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荣脉汤预防动脉硬化实验研究
荣脉汤在临床上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经验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效果[1].为探讨作用机理,进行有关荣脉汤预防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AS)的药效学研究,采用喂饲高脂的方法复制AS的家兔动物模型[2],同时予灌服荣脉汤预防AS,观察实验兔的血脂、血浆脂蛋白水平、动脉壁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
彩色多普勒对动物模型颈椎病的分析研究
目的:探测兔动物模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彩色血流信号和多普勒频谱参数的变化.方法:应用ALT公司的超9 HDI检测11只正常成年兔和13只动物模型兔椎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果:兔椎动脉受机械性压迫程度不同,双侧椎动脉的血流参数发生相应不同的变化,以RI变化为灵敏,椎动脉狭窄严重时,血流峰值速度和血流量均减低.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可做为临床诊断可靠客观指标.
-
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实验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的病因,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免胃排空障碍动物模型及42例胃食管反流患儿进行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选择胃电图参数及胃排空率变化为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确定胃食管反流患儿的主要病因是胃排空障碍,蠕动节律紊乱,胃幽门窦十二指肠蠕动不协调;胃电起搏反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排空增快,胃排空率增加(78.8±6.2%,P<0.05),半排时间缩短(54.2±9.3 min,P<0.05),胃生物电节律趋于正常(餐前75.4±18.7次/min,餐后81.5±17.7次/min),治疗后患儿餐前、餐后的主功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增加(2 197±2 233,2 448±2 136,P<0.05);兔动物模型起搏治疗后胃排空率增加(70.1±6.2%,P<0.05),半排时间缩短(105.2±16.3 min,P<0.05).结论:胃电起搏可使胃节律紊乱正常化,促进胃排空,恢复胃幽门窦十二指肠的协调蠕动,是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的有效方法.
-
高黏滞血症模型兔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变化及活血化瘀中药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高黏滞血症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探索中药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高分子右旋糖酐、肾上腺素、牛血清白蛋白)、长时间(112 d)造高黏滞血症兔模型,随机分为益气活血、滋阴活血和活血化瘀3个治疗组,观察高黏滞血症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及3类活血组方的干预作用.结果:(1)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高黏滞血症模型兔血浆血栓素B2(TXB2)和内皮素浓度显著升高,而6-酮-前列腺素F1α浓度显著降低.(2)活血化瘀类中药能显著降低高黏滞血症模型血浆TXB2水平.(3)益气活血、滋阴活血及活血化瘀组方对高黏滞血症模型兔血浆6-keto-PGF1α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4)益气活血及单纯活血化瘀类中药能显著降低高黏滞血症模型兔血浆内皮素水平.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作用靶点之一.
-
丹参对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预防和有效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多器官衰竭(MOF)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中肠道屏障有关键性作用.本试验采用兔动物模型,研究肠道屏障损害机制及丹参对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
激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讨激素所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健康成年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4只,按每周2次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7.5mg/kg诱发股骨头坏死模型.对照组12只,每周2次肌注等量生理盐水.通过对动物体态的观察及对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检测,研究病程中血脂变化的规律.对股骨头、肝脏标本行HE染色及苏丹Ⅲ脂肪染色光镜检查.结果:从第2周开始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学表现为骨小梁变细,骨细胞核固缩、靠边、深染,骨陷窝空虚增多,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多,骨细胞内可见脂滴,髓血管内可见脂肪栓子.结论:激素性ANFH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可能与脂肪代谢紊乱有关.
-
兔急性上颌窦炎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观察
急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致病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炎症重者尚可累及骨质,而且还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并发症[1].由于急性期治疗原则以姑息为主,不宜手术治疗;若治疗不当或不彻底,则易于迁延或反复而转为慢性,导致眶内和颅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明显增高,直接威胁生命,因此,有必要对急性上颌窦炎进一步深入研究,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阻止其向慢性转化.由于上颌窦的解剖学特点,临床上并不容易掌握或描述窦腔炎症的过程及变化;依靠症状和常规临床检查仅能为感染程度提供一个大体的、静态的描述;活组织检查也只能确定取样部位感染粘膜的细胞征象,即使感染局限在一个窦腔内,随着取材部位的不同,其在组织病理学上的差异也迥然不同;因此,有必要建立动物模型以确保在限定的时间内研究炎症窦粘膜组织学变化,并允许疾病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观测.目前国内尚未见此报道,国外报道也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有关慢性鼻窦炎的实验研究[2].本实验将多时段从全身及局部症状、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等多方面建立急性上颌窦炎的兔动物模型并探讨纤毛粘液系统损伤的可能机制.
-
兔实验性侧壁动脉瘤的模型建立
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发展,现用的介入治疗手段(如动脉瘤的瘤腔微弹簧圈栓塞)的不足之处已日益暴露出来。促使人们去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但对任一介入疗法效果的评估都离不开动物实验阶段的研究结果。而建立动物模型是进行动物实验的前提[1]。本文选取临床神经介入涉及较多的动脉瘤进行兔动物模型建立可行性的探讨,为进一步的介入治疗研究打下坚实基础。1 材料与方法 选取实验用新西兰兔20只,体重3.5~4.2kg,雌雄不拘。肌注氯胺酮麻醉(每公斤体重1ml)。颈正中备皮、消毒,行纵行正中切口约7cm长。暴露、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及颈外静脉。选取颈外静脉1.5cm长,将其两端结扎、切断。再将一断端结扎,形成一盲袋,另一端开口留作吻合用。 在颈总动脉中部作一纵行椭圆形切口,约5mm长。阻断椭圆形切口两端的颈总动脉血流,将颈外静脉盲袋之袋口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吻合用8-0无创伤血管缝线,采用连续外翻吻合术式,吻合均一次成功。 吻合结束后行普通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动脉瘤瘤口、瘤颈及载瘤动脉情况。行DSA检查时用自动压力注射器经微导管向动脉瘤近端载瘤动脉注射2ml碘必乐或60%泛影葡胺,注射速度2ml/s,摄片速度2帧/s。DSA机采用GE Prestige-VH型。
-
一种自制导管在兔动物模型上的介入应用
有效地评价新的介入技术及其治疗效果的动物模型是介入治疗研究的重要基础.兔子是目前常用于介入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如常见的VX2肝癌模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6].然而,兔子介入专用器材价格昂贵,如何节省实验费用,又能很好地达到实验目的?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用于进行胆道引流的COOK外引流管套装中,4F造影管在临床中很少用到,但其直径及长度很适合用于兔子动脉插管.