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复合不同麻醉方式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赵春美;谢思宁;张晴;贾春蓉;安立新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电针复合局部监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应用于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对其术中维持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内,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85例,分为局麻电针组(LA组,n=41)和局麻对照组(LC组,n=44),全麻电针组(GA组,n=38)和全麻对照组(GC组,n=42).穴位的选择为术侧,水沟连百会,合谷连外关.对电针组患者进行针刺,对照组患者采用假电针做对照.记录术中的循环变化,记录血管活性药及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基本情况表示,采用局部监测麻醉的患者均为前循环堵塞的脑卒中患者;而必须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大部分为后循环堵塞(GC=28例,GA=29例)的脑卒中患者.LA组术中尼莫地平使用总量明显小于LC组(P<0.05).而全麻2组中术中多巴胺平均使用量GA组小于GC组(P<0.05).全身麻醉的患者,GA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GC组(P<0.05).术后拔管期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GA组小于GC组(P<0.01).4组患者术后出现中等疼痛以上(VAS评分≥4分)的例数,在术后第1天9 am、术后第1天4 pm,LA组少于LC组(P <0.05);GA组少于GC组(P<0.05).结论: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麻醉方式的选择与血管堵塞部位密切相关.针刺辅助局部监测麻醉或全身麻醉应用于CAS术中,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麻醉药物用量,具有辅助镇痛、促进麻醉恢复的功效,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脑血管支架种类及材料学特点与支架置入后的补体反应及干预

    作者:王秋兰

    目的 探讨脑血管支架种类及材料学特点在脑血管支架置入后的补体反应及干预.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根据应用脑血管支架种类的不同分为3组,给予不同的脑血管支架,其中金属支架组40例、聚合体支架42例和涂层支架38例;比较3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数情况,血清IgA、IgG和补体C3、C4等临床指标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聚合物支架和涂层支架组的椎基底动脉、动脉狭窄指数及动脉硬化指数情况显著优于金属架组(P<0.05);聚合物支架组与涂层支架组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合物支架和涂层支架的血清IgA、IgG和补体C3、C4临床指标情况显著优于金属支架组(P<0.05);聚合物支架组与涂层支架组血清补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合物支架组和涂层支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金属支架组(P<0.05);聚合物支架组与涂层支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进行聚合物支架及涂层支架生物相容性较佳,可显著降低支架置入后的补体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马黛卿;张芬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致残或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脑血管动脉狭窄又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原因[1]。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新技术,由于创伤小,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住院周期短,临床逐渐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2]。

  •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颅脑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张士永

    目的 观察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颅脑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选择本院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对相应颅脑动脉狭窄进行治疗,观察术后血管狭窄改善程度,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积极治疗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51例患者共放置支架62枚,其中一侧颈内动脉支架35枚,基底动脉14枚,一侧椎动脉13枚.51例患者狭窄完全解除,成功率为100%.术后1周复查DSA,患者官腔狭窄明显改善,残余狭窄均为20%以下.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术后NIHSS评分为(0.88±0.64)分,与术前(2.23±1.08)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高,可明显改善颅脑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效果满意度高,但术者需熟知其并发症原因,做到术前早期预防,术后积极治疗.

  • 替格瑞洛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及临床事件的影响

    作者:马小强;买买江·阿不力孜;许敏华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探讨其对预防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0例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行标准化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术后,对照组给予以阿司匹林(100 mg/d),实验组给予替格瑞洛(首次负荷剂量180 mg,之后服用90 mg/d),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支架置入前后6个月血管狭窄率变化及术后6个月两组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并记录期间发生的临床事件.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血浆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均<0.05),且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hs-CRP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管狭窄率无明显差异,经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两组血管狭窄率均迅速下降,术后6个月实验组的血管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23±12.24)% vs(15.62 ±21.36)%,P<0.05)];实验组术后再狭窄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8.57% vs 2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临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有效预防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从而改善脑血管支架的长期疗效,且不增加临床事件的发生.

  • 优质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顾志娥;王加凤;闫坤丽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行脑血管支架置人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则采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在健康知识知晓率、术后舒适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路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术后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对患者有利的管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种不同量表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雪芬;凌晓辉;成月花

    目的:探讨不同量表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健教、门诊随诊护理方法;实验1组和实验2组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和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干预措施。结果实验1组患者和实验2组患者第3个月、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实验2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实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应用于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居家护理中,能更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预见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柴士花;赵雪勤;李俊华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6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例数少于对照组,紧张情绪舒缓人数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恢复天数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脑血管植入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多爱肤敷料预防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骶尾部压疮效果观察

    作者:吉莉;顾志娥

    目的 探讨多爱肤标准敷料预防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骶尾部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 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在其骶尾部贴上多爱肤标准敷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指导患者术后抬臀;观察术后患者骶尾部压疮的发生率和骶尾部的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结论 使用多爱肤标准敷料能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

  •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应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联合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华

    目的 研究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5例动脉瘤破裂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实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栓塞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并给予LMWH抗凝治疗,同前将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该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前后的影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血小板计数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药物抗凝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症,减少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并加快恢复,改善患者生活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阿加曲班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周露露;刘德志;李永坤;黄显军;王启章;孙文;蔡乾昆;王筱萌;熊云云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影响. 方法 设计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 1年8月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适合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加曲班组及对照组.阿加曲班组从术前2d到术后3d连续接受20 mg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不进行阿加曲班治疗,2组其余药物治疗相同.阿加曲班组患者给药前及用药2h后采血监测凝血功能.对患者在术后1月、3月、6月、9月门诊随访,6~9月住院复查DSA;以支架内再狭窄为主要终点事件,以目标血管重建、脑卒中复发、心血管事件、死亡及出血事件为次要终点事件. 结果 安全性结果:阿加曲班组患者围手术期间无出血事件、过敏反应及肝功能障碍的发生.有效性结果:(1)阿加曲班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2)阿加曲班组目标血管重建率(5.5%)低于对照组(1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3)围手术期间和术后随访9月2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脑卒中复发、心血管事件、死亡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x2=3.336,P=0.108;x2=1.090,P=0.481);术后9月:x2=1.193,P=0.527; x2=0.003,P=1.000;x2=1.090,P=0.481). 结论 阿加曲班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不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

  • 脑血管支架术后使用血管缝合器与动脉压迫器止血方法效果分析

    作者:易小江;杨蓉;杨婕

    目的 对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使用血管缝合器与动脉压迫器的止血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3月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手术的86例患者,医生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血管缝合器止血组(42例)及动脉压迫器止血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及体位更换时间.结果 血管缝合器止血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4.7%)、腰背疼痛发生率(9.5%)、术侧肢体制动时间[(6.48±1.53)h]明显少于动脉压迫器止血组[分别为22.7%、27.3%、(8.91±1.52)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缝合止血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安全可靠性好;可缩短患者术侧肢体的制动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有效减少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脑血管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作者:陆农

    目的:总结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开展的36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对:36例患者成功随访3个月至半年,疗效明显,患者家属均十分满意。所有患者中,33例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有明显的好转,好转率为92.86%;另外,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未留后遗症,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但对一过性脑缺血起预防作用,治疗仍具有一定的价值。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充足的准备是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基础,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医护间密切的配合为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认真的监测和全面的护理是可预防多种并发症的有力保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