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痞消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NF-κB p65表达的影响

    作者:曾进浩;潘华峰;胡霞;赵自明;邵懿;陈汝艳;任金玲;李海文;袁玉梅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对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的疗效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酶素组(0.2 g·kg-1·d-1),胃痞消高、中、低剂量组(15,7.5,3.75 g·kg-1 ·d-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均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饮水液自由饮用、饥饱失常、耗气泻下法复制GPL大鼠模型,连续18周.从第9周起,给药组按上述剂量连续灌胃给药共10周,观察胃痞消对胃黏膜上皮细胞核因子(NF-κB) p65阳性表达评分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胃黏膜上皮细胞NF-κB p65的表达评分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胃痞消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NF-κB p65的表达评分(P<0.05),并以胃痞消低剂量组为显著(P<0.05).结论:胃痞消能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下调NF-κB p65蛋白的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异形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具有防治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 胃痞消阻断Notch/DLLs通路抑制胃癌前病变大鼠Lgr5胃癌干细胞增殖与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潘华峰;赵自明;蔡甜甜;张成哲;李思怡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中药胃痞消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Notch/DLLs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蛋白的调控效应和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维酶素组(0.2g·kg-1·d-1)、胃痞消高、中、低剂量(15、7.5、3.75g·kg-1·d-1)组6组,复制脾虚证PLGC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0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GECs)周期素E(cyclin E)、Myc转录蛋白(c-myc)和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表达,RT-PCR法测GECs Notch1、Notch4和Delta样配体4(DLL4)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PLGC大鼠GECs Notch1 mRNA和cyclin E、c-myc与Lgr5蛋白表达均显著性增加(P<0.01),Notch4 mRNA显著性减小(P<0.01),PLGC大鼠Lgr5胃癌干细胞由基底侧向胃腔侧侵袭迁移;胃痞消3剂量组GECs Notch1、Notch4 mRNA及cyclin E、c-myc和Lgr5蛋白表达累积面积百分比和平均灰度均显著性减小(P<0.01),胃痞消中、低剂量组GECs DLL4 mRNA均显著性减少(P<0.01);胃痞消低剂量组Notch1、Notch4 mRNA及cyclin E、Lgr5蛋白表达累积面积百分比和平均光度较胃痞消高、中剂量组均显著性减小(P<0.01,P<0.05).结论:胃痞消可拮抗Notch/DLLs通路活化诱导cyclin E、c-myc和Lgr5上调所致PLGC大鼠胃癌干细胞的增殖、凋亡抑制、侵袭和迁移.

  • 胃痞消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窦黏膜主细胞及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李海文;潘华峰;王超;赵自明;任金玲;袁玉梅;曾进浩

    目的:研究胃痞消对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腺上皮主细胞、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维酶素组,胃痞消高、中、低剂量组.运用MNNG溶液自由饮用、小承气汤灌胃法及饥饱失常的多因素造模方法制造大鼠PLGC的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壁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胃痞消改善了PLGC大鼠胃黏膜主细胞、壁细胞的超微结构.结论:胃痞消改善PLGC大鼠胃黏膜主细胞和壁细胞结构是其改善PLGC症状的机制之一.

  • 胃痞消对CAG脾虚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Caspase-3影响的研究

    作者:赵霞;潘华峰;鞠晓云;范乃兵;余绍源;罗云坚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清洁级Wistar大鼠100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沪)2002-0010,体重120g~140g,全雄性.

  • 胃痞消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Caspase-3和P53表达

    作者:赵霞;潘华峰;鞠晓云;范乃兵;余绍源;罗云坚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阻断和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致癌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配合饥饱失常和耗气泻下法建立CAG脾虚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调控蛋白Caspase-3和P53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模型对照胃黏膜细胞凋亡阳性数及Caspase-3和P53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胃痞消3个剂量组(30,20,10 g·kg-1·d-1,qd,ig,给药4周)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对照组出现的上述变化(P<0.01).结论: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治疗CAG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调控蛋白Caspase-3和P53的表达,以及抑制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 胃痞消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蛋白酶原、GAS、MTL、SS和PGE2含量的影响

    作者:赵自明;潘华峰;赵静宇;袁玉梅;曾进浩;李海文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解毒中药胃痞消(黄芪、太子参、白术、丹参、白花蛇舌草等)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蛋白酶原(PGⅠ)、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和前列腺素E2(PGE2)分泌的影响.方法 200 μg/mL MNNG饮水、饥饱失常(隔日禁食)合用耗气泻下法(小承气汤灌胃)复制脾虚证PLGC大鼠模型,观察15、7.5和3.75 g/kg胃痞消给药10周后对大鼠PG Ⅰ、GAS、MTL、SS和PGE2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PGⅠ、GAS、MTL、SS和PGE2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而胃痞消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PLGC大鼠PG Ⅰ、GAS、MTL、SS和PGE2分泌的减少(P<0.01),胃痞消高、中剂量组也有不同的抑制效应(P<0.05).结论:胃痞消有可能通过保护和修复胃黏膜上皮组织内主、壁、G和D细胞等的损伤,调控胃肠激素的分泌,从而逆转PLGC.

  • 胃痞消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

    作者:潘华峰;赵霞;鞠晓云;范乃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致癌化学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配合饥饱失常、耗气泻下法建立CAG脾虚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胃痞消预防组、高、中、低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胃痞消防治CAG的作用机制与其通过降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及两者并见出现率,逆转已发生的萎缩,从而阻止其发生癌变.

  • 胃痞消对CAG大鼠SOD、MDA保护粘膜的作用

    作者:阮氏秋贤;刘友章

    目的:探讨胃痞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组织恢复程度通过SOD、MD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65只复制模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第9周从模型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取胃黏膜组织,制作病理切片.确认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维酶素组、中药高中低组各12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与造模后第12周末每只大鼠经腹动脉插管取血5mL,待取样测超氧岐化酶( SOD) 、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中SOD的活力明显下降(P<0.05或P<0.01),MDA值明显增高(P<0.05 或P<0.01),维霉素组和胃痞消三个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MDA值明显降低(P<0.05).胃痞消三个剂量组之间,SOD活力、MDA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痞消可能有通过升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保护胃粘膜CAG大鼠作用.

  • 基于TGF-β/Smads信号通路探讨胃痞消逆转GPL大鼠胃黏膜EMT效应机制

    作者:蔡甜甜;潘华峰;张成哲;曾晓会;赵自明;陈晓东;李思怡;刘伟

    目的 观察健脾化瘀解毒中药复方胃痞消对胃癌前病变(GPL)大鼠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调控效应,探讨胃痞消逆转GPL大鼠胃黏膜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效应机制.方法 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造模剂结合饥饱失常多因素造模方法复制GPL大鼠模型,连续26周,于16周时开始连续灌胃给药10周,分组如下:正常组,模型组,胃复春组(0.2 g·kg-1),胃痞消高、低剂量(15,7.5 g·kg-1)组.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HE染色)变化及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尾型同源基因家族2(CDX2)、转化生长因子二型受体(TGF-βRII)、Rho相关激酶(RhoA)、p-Smad2、p-Smad3、神经钙黏蛋白(N-cad)、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PL大鼠胃黏膜CDX2、RhoA、p-Smad2、p-Smad3和N-cad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胃痞消高、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TGF-βRII、p-Smad2、p-Smad3和Rho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胃痞消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CDX2表达显著降低(P<0.05),胃痞消高剂量组大鼠胃黏膜N-cad表达显著降低(P<0.01),β-catenin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胃痞消可拮抗TGF-β/Smads信号通路,进而活化诱导TGF-βRII、p-Smad2、p-Smad3和RhoA表达下调,调控GPL大鼠胃黏膜EMT,延缓GPL向肿瘤的进展.

  • 胃痞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肠上皮化生的影响

    作者:潘华峰;赵自明;任金玲;史亚飞

    目的 观察胃痞消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肠上皮化生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饮用液自由饮用、饥饱失常、耗气泻下法复制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观察胃痞消(15,7.5,3.75 g/kg)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大鼠胃黏膜小肠型和大肠型上皮化生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病理学观察显示,12周后正常组大鼠无任何异常;模型组大鼠在胃黏膜萎缩基础上可见灶性不均匀的小肠型和大肠型上皮化生;胃痞消各剂量组小肠型和大肠型肠上皮化生面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 胃痞消可逆转胃黏膜小肠型和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具有一定抗CAG效应.

  • 胃痞消对脾虚型CAG胃癌前病变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刘静;潘华峰;赵自明;肖瑶

    目的 观察胃痞消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癌前病变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MNNG饮水结合饥饱失常12周,复制CAG胃癌前变大鼠模型,以维酶素为对照,观察胃痞消高、中、低三个剂量连续治疗4周后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胃痞消高、中、剂量可显著改善CAG胃癌前病变模型所致大鼠CD3、CD4、CD8百分率值及CD4/CD8比值的降低(P<0.01),其免疫调节作用强于维酶素(P<0.05).结论 胃痞消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胃癌前病变的恶性转化,从而防治CAG胃癌前病变的癌变.

  • 胃痞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军杰;张北平;赵喜颖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探讨胃痞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胃痞消组和胃复春组,每组各29例.胃痞消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胃痞消治疗,胃复春组采用口服中成药胃复春片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病理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主症和次症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胃痞消组的下降作用均明显优于胃复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方面:胃痞消组和胃复春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93.10%,胃痞消组的疗效优于胃复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黏膜病理学改变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胃痞消组治疗后不典型增生积分下降(P<0.05),而胃复春组治疗后不典型增生积分下降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胃痞消组在降低胃黏膜萎缩积分方面优于胃复春组(P<0.05).[结论]胃痞消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疗效,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和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病理改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