑密度、通过笼诱法计算蝇密度以及通过灯诱法计算蚊密度.并与2015年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016年长垣县病媒生物调查结果显示共有3属3种蚊类,密度为6.3只/(灯·h),其活动高峰期在每年的7-9月,淡色库蚊以占总捕捉数量的62.12%成为优势蚊种,多活动于牲畜棚圈中;3属4种蝇类,密度为0.68只/笼,其活动高峰期在每年的8-9月,棕尾别麻蝇以占总捕捉数量的44.15%成为优势蝇种,多活动于绿化带附近;2属4种鼠类,密度为0.66%,其活动高峰期为全年,黄胸鼠以占总捕捉数量的63.21%成为优势鼠种,多活动于居民区;2属3种蟑类,密度为0.045只/张,其活动高峰期在每年的8-9月,德国小蠊蟑以占总捕捉数量的90.24%成为优势蟑种,多活动于农贸市场内及周边.2016年病媒生物总数量相比2015年有显著下降.蝇类、蟑类数量有所下降(P<0.05),蚊类数量有所下降(P>0.05),鼠类数量上涨(P>0.05).结论 2016年长垣县经过防控措施的实施使得县区内的病媒生物密度有显著下降,尤其是蝇、蚊类密度相比标准依旧较高,虽然蟑类、蚊类、蝇类数量有所下降,但是蟑类侵害范围有增大趋势,因此依旧需要加大防控力度,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减少病媒生物对长垣县造成的不良影响.

  • 2005-2011年鹤壁市麻疹流行特征及防控对策

    作者:裴保河;崔清华

    目的 探讨消除麻疹对策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1年鹤壁市麻疹发病趋势和三间分布.结果 2005年和2008年出现2个高峰,2009年后明显下降,2011年无病例发生.多措并举的麻疹综合防控措施更有利于麻疹防控成效的提高和巩固.结论 政府重视,财政保障是麻疹防控的基础.抓载体是找准症结,破解麻疹防控难点的很好着力点.深入基层,落实防控措施,是麻疹防控的关键,下一步顶层设计重点要关注保障机制和筑牢免疫屏障.

  •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合并传染病情况调查

    作者:秦轶灵;梁忠新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病的基本情况,为防控提供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法定报告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染病8种,共235例,年均发病率15.40‰;发病率前2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构成比分别为45%和36%;男性发病率(19‰)高于女性(9.15‰),流浪人员发病率(23.17‰)高于非流浪人员(8.76‰)。结论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性疾病中以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为主,男性患者和流浪人员是重点关注对象;病区应严格落实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 通城县中小学生麻疹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杨华;汪忠良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国家免疫规划控制的目标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各地时有麻疹局部暴发的报道.为了解通城县中、小学学生麻疹免疫现状,以制订相应防控对策,2007年春季在全县开展了1次中、小学生麻疹病毒抗体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 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

    作者:张敏;李伟权

    目的 分析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特征、当前防控对策的执行效果,为防控对策调整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和防控措施相关资料,分析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防控措施效果.结果 广东省共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79例,死亡49例;病例散发于省内16个地级市;冬春两季多发;中老年人高发;以农民和离退休人员为主,大多有基础性疾病史;大部分病例在发病前有明确的禽类暴露史;死亡率与年龄成正比.关闭活禽市场暂停活禽交易对控制疫情有效.结论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未完全明了,实行"休市对策"对控制疫情有效,但不能彻底切断传染源,须进一步探索"冰鲜对策".

  • 仙桃市建国60年来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王芳;赵淑军;刘甘露

    目的 分析仙桃市1950-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新时期传染病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仙桃市6个历史年代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仙桃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50年代较低,60年代急剧上升至70年代达到顶峰,80年代后迅速下降,近10年已降至建国以来低.60年来除肠道传染病外传染病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80年代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主要病种,占报告传染病总数的60.5%,而近20年仅为4.6%;呼吸道传染病80、90年代曾明显减少,但因肺结核1997年纳入乙类报告且逐年增多,近10年已占传染病总数的33.0%;血源及性传染病自1990年报告以来逐年增多,近10年已占传染病总数的44.6%.结论 仙桃市80年代后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大幅下降趋势,传染病病谱发生明显变化.当前肺结核、乙肝、淋病、梅毒、艾滋病还有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新发传染病呈上升态势,应积极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 武汉市口腔科门诊感染状况调查分析与防控对策

    作者:王斌;刘德丰;刘庆华;朱军生;陈国元

    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病原体的易传播性和传播途径多样性,使口腔科医源性感染成为当今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卫生部医院管理规范已将口腔科列为重点管理部门.由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的高致病性,口腔医师和患者即将处在高危感染的前沿.为加强和规范武汉市口腔科门诊感染管理工作,2008~2009年,对武汉市20所医疗机构的口腔科门诊感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防控对策,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 老年肺结核的防控对策分析

    作者:杨娥

    目的:探究老年肺结核患者的防控措施和控制效果.方法:收集自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肺结核诊治的患者资料,从中选择9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分为对比组和防控组,对比组患者仅采用常规防控措施,防控组患者采用针对性防控措施.结果:防控组共47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控制率为95.92%,对比组共40例患者得到控制,控制率为81.63%,2组患者肺结核控制率差异明显(P<0.05).防控组共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对比组共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8.37%,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针对性防控措施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并且可有效抑制并发症发生率.

  • 浅谈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和防控对策

    作者:周蓉

    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防控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4月在本站从事采血工作的护士40名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结果:采血过程中发生针头刺伤占92.5%,较容易引起血液传染病的感染,其他因素如生物、化学、心理等引起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也较高.结论:分析血站采血护士工作中常见的职业风险因素,积极采取并制定相应防护措施,终达到预防和治疗血站护士职业暴露伤害的目的.

  • 花东镇儿童蛲虫感染分布现状及防控对策

    作者:钟兰

    目的:研究花东镇10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分布现状,为防控本辖区儿童感染蛲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抽样的小学及托幼机构的10岁以下儿童粪便虫卵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接受粪便虫卵检测儿童801人,虫卵检测阳性共40人,感染率为4.99%.其中,流动性较大的民办学校(智元学校)蛲虫感染率9.95%,普通公办小学(中心小学)蛲虫感染率6.8%,普通民办托幼机构(蓓蕾幼儿园、小太阳幼儿园)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3%.结论:本次调查的质量控制良好,检测方法敏感,影响蛲虫感染分布现状的因素是流动人口的聚集及变迁、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学校卫生.

  • 张家界市永定区狂犬病风险评估及防控对策

    作者:田际雄;王雪严;侯启年;李跃;王铸

    目的 了解张家界市永定区狂犬病暴露现状,评估狂犬病风险,探讨狂犬病防控对策. 方法 对永定区2005-2012年发生的一犬伤2人及以上事件和28个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防控风险. 结果 永定区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监测到1起和9起一犬伤2人及以上事件,共伤及46人,造成2人狂犬病死亡,在2起事件中采集到伤人犬脑组织标本,狂犬病毒抗原检测均阳性.28个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在2005-2012年年均报告狂犬病暴露4 200人次,年均监测暴露率900/10万,其中90%为犬所伤,监测暴露人群中全程接种疫苗率均较高,Ⅲ级暴露者使用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者年均16.7%;伤人犬中有免疫史的占25.31%;年平均犬密度4.89只/100人. 结论 永定区发生狂犬病风险较高.应积极建立多部门联合的长效综合防控机制,落实犬只免疫与管理,提供价廉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提高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

  • 长沙市2004-2012年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防控对策

    作者:谢强明;刘如春

    目的 分析近年来长沙市狂犬病流行特点,为制定和调整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长沙市2004-2012年的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长沙市2004-2012年共报告狂犬病病例124例,死亡124例;病例以农村为主,4县(市)病例数为114例,占全市发病数的91.94%;每个月份都有病例报告,8月份多,3月份少;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2.35:1,年龄小者2岁,大者82岁,50~59岁组报告多,占总病例数的29.03%;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数的79.03%;主要伤人动物为犬,占97.24%,伤人动物以自家养的为主,占48.62%;暴露部位以手部多,44.04%;暴露后规范处置率和疫苗使用率低,在医疗机构进行伤口处置的仅占12.84%,暴露后狂犬病疫苗使用率仅9.17%;潜伏期短的为9d,长为5319 d(14.78年);发病至死亡短为发病当天死亡,长为9d.结论 长沙近年来狂犬病疫情相对平稳,距离消除人间狂犬病的目标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 宁乡县2005-2009年狂犬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控对策

    作者:喻国军;李玉枝;傅家荣;李华;袁月娥

    目的 了解宁乡县狂犬病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控对策.方法 收集宁乡县2005-2009年法定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宁乡县2005-2009年累计报告狂犬病例26例,年发病率0.15~0.61/10万.病例分布于全县16个乡镇,呈高度散发.病例以1-8月发病多,年龄50岁以上发病占73.08%,男性发病高于女性(1.36: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0.77%),其次是民工(占7.69%).伤人动物主要是狗(占92.31%),且87.50%为家养动物,其次是猫(占7.69%).26例病例中,Ⅰ级暴露2例、Ⅱ级暴露19例、Ⅲ级暴露5例.动物咬伤人后到医疗机构处理的仅2例.被动物咬伤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7例,自行处理的17例.结论 宁乡县狂犬病疫情较为严重,家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应加强疫情监测、加强犬类的管理、规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 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作者:李懿

    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医院感染,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分析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制定隔离措施,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ICU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施行严格的干预措施,运用预防与控制技术,保障了ICU患者的医疗安全.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对ICU患者已形成威胁,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ICU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

  • 东莞市职业性苯中毒诊断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作者:陈满连;蔡木蔚;卢歆韵

    目的:分析东莞市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现状及防控对策.方法:以2014年至2016年东莞地区《职业病报告》中苯中毒职业病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疾病诊断现状,并给出相应的疾病防控措施.结果48例苯中毒职业病患者中,男性占比58.33%,女性占比41.67%;发病年龄主要以30 ~ 49岁年龄段为主,发病率为68.75%;发病主要接触年限为6~ 12年,发病率为66.67%.结论苯中毒职业病好发于接触苯年限在6~ 12年的30 ~ 49岁中壮年人群,为有效预防减少苯接触工作人员苯中毒职业病的发生,加强苯接触人群的健康监护,提高其防护意识极为必要.

  • 结核病防控:应发挥综合医院作用

    作者:何权瀛

    我国肺结核发病数已在所有传染病中位列第一位,死亡数居第二位,其防控形势比较严峻.对此,本文提出,结核病不能单纯地视为一个个人的医疗健康问题,而应纳入重大的公共卫生建设体系,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工作网,大力宣传传染病管理法,组建综合医院与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协作网,加强综合医院结核病患者归口管理的执法力度等.

  • 狂犬病防控对策的若干问题

    作者:杨进业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或动物源性的急性传染病.人被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均可能发病.近年来我国狂犬病发病率持续回升,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广西狂犬病发病情况亦如此.是什么原因导致狂犬病持续升高,如何尽快降低其发病率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结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商讨.

253 条记录 9/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