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浙江省台州市福寿螺分布和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调查
目的 探讨浙江省台州市福寿螺分布及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况.方法 在全市9个县(市、区)所有乡镇开展福寿螺分布调查,抽取5个县(市、区)开展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况调查.结果全市58.78%(77/131)的乡镇有福寿螺分布,呈自南向北逐渐递减分布(X2=38.15,P<0.01);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3.35%(25/747),感染率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X2=6.60,P<0.01).结论台州市福寿螺分布广泛,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较低,但存在发生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潜在威胁.
-
福寿螺与常见田螺的区别及食用注意事项
福寿螺和常见的中国圆田螺及中华圆田螺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福寿螺与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外形的主要区别有:福寿螺贝壳较大,近圆盘形,有5~6个螺层,体螺层占壳高的89%,螺旋部较小,脐孔大而深,壳口无黑色框边,卵生。中国圆田螺比福寿螺稍小,呈长圆锥形。中华圆田螺比中国圆田螺稍小,呈卵圆形。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均有6~7个螺层,体螺层占壳高的68%,螺旋部较大,脐孔呈缝状,壳口有黑色框边,卵胎生。由于福寿螺与田螺均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以及其他寄生虫,因此在食用福寿螺及田螺时一定要煮熟。
-
北京市2006年市售福寿螺中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 2006 年北京市水产市场出售的福寿螺中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状况.方法 分别从北京市三个水产市场不同摊点采集福寿螺样本共 47 只,采用胃蛋白酶消化法从螺体中分离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并用直接镜检法在消化后的沉渣中查找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幼虫的分期根据管圆线虫不同时期形态特点进行判定.结果 采集的 47 只福寿螺有 9 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率为 19.15%,其中有 1 件样本检出Ⅰ期幼虫,8 件样本检出Ⅱ期幼虫.结论 北京市水产市场出售的福寿螺部分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
-
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及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散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和疫源地分布,及其主要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方法 在深圳市12个不同生态环境地点调查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宿主分布和感染情况,采用匀浆沉淀镜检法对各调查点捕获的中间宿主进行解剖,以确定中间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度.用鼠笼捕获鼠类,解剖鼠体,在鼠心脏和肺动脉血管寻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从野生螺体内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进行实验室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循环,完成实验室生活史的循环证实现场调查的结论.结果 在12个调查点中有4个区域发现褐云玛瑙螺阳性,分布在深圳市西南部,感染率平均为31%,螺的感染度与其体重相关,螺体重≥55 g的个体平均感染度显著性高于<55 g的个体(P<0.05);阳性螺区域终末宿主褐家鼠和黄胸鼠均有感染,感染率平均为12%,雌鼠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雄鼠(P<0.01).结论 深圳市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内广州管圆线虫在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之间广泛传播,自然疫源地是深圳市散发广州管圆线虫患者的主要原因.
-
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感染度分级的研究
目的 探索分析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轻重程度及计算方法.方法 取浙江省温州、苍南、永嘉、乐清市以及福建省闽侯、长乐、宁德市7个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中间宿主(福寿螺)的感染率及阳性者平均含虫数之乘积为当地的感染指数.结果 7个疫源地中间宿主福寿螺的感染率分别为10.59%(9/85)、60.74%(181/298)、34.96%(79/226)、32.90%(76/231)、57.50%(184/320)、40.00%(82/205)和17.65%(12/68);感染度分别为6.57、183.54、121.73、93.45、276.36、76.08和12.65.结论 以感染指数>75、30~75、5~29、<5和0分别为超高度、高度、中度、低度和非疫源地.
-
云南省大理市洱海周边地区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调查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是动物寄生虫,终宿主为哺乳动物,主要是鼠类,中间宿主是陆生螺类或淡水螺类,如福寿螺、玛瑙螺等[1,2].人常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螺肉而感染,幼虫在人体内多停留在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或脑膜脑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与外界接触的增多,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数迅速增加.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素有食用螺类的习惯.因此,为了解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和近期当地居民感染状况,本课题组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福寿螺以及当地居民喜食的洱海螺等感染源进行初步调查.
-
应用12D5和21B7单克隆抗体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的研究
目的 研制快速诊断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金标层析检测试剂.方法 双抗体(12D5和21B7)夹心ELISA检测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血清循环抗原(CAg),同时将12D5和21B7单抗点样于固相的硝酸纤维膜上,以胶体金-protein A为标记物制备金标免疫层析试剂快速检测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血清循环抗原.结果经鉴定单抗12D5为IgG1,21B7为IgM,两株单抗同时识别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相对分子质量55×10~3的蛋白,12D5和21B7双抗体夹心ELISA和金标层析法对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血清中CAg检出率为100%(48/48),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血清CAg检出率为100%(32/32),与日本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旋毛虫、蛔虫、包虫病例血清无交叉反应,与健康人血清无反应.结论 12D5、21B7双抗体夹心ELISA和金标层析法对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人和动物血清中CAg检测的特异性强,金标层析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判读容易,不需特殊设备,且敏感性高,能够确定现症感染.
-
阿苯达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免疫学效应研究
动态观察小鼠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并接受阿苯达唑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循环抗原CAg、IL-5水平变化,探讨阿苯达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免疫学效应.将1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组成4组:实验组、感染未给药对照Ⅰ组、未感染给药对照Ⅱ组、健康对照Ⅲ组.动态计数各组小鼠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采用单抗金标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循环抗原CAg和血清IL-5,并用RT-PCR方法验证脾细胞IL-5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Ⅰ组小鼠相比于对照Ⅱ组和对照Ⅲ组的各项指标变化有所差异,实验组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在第4周达到高峰后随即下降,至第7周已与对照Ⅱ、Ⅲ组无显著性差异.对照Ⅰ组则在第2周开始出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加一直持续至整个实验周期.实验组的广州管圆线虫CAg阳性率和血清IL-5水平的高峰期和恢复期也均比对照Ⅰ组提前,同时IL-5 mRNA表达水平也呈现相应的变化.本研究结果提示阿苯达唑可改变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小鼠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循环抗原、IL-5血清浓度等免疫学效应的变化趋势.
-
广东省佛山市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分析
为对佛山市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填补佛山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于2006年9月~2007年7月对佛山市5区(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15个点褐云玛瑙螺进行采样收集,采用匀浆法取渣镜检广州管圆线虫Ⅲ期线虫幼虫,计算感染率并与省内深圳、江门、湛江市廉江、肇庆、罗定、阳春和茂名等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佛山市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总的感染率为40.75%,其中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的感染率分别为25.68%、19.05%、43.48%、52.75%和48.67%.结果表明,佛山市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五区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中三水区高,顺德区低.广东省内佛山市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高仅次于江门市.
-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表达模式与成虫表达模式的EST分析
从感染广州管圆线虫3周的大鼠脑部挑取幼虫,提取其总RNA,运用"SMART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其cDNA文库.分别将成虫和幼虫cDNA文库中的噬菌体克隆转化成噬菌粒,用5'端测序引物进行测序.利用BLAST程序对获取的EST从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进行同源性搜索.结果显示:所建文库的初始滴度为2.19 × 106pfu/mL,经1次扩增后的滴度为1.0×1010pfu/mL,插入子的平均长度为1.2kb,重组率为97.3%.从成虫的cDNA文库中得到64个EST,其中有意义的EST有54个,占82.8%;无意义的EST有10个,占17.2%.64个成虫EST序列中,rRNA基因49个,占总EST数的76.6%.从幼虫的cDNA文库中共得到106个EST,其中有意义的EST有91个,占85.8%;无意义的EST有15个,占14.2%.106个幼虫EST序列中rRNA基因78个,占总EST数的73.6%.本研究首次成功构建了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cDNA文库,EST分析显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和成虫基因表达谱中rRNA基因均占大多数.
-
广州管圆线虫病现代诊断技术的进展
2004年卫生部将广州管圆线虫病列为一种新发的食源性传染病,近年来陆续出现由生食或半生食被感染期幼虫感染过的蔬菜、褐云玛瑙螺、福寿螺、鱼、虾、蟹等造成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的报道.该病主要侵犯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而病原学检测敏感性极低,因此如何诊断该病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本文就以广州管圆线虫病现代诊断技术进行综述和展望.
-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后在其体内分布及小鼠组织病理学实验观察
为观察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对小鼠的致病作用,以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人工感染实验小鼠,分批处死后,镜检并记录各部位虫体,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感染不同时间后,小鼠肝、心、肺、脑、脊髓、肾、眼球、肌肉等部位均发现有幼虫寄生,其中脑、脊髓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寄生部位.虫体寄生部位因虫体的机械作用和炎症反应而受损.同时还对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在小鼠体内的移行和发育作了初步探讨.
-
两种药物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 方法以大白鼠为动物模型,用不同剂量和不同疗程的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进行治疗,然后解剖检虫、计数、观察,同时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进行治疗. 结果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总剂量达120 mg/kg时可杀死鼠体内的虫体;总剂量为60 mg/kg,疗程达6 d时,也可杀灭虫体.但总剂量也为60 mg/kg而疗程只有3 d 或总剂量<60 mg/kg时,部分虫体仍可存活,但虫体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无法达到性成熟,不能产卵.对部分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进行治疗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结论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两种药物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有显著的疗效.
-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实验室构建与观察
目的 实验室构建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进一步了解其生长变化及其致病性,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福建省采集的广州管圆线虫L_3经口、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和皮肤接触等途径感染SD大白鼠,观察感染效果.从SD大白鼠粪便中获得广州管圆线虫L_1,感染人工繁殖的福建子代福寿螺,25.5~26.5 ℃条件下,分别置于无水环境和水族环境饲养,观察广州管圆线虫在宿主体内的生长规律、发育进程、分布状况、不同发育期幼虫形态特征及诱导的病理变化等.结果 L_3经口感染的感染率较其他感染途径为好;无水环境中的福寿螺在休眠状态不影响广州管圆线虫发育;实验室完成一个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短为50 d;休眠状态螺体L_3出现前期为16.5 d,水族环境螺L_3出现前期为18.5 d,鼠粪L_1开放前期为33.5 d.L_3主要分布于感染螺的肺、肌肉及肝脏等处,螺肺囊可出现明显的L_2、L_3结节病理表现.折光颗粒、头部特征、鞘膜变化是各期幼虫形态特征的主要鉴别指标.观察期感染鼠多数死亡,虫卵诱导的肺纤维化和肺动脉虫栓是主要死因.结论 经口感染大白鼠及感染性螺置休眠状态是维持实验室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较好的方式.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长短取决于中间宿主及环境温度.螺肺的特殊结构和幼虫结节病理表现为创立新的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
云南东部高原淡水湖泊广州管圆线虫流行病学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调查云南东部高原淡水湖泊异龙湖、杞麓湖流域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终宿主和人群感染情况,研究GIS在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GIS技术,预测绘制广州管圆线虫在异龙湖、杞麓湖流域的潜在分布图.随机设调查点捕捉螺类及鼠类,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对当地居民进行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ELISA检测IgG和IgM抗体.应用SPSS17.0和ArcGIS10.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空间分析. 结果 建立了福寿螺和广州管圆线虫在异龙湖、杞麓湖区域分布预测图.捕获4种螺,分别为福寿螺、中华园田螺、铜锈环棱螺和琵琶萝卜螺,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共捕获鼠4种,304只,所有鼠解剖心肺组织,均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采集鼠血清150份,IgG抗体均为阴性.共随机调查330人,回收有效问卷310份.结果显示99.35%(308人)的居民没有吃过生螺、鱼虾等,0.65%(2人)的人偶尔吃过生螺、鱼虾等;69.35%(215人)的受调查者偶尔吃不熟的螺,只有2.26%(7人)的居民经常吃不熟的螺蛳.共采集有效血样308份,IgG抗体阳性31份,阳性率为10.06%,其中少数民族居民阳性率17.17%(17/99)与汉族阳性率6.70%(14/2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0,P<0.05).31份IgG阳性血清经检测,其IgM抗体检测均阴性.居民血清IgG值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值的空间分布可能是随机空间过程的结果. 结论 云南东部高原淡水湖泊异龙湖、杞麓湖流域仅居民血清ELISA检测IgG发现阳性标本,暂未被证实为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GIS可以描述和预测广州管圆线虫的分布,分析宿主感染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可应用于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研究,为广州管圆线虫流行动态防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
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cDNA文库的构建及免疫学筛选
目的 构建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cDNA文库,免疫学筛选抗原基因.方法 提取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总RNA,用Clonteeh公司的SMART~(TM)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未扩增文库,检测未扩增文库滴度和重组率后,进行文库扩增.用大鼠感染血清作免疫探针筛选文库,PCR扩增外源基因插入片段并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推导氨基酸序列,预测其理化性质.结果 成功构建了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cDNA文库,免疫学筛选获得11个阳性克隆,对测序的9个阳性克隆进行初步分析,1个与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的1个EST同源性为99%,6个(有2个为同一克隆)与秀丽隐杆线虫和新杆状线虫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高达91%.共有7个阳性克隆存在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结论 从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cDNA文库中初步筛选出7个有诊断意义的抗原基因,为其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
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感染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3种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方法,并采用简单易行、检测效率高、速度快的检测手段对温州疫区进行疫源地分级,寻求用于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方法手段.方法 应用直接沉渣镜检法、胃蛋白酶消化法、螺肺检法3种方法分别对从温州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采集的福寿螺进行检查,比较3种方法检查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效果.并根据检查效率高的一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对温州市区、苍南县、永嘉县进行疫源地分级.结果 3种方法检查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阳性率分别为60.0%(51/85)、32.9%(23/70)和15.9%(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州地区疫源地分级显示苍南县为Ⅳ级,永嘉县为Ⅲ级,温州市区为Ⅰ级.结论 检查螺内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方法较适合于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判断.直接沉渣镜检法检测速度适中,对幼虫活力影响小,适合于幼虫的分离和动物接种试验;胃蛋白酶消化法适合于幼虫的分离和筛选;肺检法适用于疫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或定性筛选.
-
甲苯咪唑杀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杀灭效果. 方法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70 d后,将其分为3组:1)甲苯咪唑组:用灌胃的方法给予甲苯咪唑50 mg/kg,1次/d,连续2 d;2)吡喹酮+甲苯咪唑组:第1 d灌服吡喹酮1次,剂量为300 mg/kg;第4 d和第5 d灌服甲苯咪唑,给药剂量和次数同甲苯咪唑组;3) 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第6 d分别剖杀实验大鼠,分离、记数、观察广州管圆线虫成虫. 结果甲苯咪唑组的减虫率为28.32%,虫荷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45);吡喹酮+甲苯咪唑组与甲苯咪唑组比较,减虫率差异无显著性(P=0.999). 结论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有效,但杀灭效果较差.吡喹酮和甲苯咪唑联用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无明显协同杀灭效应.
-
广州管圆线虫动物感染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动物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云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从褐云玛瑙螺中分离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人工感染SD大鼠、昆明小鼠、豚鼠和家兔,观察感染情况. 结果 小鼠未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豚鼠、家兔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未获得成虫,仅发现少量幼虫寄生;感染不同时间后可在大鼠脊髓、脑、心和肺等部位发现各期广州管圆线虫. 结论 动物实验证明小鼠、豚鼠和家兔不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适宜终末宿主,大鼠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理想的实验动物.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无需仪器、操作简单,具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适用于基层快速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 方法 将重组广州管圆线虫五期幼虫抗原Ac11蛋白为检测点膜抗原,羊抗兔IgG喷涂在质控线,与胶体金标记兔抗小鼠单抗组装成广州管圆线虫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试剂条,用于检测阳性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试验设阴性小鼠血清为对照. 结果 确定试剂条的检测条件为:检测线重组抗原Ac11用量为4 mg/ml(喷量1μl/cm),质控线羊抗兔IgG用量为1.87 mg/ml(喷量1μl/crn),胶体金标记兔抗小鼠单抗采用吸光度(A)值为5的喷涂量(喷量2 μl/cm).用该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广州管线虫抗体,其敏感性为100%(10/10),特异性为100%(10/10). 结论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经进一步完善后有望用于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快速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