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及中间宿主的调查
调查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的分布,发现除沿海地区外,福建的山区也有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在全省范围内呈点状分布,感染率从5.95%到15.93%不等;广州管圆线虫的终宿主主要为褐家鼠,而中间宿主以福寿螺为主,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应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发生.
-
深圳市葵涌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深圳市及其周边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各种螺类和鼠类的生长,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上鼠类构成的流行病学特征,广州管圆线虫病对人群健康构成的威胁及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受到高度重视,该病已列为我国新发传染病之一,已经是逐渐突出的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
广州管圆线虫脑膜脑炎
广州管圆线虫脑膜脑炎是寄生于人体的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部血管扩张、组织损伤及嗜酸性、肉芽肿性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腰穿压力高,蛋白、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明显。本病国内大陆罕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
上海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汇区新场镇和青浦区金泽镇为调查点.在调查点野外、自由市场、餐饮场所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点发现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2种(铜锈环棱螺、中国圆田螺)、蛞蝓2种(双线嗜黏液蛞蝓、黄蛞蝓)和蜗牛1种(中华灰尖巴蜗牛),同时查到保虫宿主(鼠)和转续宿主(淡水鱼、河虾、青蛙、河蟹,蟾蜍).经检测均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结论]本市目前尚无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存在,但具备了该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一旦有该虫传入可引起传播,应加强健康教育.
-
广州管圆线虫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研究现状
广州管圆线虫病由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所致,2003年卫生部将其列为新发传染病,临床以查到病原体为确诊依据.参考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调查、病例报道和实验室生活史构建等方面的文献,该文综述了广州管圆线虫在螺类、鼠类及人等各种宿主体内发育的形态特征,简要回顾了虫卵及幼虫的体外培养研究进展,并引入了部分图片进行补充.
-
广州管圆线虫功能蛋白研究进展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Ac)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重要病原体,幼虫侵入人体,在体内移行,终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目前对该病的治疗、防治等仍较局限.蛋白质功能研究有望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该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有助于诊断,为防治该病和新药开发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该文对广州管圆线虫功能蛋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广州管圆线虫cDNA文库基因筛选的研究进展
cDNA文库因不含内含子而便于克隆和大量扩增,利用多种筛选方法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获得阳性克隆,对于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致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广州管圆线虫各期cDNA文库特异基因筛选的研究进展.
-
广州管圆线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由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情严重者可造成死亡.该病临床表现相当复杂,诊断困难,因此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是该病预防与治疗的首要条件.该文概述了广州管圆线虫病免疫诊断技术的新进展,并对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
-
广州管圆线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分析
该文按时序综合描述广州管圆线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以及针对广州管圆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从中发现我国在应对广州管圆线虫病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广州管圆线虫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幼虫侵入人体后可移至大脑,主要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其发病为幼虫移行,幼虫在颅部占位并释放代谢产物,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纤溶酶原活化因子的产生,嗜酸性粒细胞对神经细胞的毒害及超敏反应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偶尔该虫也可侵犯眼球,眼球病变主要是免疫反应导致的损害.了解广州管圆线虫的发病机制,对该病的防治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宿主 ,其幼虫侵入人体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炎,对人体危害很大.该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多见 .该文总结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
-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在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流行.广州管圆线虫为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脊膜炎或脑膜脑炎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依靠从病人脑脊液中找到虫体确诊,但虫体检出率很低,免疫诊断抗原的提纯以及免疫诊断方法的改进则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的辅助手段.该文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诊断抗原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全球气候变暖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的潜在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速疾病传播媒介的扩散,同时也给媒介传播疾病的控制提出了挑战.广州管圆线虫是人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发病人数迅猛增加,其危害性不断得到认识.广州管圆线虫是寄生性变温动物,其生长发育受中间宿主和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是通过变温动物中间宿主发挥作用的,广州管圆线虫在不同的中间宿主体内对温度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反映在广州管圆线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零点温度和有效发育积温上,由于这些指标是中间宿主依赖性的并体现中间宿主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传播能力,故统称为宿主的传播潜能指标.有效累积温度法则是研究温度和寄生虫生长发育之间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能够确定中间宿主的传播潜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利用有效累积温度法则预测广州管圆线虫分布范围的变化,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
深圳市罗湖区不同生境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罗湖区不同生境鼠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为该区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在杂草丛、花苗圃和住宅小区诱捕鼠类,采用股动脉放血法杀鼠,在鼠肺中查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计算并比较不同生境、种类、季节和性别鼠类的感染率差异. 结果 共诱捕195只活鼠,其中褐家鼠、黄胸鼠、臭鼬与施氏屋顶鼠分别为124、17、50、4只,查出感染性褐家鼠21只,感染率为16.9%,其它鼠类未见感染.杂草丛中褐家鼠感染率为27.9% (12/43),高于花苗圃的21.4% (9/42)和住宅小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3,P<0.05).春、夏、秋、冬季褐家鼠感染率分别为18.8% (3/16)、12.5% (6/48)、18.0% (9/50)、30.0% (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9,P>0.05);雌、雄鼠感染率分别为13.1% (8/61)和20.6% (1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0.05). 结论 罗湖区褐家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较高,存在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
广西三地广州管圆线虫亲缘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和判定广西钦州、靖西、藤县三地广州管圆线虫(A 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分离株的基因差异和系统发生关系. 方法 从广西钦州、靖西、藤县采集野生蛞蝓,分离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提取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的基因组DNA,特异性扩增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基因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广州管圆线虫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因变异.应用Mega5.05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系统发生关系. 结果 从三地共采集623条蛞蝓,其中阳性蛞蝓共283条,平均感染率为45.4%.其中靖西感染率高,为52.4%;藤县和钦州感染率分别为49.1%和19.3%.特异性扩增的ITS2长度为700 bp.GenBank检索获广州管圆线虫(A.cantone ns is)、A.dujardini以及脉居管圆线虫(A.vasorum)的相应序列为对照序列,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相应序列为构建系统发生树的根(root)序列.广州管圆线虫钦州分离株、靖西分离株、藤县分离株与GenBank中的广州管圆线虫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5%、99.5%和99.7%;靖西分离株与藤县分离株、GenBank中广州管圆线虫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5%;藤县分离株与及GenBank中广州管圆线虫序列的同源性为99.5%.三个分离株与A.dujardini、脉居管圆线虫(A.vasorum)的同源性低.以广州管圆线虫为标准株,靖西分离株有11处碱基变异,变异率为1.93%;钦州分离株有6处,变异率为1.05%;藤县分离株有15处,变异率为2.63%,TG短序列重复插入突变明显.在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上,靖西、钦州及藤县的分离株与广州管圆线虫同属一个分枝,系统发生关系较近,A.dujardini、脉居管圆线虫居于另一分枝. 结论 广西三地的广州管圆线虫分离株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与GenBank中的广州管圆线虫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初步判断三个分离株与GenBank中广州管圆线虫为同一虫种.
-
广西北海市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北海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分布,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北海市海城区翁山村为调查点,从野外、市场、餐馆采集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对采集的中间宿主螺类采用酶消化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对转续宿主蟹类采用匀浆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对捕获的终末宿主鼠类,进行解剖,从肺动脉系统内查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 调查点野外有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终末宿主孳生,市场有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的销售.检查各种宿主494个,49个感染,感染率为9.92%.野外采集了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和蛞蝓(Limax)等3种中间宿主,蛞蝓感染率高,为37.50% (21/56);褐云玛瑙螺次之,为21.43%(21/98);捕获终末宿主鼠类58只,感染率为1.72%(1/58),感染鼠种为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从市场采集的小管福寿螺、圆田螺(Cipangopaludina)、石田螺(Sinotaia quadrata)、河蟹等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石田螺感染率高,为17.39%(4/23);小管福寿螺次之,为4.35%(2/46);河蟹的感染率为0.结论 北海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
广州管圆线虫Ⅳ期幼虫cDNA文库的筛选及EST序列分析
目的 筛选和鉴定广州管圆线虫未知基因序列,丰富该虫的基因序列数据,为寻找诊断或药物靶点分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构建广州管圆线虫Ⅳ期幼虫cDNA噬菌体文库,随机挑选单个噬菌斑,提取噬菌体DNA进行PCR,扩增其插入的cDNA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了51条广州管圆线虫基因的EST序列,并提交至GenBank,这些基因包括半乳糖凝集素10,半乳糖凝集素140,表皮蛋白,CRE-RPS-24蛋白等.序列分析结果提示,表皮蛋白和CRE-RPS-24蛋白可能为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分子,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 获得51条广州管圆线虫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广州管圆线虫致病机制及候选抗原分子提供了新的序列信息.
-
深圳市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鼠类终宿主自然感染的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采样,对捕获鼠的血清进行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检测,解剖其心、肺组织进行虫体检查.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感染状况.结果 共调查深圳市4个行政区鼠类33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鼠50只,阳性率为15.10%.心、肺病原学查见广州管圆线虫阳性鼠40只,阳性率为12.08%.捕获的鼠种98%是褐家鼠,感染率为15.38%;而其他鼠种共捕获6只,未查获感染鼠.雌鼠和雄鼠的感染率分别为23.33%和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年鼠的感染率高于幼年鼠(P<0.01).各行政区鼠类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优势鼠种褐家鼠是本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重要传染源.
-
广州管圆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AcCBL1和AcCBL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目的 克隆、表达广州管圆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1 (AcCBL1)和AcCBL2基因,分析重组半胱氨酸蛋白酶rAcCBL1和rAcCBL2的免疫反应性. 方法 基于广州管圆线虫Ⅳ期幼虫的cDNA文库筛选获得AcCBL1和AcCBL2基因,构建pET-28a-AcCBL1和pET-28a-AcCBL2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 (DE3)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FG)诱导表达、镍柱纯化后,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对6×His标签单克隆抗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小鼠和患者血清的免疫反应性. 结果 AcCBL1和AcCBL2基因PCR扩增产物分别约为1 000、1 100 bp.SDS-PAGE结果显示,rAcCBL1为可溶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7 800;rAcCBL2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约为Mr 40 8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AcCBL1和rAcCBL2能与6×His标签单克隆抗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小鼠和患者血清特异性结合. 结论 成功克隆和表达AcCBL1和AcCBL2基因,二者表达产物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
广州管圆线虫蛋白酶体α5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对人THP-1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获得广州管圆线虫蛋白酶体α5基因(pas-5),构建其重组质粒,探讨PAS-5重组蛋白对人THP-1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以广州管圆线虫逆转录DNA为模板,PCR扩增pas-5基因,构建pcoldⅢ-pas-5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取菌液进行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质粒经0.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将用佛波酯诱导的人THP-1巨噬细胞经PAS-5(实验组)孵育18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另设阴性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和空白对照组(RPMI 1640).结果 Pas-5基因PCR扩增产物约为800 bp,与预期大小相符.经菌液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获得pcoldⅢ-pas-5重组质粒.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PAS-5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约28 000.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与兔抗鼠His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后获得单一条带.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人THP-1巨噬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380±0.194)%和(0.052±0.0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为(77.606±1.766) pg/ml,高于阴性对照组的(45.652±5.975) pg/ml (P<0.05). 结论 获得了pas-5基因和重组质粒pcoldⅢ-pas-5,重组蛋白PAS-5可抑制人THP-1巨噬细胞凋亡,与IL-10水平提高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蛋白酶体 重组蛋白 人THP-1巨噬细胞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