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强输血科工作的质量控制探讨

    作者:胡松

    输血是临床治疗上的一种重要抢救措施,其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对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输血科工作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二是检测手段及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因此必须加强血液质量控制和检测质量控制,保证患者用血安全.本文着眼于以上两方面内容,详细介绍了输血科工作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于输血科医务人员科学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抗-HIV初筛阳性及确认阳性结果分析

    作者:陈筱云

    为了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检测过程从监控到结果的判读和报告的发放均应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持续改进,从而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 中心血站采供血工作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作者:谢立

    输血是临床急救、治疗的重要手段,输血质量管理强调控制好采供血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对血液质量有影响的所有因素。但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可能由于相关规程未较好对环节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识别、分析以及确定。本文主要分析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重要性,以期确保采供血操作过程中血液产品的质量。

  • 广州市医院用血退回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赖玉

    为了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浪费,笔者对广州市医院用血退回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血浆破裂为重要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如何减少血浆破裂、纤维蛋白析出等常见问题。

  • 25℃条件下血液质量的变化

    作者:蒋颜;严建新

    [目的]了解库血在25℃条件下的血液质量变化.[方法]取健康献血员血液十袋,放置在25℃下,分别在0min、30min、1h、2h抽取血液,进行红细胞记数及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血球压积、游离血红蛋白(FHb)Na+K+和血沉(ESR)测定.[结果]1h、2h后全血低切粘度增加,与刚出库时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5),游离血红蛋白有增加趋势.[结论]库血在25℃条件下30min,其质量无显著性变化.

  • 重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宏伟

    目的:分析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提高血液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岳阳地区2012年参加无偿献血者38350人以献血次数分为初次献血组、两次献血者、多次献血组,比较分析各组血液检测情况。结果:总体不合格率3.05%,重复献血者血液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初次献血组,且三次及以上献血组优于两次献血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献血的无偿献血者是低危献血人群,应加大重复献血者队伍的组建力度,保障血液安全。

  • 低温操作台在血液制备中的应用

    作者:黄荆;郑淑山

    目的:观察和分析低温操作台在血液制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低温操作台(4℃)、室温(22℃)下进行血液制备,并对血液的温度和两组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在低温操作台上进行血液制备和包装,在低温操作台上进行制备和包装血液,在血浆中的游离 K+和血红蛋白也会因红细胞的破坏而增加,然而 Na+的含量则与 K+相反,其在血浆中的含量会出现减少。但 K+升高速度和 Na+的降低速度都要比室温下慢(P<0.05)。而 pH 和葡萄糖(Glu)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低温操作台上进行血液制备和包装,能够有效地保障冷链过程,保证血液的质量,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基于血液质量安全的冷链管理探析

    作者:王跃;万东升

    当前,"冷链"在血液和血液成分运输过程中,为保证质量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采用尽可能安全的方法以维持血液的各项功能,保证从献血者到用血者全过程中的血液质量安全.组成"冷链"的两个要素:一是组织和管理血液、血液成分的贮存和运输的人员;二是安全储存和运输血液、血液成分的设备.在"冷链"管理中重要的部分是负责贮存和运输的人员.血液运输主要包括从采血点将血液运输到血站、从血站将血液运输到医院两部分,由于血液运输人员组成的复杂性,此环节在血液安全中较为薄弱,这种现象在各地血站普遍存在.

  • 规范取血提高血液冷链管理

    作者:孙超;翟方丽;刘秀英

    目的:探讨血液冷链的规范化管理对于血液质量及安全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4月期间于我血站工作的24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经血液冷链的规范化管理后,评价其取血安全和血液冷链管理质量.结果:与规范化管理前相比,规范化管理后的取血操作水平[(95.87±2.69)分>(86.06±3.41)分]=、设备管理质量[(96.02±2.74)分>(87.44±3.25)分]、储存质量[(96.39±2.55)分>(85.82±4.03)分]、运输质量[(96.82±2.19)分>(86.33±3.92)分]相对更高(P<0.05).与此同时,规范化管理后的平均红细胞(RBC)计数、平均白细胞(WBC)计数以及平均血小板(PLT)计数分别为(8.11±0.41)×109、(5.24±0.34)×108以及(2.84±0.19)×1011,高于规范化管理前的(7.29±0.35)×109、(4.61±0.29)×108以及(2.31±0.12)×1011,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规范取血和提高血液冷链管理是血液及血液成分临床应用安全的有效保障.

  • 血站管理与血液质量提升方式探寻

    作者:汪从文

    血站管理的核心是强化血液质量,确保血站血液的安全供给.血站管理与血液质量存在必然的联系,也是临床用血安全性的前提奈件.为此,本文以全面质量管理作为核心理念,探索在血站人员素质提升、法制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以及三级管理制度在对提高血站管理的效果以及对确保血液质量的意义,以期采用科学的质量提升方法及国际化的质量体系构建,促进血液质量管理.

  • 上海市2004年采供血机构监督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郑朝军;顾爱清;顾雅萍

    为加强采供血机构的卫生监督,预防、控制血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对上海市2004年采供血机构监督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采供血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采供血机构布局不合理、污水及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日常管理未落实及工作人员职业防护不到位等,在部分卫生方面不同等级、不同区域的医疗机构血库也存在明显差异.加强采供血机构的管理,必须强化规范管理,坚持整顿和建设并举,不断加强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培训,加大监督力度,以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 提高中心血站血液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者:龚剑利

    血液质量管理是一项极为严肃的生命工程,贵重于山,来不得半点马虎.血液质量是血站建设发展的“瓶颈”,只有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血站整体科学管理水平,强化血站人的质量法规意识和责任风险意识,才能确保血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 如何降低成分血制备过程中的差错

    作者:易芬

    成分输血是输血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成分制品种类的增加和成分制备过程中的环节增多,如果在血站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中,监督措施不到位,差错就会不断发生,给血液质量带来很多隐患.所以,如何加强过程管理,杜绝和降低成分制备过程中的差错发生,意义十分重大.

  • 广安市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文净平

    临床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输血不当或输血时未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则将危害受血者身体健康并导致一系列法律纠纷.血液安全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世界卫生工作七项重点之一.目前我国非常重视输血安全工作,为保证血液质量,从采供血机构源头抓起,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的规范化管理,医疗机构的临床输血已成为输血安全的薄弱环节.为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法律法规,2005-2007年,在市卫生局的组织下,连续三年对我市的临床用血医疗机构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存在较多的问题及安全隐患.为此,我们就当前全市临床输血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进我市临床输血管理走上一个新台阶.

  • 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公众健康教育

    作者:崔颖;宋寒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8年来,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无偿献血方式.职业献血者长期高频次献血对血液质量有较大的影响[1].自2005年4月份,我市开始动员健康公民自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扩大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满足临床供应,我们笔者有针对性地在捐献机采血小板前、中、后实施健康教育,使我市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队伍不断扩大,工作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 优质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护理及血液质量的影响

    作者:褚艳婷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及在血液质量上的影响.方法 收集400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血液质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疼痛16例(8%),不良反应12例(6%),血液报废7例(3.5%);研究组患者疼痛8例(4%),不良反应2例(1%),血液报废2例(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患者疼痛和不良反应护理具有积极作用,可在献血后大力推广.

  • 军队人员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评价

    作者:李晓娣;孙德英;吕波;侯晓琦;薛燕;叶明亮

    目的:对军队人员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军队人员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速率法检测ALT.初检、复检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由不同人员分别操作.结果:采集血液12427份,初、复检不合格者分别为363份和226份;ALT单项不合格者为370份.结论:必须严格执行对献血者血液进行初检、复检两次检测的规定;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合理进餐的宣传教育,降低假阳性率,确保血液质量.

  • 温控与运输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邱启训

    目的:探讨温控与运输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运血箱内不同温度、不同贮存时间下的血生化指标变化,并采取模拟振动试验分析振动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结果:贮存1d时,4~6℃与7~9℃的运血箱内温度条件下Na+、K+、游离Hb、pH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贮存5d、10d时7~9℃条件下Na+、游离Hb、K+较贮存1d时有显著增高,贮存10d时pH超出正常范围。K+在60min时振动频率达到150次/min有显著增高(P<0.05),且90min时100、150次/min频率较未振时有显著增高(P<0.05)。游离Hb在在振动时间延长、频率增高的情况下水平逐渐增高,在60min时100、150次/min不同频率、90min不同频率下的游离Hb较未振时有显著增高(P<0.05)。pH在60min振动频率为150次/min时超出正常范围。结论:控制在4~9℃范围内运血箱温度较为合理,但贮存时间越长、振动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对血液质量的有一定的影响,在保证箱内温度适宜下,有针对性的对振动、贮存等问题做好处理,有利于提高血液质量。

    关键词: 温控 运输 血液质量
  • 中心血站采供血工作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作者:潘琳

    目的:探讨中心血站采供血工作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血站工作中的200个血液样品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质量控制方式,观察组在采供血工作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给予额外的血液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比较两组血液样品血液非正常报废率、血液离心破损率以及工作环境卫生学检查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样品非正常报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4.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样品血液离心破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3.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样品工作环境卫生学检查合格率(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采供血工作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给予额外的血液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效果显著,可以保障采供血操作过程中血液的质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塑造血站优秀文化努力提高血液质量

    作者:严阵;董长征;李丽

    血站优秀文化是血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血站在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积累的具有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随着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以人为本建设血站优秀文化,提高血液质量,已经成为血站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作为淮安市中心血站的一名员工,现就我站以员工为核心建设血站优秀文化谈谈自己的认识.

421 条记录 21/22 页 « 12...1415161718192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